前景無限的供應鏈金融


前景無限的供應鏈金融


在國民經濟持續轉型升級與產融結合、脫虛向實的大背景下,供應鏈金融應運而生。

從概念上講,供應鏈金融是指以核心企業為依託,以真實貿易為前提,運用自償性貿易融資的方式,通過應收賬款質押、貨權質押等手段封閉資金流或者控制物權,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的綜合性金融產品和服務。

前景無限的供應鏈金融

供應鏈金融對實體經濟有著強大的賦能作用,這在改善中小微企業生存困境方面尤為明顯。

眾所周知,中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主體中數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業群體,按照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中小微企業數量佔工商註冊企業的90%以上,並提供了80%就業崗位、70%的科技創新,創造了60%的GDP和50%的稅收。然而,由於經營風險較大、信用狀況不佳、缺乏抵押物、生存週期較短等先天性短板的存在,中小微企業在享受金融服務方面劣勢明顯,典型表現便是融資難與融資貴。有研究表明,全國有33%的中型企業、38.8%的小型企業和40.7%的微型企業融資難以得到滿足,而這勢必會制約我國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此時,供應鏈金融的出現,為中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緩解開啟了另一扇窗戶。

縱觀供應鏈上下游,除了規模較大、競爭力較強的核心企業之外,其他企業基本都是難以從金融機構獲取信貸的中小微企業。而供應鏈金融的運行邏輯,是以核心企業為基礎,充分關注圍繞在核心企業上下游的中小微企業融資訴求,服務範圍更加廣泛,通過供應鏈系統信息、資源等有效傳遞,使得整個供應鏈的各個環節能夠順利運轉;同時,通過資金端(金融體系)與資產端(實業體系)的有效對接,不僅能助力供應鏈上中小微企業的共同發展與持續經營,還可實現銀行、核心企業乃至整個供應鏈的多方共贏。

前景無限的供應鏈金融


當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相比傳統的“商業銀行+核心企業”模式,整個供應鏈金融市場已經有了新的變化:

一則,有望真正實現“四流合一”。數據是開展供應鏈金融的核心,而今可提供數據的主體早已不僅限於核心企業,物流公司、電商平臺和ERP廠商等都可參與其中,從而推動了供應鏈金融體系中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這與產業的互聯網化與信息化程度提升有著直接關係。

二則,融資渠道更加多元化。除了商業銀行外,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小貸公司、擔保公司和P2P平臺的加入,大大拓展了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渠道,而不同的資金來源匹配不同的業務模式,使得供應鏈金融的運行更為靈活。

三則,覆蓋行業更為廣泛。市場容量的持續擴張與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升,讓企業之間乃至行業之間的關係都變得更加緊密。與之相應的,是供應鏈金融正在從圍繞著一個核心企業向形成一個關係到所有相關行業的產業生態圈轉變,更多的商機也因此而創造出來。

前景無限的供應鏈金融


不僅如此,從業務層面上看,在一個良性的運轉體系中,供應鏈金融還具有風控上的優勢:

首先,所有融資的信息可控。其中包括資金流信息、票據憑證類信息以及物流信息。在真實貿易的前提下,一來可以明確資金用途,並掌握資金款項的流向;二來可以確保借款人的真實信息及實際經營活動;三來可以掌控相關質押物,必要時可對質押物及時進行處置。這便將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整個供應鏈企業的可控風險,在給投資人提供安全的投資項目的同時,還能為企業上下游商家提供盤活資金的需求。

其次,有比較穩定可靠的還款來源。具體表現為,通過操作模式的設計,將授信企業的銷售收入自動導回授信銀行的特定賬戶中,進而歸還授信或作為歸還授信的保證。典型的應用產品如保理,其應收賬款的回款將按期迴流到銀行的保理專戶中。

最後,資產端經營模式有助於風險降低。由於資產端的經營模式基本上屬於訂單銷售,確定性很高,經營風險或者銷售風險大為降低,從而減輕了整個供應鏈的運行風險。

也正因為上述種種,眼下的供應鏈金融正在成為商業銀行、電商平臺和互金平臺競相爭奪的“金礦”,並普遍被業內人士認定為是較為優質的投資資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