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無刻度直尺作圖網格題引發的思考

南昌市經開區新宇學校 歐陽瑜

無刻度直尺作圖網格題是近年來頗為流行的命題方式,題目小巧玲瓏,但裡面蘊含的各種知識異常豐富,如面積轉化思想,利用全等或相似構造線段的位置關係,等量關係等等,對於提高學生分析能力、綜合運用能力、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索問題等各方面有很強的示範引領功能,因此備受中考命題者的青睞。

摘要:無刻度直尺作圖屬於中考熱門考點,其價值在於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學會利用相似全等知識進行面積轉化,從學生的認知角度及選拔人才的角度出發,注重通法思維的培養是提升課堂效率,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的最佳手段。

關鍵詞:無刻度網格作圖、面積轉化、知識遷移、解題技能

【原題呈現】(2014年天津中考)如圖,將△ABC放在每個小正方形邊長為1的網格中,點A,B,C均落在格點上,

一道無刻度直尺作圖網格題引發的思考

【賞析與思考】 題目令人眼前一亮,小巧玲瓏,精彩紛呈。用傳統的格點連線,無法解答,當時在教壇上引起不少的轟動,但參答令人費解。經過剖析研究,發現兩個綠色三角形面積都等於1,兩個橙色三角形面積都等於9/2,所以平行四邊形ABPG的面積等於2(1+9/2)=11,根據同底等高,所以矩形ABST的面積等於平行四邊形ABPG的面積等於11.從構圖來看,線條比較繁複,令人費解,命題者本意是通過面積轉化達到求解的目的,按照這個思路進行解答,在分秒必爭的中考當中,恐怕只能選擇放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命題者給學生製造了很大的障礙,也給廣大一線教師留下一個絕佳的素材。此題是否還蘊藏玄機?能否找到其它簡便方法嗎?筆者就此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以下就此問題談談筆者的發現和思考:

解法一:1)以AB為邊構造一個面積為11/2的三角形ABD;

2)以AB為邊構造一個平行四邊形ABDE;

3)以AB為邊構造一個正方形ABFG;

4)延長DE交正方形ABFG兩邊分別於S,T,

則矩形ABST即為所求.

這個解法蘊含著三角形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之間的關係,充分體現了同(或等)底等高面積之間的轉化,體現了數學中重要的轉化思想,線條簡單明瞭,也很容易理解,但按命題者要求橫向格子不夠,需要添加,這就是命題者考慮不周到的地方,這樣就會扼殺學生的思維,限制學生的思維,可能命題者也沒有想到有如此精妙的解法,實在令人惋惜。

一道無刻度直尺作圖網格題引發的思考

一道無刻度直尺作圖網格題引發的思考

【想法與思考】 第一問,顯然可用傳統的方法找格點畫線,難度不大,要求降低,屬於常規題。但是第二問,難度突然升高,很多學生(包括老師)失手無策。因為無法找到相應的格點符合要求;如果在第二問增加正方形背景,則難度大大降低了,得分率會明顯上升。事後分析原因發現,很多老師和學生還是停留在傳統的作圖基礎上,沒有創新。如果從此題的本質要求出發,滿足tan∠COA的值等於 2/3,必須先構造直角三角形,再造比例,這對學生的要求很高,聯想到格點正方形,剩下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這是我對天津中考題解讀之後,第一次在江西樣捲上新的嘗試,儘管考查的有效度有待商確,倘若能在教師思想上擊起小小的浪花,心存甚安。

(附參答)

一道無刻度直尺作圖網格題引發的思考

一道無刻度直尺作圖網格題引發的思考

思考: 如果能這樣作適當的鋪墊,使試題自然生成,有一定的層次和梯度,降低學生的切入點,降低試題的難度,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相應的分數,提高區分度,提高學生的得分率,提高考查學生的有效度。例如在改編2014天津中考題中,中間再增加一問,畫一個面積為4的平行四邊形,應該是一道好題。所以命制一道質量好的題是非常不容易的,考慮的問題是多個方面,特別是創新精神,是值得大家尊敬和推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