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不能合併成一個國家嗎,為什麼?

方工200


能,而且可能性隨著以色列不斷侵蝕巴勒斯坦地區領土而增大,有很大一部分巴勒斯坦人已經接受了現狀,並生活在“以色列”,他們反對戰亂,期待和平!(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所以不共戴天,主要是因為領土爭端,特別是雙方建國領土本就存在分配嚴重不均的問題,這些都是西方國家給這一地區埋的雷,看似好心實則歹毒的在辦壞事。

1946年以前,巴勒斯坦地區做為英國的託管地,整體上都是巴勒斯坦地區阿拉伯人的領土,當時以色列猶太教復國運動雖然已經蔚然成風,但遠沒有達到建國的地步。

猶太人真正有計劃大規模的在這一地區聚集主要是美國人的作用,特別是1948年聯合國決議,通過以色列國和巴勒斯坦分別在這一地區建國。


當讓人可氣的是當時的領土分配,對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表現出了極大的蔑視和不公,不但是貧瘠荒涼的土地給了巴勒斯坦,而且幾塊土地還不相連,給了以色列好的土地不說,還給了他進一步發展的機會。

整體上來說巴勒斯坦地區的土地是以色列六,巴勒斯坦四,這換在哪個國家和地區,都與一戰前夕的“慕尼黑協定”無異。

因此雙方是互不服氣,互不順眼,打了一輪又一輪,可以色列明顯處於得勢的一方,因此領土反而越打越大,本應給巴勒斯坦的土地,反而越打越小。

即使剩下的土地都有被進一步吞沒的危險,很多巴勒斯坦人還在抵抗,但一部分已經接受了現實,生活在以色列控制的土地上,生產工作。

讓人看到了雙方止戰的另一種可能――合併,當然,這一方案很難獲得各方一致認可,雙方的爭鬥肯定還會持續下去。


歷史三日談


目前來說絕無可能!但這個問題提出很大膽而且頗具建設性。


沒有可能原因有二:

一是目前巴以關係勢同水火,光一個耶路撒冷成為誰的首都就已經鬧得不可開交,諸如其他的各自佔領區面積、難民歸屬等等無不是引爆火藥桶的問題。兩個民族的認同度極低,一度開始的“巴以和解”、“中東和平路線圖”計劃胎死腹中,似乎巴以又回到了有我無你不共戴天的零和博弈時代。


二是巴以關係深深地鍥入了阿以矛盾,阿以矛盾又廣泛地與宗教、種族、文化歷史相聯繫,再伴之以大國地緣政治、石油利益等因素,可謂剪不斷理還亂,常常牽一髮而動全局。巴以關係在阿以矛盾的裹挾下,恰如潰圍而出的泥石流橫衝直撞,莫可阻擋。

巴以關係就這樣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路漫漫一年過了一年進入了無解之局。

說這個問題很大膽且頗具建設性,首先在於以色列已經實際控制了巴勒斯坦的大部分土地,就連耶路撒冷也是事實佔領,以色列定都耶路撒冷風險巨大但事實可行,巴勒斯坦建國道義可行但現實難行。其次伊斯蘭世界普遍治國效果難令人恭維,巴勒斯坦國的建立又充滿更大的不確定性和變數。這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合併不失為一個未來解決巴以問題的建設性思路,但這就很遙遠了,可望不可及。


今古達觀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弄清巴勒斯坦的概念。巴勒斯坦是地名,在聖經上稱迦南地。迦南地最初居住有迦南人,赫人,比利洗人,亞摩利人等多個部族。因這些土著敬拜假神偶像,且淫亂盛行作惡多端。耶和華上帝應許把迦南地賜給以色列人先祖亞伯拉罕。後因迦南地遭遇饑荒,亞伯拉罕的孫孑雅各(神為其更名以色列)率全家7O人來到埃及定居400年,以色列繁衍生息壯大成為約200萬人的民族。因受埃及欺壓,上帝興起以色列人的領袖摩西,約書亞率領以色列人在上帝的拯救下離開了埃及,重新回到了離開400年的迦南地。征服了迦南地的土著,建立了以色列王國,定都耶布斯(又名耶路撒冷)。以色列於公元70年被羅馬滅國後,流散全世界。這時迦南地土著位於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哈馬斯(非利士人)與約旦河西岸的巴解組織(非利士人)發展壯大,居住此地。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復國,重新回到上帝應許之地。迦南土著及阿拉伯伯人發動了侵以戰爭,妄圖一舉消滅以色列。這就有了歷史上有名的五次中東戰爭。天佑以色列,以色列以少勝多,打敗了這些侵略者,並從侵略者手中奪回了原本屬於自己的土地。如今短短70年,以色列在戰爭中發展,已經成為人均GDP超過4萬美元的發達國家,軍事,科技,農業,教育,創新一流國家,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幸福美滿。而所謂的巴勒斯坦人兩派法塔赫與哈馬斯整天內鬥,尤其哈馬斯更常以卑鄙恐怖手段,利用百姓之無知,讓百姓用人體炸彈襲擊以色列平民,為自己博取同情與利益。巴勒斯坦也根本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因此也談不上合併為一個國家。巴勒斯坦人居住在以色列國土上,以色列也不會允許一個外幫民族在上帝應許給自己的土地上另建一個國家,也就是建國中之國。正如我國不會允許回族人在新疆獨立一樣。巴勒斯坦人最好的出路就是與以色列人化干戈為玉帛,與以色列人和睦相處,成為以色列的自治區,接受以色列的管理與幫助,發展經濟,讓人民早日過上和以色列人一樣的幸福生活!而不是相反!尤其不要受外部勢力挑拔干預,與以色列勢不兩立,那樣只會被消滅!因為迦南地的人一貫惡貫滿盈,當初留下他們是為讓以色列人學習戰事的!他們的存在,只會讓以色列人知道他們當初征服迦南時所犯的錯誤!而這些巴勒斯坦人就成了以色列人肋下的荊棘!同時會督促他們緊緊依靠上帝!稍有遠離,這些人就會被興起成為以色列人的仇敵!所以是很難合併的!


田園山水6


巴勒斯坦同不同意先不說,反正以色列肯定是不同意

作為一個90年代的人,我對巴以問題有著獨特而深厚地感情。

因為“巴以問題”和“中東和平進程”幾乎貫穿了我整個幼年時期的新聞聯播。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是眼看著“巴以衝突”不斷地升級長大的。甚至,我爸都是看著他倆打架長大的。

早在二戰剛剛結束之時,巴以的樑子就已經結下了。到今天已經打了70多年了,並且還有結束的跡象。

雙方衝突的矛盾無外乎對土地的爭奪,首當其衝的就是耶路撒冷的歸屬問題。

以色列說:“耶路撒冷是我的”。

巴勒斯坦說:“特朗普TMD才是你的”。

雙方的矛盾是不可調和。

最近,又因為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弄得雙方是大打出手。這場放學後的約架是板磚橫飛,子彈飛濺,葬送了55條人命。

(不知道地球毀滅的那一天到來時,巴以衝突結束了沒有)

眼瞅著巴以的和解遙遙無期,那麼巴以到底能不能合併呢?

答案:肯定不能。

首先不幹的就是以色列。

以色列的猶太人自從在公元70年左右被羅馬帝國趕出巴勒斯坦地區後,就在世界各地流浪了近2000多年。

這期間受夠了他人的白眼和欺凌,好不容易在20世紀初才返回了自己祖先生活的地方,為的就是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家。

根據以色列憲法規定:“以色列是一個猶太人的民主國家”,也就是以色列的主體必須是猶太人。

以色列現有人口868萬 ,其中74.8%是猶太人、20%是阿拉伯人,猶太人佔大多數,國家政權也掌握在猶太人手中。

但是如果以色列跟巴勒斯坦要是合併了,那將意味這以色列將再接納500多萬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

屆時,在雙方組成的新國家中,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比例將幾乎一致。按照民主制的選舉制度下,猶太人在競選中就佔不到什麼便宜了。

並且阿拉伯人的生育率要高於猶太人,長次以往,猶太人辛辛苦苦建立的國家就要白白送給阿拉伯人了。

以色列肯定是打死也不幹啊!

(以色列甜美的街景)


千佛山車神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絕不可能合併為一個國家,這種設想沒有任何可操作性。

我們在這裡不探討所謂的民族仇恨什麼,只談談合併需要面對的現實的問題。

首先是人口問題;

首先,如果合併,就現在雙方力量對比,一定是以以色列為主體,合併後,以色列獲得所有巴勒斯坦地區的土地,但他也必須將巴勒斯坦的近五百萬人口繼承下來。

如今以色列人口為841萬,其中有20%為阿拉伯人,大概應該在170萬左右,再加上巴勒斯坦的455萬,那麼合併後的國家中阿拉伯人將達到625萬。而猶太人佔以色列的人口比例為74.8%,大概630萬。

也就是說,未來合併後的,以色列與阿拉伯人的人口比例將為1:1。注意,我們這還沒有計算生活在巴勒斯坦周邊國家難民營中的難民,這部分人口據不完全統計也在600萬以上。

再看看雙方的生育率,2018年以色列的猶太人為1.66%,而巴勒斯坦人為2.68。差距這麼大,估計用不了十年,這個國家的猶太人屬性將會徹底消失,再過上幾十年,猶太人就又變成少數民族了。

咱們就簡單的想象下,猶太人為了這個猶太人國家奮鬥了上千年,為了這個以色列和周邊國家打了幾十年,現在終於站穩腳跟了,卻又要拱手讓給阿拉伯人,估計以色列的領導人剛剛動下一這個心思,就會被分分鐘的轟下臺,因為合併和賣國沒有任何區別。

況且在2018年7月19日,以色列通過了《猶太民族國家》法案,該法案是“基本法”,具有憲法修正案的效力,該法案把以色列定義為“猶太民族國家”,法案規定國家的自決權僅屬於猶太人——並非所有公民。

實際上這個法案已經從法理上堵死了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合併的可能。

或許有人會想,那巴勒斯坦人不要政治權利,雙方進行合併總行了吧?

很遺憾,也沒有可能;

因為作為任何人,你不要政治權利或許可能,但生存和發展的權利你總得要吧?

但現在的加沙以及約旦河西岸充其量也就是個超大號的露天監獄而已,幾百萬人被壓縮在狹小的土地裡,連食品都得靠外部供給,生存都困難,還談什麼發展。

那讓所有的巴勒斯坦人都出來呢?

突然出來進一倍的人口,就以色列的體量,怎麼安置?這群巴勒斯坦人祖上的土地已經被侵佔,已經變成了工廠、農場和定居點,難道現在都扒了還給巴勒斯坦人麼?

沒有能力安置,無法獲得教育、就業,不掌握起碼的社會資源,放任這群人在街上四處遊蕩、遊手好閒,即便不考慮民族矛盾,也會出現階級矛盾、社會矛盾等等你能想出來的各種矛盾,而最後還是會變成民族矛盾。

合併後的國家不會是中東小強,只會是一箇中東戰場。


實際上這個問題根本沒有必要討論,只要簡單分析下就會得出答案。可以說,不管如何假設,得出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合併根本沒有可能。而不可能的理由你能舉出千條萬條,但可能的理由你卻找不到任何一條。

巴以問題之所以複雜,原因就是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條可行的解決方法。



聽聞知事



整個巴勒斯坦地區的面積為2.7萬平方公里,其中以色列佔了2.5萬平方公里,剩下的2500平方公里是巴勒斯坦國的地盤。而且巴勒斯坦這點地方還被一分為二,一部分是沿海的加沙地區,另一部分是和敘利亞接壤的約旦河西岸地區。

巴以衝突就是一場巴勒斯坦人認為以色列非法佔領了他們的家園從而想把以色列人趕走,但以色列人不走,雙方發生的打架鬥毆事件。在剛剛過去的5月14日,也就是以色列建國70週年紀念日那天,巴以之間爆發了最近5年來最嚴重的一次衝突,造成了60人死亡,2800人受傷。

如果巴以之間合併成一個國家,似乎是一個美好和平的事情。但是這怎麼可能呢?

巴勒斯坦人的成分比較複雜,但人口的多數是伊斯蘭教遜尼派。伊斯蘭教是個特殊的宗教,它具有嚴重的排他性,即使同為伊斯蘭教的什葉派也被他們視為敵人一樣對待,更別提信仰猶太教的以色列人了。所以這兩家想合併的話,宗教這一關就過不去。

而兩家要合併的話,巴勒斯坦人肯定認為整個巴勒斯坦兩萬七千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要歸他們巴勒斯坦人,以色列人最好淪為他們的奴隸。因為在1947年巴以剛剛分治的時候,這塊地兩家還是平分的,時間再往以前推的話,多數土地都是巴勒斯坦人的,根本就沒有以色列的份。所以巴勒斯坦人必然認為如果合二為一,全國都是自己的。

但是以色列人怎麼可能會同意呢?他們猶太人除了以色列這塊地盤,全世界沒有別的地方可去,這塊地方他們上百年來通過無數的金錢和戰爭以及自己的生命才拿下的,而且他們控制了絕大部分,如果要合二為一,也肯定是他們兼併對面的巴勒斯坦國,讓他們服從自己的領導。

所以從他們兩家內部來看,這事根本就談不攏,更不要再提外部因素了。

整個中東和巴勒斯坦地區的穆斯林集體都想滅掉以色列,如果誰敢提出合併的想法,誰肯定要倒黴,即便是籤個和平協議都困難重重;另外美國一直利用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對抗來左右中東局勢,美國當然也不希望它們合併從而讓自己無法繼續發揮作用。所以這些外部勢力肯定會調撥和激化矛盾,讓合併變成不可能。


局勢君


以色列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強行佔領了巴勒斯坦領土,結束了在外流浪上千年的歷史。

強佔與接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強佔,是未經他人同意明目張膽地掠奪、霸佔;接納,是基於當事人的許可,前來與其和睦共處。

既然以色列是以強佔的形式來到巴勒斯坦,猶如歐洲殖民者踏進美洲印第安人的家園,兩者毫無交集可言,如何合併成一個國家?

再者,以色列人信奉猶太教,而巴勒斯坦人信仰伊斯蘭教,教義不同,必然影響到行為規範的對立上,這就很難避免一言不合,拳腳相加,大打出手,衝突升級的可能性。

這種水火不容的兩大民族,往往“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根本沒辦法做到忍讓、寬容、諒解和大度。如果有可能,也不至於半個多世紀以來戰亂不停,流血不止。

目前,以色列已被亞運會、亞足聯驅逐,這說明,以色列雖身在亞洲,卻很難融入亞洲,因為廣佈於亞洲的伊斯蘭人根本不待見猶太人。如果巴勒斯坦屈於以色列的淫威而與其組成一個國家,那就會觸犯眾怒,令眾多阿拉伯人不齒,無異與阿拉伯人作對,與伊斯蘭人過不去。

實際上“冤冤相報何時了”?不如“相逢一笑泯恩仇”。而做到這一點,何其難也。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江淮聖手


這個問題很難成立,兩個民族勢同水火,都不會同意。

我們簡單回顧一下這個地區的歷史。

以色列人即猶太人,公元前6世紀以前稱希伯來人。公元前11世紀在巴勒斯坦建立過希伯來王國。公元前586年希伯來國被新巴比倫王國所滅。公元前539年以後,巴勒斯坦先後為波斯帝國、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帝國及其分裂後的托勒密王朝和塞琉西王國統治。

公元前168年,猶太人在猶大·馬加比領導下反抗塞琉西王國的起義。公元前141年,猶太人西門在耶路撒冷及其周圍地區建立了哈斯蒙王朝。公元前63年羅馬人佔領巴勒斯坦後,哈斯蒙王朝滅亡,猶太人遭到殘酷鎮壓。絕大多數猶太人逃離巴勒斯坦,流亡世界各地。

公元7世紀,巴勒斯坦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16世紀初,巴勒斯坦被納入奧斯曼帝國的版圖,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19世紀後期,世界各地的猶太資本家鼓吹猶太復國主義,號召猶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建立猶太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巴勒斯坦由英國託管,猶太復國主義得到英、美等國支持,大批猶太人開始移居巴勒斯坦。

猶太人通過購買或強佔阿拉伯人土地,逐漸形成一個猶太政治實體。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關於巴勒斯坦分治的決議。1948年5月14日,宣佈成立以色列國。而這時的以色列國面積為1.5萬平方公里,幾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先後侵佔了加沙地帶,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戈蘭高地等地區,現在以色列實際控制著2.8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

巴勒斯坦歷史複雜,幾千年生活在這裡的阿拉伯人,突然有一天被一群一千多年前生活在這裡的人返回,並要求他們退還原來屬於他們的土地,阿拉伯人能夠接受嗎?

國際社會實行的歷來是叢林法則,強者為尊。以色列通過幾次的中東戰爭,都獲得了勝利,並獲得國際社會的承認。而巴勒斯坦,雖然有阿拉伯世界的支持,但本身力量弱小,不能和以色列抗衡,到現在巴勒斯坦國也沒有得到承認。

這樣勢同水火的兩個民族,合併為一個國家,那隻能是天天戰爭。再有,如果實現合併成功,合併後的以色列國,阿拉伯人為800多萬,而猶太人只有600萬。這就形成了一個阿拉伯人口為主的國家。

這樣就會出現兩種極端現象,一種就是少數的以色列人統治,阿拉伯人長期被壓制,一種就是多數的阿拉伯人上臺統治,以色列人將失去家園,重新開始世界各地的流浪生活。

所以說,題主這個問題不成立,起碼現在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無奈且向上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鬥爭了這麼多年,能合併的話早就合併了,肯定是不能合併為一個國家。

首先,民族不同。

雖說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來自於閃米特人,但是經過上千年的各自發展,都已形成不同的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習慣、語言、信仰、文化等,融合起來比較困難。

其次,宗教信仰不同。

猶太人信仰猶太教,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兩種宗教信仰是完全不同的。整個中東地區基本上是伊斯蘭教的天下,只有以色列最為特殊,由於以色列佔了巴勒斯坦的領土,整個阿拉伯世界都與以色列為敵。

再次,以色列不會同意。

目前以色列已經控制了2.5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而巴勒斯坦只剩下6220平方公里,以色列850萬人口中猶太人有650萬人,一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合併,那麼以色列就不是多數了,至多兩個民族數量差不多,如果是這樣的話,以色列的話語權就會被削弱,無法完全掌控整個國家,由於權力分配不均,還有可能引發內亂。黎巴嫩就是因為信仰基督教的和信仰伊斯蘭教的兩派由於權力分配問題,長期內戰不止。

所以,現在即使巴勒斯坦想和伊斯蘭合併組建成一個國家,以色列也不會同意,畢竟一旦阿拉伯人數量增多,甚至超過半數,那麼這個國家就是以色列人說了算了,必然引來權力的紛爭,而以色列肯定不願意失去主導權。


銘蘇先生


申命記十一29:耶和華:::將祝福的話陳明在基利心山上,將咒詛的話陳明在以巴路山上:。注兩山分別在南北國,祝福,咒詛對立統一為真神預言應驗。6月26日天眼見:聖城新耶路撒冷:::從天而降:(啟示錄2|章〉。中國無猶太民族,有猶太人血緣關係。o|5年丨2月5日北京火鳳凰,和仙鶴,按聖經公義執法。真神招回聖徒為子民,中國統建新天新地第五個聖潔文明,南國:祝福:復國,現在南北國聖徒在:聖城:聯合: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以前的事都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