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速覽」《中國人口科學》2018年第3期

「期刊速覽」《中國人口科學》2018年第3期

「期刊速覽」《中國人口科學》2018年第3期

·目 錄·

1.穆懷中 杜芳雨:技術替代趨勢下基礎養老保險“產出”繳費模式研究

2.逯進 劉璐 郭志儀:中國人口老齡化對產業結構的影響機制——基於協同效應和中介效應的實證分析

3.呂昭河 翟登:互聯網技術對人口遷移的跨時期空間效應研究——基於省級面板數據的分析

4.林寶:中國老年人口城鎮化滯後問題研究——基於國際比較的視角

5.劉成斌 高翔:勞動力外流對城鄉養老風險的影響

6.李建新 劉瑞平 張莉:中國城鄉生命表編制方法探析

7.韓華為 高琴:代理家計調查與農村低保瞄準效果——基於CHIP數據的分析

8.馬志雄 丁士軍:精準扶貧、人情支出與農村家庭醫療負擔

9.丁華 嚴潔:中國老年人失能率測算及變化趨勢研究

10.王洪亮 朱星姝:中老年人口健康差異的影響因素分析

11.崔樹義 田楊 楊素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養老服務業發展——“老齡化背景下養老服務面臨的挑戰與對策”學術研討會綜述

·擴展目錄·

1.穆懷中 杜芳雨:技術替代趨勢下基礎養老保險“產出”繳費模式研究

【摘 要】文章依據勞動力技術替代趨勢下全生產要素養老保險繳費理論,提出基礎養老保險按“產出”繳費新模式,並運用數理模型進行實證研究。結果發現,基礎養老保險按“產出”繳費適度水平上限,近期為2.5%,遠期為5.5%左右;適度水平下限近期為1.8%,遠期為2.4%左右。養老保險按“產出”增加值繳費模式,在養老保險繳費總量增長、總量缺口減小、總量可持續性提升及繳費率下降、降費可行性、繳費主體產業間均衡等方面均呈現良好趨勢。在此基礎上,文章針對國家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技術替代 基礎養老保險 繳費模式 適度水平

【作 者】穆懷中 遼寧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杜芳雨 遼寧大學人口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 本文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新三支柱‘橄欖型’可持續發展養老制度優化與設計”(編號:71731007)的階段性成果。

2.逯進 劉璐 郭志儀:中國人口老齡化對產業結構的影響機制——基於協同效應和中介效應的實證分析

【摘 要】文章以1993~2015年31個省份為樣本,以老齡化對產業結構的影響為研究重心,探討老齡化與人口遷移對產業結構影響的協同效應;並對老齡化影響產業結構的5個單向作用機制進行檢驗。研究發現,老齡化整體上對產業結構有正向影響。具體來看,老齡化對產業結構的邊際影響會隨著人口遷移的增加而增強;老齡化加快了人力資本的積累,倒逼企業以技術和人力資本替代勞動和物質資本,對產業結構升級有益;但老齡化會降低勞動生產率,且增加了社保負擔,對產業升級產生阻礙;此外,老齡化雖然推動了老年消費增加,但老齡產業的發展還有待提高。文章建議,充分利用人口老齡化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帶動作用,促進人力資本積累,引導人口有序遷移,提高老年消費市場的投資,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關鍵詞】老齡化 人口遷移 產業結構 協同效應 中介效應

【作 者】逯進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璐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郭志儀 蘭州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 本文為全國統計科學研究(重點)項目“我國人口結構轉變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編號:2017LZ42)的階段性成果。

3.呂昭河 翟登:互聯網技術對人口遷移的跨時期空間效應研究——基於省級面板數據的分析

【摘 要】由於網絡技術不同於以往的技術,基於其應用在數量邊際遞增上的技術外溢性具有空間穿透性的判斷,因此研究互聯網對人口遷移的時空重構的影響機制,具有現實意義。文章採用1995~2015人口普查和抽樣調查數據,使用人口遷移的“推—拉”模型,藉助空間杜賓模型進行了互聯網技術對遷出人口的時空效應的計量分析。根據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兩時期劃分,揭示出在2006~2015年空間外部性成為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之一,並且發現互聯網技術的新空間特性放鬆了產業中心與人口中心耦合關係的剛性約束,互聯網在促進了近距離人口遷移的同時,抑制了遠距離人口遷移;在加速整體城鎮化進程中,有利於區域性大城市人口聚集。文章最後提出通過互聯網技術促進區域間協調均衡發展,優化城市體系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人口遷移 互聯網 空間外溢性

【作 者】呂昭河 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教授;翟登 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 本文為雲南大學一流大學建設發展經濟學理論創新高地項目的階段性成果。

4.林寶:中國老年人口城鎮化滯後問題研究——基於國際比較的視角

【摘 要】中國快速人口老齡化和城鎮化過程中,存在老年人口城鎮化滯後現象。文章利用聯合國發佈的1980~2015年各國或地區分城鄉、年齡、性別數據分析發現,老年人口城鎮化滯後於總人口城鎮化是世界大部分國家或地區、不同收入階段和不同城鎮化階段普遍存在的現象,且老年人口城鎮化與總人口城鎮化之間具有較明顯的線性關係。中國老年人口城鎮化滯後現象更為嚴重。大規模人口流動是中國老年人口城鎮化滯後的主要原因,而戶籍制度和社會保障水平低導致土地依賴則是中國老年人口城鎮化滯後更為嚴重的兩個重要制度性原因。理解中國老年人口城鎮化滯後問題應該將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應對老年人口城鎮化滯後問題,要從緩解滯後狀況和應對滯後後果兩個方面著手。

【關鍵詞】老年人口 城鎮化 滯後 人口流動 國際比較

【作 者】林寶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5.劉成斌 高翔:勞動力外流對城鄉養老風險的影響

【摘 要】勞動力大規模外流使城鄉老年人的養老風險面臨著巨大挑戰。文章利用中國老年健康影響因素跟蹤調查(CLHLS)2014年的基線數據,將養老風險操作化為子女的經濟支持風險、生活照料風險、情感慰藉風險3個方面,實證分析勞動力外流對養老風險影響的城鄉差異,並深入探討其關鍵機制。研究發現,對城鎮老年人而言,勞動力外流對其代際經濟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風險有加劇作用;對農村老年人來說,勞動力外流對其子女的經濟支持風險會產生顯著的抑制作用,而對其生活照料風險有加劇作用。通過影響渠道的檢驗發現,子女經常性地回家探望是其中的調節機制。基於此,文章探討具體的解決措施,以期化解城鄉老年面臨的養老風險。

【關鍵詞】勞動力外流 養老風險 城鄉差異 回家探望 市民化路徑

【作 者】劉成斌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教授;高翔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博士研究生。

*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流動人口市民化的風險評估與對策研究”(編號:16BRK030)的階段性成果。

6.李建新 劉瑞平 張莉:中國城鄉生命表編制方法探析

【摘 要】文章基於2010年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利用模型生命表,通過發現死亡水平內部規律性,建立穩定的函數關係式,對城鄉嬰幼兒死亡概率進行調整,並與以往對嬰幼兒死亡概率調整的結果進行比較,探討各類模型生命表調整的合理性。文章還分別採用Logistic 模型和Kannisto模型對中國城鄉高齡老年人口分性別死亡概率進行擬合比較,對高齡老年人口死亡概率原始值進行修正。最後,採用以上方法編制計算出對嬰幼兒和高齡老年人口死亡概率調整之後的中國分城鄉分性別生命表結果。

【關鍵詞】第六次人口普查 模型生命表 死亡率 城鄉

【作 者】李建新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劉瑞平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研究生;張莉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研究生。

* 本文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健康老齡化——老年人口健康影響因素及有效干預的基礎科學問題研究”(編號:71490732)的階段性成果。

7.韓華為 高琴:代理家計調查與農村低保瞄準效果——基於CHIP數據的分析

【摘 要】文章使用2013年中國家庭收入調查(CHIP)農村住戶數據,構建了基於OLS迴歸模型和分位數迴歸模型的代理家計調查瞄準框架。基於四類測量方法系統評估和比較了農村低保政策的實際瞄準效果與代理家計調查下的瞄準效果。研究結果顯示,代理家計調查框架擬合優度較高,代理指標與家庭人均收入水平關係顯著;採用代理家計調查瞄準方法時,農村低保的瞄準效果明顯優於實際瞄準效果;在改善農村低保瞄準方面,基於OLS分地區迴歸和分位數迴歸的代理家計調查框架比基於OLS總樣本回歸的代理家計調查框架的效果稍好;代理家計調查方法在降低西部地區漏保率方面效果更好,而在降低東部和中部地區錯保率方面效果更為顯著。因此,在農村低保政策執行中引入代理家計調查方法有助於提升其瞄準效果。

【關鍵詞】農村低保 瞄準效果 代理家計調查 迴歸模型

【作 者】韓華為 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高琴 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工作學院,教授。

* 本文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中國農村低保救助的瞄準、減貧效應和行為激勵研究”(編號:71703008)的階段性成果。

8.馬志雄 丁士軍:精準扶貧、人情支出與農村家庭醫療負擔

【摘 要】文章在揭示家庭醫療負擔與人情支出關係的基礎上,評價了精準扶貧政策對農村大病家庭醫療負擔的影響。使用Tobit模型和處理效應模型分析表明,農村家庭人情支出指標可以作為監測大病家庭醫療負擔是否沉重的“風向標”,大病衝擊會減少家庭的人情支出;目前精準扶貧政策對建檔立卡家庭(貧困戶)的大病醫療負擔緩解效果顯著,並且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貧”;非建檔立卡大病家庭(非貧困戶)更易遭受沉重的醫療負擔,並在大病衝擊下呈現出一定的脆弱性;對於非貧困戶來說,當期患有大病對家庭醫療負擔影響較大,隨著時間推移,大病對家庭負擔的影響逐漸減弱。因此,在貧困戶識別方面,除了從家庭人均收入和財產狀況進行識別外,將人情支出的變動作為識別維度有利於實現更為精準的貧困戶識別。文章建議採用人情支出的變動來監測建檔立卡貧困戶醫療負擔是否沉重,以及是否屬於“因病致貧”。

【關鍵詞】精準扶貧 大病 醫療負擔 人情支出

【作 者】馬志雄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丁士軍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 本文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醫療保障制度如何影響大病農戶生計策略:基於家庭支持因素的視角”(編號:71603287)的階段性成果。

9.丁華 嚴潔:中國老年人失能率測算及變化趨勢研究

【摘 要】文章基於2011、2013和2015年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ARLS)的面板數據,從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兩個維度對中國老年人的失能率進行測算,並對跨年追蹤人群的失能變化趨勢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老年人ADL截面失能率在3次調查中為10.26%~11.08%,IADL對於老年人身體功能要求較高,3次調查測算的失能率為20.73%~21.61%。用兩種工具測算出的老年失能率均表現出在不同隊列、性別、城鄉、婚姻和受教育程度人群之間的顯著差異。跨年追蹤的同一隊列老年人失能率上升迅速,中度失能和重度失能率在追蹤的4年間呈翻倍趨勢。失能老人規模的科學測算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是制定老年人長期照料服務政策的重要基礎。為了對中國老年人失能率進行更科學的判斷,文章建議,在測量工具的設計上要綜合考慮認知能力、心理健康、情緒和行為等多個維度。此外,相關調查在抽樣設計時需要考慮高齡組的樣本分配,提高失能率測算的準確性。

【關鍵詞】失能率 活動能力 追蹤調查 老年健康

【作 者】丁華 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副研究員;嚴潔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

* 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失能老人規模測算及長期照護體系構建研究”(編號:17BSH128)的階段性成果。

10.王洪亮 朱星姝:中老年人口健康差異的影響因素分析

【摘 要】文章使用2013和2015年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數據,採用Wagstaff指數和Erreygers指數測算中國中老年群體健康差異,並使用RIF-I-OLS分解方法從社會經濟地位、人口學特徵和生活環境3個方面對影響中老年健康及其差異的因素進行分析。結果顯示,中老年群體的健康狀況呈平穩上升趨勢,收入、教育、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家庭規模、睡眠時長和地區等因素對中老年群體健康及健康差異有重要影響,其中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和睡眠時長的增加有利於健康狀況的改善,但中老年健康水平存在顯著地區和性別差異,發達地區、男性、已婚群體健康水平高於貧窮地區、女性、未婚群體。雖然中國富人的健康水平高於窮人,但這種健康差異在明顯縮小,收入和睡眠時長既利於健康水平的提高,又利於健康差異的縮小,而受教育程度對健康差異的影響呈非線性特徵。

【關鍵詞】健康 健康差異 RIF-I-OLS分解 中老年

【作 者】王洪亮 南京審計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朱星姝 南京審計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

* 本文為江蘇省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基於不同性別的居民健康不平等及其分解”(編號:KYCX17_ 1335)的階段性成果。

11.崔樹義 田楊 楊素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養老服務業發展——“老齡化背景下養老服務面臨的挑戰與對策”學術研討會綜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