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方城里的11座王府都找到了

沈阳方城里的11座王府都找到了

沈阳文保志愿者团队队长陈赫与记者一起实地踏访王府遗址。

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定都盛京后,王公大臣也随之迁往盛京。沈阳故宫的位置大家都很熟悉,但当年王爷们都住哪里,就鲜为人知了。沈阳文保志愿者团队队长陈赫根据清人绘制的《盛京城阙图》,与记者一起实地踏访了11座王府的遗址。

豫亲王府:最“体面”的王府

豫亲王府遗址位于沈阳北中街路北,豫亲王府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五个儿子多铎的王府。多铎于崇德元年被封为豫亲王。推测王府当建于此时。遗址发掘于2012年,平面长方形,占地2000余平方米。豫亲王府是目前清盛京城发掘的第一座王府,砖石铺砌甬道、石砌台阶等是清朝同等级建筑中的代表,有较高的鉴赏和历史价值。豫亲王府的石雕影壁现保存于沈阳故宫博物院,为国家一级文物。之所以说豫亲王府“体面”,是因为在记者踏访的所有王府中,只有它以小型博物馆的形式展示在人们面前,而且参观者络绎不绝。豫亲王府的地面由玻璃罩覆盖,下面清晰可见已发掘的部分。展厅四周是清史介绍以及志愿者捐赠的老照片,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有关清史的纪录片。

睿亲王府:与英亲王府一墙之隔

从豫亲王府走出,在钟楼与鼓楼之间的路北,在通天街与中街交会处路东,便可找到睿亲王府。从《盛京城阙图》中可见,睿亲王府与英亲王府距离很近,甚至可以说只有一墙之隔。说起睿亲王,不少人或许一头雾水,但说起多尔衮,大家就非常熟悉了。睿亲王府的主人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清太宗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多尔衮初为镶黄旗贝勒,后来改为镶白旗。崇德元年被封为和硕睿亲王,顺治初年因辅佐年幼的皇上被封为摄政王。今天的睿亲王府,已是中街商业街繁华的主街上的一家品牌服装店。从这里经过的人们,大多不知道自己经过之处,竟然是多尔衮住过的地方。

英亲王府:让人“大跌眼镜”的王府

英亲王府的主人叫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二个儿子,多尔衮的兄长。阿济格骁勇善战、战功显赫,为清朝初期平定江山立下汗马功劳。阿济格初为镶黄旗贝勒,后改为镶白旗,崇德元年被封为武英郡王,顺治初年被封为和硕英亲王,后来因为获罪被赐死。英亲王府与睿亲王府只有一墙之隔。之所以说让人“大跌眼镜”,主要是因为它的面积比记者想象中的小了许多。沈阳文保志愿者团队队长陈赫告诉记者,王公大臣初入盛京时,所住居所都不大,生活条件也很一般。后来到了北京城,居住条件提高不少。

沈阳方城里的11座王府都找到了

庄王府巷门牌

庄亲王府:唯一搬迁过一次的王府

在一处老旧小区的院子里,记者看到一个蓝色街牌,上面写着“朝阳街庄王府巷”。根据《盛京城阙图》所示,庄亲王府原位于宫殿西墙外街东,约在今天的沈阳故宫博物院文溯阁处。王府的主人是皇太极第五子硕塞。顺治八年,硕塞被晋封为和硕承泽亲王。庄王府初建时在故宫西侧,乾隆年间故宫增修文溯阁等建筑时,庄王府移建。陈赫介绍说,在盛京城内所有的王府中,庄亲王府是唯一一座搬迁过的王府。庄亲王府迁至今天王府花园住宅小区的位置。陈赫说,王府花园是沈阳市早期的花园小区,因为地段好,价格高,当时能入住其中的都是经济富裕的家庭。而小区以“王府”命名,也是因为那里曾居住过清代亲王的缘故。

饶余郡王府:附近老百姓眼中的四合院

饶余郡王府位于怀远门内大街路北、肃亲王府西侧。王府主人是阿巴泰,努尔哈赤第七子。崇德元年被封为多罗饶余贝勒,顺治元年被封为饶余郡王。走到饶余郡王府所在位置时,巧遇一位王先生。年过六旬的他从小在怀远门附近长大,住在皇城脚下60多年。听到记者的来意,王先生主动当起向导,他告诉我们,自己闲暇时喜欢在皇城里闲逛,儿时的记忆中,饶余郡王府所在地是一座四合院,他的同学就住在里面。“上学那会儿,我对四合院充满好奇,还特意跑到同学家做客。长大后,才知道这里曾经是王府。”王先生回忆说,2000年前后,皇城内的王府陆续拆除了,他觉得很可惜。

肃亲王府:家族中有个女间谍

肃亲王府与饶余郡王府相邻,位于怀远门内大街与正阳街交叉口路北。王府的主人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崇德元年被封为和硕肃亲王。说起肃亲王豪格,人们想到的多是他与多尔衮争夺皇位一事。其实,他的家族中还有一位“名人”——川岛芳子。陈赫向记者介绍说,第十代肃亲王,也就是豪格的十世孙善耆是川岛芳子的生父。清朝灭亡后,善耆欲借日本之力复国,将女儿显玗送给川岛浪速做养女。显玗从此改名为川岛芳子,被送往日本接受军国主义教育,成年后返回中国,长期为日本做间谍。日军战败投降后,川岛芳子以汉奸罪被判处死刑。

郑亲王府:“交给”人民警察的王府

郑亲王府,位于小南门内大街路西、怀远门内大街路南。王府的主人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第六个儿子济尔哈朗。崇德元年,济尔哈朗被封为和硕郑亲王。陈赫告诉记者,郑亲王府是王府中拆得比较晚的,不少老人见过它的“真面目”。随着老人们的离世,能清楚描述郑亲王府原貌的人越来越少。陈赫遗憾地表示,如果当年用相机将未拆除的王府拍摄下来留作资料,那就好了。

沈阳方城里的11座王府都找到了

庄亲王府遗址所在地。

敬瑾亲王府:酒店里还原的王府

敬瑾亲王府位于抚近门内路南,沈阳旧时俗称金王府。是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第三个儿子尼堪亲王的居所,清太宗时期被封为贝子,顺治五年(1648年)被封为敬瑾郡王,次年晋封为敬瑾亲王,是清朝唯一一个战死沙场的宗室亲王。

前往敬瑾亲王府的途中,陈赫告诉记者,原来的金王府胡同在亚泰大酒店东侧。酒店很重视清文化的宣传,在大堂里将王府进行了还原。

走进酒店大堂,右侧用三维立体展板的形式重现王府四合院,另一侧的墙体上配有《盛京城阙图》以及敬瑾亲王的简介。

记者询问酒店工作人员得知,入住酒店的客人对“王府一景”很是好奇,离开时大多会留影纪念。大堂一角还准备着清朝皇室服装和头饰,供人们免费试穿。

成亲王府:变成停车场的王府

成亲王府位于大东门内大街路北临街。王府主人是礼亲王代善的长子岳托。努尔哈赤去世后,他力主拥立皇太极为皇上,因而在皇太极即位后受到重用。崇德元年被封为和硕成亲王。

在一处停车场,陈赫停住了脚步。这一片宽敞的空地,就是成亲王府所在位置。与附近相比,停车场所在的位置地势较高。走到停车场角落,陈赫让记者从广告板的缝隙中向内看。

原来,广告板是贴在一片灰色砖墙上的。陈赫说,这是11座王府中唯一保留下来的一面墙。志愿者发现后立即向有关部门作了汇报,目前已得到重视,并保护了起来。

颖亲王府:落入寻常百姓家的王府

颖亲王府位于小东门内大街路南。王府的主人是礼亲王代善的第三子萨哈廉。与其他亲王相比,颖亲王英年早逝,于崇德元年病故,被追封为和硕颖亲王。中街内玫瑰大酒店的后身,是一排墙体上刷着黄色涂料的旧楼。陈赫指着一楼美发门市的位置告诉记者:“那里就是颖亲王府大概的位置。”

礼亲王府:与故宫离得最近的王府

礼亲王府是众多王府中与故宫相距最近的一座,位于朝阳街中段路西,故宫东墙的东面。

王府的主人是努尔哈赤的次子、清朝开国时期声名显赫的创业功臣代善。他早年随父征战,屡立战功,崇德元年被封为和硕礼亲王。

沿着故宫的东墙前行,陈赫介绍说,这条路因与故宫的红墙相隔,民国时叫红墙胡同。能将自己王府的位置建得与故宫如此之近,可见代善在当时的地位。

由于王府早已不复存在,其面积不得而知。但清朝入关进驻北京之后礼亲王的府邸可是规模宏大。北京有句老话说 “礼王府房,豫王府墙”,就是说礼王府的房子多,豫王府的院墙高。

沈阳方城里的11座王府都找到了

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沈阳路78号的饶余王府遗址。

解读

王府建筑位置有讲究

实地踏访之后,记者发现王府的分布错综复杂。有的两座王府间距离很近,有的王府离汗王宫很近,还有的分布在方城边缘。

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李建华认为,王府的分布,与八旗驻防方位、离皇宫的距离以及关系的远近亲疏不无关系。他说,盛京城各王府的建筑位置与砖城内外八旗方位有内在联系。

《盛京通鉴》记载:“盛京砖城内外,(东面) 左为内治门,属正红旗防御佐领等管界,右为抚近门,属镶红旗防御佐领等管界;南面,左为德盛门,属镶黄旗防御佐领等管界,右为天佑门,属镶蓝旗防御佐领等管界;西面,左为怀远门,属镶白旗防御佐领等管界,右为外攘门,属正黄旗防御佐领等管界;北面,左为地载门,属正白旗防御佐领等管界,右为福胜门,属正蓝旗防御佐领等管界。”砖城内外八旗方位,东向:两红旗,其中,正红旗位于东向之北,镶红旗位于东向之南;南面:镶黄、镶蓝二旗,其中,镶黄旗位于南向之东,镶蓝旗位于南向之西;西面:镶白、正黄二旗,其中,镶白旗位于西向之南,正黄旗位于西向之北;北面:正白、正蓝二旗,其中,正白旗位于北向之西,正蓝旗位于北向之东。

另外,盛京城王府的建筑形制,基本由一、 二进院高台式建筑组成。其中除庄亲王府为一进院落外,其他十座王府均为二进院落。一进院落有府门三楹、正房五楹、东西配房各三楹(郑亲王府无配房),二进院落有正寝五楹、东西配房各三楹。建筑为硬山前后廊式,都没有起楼。盛京城王府建筑是体现满洲少数民族风格的二进院落组合式高台建筑群。是按照清朝规定的王府建筑规制、建筑形式统一、建筑分布与八旗驻守方位相一致的盛京城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 张昕 文并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