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回报率12%的信托公司理财产品可以买吗,说说理由?

营养一生


我们在银行的理财产品,年利率超过6%,就属于中档风险了,本金就有危险出现损失,要是超过10%年化率,基本就是股票基金,风险是最高级别。理财公司产品,我从来不接受,我不喜欢有人用我的钱,付我几个月高利息,然后跑路。建议题主深思


贾俊彤


年回报12%的信托理财目前没看到了。


大都在8%一9%,以现在的形势来看,年回报12%很难。不光12%年回报难。年回报8%一9%都属中高风险理财。有风险。且起点高,百万元起步。


如信托理财分四类,一,贷款信托,二,权益信托,三,融资租凭信托,四不动产信托。

如果想买信托理财产品,最好是去正规的理财平台。也要注意信托理财产品风险较高,请谨慎小心。


伤心鼠3


只要能够承受一定的风险,和信托公司动辄起步600万元的门槛,即使在之前有相当一部分的信托公司产品年回报率可以稳定在12%~16%附近都是可以大胆去购买的。但是这个利率已经可以追溯到2~3年前,房地产市场较为红火的时期。

截至目前为止,年化收益率只要动辄高于8%以上时,信托产品的起步门槛基本上就稳定在了400万元以上。我个人了解到的一部分信托产品起步投资门槛基本上是在600万元左右周期的话是270天或者360多天,年化收益率才只有10.1%。


就风险而言,因为个人没有购买过,所以也无法仔细地说出实现的风险。但是如果从理论上而言,虽然说年化收益率高于6%以上时就会有亏损本金的风险,但是因为信托产品的特殊性尤其是他的门槛性,所以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券商所发行的信托产品,年化收益率只要稳定在8%左右的,都是可以尝试性购买的。


晴天财经阁


年回报率12%的信托公司理财产品,风险非常非常非常大!!!要知道,每一款理财产品其实能够给到个人的收益率都是很低的,比如说一款银行系的理财产品,它的实际收益率如果是14-16%,他给到个人客户的收益率一般不会超过5%,因为银行是要赚钱的。同理,如果信托公司能给到个人12%的年回报率,那么这个项目的真实收益率应该是多少?那至少要达到35%以上的真实收益率!现在做什么项目能够保证实现35%以上的年化收益???别说现在整个经济环境都不好,就算是经济上行期这也是很难实现的,要想实现这样的高收益必定要投资高风险项目,高风险意味着不仅不一定能达到目标收益率,还有可能发生巨额亏损!所以非常不建议购买这样的信托公司理财产品!


读毒独310


买信托,首先你要弄清楚:

什么叫预期收益,另外优先和略后。

预期收益12,一般不会达到这个水平,金融机构是不能承诺固定收益的,所以预期收益他可以相对写高些,实际并不会拿到12。但是基本不会亏本,对于信托来说,大机构。而不是一般的小信托,或是借信托名义弄的集资。

另外一般用户购买的,是优先而不是略后。优先的意思是你只有固定在12范围内的收益,超过12的收益,是略后分享。但是赔钱先赔略后投资的钱,赔光了,再动你优先的钱,所以高风险高收益,优先承担风险相对较低。

你也可以买略后,但是你必须是大客户,有底子,而且相对的还必须有专业知识,信息渠道,所以一般信托就是这么分的。

所谓风险都在自己,看不懂不碰,看得懂也要小心有坑。

信托相对银行,我说是正规信托,风险要小于银行理财。因为信托权限,要大于银行,监管也要比银行严厉。一般你不会亏本,只是收益不一定是12。


月亮林地的鹌鹑


前言

要判断一个信托产品是否可以买,我们不仅仅看收益,还应该看这样的收益所要承受的风险。即使收益再高,如果最后碰上违约,那信托产品的收益率不但没法实现,还有可能折损本金,那这个收益即使再高也对投资者没有意义。

因此,题主说的年回报12%的信托产品是否可以买,在我看来至少要关注三个方面。第一,资管新规对信托产品收益率的影响?第二,信托产品的类型,是否属于违约高发的产品类型?第三,信托公司的实力,若出现风险事件,是否具备强大的风险化解能力?若这三个方面都能得出肯定的答复,那这个信托产品就可以买。任何一个方面如果不符合,那我们就得三思而后行了,毕竟这涉及到我们本金的安全。

资管新规打破了信托的刚性兑付,信托产品收益率持续下降

2018年推出的资管新规对整个金融行业的影响应该是意义深远的,因为这个新规明确提出要打破刚性兑付,这对曾经保本保收益的信托业来说无疑是一记重拳。传统信托贷款类业务通过在资金端向投资者约定预期收益,在资产端投向含有各种保证、担保措施的标的,以承担风险为代价获取息差,这一操作模式使得信托业过去得意迅速发展,成为管理规模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机构。 2018年4月27日资管新规正式发布,随着资管新规的持续深化实施,信托产品的成立规模也明显随之出现了回调,从2018年的4月开始有一个明显的下降。信托产品的类型也开始由原来的被动通道类业务,开始逐渐转变只主动管理类业务,比如财富管理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股权投资业务等,这些业务将会成为未来信托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那除了规模有所影响,资管新规对信托行业影响最大的其实就是收益率。因为打破刚兑,其实就是打破对风险定价的扭曲。明明是高风险的业务,通过兜底却实现了低风险,甚至是零风险。这其实并不代表风险的消除,而是信托公司承担了风险,相当于风险都堆积到了信托公司身上。一旦经济进入下行区间,企业的违约率上升,这个风险足以摧毁产生摧枯拉朽的威力,这就是监管机构要推行资管新规的根本原因。

那资管新规以后,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又出现了一个怎样的趋势呢?那就是高收益的产品开始进一步萎缩,整体收益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2019年以前,资管新规的影响开始蔓延以前,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在8.2%左右。进入2019年,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从年初的的8.2%开始一路下滑,截止2019年的4季度,平均年化收益率已经去到7.9%左右的水平。这意味着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开始回归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比一下12%的信托产品收益率,那我们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了。

根据用益信托上一周的统计数据显示,信托产品的三大类型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工商企业信托(8.87%)、房地产信托(7.96%)、基础产业信托(7.92%)。对比12%的信托收益率,那我们就不得不更加小心了。产品的类型、投向、期限、担保措施等等都应该进行重点分析,毕竟这么高的产品收益率肯定对应着更高的风险定价,这是我们从收益率这个数据得到的信号。

信托产品违约率快速上升,关注信托产品的类型

除了要关注信托产品收益率给我们的提醒以外,另外信托产品的类型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点。就以房地产信托为例。

在中央确定“房住不炒”的基调以前,房地产信托那可是市场的香馍馍,大家都是抢着要的。一个是房地产产品收益率高,二房地产市场价格一直再涨,就算违约那也有地作为抵押,安全系数很高。

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不断深入,房地产市场的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三四线城市出现了明显的放缓,加上融资渠道的收紧,很多前期扩张过快,摊子铺的太大的区域性房地产商开始出现了经营恶化的情形。信托公司作为金融机构也收到了窗口指导,要求限制房地产的信托规模。因此房地产信托的的成立规模和产品收益率都曾一度出现断崖式的下跌。

因此,信托产品的类型,对于我们判断信托产品的风险也是至关重要的。根据信托资金的使用方向,我们可以将信托产品分位融资类、投资类和事务管理类。其中融资类就是我们接触最多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包括金融集合、工商企业、基础产业三大类信托产品,这里我们就用融资类信托所对应的三种产品类型进行举例。之所以要关注不同的信托产品类型,是因为因为不同类型的信托产品可能会带来不一样的风险特征,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2018年到2019年3季度,信托风险资产的分布进行深入了解。

在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影响下,叠加房地产调控的逐步深化,加之严监管、强监管的政策引导,信托资产风险率从2018年1季度开始一路走高,信托资产风险率从2018年的1季度末的0.75%上升到了2019年3季度末的2.27%。其中风险项目数量飙升至1305个,环比增长了18.64%;风险项目规模大幅增加至4611.36亿元,环比增加32.72%。

根据2019年信托风险事件的统计分析,目前工商企业和房地产信托这两类都需要投资者额外注意,前者是信托风险项目的重灾区,如很多上市公司和大型民企都在2018年和2019年都出现了逾期甚至是违约的情况,如信、凯迪、中弘、海航、乐视等大型企业。因此,工商企业类的信托要重点关注基础产业类信托则需要关注企业的资信情况、经营情况等等。房地产信托则受政策的影响较大,投资者要规避区域性的中小房地产商以及三四线城市开发项目。

最后一类就是基础产业类信托产品,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开始加大基础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别是今年,中央已经明确会加大在5G、特高压、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投入,这对于基础产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近1个月来,基础产业信托的规模出现了明显的上升。但是投资者还是要区别对待。有限选择地方具有持续发展能力,也就是由财政收入能力和产业支撑的主体,避免基金投入占比过高,财政实力较弱的地方政府平台。

因此,信托产品的类型是除了收益率以外,我们第二个必须关注的重点,这代表着政策的方向,代表着产业的方向,我们必须清楚这里面所蕴含的风险才能避开这里面的雷区。

信托公司的资本实力——风险处置能力至关重要

最后,投资者还应该关注发行信托产品的主体——信托公司的实力。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信托公司的资本实力,另一个就是信托公司的风险处置能力。

1、信托公司的注册资本——公司和大股东资本实力的证书

2010年,银监会(现银保监会)出台《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要求信托公司净资本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100%,且净资本不得低于净资产的40%。因此,一家信托公司的净资本就是衡量一个信托公司实力最简单粗暴的证明。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净资本=净资产-各类资产的风险扣除项-或有负债的风险扣除项-中国银监会认定的其他风险扣除项。

从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得知,要提高净资本,信托公司只有三个渠道:提高盈利水平、增加注册资本以及降低风险扣除项,其中增加注册资本就是最快速、最有利的渠道。截止2019年中,68家信托公司的注册资本如下,供各位投资者参考。

排名前7名的信托公司,注册资本都超过100亿,其中最高的是重庆信托,注册资本150亿;然后是平安信托,注册资本130亿;接着是中融信托,注册资本120亿。这些巨无霸能有如此资本实力最主要还是得益于背后的大股东,毕竟增加注册资本都是要股东掏出真金白银的,没几把刷子,根本支撑不起信托公司的发展。所以注册资本的大小不仅代表了信托公司的实力,也间接反映了信托公司大股东的实力。从这个角度说,信托公司的注册资本就是信托公司及其大股东资本实力的一本证书。

2、风险处置能力——信托公司综合实力的体现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恶化,以及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加之融资环境的收紧,信托产品的风险项目及风险资产规模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就好比银行的坏账率,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坏账率必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飙涨,信托公司作为一个连接实体的金融机构也不例外。

无论是风险项目个数还是风险项目的规模在2015年开始就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18年以来,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出现了加速上扬。虽然信托公司对于每个信托项目都有一定的担保措施,都有一定的资产抵押或者第三方担保,但是担保物权的实现是有个过程的,而且还受资产相关市场情况的影响。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寻找第三方接盘或者通过项目重整进行综合处理,这时候就是考验一家信托公司风险处置能力的时候了。

一般而言,股东背景更强、综合实力突出的信托公司在这方面就会更有优势,在方案制定和执行、资源调配、关系协调等各个方面都会比实力弱、股东背景一般的信托公司会更出色。因此,投资者需要在关注信托产品本身的情况以外,关注信托公司对历史上出现信托风险事件的整体处理情况,如处理的周期及过程,投资者收益的兑付等等。

总而言之,确定一只收益率12%的信托产品是否值得购买,除了要看收益率背后的风险以外,我们还要关注信托产品类型及信托公司的实力。信托类型直接关系到这一大类产品的风险趋势,而信托公司的实力则关系到出现风险时,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因此,购买信托产品不要仅仅盯着产品的收益率,还要综合其他情况进行分析。记住一句话:当你盯着别人收益率的时候,别人在盯着你的本金。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A亚特斯


我的回答最专业

第一,你问的是信托公司卖的信托?还是信托公司卖的理财?差别很大。信托相对安全一些。但也要具体分析。

第二,目前信托一般1-300万起步,但是3年期的目前也很难给到百分之12.能给到百10就算不错了。

第三,如果企业太缺钱,给你这么高利息,那说明企业危机了。就好比你亲戚和你借钱300万,说给你特高的利息,已经超过正常值了,你还敢借吗?


Euler大于Gauss


无需考虑,坚决不购买。

超过8%你就要谨慎了,超过10%的能拿回本金的概率都很小,零和游戏总要有人接最后一棒。

最近某地铁集团发行五年期债券,发行利率为3.45%。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全球已经有一个国家实行负利率政策了,在该债券发行后,不排除我国将进入利率2%时代,哪怕现在3%-4%时代,资本运作得需要多努力,才能做到12%的兑付?显然是太难了。

之前接触的信托产品去到6%+,还是合情合理区间,期限都不长,门槛也需要300万起。所以无论哪一种信托,走的什么资管通道,最后还是要刚性兑付,就这样的一个利率差足以让人生畏。

投资需谨慎。


宁采臣儿


回答一下:

1、现在社会投资的平均回报率一般不超过6%,因此年回报率12%是不低的,即使放到全世界也不低;

2、高回报意味着高风险,因此这类投资会有比较大的不仅利息最后兑现不了,本金也会有问题;

3、一般信托产品很少有小额的,如果是可以买10万以下的,更要仔细看公司情况,很容易非法集资。那就可能血本无归;

4、还有要看本金何时可以退出,封闭越久风险越大;

4、如果购买,建议一定要用闲钱,而且不超过1/3。

真的要谨慎。


守中堂主人


信托的种类有很多种,有房地产类信托,有债权类信托,有政府类的信托,每个信托呢它的收益都不一样,但是呢,信托的收益也是根据它的,用款公司的一个承受能力来定的,目前来说房地产信托收益较高,如果说收益嗯较高的,那么他依然是理财产品,依然是信托产品,只要是信托产品都受这个银监银保监会监管,所以说他无论是在什么时候都是比较安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