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长安城是如何解决数百万人的供水问题的呢?

承德露露


唐长安城很大,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都市。据估算,在鼎盛时期,长安城里的居民、军队、商人、宫廷人员等等,总数超过一百万。按照今天的标准,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城市人口的日常饮食供应在今天尚且是个问题,在古代也不例外。

很多熟悉西安的朋友应该都听过一句话——八水绕长安。

在西安市周围其实分布着多条自然河道,在近现代仍然为西安市的供水出力。

根据考古学、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唐代长安城里的居民用水,主要依靠自然河流与人工水利来提供。


我们首先还是得简单追溯一下唐长安城的历史,它的诞生,跟水密切相关呢。

这座古城始建于隋。在它的西北方,是汉朝至北朝时期的长安城。

杨坚取代北周之后,决心重新建一座新城。这里面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汉长安城由于使用太久,污染严重,水质变差,不再适合饮用了。

于是隋文帝杨坚下令,让宇文恺规划设计一座新城。建成以后将其命名为“大兴城”,这是因为杨坚曾经担任过大兴公的缘故。

宇文恺在设计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京城人口众多,因此选址的时候一是注重地势平坦、幅员广阔,二就是对供水专门有所关注。

长安城的供水来源主要有三:

  • 1.东边的龙首渠
  • 2.东南的黄渠
  • 3.西边的漕渠

这些渠道都是从长安城周围的自然河道中引出来的。

其中,龙首渠的水向北流入长安城,主要供宫廷使用。唐代宫廷里的太液池、龙首池,都由龙首渠供水。

(大明宫遗址公园)

黄渠的水向北流入曲江池。这里在当时是风景名胜之地,达官贵人常常在此游玩。文人墨客更是在这里留下了无数篇作品。

(今日曲江池)

漕渠之水进城后一分为二,一部分流向西市,另一部分流入大内。

(大唐西市)


只有这些河道、水渠当然是不够的。长安城里还有许多水井。

考古人员曾经在唐代的皇宫内院以及居民聚居区中发掘过多座水井,唐代文献中也有不少关于水井的记载。水井距离近,而且水质比水渠里的要好很多,是最重要的日常饮水来源。

考古发现的唐代水井比较讲究,在井壁四周往往还用青砖围砌起来,而且分布地比较密集。


朱超:《隋唐长安城给排水系统研究》,西北大学,2010


考古军中马前卒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

古代繁华的长安城如何解决百万人用水呢,下面就听小编我一一道来。

其一:

长安城的水源条件,可以说非常丰富,本身就号称“八水绕长安”。八水指的是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它们在西安城四周穿流,均属黄河水系。

隋朝在修建长安城的前身“大兴城”时,就依托周边八条水脉,开凿了“龙首渠”“清明渠”“永安渠”三条运河。运河的开通对长安城来说是一件幸事,在当时它不仅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也成为重要的交通要道。

其二:

唐朝建国后,又开凿了黄渠和漕渠,整个长安城里,就有五条水渠贯通。这五条水聚的供水量可想而知。

在当时,我们都知道每一条主干水渠,又分成了若干条支流。这样整个长安城,就成了一个空前水网纵横的城市。城市离不开水,交通离不开水,人更离不开水。

无论从皇城园林还是到各个市坊,我们都能看到水流踹急的水渠。这强大供水条件,为之前中国各类城市未见。

其三:

除了水渠外,长安城的井水也非常发达,各个里坊里都有水井。长安市民的日常饮水,主要还是以井水为主。而且在当时的长安城里,主要的宫殿周围,也都水井遍布,除了提供饮水外,也有消防应急作用。

如果说水渠和井水,还都属于古代城市的常见设置,那么长安城更有另一个独家供水模式:湖泊。四通八达的长安水渠,也令许多水流汇聚起来,形成大的湖泊,比如芙蓉园的曲江池和大明宫的太液池,在唐朝题材的影视剧里都是熟脸,却也是唐代长安城重要的供水依靠。


夜长安繁华至极、晨钟暮鼓、美丽不可方物。

如果你是一个热爱历史、热爱文字的人,一定要去长安看一看,看一看那里的古城墙,体会历史中的沧桑和时光里的故事。去过长安的人都知道:每一个文人都对长安古城都有着一段特殊的感情。


时光书简

以史为鉴,为你讲述时光里的故事


用户58547133614



大家都知道,唐朝的都城是长安,当时的长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都城。而唐长安城鼎盛时期,长安城常住人口达到185万,其中流动人口就有51万之多。而养活这么多人,必须需要的就是水源。那么唐朝是怎么解决长安城内百万人的供水问题呢?



众所周知,一般城池的选址都离不开水源,更不用说像长安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而长安就是建立在一个水渠纵横的水网地带。从隋朝修建长安城开始,就依托周边8条水脉,开凿了“龙首渠”“清明渠”“永安渠”3条运河。唐朝建立后,又开凿了黄渠和漕渠,整个长安城中,有这五条水渠贯通。而每一条主干水渠,又会分成若干条支流。这样整个长安城,就成了一个水网纵横的城市。这强大供水条件,为之前中国各类城市未见。 



除了水渠外,长安城的井水也十分发达,各个里坊里都有水井。而长安市民的日常用水,主要还是以井水为主。而且在当时的长安城里水井遍布,除了提供饮水外,也有消防应急作用。



水网纵横的水渠,加上家家都有水井,百万人口规模的大唐都城长安,就这样成功解决供水问题,拔地而起为古代东方世界最为繁华的大都会。


李哥讲史



上图可知唐长安城的位置,八水绕长安,名符其实。

古代没有现在的技术,修建城池必须考虑天时地利。

唐长安城是以隋大兴城的基础上建起来的。比起其它朝代的长安城,唐长安城规模巨大,而且位于八水中央。城池建好之后,修建漕河,将渭水,交水,浐水等通过长安城接续起来,这样不仅能为长安城供水,还能加强长安城的运输能力。在长安城内,也有曲江池等蓄水地。不仅能蓄水,还是一道优美的风景。

唐长安城最兴旺的时候常住人口有上百万。除了上述的引河水入城,还有就是打井。

我国先民打井的技术非常先进。有着一整套流程和方法。

而且长安城内不光进水,他的排水系统也非常完善,长安城内纵横交错地分布着深一达一米的地下水沟用于排水。

各种生活条件完全能满足上百万人的需求。

事实上,唐长安城可以说是古代世界第一都了。面积达84平方千米。是汉长安城的两倍余,是明清北京城的1.5倍。是君士坦丁堡的7倍。就算和今天的西安市比,也小不了多少。


守仁读仁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关中不光有青山,亦有浩浩绿水;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解决城市的给水问题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三大措施:开渠,挖井,造池。古长安八带之水环交,并非缺乏水资源的城市。经隋唐两朝引流济市,大兴水利,合理规划,完美布局;智慧地解决了百万人口的给排水难题,在历史上创造了不朽的奇迹。



值得指出的是,唐后期长安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粮食的产出已不能满足数百万人口的需求;只好将经济重心逐渐的向洛阳偏移;东都的兴建也是形势使然不得不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