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唐朝是揭开中华千年衰落之始,终止中华千年上升趋势的朝代,这是为什么?

吾乃李一一健的爷爷


这个问题也不能说错误,因为唐朝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的巅峰时代,无论是之前还是之后,中国都再也没有朝代曾经超过唐朝。所以可以说中国千年的上升趋势确实是在唐朝终结的,而中国千年衰落趋势也确实是从唐朝开始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是唐朝使中国达到了历史上其它朝代都无法达到的巅峰,所以以那个巅峰为视角,才出现了千年衰落的感觉。

唐朝相对于其它朝代强在哪里?

其实从秦统一中国以后,中国在世界上就始终是个比较重要的国家,尤其是汉代以后,中国的每一个大一统王朝基本都是世界上排名前几位的强国。但相比于汉元明清,唐朝则在很多方面又上了一个台阶。

唐朝强大的一点是唐前期是当时世界上无可争议的最强国。唐朝前期,在欧洲还处在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混乱时期,东罗马帝国危机丛生,阿拉伯帝国也处在初创期。而唐朝将隋末乱世迅速平定,使中国很快恢复秩序与统一,并迅速开始对外扩张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庞大的帝国,至少在一百年时间内在世界上成为了无可争议的第一强国。这也使唐朝成为了周边国家向往的中心,以至于在1300多年前的世界,唐朝竟然成为了一个移民国家,有大量来自波斯、日本、朝鲜半岛和中亚的移民来唐朝定居,这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空前绝后的。



盛唐疆域

第二点是唐朝在西域突破了中国历史的极限。大家知道,中国的领土在西面受到喜马拉雅山脉和帕米尔高原(葱岭)的阻隔,无论是西方的帝国还是中原的王朝都很难逾越。因此在历史上葱岭基本上就是中原王朝向西扩张的极限。但初唐到盛唐这一百多年里,唐朝的领土却始终能够跨越葱岭,向西最远却达到今天的伊朗地区。而跨越葱岭也就意味着唐朝跨越了古代文明的界限,使唐朝不光将中亚地区变成了自己的领土,还使自己的影响力远播西亚和东欧地区。所以在唐朝时时期,中国史书曾多次记载拂菻国遣使来朝,而拂菻国就是当时的东罗马帝国。当时的东罗马帝国的史书里也记录了唐朝的强盛,而且东罗马史学家西莫卡塔甚至还破天荒地在自己所写的史书中提到中国的统治者是太宗天子(Taisson, Son of God),欧洲人的历史中提到中国人的名字这绝对是史上第一次,在整个欧洲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

唐太宗的盛名切切实实地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

为何唐朝后中国走向衰落

但正因为唐朝超越时代的强大和其辽阔的疆域,所以它所接触到的其它文明也远超中国历史上的其它朝代(元朝除外,但元朝时间很短)。比如在唐朝时,中国第一次和世界其它主要文明发生了正面军事交锋,这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以怛罗斯之战为代表的和阿拉伯帝国的冲突。此外,唐朝时期,还有大量来自中亚信仰拜火教的粟特人移居中国,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等,另外一些基督教教派(景教)也在唐朝时进入了中国。

安史之乱前唐朝的辽阔疆域

但唐朝虽然开放,却还是一个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中原王朝,而农耕文明在军事上相对的弱势在和其它文明的冲突中也体现了出来,首先是和阿拉伯帝国的正面交锋最终以唐朝的失败告终。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是,唐朝时移居中国的中亚粟特人,尽管有了一定的汉化,但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了其拜火教宗教信仰和骁勇善战的特点。而后来安禄山在成为唐朝军队高级将领的同时,还拥有拜火教宗教领袖的身份,而这两种身份的结合,使安禄山在身边聚集起了大量对其极其忠心的将领,使后来由他发动的安史之乱对唐朝造成了空前的破坏,八年之内使唐朝损失了一半左右的人口,并使唐朝国力急剧下降,在后来甚至完全失去了西域。而西域丧失之后,对古代中国极具战略意义的陇右地区也很容易会丢失,这就使得中原王朝失去了重要的战马产地。后来的历史正是按照这个脉络演进的,可以说也直接造成了宋朝军事上的弱势。

安史之乱波及地区都是唐朝时的富裕繁华之地

此外,唐朝外来宗教的流入还对后世的中国产生了鲜为人知的影响。在蒙古崛起之后,西方人惊讶地发现蒙古部落中竟然有相当一部分是信仰基督教的,比如建立了元朝的忽必烈的母亲唆鲁禾帖尼就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而当时这些蒙古人所信仰的基督教,正是唐朝时传入中国的聂斯脱利派(景教)。所以现代许多历史家认为蒙古人所信奉的基督教,就是唐朝时进入中国的传教士通过中原北上进入草原地区之后传播开来的。也就是说唐朝时进入中国的基督教对中原社会没起到什么作用,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蒙古部落的发展,最后反过来又影响到了中原的历史进程。

总而言之,唐朝时确实发生了中国古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但这却很难说是唐朝自己有什么错误,因为追求更高是人的本性,任何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都会这样做,唐朝也不例外,只是在唐朝时,它的追求确实碰到了古代中原王朝的极限,最终导致盛极而衰。但这绝对不能算作是唐朝自身的错误,也绝对不能成为后世不思进取的借口。


桃花石杂谈


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如果说军事,是想尽一切办法以强击弱 ,那么政治,就是想尽一切办法,以弱治强。什么是阶级统治呢?简单的讲,就是付出少,回报多。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中,攫取超额的资源。统治阶级人口胃口膨胀的太快,被统治阶级,生产的资源,增长速度跟不上,被统治阶级,被剥削的越来越严重,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被统治阶级造反了。实际上被统治阶级的力量是远远大于统治阶级的,但是由于被统治阶级的人数多,极易被分化,当社会矛盾不激烈的时候,他们的力量是很难显现出来的。

打个比方,地主家里有好多田地,农民希望当佃户,农民越多,田租就会越高。几十年后,农民越来越多,但是,农田增长的却不多,而地主家的人口也多了,为了维持用度,地租越来越重了。大规模的农民,维持不了生活,于是他们造反了。无论地主,买了多少狗腿子,在农民们的人口规模面前,都没有用。某一家幸运的小地主,在地主与农民,力量的消耗中,取得了地主阶级的领导权,并用利益安抚,数量大损的农民,这一轮循环结束,新一轮的循环开始。

科举制,在整个唐朝,都没有成为真正的国家核心。没落的世族,依旧把持着上升渠道。这极大的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华文明没有迎来第二波,文明升华期。逐渐,被其他文明赶上。自此之后游牧民族,才真正成为了中华文明的大患 。之后到宋明,都被打断,文明的升华。


蚂蚁不在线


“唐朝是揭开中华千年衰落之始”,这个观念包含两个要素:一是肯定唐朝的强盛,达到某种意义上的顶峰;二是认为这种强盛中也暗含着问题,换而言之,唐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这一看法的内容其实不值一驳,对中国史稍有涉猎的读者都能发现其中的致命问题。但这种看法曾经有一定的影响力——或者至今依然有一定的号召力。

那么,为什么有人这样讲,还有人信呢?主要是因为十九世纪末以来,民族主义的发展。简单说,又经历了三个阶段:

  1. 汉、唐、元太厉害了!——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灌输的基本观念。

  2. 唐太厉害了!——民国以来汉族民族主义的变异与蔓延

  3. 就是从唐开始不行的!——催生的进一步变异。

下面我们稍稍展开。

鸦片战争以来,切近的中国历史,基本就是一败再败。即使如中法战争能在局部取得壮烈的胜利,这样的胜利很快也在弱势的外交和混乱的战略之下化为泡影。即使面对日本这样的东洋小国,甲午一战,也是一败涂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梳理中华数千年的历史,就希望寻找那些在对外战争中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时期。了解和阅读这样的历史,不仅可以恢复我们对于中华文明的信心,也可以唤起国民中的尚武精神。

这样的历史时期有哪些呢?在民国的历史教科书中,主要是这三个,大汉、大唐,大元。

汉代不用说了,大破匈奴,开拓西域,将辽东和西南纳入版图。唐代的对外战绩就更为煊赫了。唐太宗时期彻底解决了突厥的问题,成为草原的天可汗;之后向东征服朝鲜半岛,向西则越过帕米尔高原,争夺中亚霸权。蒙古国今天已经独立了,但在民国的体系中,是我国的一部分。蒙古远征欧洲,也是东方文明、甚至中华文明的一个篇章。

然而,渐渐的,我们的历史认知也在发生变化。

我们认为,汉代开拓的西域、辽东、西南,是我国的固有领土。换而言之,在历史推广的环节,这些战争渐渐不被看作是对外战争,而是中华民族巩固自己领土过程中的冲突。同时,汉族民族主义的强化和泛滥,越来越多的人对蒙元有疏离感。随着蒙古的独立,对于蒙元的定位又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诚然,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但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蒙元在中亚、西亚的胜利很难再引起民族自豪感了。

在这一大背景下,唐代的成就就值得大书特书了。

唐代不仅在中华民族的固有领土上取得过重要胜利,还进入过今天俄罗斯、中亚、印度、缅甸、越南、朝鲜等广大地区。并且,李唐的统治者在现代意义上被归入汉族。换而言之,在一种汉族民族主义的框架下,只有唐朝,汉人政权才才全面主导了整个欧亚大陆东半部。

于是问题来了:既然唐这么厉害,那后来怎么不行了呢?一定有某种原因的。对于一些人来说,问题出在宋——比方说宋人崇文抑武、固步自封,失去了唐人尚武、开放的精神。对于另一些人来说,问题是从中晚唐就开始的。安史之乱以后,那个强盛的唐朝也就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催生出安史之乱的唐朝,本身也蕴含着一些问题。这样就催生出了问题中的历史认识:把唐朝看做一个中华历史的拐点。


龙帅林vlog


中华的文明,在宋朝是第二个高峰

以前有位作家引史学大师之言,以宋为中华文明之顶峰,但这个作家却把大师的宋误作北宋,想来实在荒唐可笑。此作家之眼界,大概也就止于强汉盛唐了,因为他忽略了两个史实:一是蒙古大军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实力,远非秦、赵,汉、唐面对的那些胡人可比,包括后来的五胡,它们之于铁木真的军队,连小巫怕是也称不得的;其次,蒙古大军纵横亚欧大陆,所过之处如入无人之境,南宋这么个混账的朝廷,却是坚持最久的国家,而蒙古南征北战,用的火器攻城器皿都来自南宋。中国的文化和科学事业,在南宋才达到了春秋战国后的第二个巅峰。风雨飘摇的南宋能抵挡住蒙古军队那么久的进攻,也不能说弱了。至于日本,那不过是运气好,台风相助。

南宋的混账,在于改革不成。

一些人提起来朝代,似乎文武截然分别,有武将,便国家必安,有文官,就武将必遭掣肘。这话用屁股想想也能发现问题很大,武将里草包很多不是问题,犹如文官中佼佼者,也不过十之一二。杀害岳飞者,确实有文官,但别忘了,朱熹的父亲一干文官皆是为了支持岳飞而被贬官陷害的。甚至可以说,朱熹的改革变法提议,也是被文官王淮搅黄的,但王淮不能代表所有的文官。

朱熹想要成为第二个王安石,他仔细研究了王安石变法的问题所在,发现王安石完全没有考虑到物价问题,那么最后坑的只能是百姓,所以梁启超说王安石只能用小人,未必没有道理。朱熹则是在治水以及巡视的过程里,意识到南宋政权、军队、经济不得不改革,但只要王淮这样手握大权的人在,他未必喜欢生事,这种文官,只想保住自己清名。而当时相权独大,即使皇帝也被朱熹说动,但在右相的两次否决中,年老的皇帝也只能作罢。相权当时有多大?御史台谏全是他的口舌。

在科学事业上,宋人首次猜测声音的传播犹如水波;朱熹提出海陆假说,远早于西方科学家的猜测;朱熹也考察过雪花的构造,并创造出近似近代逻辑学中分析、综合的理学体系……这还只是一小部分成就,所以,不要再把眼光局限于汉唐了。


肥嘟嘟的小不理


原因很复杂,但唐灭亡带给中华民族的影响,最关键的应该有二:其一为民族政策,其二为尚武精神。

这个民族政策的表述其实是不准确的,但我又找不到特别好的表达方式。

我们先来看看所谓的民族政策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又是什么。

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大家都公认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关键人物有二,即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人都是来自中亚的昭武九姓后裔,来自中亚两河流域的阿姆河畔。地方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富汗共有的阿姆河中游河谷地带。

图中标有安国史国位置的即为昭武九姓的发源地,其人进入中原以后大都以国为姓。

安史之乱之前,华夏民族的包容性是天下无双的,不说隋唐的鲜卑血统,就说我们耳熟能详的唐朝名将阿史那社尓、契必何力、高仙芝、哥叔翰,都非汉人。阿史那社尓哥叔翰突厥人,契必何力铁勒人,高仙芝高句丽人;后来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之中,李光弼是契丹人,仆固怀恩是铁勒仆固部人。但李光弼后受谗言而死,仆固怀恩家人为唐死了几十口,却被因为异族逼反。

这与前期不拘一格用人的风格差别很大。

所以安史之乱坐实了一句古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左传。这使得华夏民族这个开放包容的民族越来越封闭。而众所周知,封闭只会使你越来越落后。

这是必然的。外来民族就是鲶鱼,会不断带来新鲜的东西。现在美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能够吸收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为其所用,就跟大唐前期一样。但特朗普也许会给中华崛起做一崛起做一助攻,因为他奉行的孤立主义。

坐实“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导致民族越来越封闭是大唐带给华夏的负面原因之一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原因,对中华尚武精神的影响。

这还得从安史之乱说起。安禄山造反之前是什么官职?

安禄山那可真的是权倾朝野。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史,唐朝军队五十余万,安禄山手中就有二十余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杨国忠和安禄山的权斗,你说安禄山会不会反?

我不知道安禄山怎么想,但那个位置坐着的是我,我也会反。天下一半兵马在我的手中,而且是最精锐的那一部分,那为什么不拱一拱多好?自己当皇帝,不是更爽?

所以,有没有杨国忠搞安禄山名堂,他都是要反的,因为手里有兵有粮,而且兵是很多兵,粮是很多粮。

安史之乱以后,安禄山史思明虽然死了,可节度史手中的兵权却再也无法收回。后来虽然唐宪宗试图中兴,裴度李愬等鼎力相助,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大势已去,节度史割据的局面再也没能扭转,最终唐亡于军阀割据,更恐怖的是,随后的五代十国一帮牲口治国,那真是华夏的一场浩劫。

随后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面对这个局面他也很头痛。赵匡胤的解决办法是打压军事集团,文官统领军队。

这种做法不能说没有道理,文官相对考虑问题更全面,更理性,但过度打压,武官降三级叙座(比如清提督为一品,但面对二品巡抚要自称下官)的做法,却极大的打压了华夏民族尤其是汉人的尚武精神,而这个源头,都可以归结于安史之乱节度史横行带给赵匡胤的影响,矫枉过正的做法的后果是阉割了这个民族的尚武精神。

所以说,唐开启中华的衰落,这个表述不能说有错。不过这个民族的基因是不会改变的,所以他今天又站起来了


江上一峰青


唐朝是揭开了中华千年衰落之始,终止中华千年上升趋势的朝代。这句话不知道是谁说的,但个人认为是由错误的。

因为持有这种看法的人大概是出于民族主义情结而说的,因为自唐特别是安史之乱之后,中国的汉族王朝的疆域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辽阔,也不像唐朝那样富有进取心。但我们仅仅从民族主义来评价唐朝在整个中国历史的地位是不准确的,片面的。

唐朝在中国历史的地位很重要,对中国历史的进程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不能就说他是衰落的开始。唐朝的重要性应该从中国经过唐朝统治之后对之后的中华文明产生了咋样的影响来看。

我们要探讨这一问题,可以从一个理论入手,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了一个说法“唐宋变革论”,主要内容如下:

1.唐朝贵族制度开始衰败,到宋代君主独裁制度正式成立

2.唐代实物经济(布匹)开始崩溃,到宋代货币经济开始兴起

3.唐代贵族文化衰弱,到宋代平民文化开始兴起

4.唐朝贵族官僚衰落,宋代科举官僚开始兴起

5.唐帝国崩溃后,周边民族自立化倾向明显。

内藤湖南

唐宋变革论一经提出,受到了中日学者的接纳与讨论。从这一理论出发,我们可以看出唐代在中国历史的地位是很重要的。从唐到宋有一个非常大的转变,而这个转变深刻影响了后来1000多年的中国。这种变化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所以我们不能说唐朝是揭开了中华千年衰落之始,终止中华千年上升趋势的朝代。只能说唐朝对于中国古代进程影响极大。


区块链学习社


这种说法并不是特别对。

与其说唐朝解开中华千年衰落之始,莫如说隋唐崛起的太过诡异

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跃进是在春秋战国时代,思想上涌现了一大批神级人物,经济上也因为青铜技术发展、冶铁技术成熟,开始了文明跃进。

这一次的跃进诞生了地球上最伟大的农耕文明!

而隋唐时代是中华民族的第二次跃进。

为什么一定要加上隋朝呢?因为隋朝的确很牛逼,弄出了一个科举制度,这是中华民族领先于地球其他文明形态的重要制度。

唐朝人给中国拓展的版图是最大的,同时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安北都护府,把中国的影响力拓展到了中亚北亚。又由于经济大发展,通过丝愁之路,深刻影响了整个欧洲。包括欧洲的三十年战争、十字军东征、阿拉伯民族崛起,这些都与唐朝的繁荣与强大有着深刻的关系。

中国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对世界的影响是后世未能超越的。

所以,隋唐二朝是中华民族族的鼎盛时期。

唐朝安史之乱后国势直落

唐朝安史之乱后,撤回了高仙芝在中亚的部队,导致阿巴斯王朝崛起,统一了阿拉伯帝国,从此之后中国在中亚的影响力直线下降。

但事实上这怪不到战争的失利,而主要应该归咎于中原人没有进取心,更受限于当时的文化氛围。

中原人并不是特别热衷于开疆拓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金科玉律更是汉民族的文化内核。在这种思潮之下,即便高仙芝在中亚取得战国,汉族人也很难有征服世界的雄心!

明朝对世界的影响

有人也认为明朝才是中华民族的鼎盛时期,大明王朝回馈给整个欧洲的,却是持续火热的风暴:随着东方商品的持续输入,外加各类传教士介绍中国的书籍,在整个西方世界的热销。剧烈的中国风从此登上欧罗巴大陆,全欧洲近乎癫狂的卷入其中。  倘若穿越到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的欧洲,想找点中国元素,从宫廷到民间,都几乎是司空见惯的场景:宫廷宴会上最亮眼的,是王侯贵族身上华美的汉服。巴黎城里最拉动票房演出的名剧,是丰姿蹁跹的中国皮影戏。豪华干道上络绎不绝的,有装饰精美的中国轿子。那些上流交际场合里,达官贵人们最撑场面扮风雅的随身小物件,自然是中国扇子。而富家少爷小姐花前月下的浪漫场所,则是中国风情的凉亭。至于精美绝伦的中国瓷器,更是从普通家庭到王族宫廷,享尽千家万户热捧欢迎。

庞然大物的中华帝国在明朝开始走向衰败的原因是什么

从政治上来说,早在16世界,荷兰,英国就建立了早期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强于我国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即使有黄宗羲等早期启蒙人士提出了改良,但仍然摆脱不了皇权时代的范畴,在满清时代也成不了主流。

经济上以蒸汽机为主的工业革命代表着大作坊和大工厂的先进生产力,强于明清的手工业,资本主义社会是要求社会流动,而我国传统儒家讲究的是静态社会,从而西方更加自由活跃,好的科技文化都可以发扬广大,不会被扼杀 ,清代把科学技术当做奇淫技巧。

文化上西方经过文艺复兴后,文化日益活跃,并且随着大航海时代传播世界,我国因故步自封,如一潭死水,还有什么文字狱。这样到1840年就是全方位落后于西方。


以上,希望能帮到题主!


野树春秋


中国古代文明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那时开放的唐朝已然成为了世界的中心。科技文化政治军事都是世界一流的。不但与外国友人通商频繁,而且还有外国使臣在唐朝做官,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西方,日本。并且,唐朝派使者去海外取经交流往来。

当一个国家达到了真正的巅峰,犹如金字塔的顶端,如果跟随历史往前发展,那必然会走下坡路的。正如现今美国的现状。那时的唐朝,文化达到鼎盛,百姓安居乐业,城市灯光璀璨,可以有国之大我,为国家誓守边关,也可以有国之小我,归隐南山。而反观西方,还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思想依然遭受贵族的压迫。也正是因为这样,西方学者使臣,到唐朝觐见,学习先进的技术,回去发展。外国人见识到了前所未有的壮观景象。所以,迄今为止,依然有很多外国人称中国为唐人。可见,唐朝时期国力以及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

但直至唐王朝灭亡,中国重新进入战乱时代,经济下滑,民不聊生,所以又开始回到原来的发展模式。到了宋朝,主要以发展经济文化为主,重文轻武。政治也没有唐朝那么开明,通商往来虽然有,但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政治地位也岌岌可危。就这样,中国从鼎盛时期,开始一步步走向衰落,直至走出世界的中心。


新概念传媒宋晨声


首先,唐朝的发展就呈现倒U型

先抛开问题,仅就唐朝自己的发展历程来看,在唐玄宗前期,唐朝的上半段就是华丽的登顶态势,天朝大国、四方来朝其实讲的就是唐朝的景象,当时唐朝首都长安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大都市,真的算的上是国际化大城市。

但自从玄宗改了年号为天宝以后,唐朝就开始步入加速下滑期,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内政外交都处于崩溃状态,即使唐朝后期又串成了数代皇帝,也无法让唐朝重回巅峰状态,这是唐朝自己的发展史。

其次,唐朝崇尚胡人之风产生了移风易俗的影响

在唐朝以前,虽然经历过魏晋时期的五胡乱华,导致汉族文化受到了波及和影响,但这也只能算是一次外生事件或外部冲击。而唐朝立国以后在整个朝代都非常崇尚胡风,在生活习俗、文化、思想方面也受到了胡人思想的影响。

在这里并不是说胡人文化不好,其实多种文化相互渗透融合才会更好。但也恰恰因为唐朝的这种单一崇胡政策导致了唐朝后期地方军阀实力明显大于朝廷实力,从而导致了王朝的毁灭,而引发了后期五代十国战乱、宋朝重文抑武、元代百年动荡、明清闭关锁国,这都是受到了唐朝时期这些移风易俗政策的影响。

再次,唐朝过于开放,文化输出带动了周边国家文明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唐朝是一个开放的朝代,唐朝的皇帝对于周边地区各个国家的使者或皇帝或文化也非常包容,同时唐朝也借机输出了汉族文化,带动了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

所以,原来的格局是中间1个唐朝超级大国,周边一群野蛮小弟,但慢慢发展成中间1个唐朝大国,周边一群小国的地步,这为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如蒙古族入侵、日本入侵等等。

所以,终唐一代,是中华民族的巅峰,在唐之前中国历史处于上升阶段,然而在唐以后,中国开始进入千年衰落的进程。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价值。

我是千城,管理学博士、读书达人,公众号:千城撩书


在下千城


这句话居心何在?说的好像后来各个王朝的孱弱都是因为唐朝造成的一样?唐朝是中国古代王朝的最高峰,创造了空前绝后的盛世,后世再也没有一个王朝达到这样的高度。

1,唐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高峰。突出表现在经济、军事、文化等全面发展,没有一项是拖后腿的。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有些人喜欢说,哪个王朝积极比唐朝好,GDP占世界40%,但是军事上节节败退,屡遭外辱是怎么回事?这是不是经济和军事不平衡,这难道不是巨大的社会危机吗?

唐朝厉害之处就在于,没有短板,经济上有开元盛世;军事上,平辽东、灭突厥,李世民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文化上,唐诗的影响遍及亚洲,日本人喜欢唐诗,学习唐朝的建筑风格,这都是大家熟知的。

2,再说一遍,不要拿唐朝的民族政策说事,这根本不是后来的朝代孱弱的借口。隋唐之前的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局势更为恶劣,北晋亡于游牧民族之手,黄河以北的北方游牧民族纷纷称帝割据一方。黄河以北几乎无汉族立足之地,但是后来隋唐终结乱世,并且把中国的国力推向一个顶峰。

3,后来的王朝无法达到唐朝的高度,是因为他们的制度出现了问题。宋朝轻视武将、士大夫阶层享有众多特权,可是偏偏抑制军事的发展。这样的王朝,哪个武将敢出生入死为宋王朝效力。所以整个宋王朝,在武力上,一直缺少进取,当然,在守成上反倒不少亮点。可是守得再好,迟早也被人消耗殆尽。

而明清,整个社会缺乏活力,这两个朝代都缺少明朝的开放与自信,唐朝时,长安可是整个亚洲的中心,在长安,哪个国家的人都有。可是明清,政府为了防范海上的威胁,居然实施海禁,彻底断绝中国与海外交流的机会。

4,所以说,后来的王朝再也没有达到唐朝的程度,归根到底是自身政策失误,不能把握时代的关键。宋朝屡遭外辱,居然还不重视武将,仅仅因为宋太祖就是武将出身,黄袍加身。

明清因为统治者的缘故,禁止老百姓与海外的文化交流,彻底错过了工业革命的机会,最后被洋人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

唐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一个耀眼的明珠,他达到的高度太令人惊叹了。朝鲜半岛彻底臣服、北方的游牧民族首领都为李世民跳舞,唐朝的一个大使王玄策就能灭了中印度。归根到底,是唐朝前期有一个开明的政策。

那么多人黑唐太宗,你在找一个皇帝来试试?谁还能开创像唐朝这样豪情万丈,至今中国对岸的日本还津津乐道唐朝的繁盛,在海外哪个国家没有以唐命名的街道——唐人街。

后来的王朝,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怪前王朝太惊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