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前,我们的城市出现共享单车。
出现之初,兴奋,好奇,欣喜。希望这种新型租赁模式的单车,能为出行带来方便,能缓解车辆拥堵的交通高峰,能有效保护环境,能给城市增添一丝生机...
一月之后,希望的都没有实现。“共享”变成了“独享”,变成了“私藏”,变成了“破坏”,变成了“中伤”。
小蓝车,逐渐消失。
全民愤慨,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因为贫穷。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场大学生辩论赛,话题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反方当时曾举过一个例子:
西汉初期,经济极其萧条,人们吃不饱饭,极端贫穷和饥饿的状态,于是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人相食,死者过半”,暴露了人的本性。
古时还有一句话:穷山恶水出刁民。
按照这种说法,文明,其实就是达到一定富裕程度之后,穿上的外衣。撕开这层外衣,原形毕露。
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
贫穷,或者说,不够富裕的确是文明程度低的原因之一。
贫穷,就对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向往,都好奇,都想据为己有。因为没有见过,没有拥有过,所以更加渴求。
因为贫穷,便吝惜每一分钱,想占尽所有的便宜,哪怕,让人耻笑,哪怕,极其不堪。
如果真的是因为贫穷,或许还可以理解。
可是,真的是因为贫穷吗?
你买得起汽车,骑不起单车吗?你真的穷得吃不上饭了吗?连公交车也坐不起了吗?
不见得吧。
而且,有那么多经济拮据却活的有志气有尊严,靠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的普通人,他们从不做危害社会的事,妨碍他人的事!
有人说,是因为文化程度不高。
有文化,受过教育,便知道是非善恶,懂得美丑,文明程度,很大一方面取决于文化程度。
可是,在过去,人们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待;更有很多目不识丁却深明大义的普通百姓。
而现在,一些高学历的人又往往做出很多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的事,让人费解。
有人说,是因为没有信仰。
没有信仰,便无所畏惧,所以私藏只要不被发现便不是偷窃,便不必自责。
就和不良商贩,为赚钱泯灭良知,不择手段是一样的,只要不被发现就好,满足自我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可是,没有信仰的人很多,都在做坏事吗?答案是否定的。
......
行文至此,一时语塞,不知所云,万语千言,无从说起。
这实在不是一个我能说得明白透彻的问题。
共享单车并不是新生事物,早在196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就推出了政府主导的免费自行车。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膜拜单车,已属于第四代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在某些大城市出现之初,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后来单车越来越多,私藏的人才逐渐变少了。
那么,究竟为什么共享单车会遭遇如此尴尬呢?谈谈我的一己之见吧。
首先,精神文明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物质文明。
经济的迅速发展,让大家逐渐富了起来,追逐利益的最大化成了很多人生活的重心。大多数人从勉强温饱进入到小康,生活开始富足起来。
可是,物质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却不那么充实,甚至是空虚的,浮躁的,一些人的价值取向是扭曲的。
电子产品的普及,智能化的迅速发展,让一切变得方便快捷起来。不需要思考,不需要费力。
每天大量的无用信息的涌入,完全挤占了人的大脑,究竟有多少人能记得我们的“仁义礼智信”?
不要说成年人,就是正在求学的学生,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并贯穿于日常生活?
其次,我觉得是一种“劣根”——自私,贪婪,从众的劣根。
单车明明是共享的,但是看到这么漂亮的车,就想据为己有,花钱骑就是不如免费骑来的实惠。于是“众乐乐不如独乐乐”,管他别人呢!
本来自己是花钱骑的,可是看到别人都据为己有,我凭什么这么傻?即使拿不走,我也不能让别人便宜了!
就像很多小区的住户,能买得起房子,却赖着不交物业费,物业规划好的花草树木,都给你铲除,自己开展快乐的“圈地运动”,大搞种植,于是瓜果飘香,鸡犬相闻,好一派田园风光!
其实,真正的文明,并不高深,我觉得就是一句话——不被监督的自觉,为他人着想的自律!
比如,在没有人看见的时候,你会不会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没有人看见的时候,你会不会把公有的东西据为己有?在没有人看见的时候,你会不会肆无忌惮,放纵自己?
真正的城市文明,不是多规划几块绿地,多修建几处喷泉,多安装几个路灯,多放置几个垃圾桶。
真正的文明,是老百姓都能自觉爱护我们的家园,维护城市的形象,工作有价值感,生活有幸福感!
所以,共享单车,只是文明程度的一个缩影,我们距离真正的文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全社会,每个人的努力。
路漫漫,但我坚信,未来一片光明。
閱讀更多 東北傳奇往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