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師現在都不對別人說我是一位教師,教師地位不如以前究竟存在哪些問題?

請叫我DGD


在這個問題上,我和其他人的觀點不太一樣。我認為教師社會地位的下降在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一種必然。



教師社會地位的下降取決於教師在知識領域相對位置的下降。自古讀書人或者說知識分子在社會上的地位就很高,這是他們通過擁有知識而佔有優勢的社會地位。而教師不僅作為知識分子中的一員,而且作為知識的傳授者的雙重身份,當然取社會地位就會高而又高。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如今,知識分子不再是一種稀缺的資源,而教師(中小學教師)又是知識分子中本身層次偏低的一部分。其社會地位下降,當然就不是一件值得稀奇的事情。


同時,教師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的認同,在很多家長的知識水平和知識能力已經超過他孩子教師的時候,這種尊重往往只能是虛偽或者是功利的。 有很多教師認為他們的社會地位不高,是因為他們收入不高,其實這只是一個方面的原因。很多個體從業者的收入超過老師很多,但是他們的社會地位至今沒有教師高,這又是為什麼呢?從這個角度而言,教師的社會地位與收入沒有絕對的必然的聯繫。把教師收入與教師的社會地位畫等號,只能是進一步拉低教師的社會地位。


教師的社會地位實際上有多種因素所構成,其中最主要的有二個方面。一是教師群體在社會中的話語權,這實際上是社會地位的最直接的體現。二是對社會的示範作用多少。曾經,教師群體代表先進文化發展的方向,代表脫離低級趣味體現高尚品質的人格力量。這是社會地位的根本原因。

縱觀全球,教師社會地位的下降並非我國所獨有,只不過因為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使得這一切來的這麼突兀,令人難以適應。



一個人不能寄希望與他人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教師群體也不必為自己的社會地位搖尾乞憐,那樣只會讓自己更讓人瞧不起。


林督學的教育觀察



我也是一名老師,只不過我是一名專門教腦癱和自閉症的特教老師,就我自身而言來談一談我的看法。

1、前段時間我在練車,教練們一直說最討厭教老師。因為他們事多,問題也多,總是不按教練說的去做。教練還在說1,他們就想到了2,總是喜歡瞎琢磨。這件事情讓我看到了一個現象:社會大眾對老師們都產生了一種刻板印象,認為老師就是喜歡講道理,喜歡把什麼事情都弄得明明白白,喜歡斤斤計較喜歡。因此大家只要一聽到是老師,總會有些反感。

2、當初畢業參加工作後,一回到家,七大姑八大姨一擁而上,都來問我:當老師是不是很輕鬆啊?工資是不是很高?福利待遇是不是很好?我想說就算是老師也只是一份工作,它和其他的職業只是社會分工不同而已。我們的工作並不輕鬆,我們每天除了上課還要備課,還要準備各種資料。並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樣,在辦公室批批作業,喝喝茶那麼簡單。

3、當別人一聽我是特教老師,立馬又一堆問題冒出來了。他們會問:什麼是特殊教育啊?我會解釋一番,接著他們又會問:那些孩子好教嗎?他們會說話嗎?他們會走路嗎?他們會打人嗎?他們會變正常嗎?每次遇到一個人,我都要跟人家解釋一通,我真的覺得很累。而且目前國家對特殊教育的扶持和宣傳力度還不夠,很多人連最基本的問題都不知道。我很多時候都想直接回他們一句,你們去百度吧,不要再問我了。

4、教師的待遇並不高。大家都覺得老師很輕鬆,每年還有寒暑假。但其實老師們一點也不輕鬆,他們每天不僅要面對調皮搗蛋的孩子,還要面對升學的壓力。對於我們而言,我們面對的是來自家長的壓力。每個家長送他們的特殊孩子來上課,都是希望孩子的障礙程度能夠減輕,將來能夠上正常學校的,因此我們的壓力也很大。我們每天的工作很辛苦不說,待遇也並不高。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我們付出的勞動和收穫並不成正比。而當大家一聽到我們職業的時候,就理所當然地認為我們的工資肯定很高,然而並沒有很高。所以很多時候我不願告訴別人我是老師。

5、社會大眾尊師重道的觀念越來越薄弱。現在的很多家長把孩子送來學校,就把老師當成“神”一樣了。認為孩子所有的教育都該由老師來承擔,孩子磕著碰著了會來找老師,孩子成績下滑了會找老師,孩子打架惹事了也會找老師,總之孩子出現了一切的問題,家長都會來找老師。彷彿老師是萬能的,家長只要把孩子放在學校就好了,剩下的所有的事情全讓老師包了,老師都要幫他們處理好。他們對老師沒有感恩之心,沒有尊重之情,有的只是理所應當的索取和抱怨。

6、“老師”這個稱呼已經不單純指老師了。古人云: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古時候人們對老師都是非常尊重的,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會被稱為老師。而現如今,什麼樣的人都會被稱為老師。“老師”似乎成為了一種類似於“美女”的普遍稱謂,每個人都有可能被人叫“老師”。這就使得老師這個稱呼已經不像之前專門指“教書育人”這個職業了,由此也使人們對於老師這個稱謂帶上了有色眼鏡。


娟說育兒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中學歷史教師,如今確有其事,一提老師指責謾罵聲一片。老師成了“老實”的代名詞,被學生罵,被家長打,被上級查……誰愛把教師掛在嘴上呢?


我就是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父母都是老師的緣故。從小就夢想當一名人民教師,高中畢業如願以償考上了師範院校。畢業後,實現了夢寐以求的理想,走上了教師崗位。時至今日,始終如一,沒有後悔當初的選擇。剛參加工作,每天和孩子們在一起,起早貪黑,工資不高,但很充實,很快樂。想當年,我的工資不到100元,擔任72名孩子的班主任,班主任津貼每月14元,從來沒有因為職稱而痛苦;從來沒有因為待遇而煩惱;從來沒有因為地位而焦慮……

實事求是講,如今的老師的確不招人待見,地位大不如從前,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教師自身引起;二是教師待遇太低;三是媒體推波助瀾。

我作為一名中學教師,不想為自己和同仁辯解什麼?也從不迴避和否認眼前的事實。身邊有這樣個別的教師,冒天下之大不韙,利用雙休日和節假日補課,聽說還買了車,還了房貸。還有的教師晉升高級職稱後,工作確實不如從前,沒有了激情和動力。也看到過這樣的教師教師節偷偷摸摸收取個別家長的錢物……那個群體都有敗類,正所謂“一條魚腥了一鍋湯”。個別教師的無良行為,敗壞教師隊伍的名譽,教師地位和聲譽直線下降。

我是中學高級教師,生活在省會城市,參加工作30餘年,現在每月打卡工資才5000多元。非常慚愧呀!到現在房貸還沒有還完,更別提買車啦!如果鄉村教師工資待遇更低,我出生的小山村,和我同齡,同級別的老師,每月工資僅僅3700元。就這樣的工資收入,孩子們都瞧不起,談什麼社會地位啊!教師成為人人羨慕的職業,不提高老師工資待遇,那就是口號,就是永遠的夢。



當下,打開媒體網絡,讚頌老師抑或發佈教師正面報道的肯定有,但很少。指責謾罵老師的到處都是,特別是老師負面新聞持續發酵,不把老師置於死地不快。我們的老師難道真的如此不堪嗎?絕不是,其實,許多時候都是惡意炒作,誰讓教育涉及千家萬戶倍受關注呢?誰讓老師這樣弱勢呢?


俺油菜


剛好,我昨天寫了篇文章,是回憶小時候的事情。以下內容都是真實有效的。如果你有耐心看完,可能就知道為什麼老師這般不受待見了。

我們的班主任,門老師,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她是退休後又返聘回去的,和藹可親,寬以待我們,不知道嚴於律已不。第一件事,是露哥看見在走廊裡班裡的冰冰洋小朋友的麻麻給門老師塞了紅包。但是,露哥為了保命假裝沒有看到。不知道門老師與冰冰洋的麻麻是否發現了。這讓我想起淳貴人發現了華妃的秘密,最後被拋到湖裡去。

露哥的爸比那時是我們這裡著名的企業家,主營業務歌舞廳。露哥這一天興高采烈回到家裡找爸爸。一進包廂,看到我們的小山校長,於是大聲喊到“小山校長好”,當時小山校長正摟著妞。(到底一個還是兩個,我忘記了,等露哥看到後再糾正吧)。這時,著名企業家露爸說“去去去,小孩一邊玩去”。這件事情只是鋪墊,畢竟身為校長很肯定不會給小學生穿小鞋。再加上人家的老爸辣麼熱情的款待了他。講述這個故事,不,對小山校長來說是事故,講述這個事故的原因是為了告訴大家小山校長跟露爸關係非同一般。於是就有了第二件事情。

門老師,是班主任也教我們語文。是我們的啟蒙老師,我們每逢寫最尊敬的人都會寫她,所以她說的話我們都照辦。這時,老師讓我們統一購買“字詞句篇”(一種輔導書)。這是個神器,有字的組詞有段落大意有中心思想甚至還有練習題。門老師說,自願的,不強迫。可是如果不買,老師留的作業會是這上面的,你就沒辦法寫作業了。於是全班全部按書後面的標價購買了。可是不知為何一項對露哥並不關心的露爸化為名偵探露爸,發現了門老師吃書店回扣的事實。關鍵他還報告了小山校長。這讓門老師很尷尬啊,一名優秀的退休老教師,竟然晚節不保,這這這……



以上是我摘取的部分,還有其他的,怕寫太多也沒人看。

如果有幸,您看完了,假如您在八九歲時看到您的班主任是這樣的,您長大後還會對教育工作者心存敬意嗎?


秋逸162458451


老實講,對老師這個職業我真的很厭惡,幾個原因吧,第一是個人原因,本人從小調皮,成績不好,但我自己很清楚的知道那是因為我討厭老師。我記得小學時候我和大隊長用腳玩石頭剪刀布,輸了就劈叉,誰先批不下去誰就先跪下來,當時被班主主任看到了,沒問原因,上課時候讓我跪了一節課,這件事我記憶很深刻,慢慢的開始自暴自棄,然後惡性循環。第二件事,上了初中後,無意中接觸了素描,從此愛上畫畫,很刻苦的去練直到高中。最後如願考上藝校本科。只是因為我當時初中的美術老師當全班的面表揚我色彩感很好。之後直到高中一月份藝考,我都是被這個美術老師輔導我素描水粉。但直接大學某一件事後才明白,當初的那句表揚只是為了讓我去他家學素描賺外快而已。第三,我母親是幼兒園教師,講真,是我見過最清廉的老師,從教近30年,帶的幼兒班0事故率,但因為沒給領導送過一次禮,所以一直沒進編織,幼教近30年都是外聘教師。同時也沒收過一次家長送的禮,導致她的搭班老師一直在換(以前幼兒園一個班有兩個老師輪班帶)現在退休,幾乎沒有一個同行認識的朋友,而她同批幼教師,最高的已經做到了園長。以上三點,老師這個行業在我眼睛裡比乞丐更可憐,比無賴更無賴,比流氓更噁心。其實我知道現在也有好老師,但我更知道百分之95都是來混的,所以我一旦有認識做老師的,幾乎都是打心底的那種厭惡和鄙視。無所謂噴不噴,但我相信這樣的想法的人真不在少數。


聰明可愛的渣渣輝


雖然我國一直在弘揚尊師重教,但我國教師地位沒有切實提高,反而下降,卻是不爭的事實,而且,由於存在對教師群體進行“汙名化”的問題,教師形象也受到嚴重傷害,教師不願意提自己是教師,也與此有關。

對教師的“汙名化”,可以說是全面的。首先是把基礎教育的應試教育,大學的功利化的責任,都推給教師,但這本質是教育評價體系與教育管理制度的問題,不改革教育評價體系與管理制度,汙名教師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其次是把師德問題擴大化,動輒用師德大棒揮向教師,哪怕教師依法維護自己的權利,爭取合法報酬,都被質疑不講奉獻。這難道要教師不吃不喝教書育人?另外,個別教師身上發生的師德問題,會被視為教師群體問題,一杆子打倒所有教師。教師在社會公共場合的行為舉止,本屬於社會公德問題,也被作為師德問題加以炒作,把教師作為對教育問題不滿的出氣口。

再次是家長過度參與教學事務,有的並不懂教育教學,但卻對教師指手畫腳,社會輿論也加入到對教師教學的嘲諷之中。學校有辦學自主權,教師有教育自主權,這樣才能提高辦學質量。尊重教師教育自主權,要求行政力量不能干預教學,也要求家長和社會輿論不要對教學指手畫腳,如果誰都可以指揮、教訓教師怎麼教書,那還要師範專業、教師資格證幹什麼?

沒有教師的職業化和專業化發展,想要高質量的教育是不可能的。汙名教師的結果,整個社會將付出沉重代價。如何提高教師地位,樹立教師形象,全社會都需反思。


熊丙奇看教育


為什麼老師現在都不願意對別人說我是一位老師?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首先是人們對老師的過於苛求。在人們心中老師就是神,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思想道德要比其他人高尚不是一個到兩個的等次。作為老師無論是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還是這個生活當中的一些事情,都應該大公無私的。都應該有著崇高的境界,是常人的楷模。一旦老師有點兒失誤,小錯誤,小毛病暴露在人面前,彷彿老師的形象一下子從神壇走向了地獄。你比如說吧!老師在生活中和人產生的爭執,或者和人打架了,人們都會指責老師。其實事情本不怨老師,周圍人也會這樣說:看看,你還是老師呢?這就是現實生活當中的對老師的處境,人們自覺不自覺的對老師進行了道德綁架。


第二,因為老師的職業涉及到千家萬戶,涉及到許多家長的孩子學習。現在的家長都想把學生推給老師,自己不費一點兒勁兒就想自己讓自己的孩子學習好。有的家長自己迷戀於手機。一躺在床上就玩手機,自己玩了個昏天暗地,孩子願幹什麼意就幹什麼。他認為自己孩子的學習那是老師的事。當孩子學習成績差的時候就把怨氣都發給老師身上,認為老師沒有盡到他的職責。不但如此,還到處造謠中傷老師。

第三,我們不排除有個別老師道德敗壞。比如極個別的老師為了一己私利去有償補課;比如極個別的老師收受家長的紅包,收受家長的禮品;比如極個別的老師作風有問題等等。本來教師就是一個與人打交道的十分敏感的職業,但是就是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是他們使千千萬萬的老師蒙羞!但是話又說回來,哪一個單位哪個行業沒有一兩個敗類呢?

第四,不良媒體的惡意炒作宣傳,博人眼球!沒有了解具體情況就把這個教師當中的一些陰暗面兒大肆暴露。讓所有的吃瓜群眾認為教師都是這樣子的。其實千千萬萬的教師都是兢兢業業的,辛辛苦苦工作的,這些他們沒有看到。

絕大多數教師工作非常勞累,工作非常敬業!真的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來形容教師真不為過!用”捧一顆心來,不帶半顆草去”來形容老師恰如其分。

老師也是人,不能把老師當做神,也不能把老師當做鬼。老師有七情六慾,他也吃飯,他也睡覺,他也有喜怒哀樂,他也有正常的思維和情感。不能對老師有過高的要求。也不能過低的貶低老師。

老師的職業就是一個平常的職業。和其他職業一樣,都要遵守職業道德。不應該因為他是老師就對他格外的嚴格要求。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要遵守職業道德,遵守社會公德,不只是老師遵守,對老師的要求和大家的標準是一個樣的。


我是松高尋鶴,你身邊的教育專家。願意為您在教育上的問題排憂解難,期待您的關注!也歡迎您的轉發和評論!


景行說教育


我就是一個老師,也就是為了做我想做的老師,我辦了一所學校。

多數教師對自己的教師職業難以啟齒,原因大致可以分兩個部分。

一部分原因是社會性的,不止在教師行業存在。

現代社會的很多人,都缺乏基本的職業榮譽感。

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朋友,別說不願意向他人提起自己的職業了,自己平時都懶得搭理自己的職業。別說自主的為了職業多學一些技能,多做一些事,就是完成本職工作都變得極其勉強。

在街頭幾乎就找不到飽含熱情地在工作的人,倒是對冷漠麻木的服務態度習以為常。這已經不是用“職業倦怠”現場能夠解釋的問題了,在我看來,這簡直就是精神自殺。上班的8小時就像是苟且偷生,下班後才是真正活著。

究其原因,就是我們似乎從來沒有被告知,尋找讓自己有榮譽感的事業是一件重要的事。我們僅僅被告知,要考大學,要找工作。而我們僅僅為了大學和工作拼搏十餘年,卻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學些什麼、找什麼工作。

大學和工作只是讓我們人生幸福的手段。我們卻總錯把它當目的。

我們從沒被告知,我們不能總是被迫,我們從沒主動探索,又失去了去探索的勇氣。

教師行業也一樣。很多人成為教師,並非自己想成為教師,而是無奈選擇的一種謀生手段,自然不願意主動提及。

另一部分原因只與教師職業有關。

一個受人尊重的職業,不外乎兩個條件。

要麼逼格夠高,具有不可替代的稀缺性。

要麼收入夠高,具有不可描述的誘惑性。

教師行業,人數眾多,汗牛充棟,工作內容多年不變,工作方式大抵是教學大綱的人肉復讀機,多數時候面對著幾十上百號未成年人,心力交瘁,還總不招未成年人待見。逼格上不去。

多數人勉強溫飽,求個心理安慰可以,但肯定禁不起比較,自然不願談論。

現狀如是,但並非毫無空間。

我們的學校不做應試的內容,老師的工作內容有趣、有種、有料,工作方式自由開放,帶著變革教育的使命教自己最有熱情的科目。處處有尊嚴,天天有榮耀。收入方面和市場掛鉤,自己開發和執行的內容就是自己收入的保障。

既能施展才華,又能將才華變現。當你還在糾結老師的地位時,我們已經在重新定義老師了。



曉題大作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從古至今都是一個令人尊敬的職業。只是為什麼隨著社會的發展,有很多老師卻越來越不好意思向別人說自己是老師呢?到底是社會對老師的看法改變了,還是老師自己想的太多了?


主要是老師在大眾心裡的形象已經固化了。一提到老師,就覺得應該是一本正經,愛講道理有耐心,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的無私風險形象。


換句話說,老師在大眾心中的形象過於完美,因此關於老師的一點錯誤就會被無限放大。但凡這個行業裡有一個害群之馬,那麼大家就會一棍子打死所有人。特別是現在關於老師的新聞越來越多,大眾對老師的看法也逐漸有所改變。


大眾對老師的要求太過苛刻,比如孩子的成績不好,老師就會覺得是老師不負責。前段時間看到有新聞說老師將成績發到家長群裡,有家長覺得老師這樣的行為會損害學生的自尊心,將老師告了並拘留五天,後來被逼無奈老師辭職。


還有條新聞說,家長給老師發紅包,老師點了接收以後,立馬發回給家長但是家長不接收。最後該老師被該家長舉報後遭到通報批評,只能說現在家長對老師真的套路滿滿。


老師明明應該是個受人尊敬的的職業,可是現在老師似乎處於一個“壓迫”的處境之下。雖然是有編制的工作,可實際上老師的工資並不太高。很多網友都說老師在課上不好好教課,可下找學生補課賺錢。這樣的行為讓人髮指。但實際上老師是不允許私自給學生補課的。

想掙點外快也是不允許啊。大家總覺得老師的工作很輕鬆,只要上幾節課,就可以在辦公室裡休息了,可實際上老師的壓力也是很大的。工作任務並不輕鬆,需要備課,做課件,批改作業,還有寫各種工作報告。不止要關心學生,還要應付家長。一點做的不好就會被各種指責。



外界總是覺得老師工作輕鬆,工作穩定,還能補課掙錢。再加上新聞大肆報道個別老師的不當行為。比如學生不尊敬老師,老師就出手打學生。學生上課喝水,老師把學生的杯子扔了。老師自己偷懶不批改作業,讓家長批改。


這種種的報道,讓大眾對老師的看法都改變了而且很多家長也越來越不尊重老師。只能說做一位認真教書育人的人民教師也是相當不容易啊。

——END——

那麼大家怎麼看待這樣的情況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光頭毛”師父

賞閱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看完後的感受就是:都在一個平凡的世界但每個人都有不平凡的人生歷程。書中的孫少安與孫少平兩者的人生旅程少許綜合,讓我想起了自己的中學美術專業啟蒙老師——光頭毛,他是我唯一佩服的一位老師。在我腦海中他是位有個性,有創想,有膽魄,敢嘗試,勇擔當的老師,雖然如今早已不在學校教師崗位,但他還是我師父。

每次走進他的茶坊,一種復古的藝術氣息,伴隨著古箏的絃音,看著一件件藝術收藏品,一枚枚茶壺,一牆上VIP客戶專用茶杯,真是耐人回味。每晚,透過自家的後窗都能看到對面茶坊燈光照耀著那一間間茶室。其實,更沒幾人知道,在並排的兩層茶坊後面還有個綠色庭院!有一天,他來電:“小毛你來一下,我知道你在家裡!”“哦,師父,恩曉得的,儂哪能曉得我嘮窩裡啊”我回到!你車不是停樓下嘛!喝了會茶,下樓一起走了會,來到後院,他深切地跟我說到,裡面那個亭子將來就是自己好友聊天的一方空間,也是自己又一個辦公空間,說著我們一起設計了這個庭院,不愧為藝術出身,他的設計構思真的非常淋漓精緻,打到整體佈局,小到細節生動。平時雙休空了,群中一條微信:“有空老地方”,一同坐著品茶,談談家常,雖然大家平時都忙碌著,都盼望有一片自由的空間。在一次大家回憶暢談中,發現了自己與光頭毛有一條相同的學途軌跡——畢竟都是農民的孩子,同一個村子,濃淺相宜,遠近相安嘛!當然,不會在乎小時候“打彈弓”時,把他家的一院子牆上的瓦片給打碎了,畢竟地心引力拋物線我沒控制好,當然他自己也不知道是我打碎的。大家都同一所小學“天真小學”(想想自己有時真的太天真了),都畢業於“封浜中學”,又就讀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專業,畢業後也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巧的是工作之後我也進入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進修,就是一個年齡段的差距。

記得就在自己大學就讀時,2001年他毅然辭去了中學美術教師工作職務,他是封浜中學高中藝考開拓者,具有濃厚的情結。當時他跟我說:“7年的教學,自己帶領了7屆高中藝考生,學生總人數136人,有多少人能明白他的苦心,都認為是有償補課了,我用自己休息的時間讓孩子有個新的選擇方向。”回頭想想,要不然哪來這些位同門的徒弟!

興許,平時的興趣愛好真的可以引導自己人生前行的方向,他是位喜歡綠化種植老生,時間的延續,他創辦了自己的綠化行業,建立綠色農莊,種起了綠色蔬菜,養起了小窩雞鴨。他喜歡品茶,開辦茶坊。他秉承著自己從來沒有對教育的放棄,又創辦了“藝術工作坊”,多次走進那片空間就看到牆上還高高的掛著“光頭毛師父”和第一屆孩子們的合照,記錄著老師和孩子那一份快樂的時光,而經年累月,看到了自己師父對教育的熱忱,夢想和情懷卻歷久彌新。

每當回憶起自己難忘的初三大半年藝考培訓時光,每晚四小時,6點開始,10點結束,當時他四位徒弟唯一的目標就是考上大學。和那個氣質獨特的老師一起,還有幾位師兄妹大家沒有休息,沒有,目光凝視,思想凝聚,但有一種情懷,就是感謝自己的師父。

都說美術輔導老師是天生的段子手,在整個繪畫過程中總對學生夾帶著一些幽默而諷刺,而又具有代表性的語言。殊不知,薑還是老的辣,大家一起來聽聽這些當時讓我們記憶深刻,哭笑不得,那位光頭毛美術師父的語錄:

--1—

麗萍(我師姐),儂畫得還可以,

除了透視和結構造型是錯的

其他的都還可以……

我想靜靜轉過頭看可看師姐,她都喘不過來,是啊,素描除了透視和形錯了,明暗她畫了還有什麼意義??

--2—

小潘,畫色彩顏料要當偷來的用!!!!

終於知道,我為什麼和師兄一樣畫不好色彩了,因為沒去偷顏料啊…?後來我才明白,原來是使勁用,大膽用,混著用

--3—

毛,很好

不要橡皮擦了,撕了重畫(我畫得正起勁)——原來在他在練我耐心

--4—

大家一起拍好了畫,評價時,他說:你們看你們畫的東西

雞拉完屎在地上都比你們畫的好看!!畫面這麼散,左一堆綠,右一坨紅,記住了:整體,整體效果,色調統一,

--5—

阿飛,罐子口!!口子讓你吃了麼!結構怎麼回事?

(我估計,當時要是能吃他真想吃了)

--6—

你呀,這蘋果畫的

這是一個地攤上好幾天都賣不出去

再也賣不出去的蘋果

(我畫的有這麼爛嗎???)

原來,固有色和環境色都孤立了,更沒關注到色彩的明度,高光也沒點。

--7—

不準再吃靜物了啊

誰再吃,我把他吃了!

大小比例出問題,細節結構錯位了!

--8—

你們畫的跟屎一樣

好意思說是速寫作業嗎?

就是一疊廢紙

線條太軟了,結構骨點環節圓了

--9—

你這素描頭像不錯啊

就是要把頭擦了重畫

脖子還行

頭都沒了,有脖子幹嘛,推出午門砍了嗎?不就讓我重畫嘛!

--10—

明白異性相吸麼??

女的就要畫男的...

男的就要畫女的...

那樣才有興趣畫..

--11—

寫生注意觀察

上色前把眼睛眯起來看 !

大家想著,眯起來看!!!還看啥?

注重整體效果!有時他也給我們每人吃個水果,咬了一口就不許再咬,放前面畫靜物素描,原來讓我們刻畫缺口的細節!早知道就不吃了,又上當了!

--12—

當你看到自己的畫很差時

說明你進步了

畫得很差???還進步了???

(老師你在逗我嗎??)

有時想想,教師的人文素養在“如今這個社會環境”的背景下被日益呼喚著。教師被大家譽為“靈魂工程師”,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用不著給教師的人文素質過多的定義解釋,我們只要回顧一下我們自己求學時代的經歷,是什麼樣的老師能夠長遠地駐留在我們的記憶中。所有這一切,對學生能力引導的教育鑽髓入骨,終身難忘。

教師節即近

留下你的祝福吧

對我們記憶深刻的老師來說

在這樣的日子裡,能看到你的祝福

就是最好的禮物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