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会引起哪些危害?

瀶苜瑾


您好,很高心回答您这个问题。房颤严重可引发脑卒中。

78岁的李先生突发脑卒中,泰州一医院展开一场生死急救,让李先生家属没想到的是,这次惊险的脑卒中竟是由房颤引起的。通过静脉溶栓及介入取栓治疗,医生从李先生的大脑中取出一厘米长的血栓,才使李先生化险为夷。

房颤竟会引发脑卒中!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人的正常心跳是60~100次/分钟,如果心跳过快、过缓或者心跳不稳,往往就是房颤。如果把心脏比作一座房子,血管就是房子中的各种电路,房颤就是电路不稳的常见现象。研究显示,房颤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5倍,20%以上的卒中归因于房颤。

案例中的李先生就属于房颤引发的脑卒中,这是因为房颤患者发病时间越长,心脏结构越容易发生变化,血流动力学也随之改变,同时血液中促凝血成分浓度增高,三者共同作用导致左心房血栓形成,一旦脱落就很容易导致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的危害性非常大,严重可致死,有数据显示,由房颤导致的卒中一年致残率超过50%,一年死亡率超过50%,一年内复发的患者超过1/3。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欣康小天使


房颤是一种常见疾病,尤其是在40岁以后,1/4的人都患有房颤。一般而言,房颤病人的病情都不足以影响正常生活,大多数人都可以正常工作,甚至有些人没有任何不适。但是房颤的危害不会因为症状的消失而消失,房颤除了会损害心脏功能外,还容易引发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梗,一旦发生脑梗致死致残率极高。此外,房颤还有以下几种危害。

一:影响生活及工作质量

一般的房颤患者多多少少都会有心悸、气短、胸闷、头晕的症状,这些症状会影响生活及工作质量,虽然还是能维持,但部分新功能比较差的患者或房颤症状严重的患者,发生乏力、呼吸困难甚至晕厥的可能性比较高,有潜在心功能不全者则可引起急性肺水肿。研究表明,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远低于年龄匹配的健康人。生活质量受影响程度较大的情况有:女性、年龄低于69岁、房颤的持续时间长(一月以上)、活动耐量下降的患者。

二:形成血栓

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可引起肾、肝、肠血管动脉等栓塞,更严重且常见的是导致脑栓塞(即中风)、肢体动脉栓塞,严重的动脉栓塞甚至需要截肢治疗。

三:影响心功能

由于房颤患者心跳不规律,时间长了容易导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另外心房心室之间的不协调收缩也会导致心脏射血能力降低,甚至引发心力衰竭。

四:死亡率增加

许多研究表明:房颤是死亡率增加的危险因素。在没有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房颤可使死亡率增加1倍。合并心衰时,房颤者比没有房颤者死亡率男性增加2.2倍,女性增加1.8倍。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脏失去正常的节律,转变为快而紊乱的节律。临床上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

众所周知,房颤的最大危害是发生脑卒中,而之所以发生脑卒中,是因为房颤患者心房(尤其是左心耳)中形成了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就形成栓子,堵塞脑动脉血管就促使脑卒中发生了。那么,如何预防这种情况的出现呢?

没错,面对房颤,想要预防脑卒中,就是吃抗凝药物。这里所说的抗凝药不是阿司匹林,而是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这一类药物。那么,哪些人需要吃抗凝药了?

看这两张表格,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得了几分,一般说来,这两份表格,不管哪一份的评分在2分以上(包括2分),就应该吃抗凝药了。

我国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比例相对较低,主要是因为我们对于房颤的认识还不够,所以,提高全民对于房颤危害的认识也是我们这些医生应该努力做得。


张之瀛大夫


北京行善堂心脏专科中医诊所院长马宝琳答:

房颤不算个小病,而且基本上都会越来越重,所以算是不轻吧。下面我仔细讲一下:

房颤的危害

首先,房颤的危害和严重程度和患者自身症状(难受程度)没有绝对关联,大部分房颤患者会有心慌、气短、胸闷、头晕、乏力的症状,但也有也房颤患者没有症状或者不明显,感觉不到症状不代表房颤就不严重,阵发房颤在不发病的时候是没有任何症状的,持续性房颤也会因为长时间导致的身体适应接受了这种状态,感觉也不明显,但持续房颤要比阵发的重。所以,要先明确患者的难受程度并不能完全代表房颤的严重程度,房颤只要有了,它的潜在风险就一直存在。

简单说,房颤的危害有五个:

  1. 难受:心慌、气短、胸闷、胸疼、头晕、乏力、失眠、导致心理压力,紧张、害怕恐惧等等(也有不难受的,有的房颤患者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但这往往又是危险的,不容易发现和治疗);
  2. 心衰:房颤的心房会变大,然后心室也变大,心脏功能下降,舒张功能降低,心衰心缓,射血就不足,也就是心脏干活没劲了,所以人的运动也就没劲了(房颤发生时心脏一直是超负荷运作,好比是“不给马儿吃草,却让马儿快跑”,最后只能停下休息,心脏也是如此);
  3. 卒中:房颤容易形成血栓导致栓塞,血栓不知道哪天掉下来,随血管全身流动,堵到哪里,哪里就出问题。最容易堵到脑血管形成脑血栓,半身不遂;(这个是最最应该重视的,也是看不见的)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就在心房里转圈,心房上边有个小鼓包,小耳朵(左心耳),血液在心房转圈了,不正常流了,还有一个小角落,血就容易在那凝住了,形成血栓(洗衣机知道吧,每个洗衣机不是有存脏东西的网兜吗?就跟那个原理一样)。

    血栓在那里可不像洗衣机网兜里脏东西那么稳固,它是就像粘在上面的,很容易掉下来,血栓脱落后可随着动脉血液移动到全身各处。这有点像小河流里的水,总是在小坑出容易堆积杂物,日积月累后又会随着水流流走,就容易在河口小的地方堵住一样。血栓到了脑袋血管里,堵住脑血管,堵得越大,这个人就瘫了,堵小一点,可能胳膊手啊麻啊,有点说话不利索,主要看堵哪了。血栓到了肢体动脉里,堵住肢体血管,堵得大了,肢体没了氧气和营养,时间长了肌肉等组织就坏死了,咋办?那就得截肢了。血栓到了冠状动脉里,堵住心血管,心脏供血不足,那心脏就开始罢工了,心肌梗、心衰啊就容易发生,人也就开始罢工了。
  4. 缺血:如果同时有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房颤会加重心肌缺血;还有些房颤是由风心病、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心衰等等引起的,这样的房颤会不会危及生命,已经不是单纯房颤的问题了,还挺复杂的,人毕竟是个整体。
  5. 猝死:房颤属于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猝死率一般都会比普通人群高5-6倍,这还不算吃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长期服用抗心律药物除了会促心率外也会增加猝死率(全球公认数据);

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当然这些就够严重的了。

房颤危害虽大,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房颤风险的法宝!不要拖!

房颤还能活多久?

这个问题是患者比较关心的,但是个伪命题,虽然是个伪命题,还得好好回答,因为很多患者因为这个被困扰,甚至上当受骗。

下面我把这个问题正式回答一下:

第一、房颤还能活多久?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房颤和活多久没有任何可以计算出来的公式!

第二、人的寿命和家族遗传、性格特征、生活状态等等都有关系,有的家族老是出百岁老人,80岁了头发还是黑的,这个比不了;有的人性格暴躁天天生气,可能就不如恬静自如的长寿;有的人暴饮暴食每天仨饱俩倒,可能也不好……人总要生病的,病多了慢慢身体就不好了……也有人无疾而终,什么病都没有,有一天感到大限将至,把孩子们叫到眼前嘱咐一番后安然而去,就像高僧坐化一样。当然,绝大部分人还是会生病的。

第三、 看完以上,您大概略微明白一些了,然后我再说说房颤和生命的关系。

  1. 房颤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心律失常,所有的心律失常,总体上猝死率比健康的人增加了5-6倍,这是个几率,就和你酒后开车容易发生事故一样,不是绝对的。
  2. 房颤会加重原来的就有的冠心病、高血压、风心病等,会影响心功能,这么讲吧,房颤本身就不好,如果原来就有冠心病心肌缺血,有了房颤以后您原来的冠心病会加重;原来就有高血压,我指的比较严重的,如果时间长了心脏会肥厚,这时候再有房颤也不好;风心病和房颤关系更密切,风心病的人二尖瓣受损,坏了,坏了以后就有反流,咱这里就指那些中重度的反流,轻度不算,反流就会让心房变大,心房受牵拉,就给拉坏了,撑大了,变坏了,变坏了以后就房颤,所以,风心病会引起房颤,同时房颤又会加重风心病的心衰,会诱发和加重心功能不全,反正就是越来越坏。
  3. 房颤可能会导致脑血栓,如果栓的厉害了,偏瘫失语,虽然基本上不会马上影响生命,但毕竟不好。也就是房颤患者罹患卒中的风险高出常人近5-17倍,致残达25%,致死率达25%。
  4. 因房颤治疗不当引起的其他问题。如使用肝素、阿司匹林、华法林治疗导致的出血;使用抗心律药物胺碘酮引起的肺腺纤维化、甲状腺纤维化等。
  5. 从年龄上看本来可以活80岁,有了房颤后可能只活70岁,甚至60岁;有研究发现,从男女差别上看如果得了房颤,未来5-10年的死亡率,男增加1.5倍,女增加1.9倍。

……

总结一下,房颤活多久谁也没法回答,问这个问题可以理解,但是没有答案,或者说不该这么问。除了少数人无疾而终外,绝大多数人是病越来越多然后影响生命的。房颤除了会增加猝死几率以外,更主要的是加了一个病。另外,我们所有人,都应该追求健康长寿,其中健康是主要的,也就是能够生活自理耳聪目明的活到高寿。


心内科大夫


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叫房颤。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心脏跳动是非常有节奏的,咚咚,咚咚,咚咚,咚咚.....但心脏发生病变时,心脏跳得就没那么有节奏了,比如心房是这样跳的: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完全没有节奏,乱套了,而且心房跳得很快,就跟虫蠕动一样....


看一个正常的心电图:非常规整,当然,偶尔有点不规则是允许的。但大体是很稳定、规律的。

然后看一个房颤的心电图:


心房这种跳动,没有节律,而且很快,不能形成有效的泵血,那么心房里面的血液就会混乱,容易导致血栓形成,这些血栓附着在心房上,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房颤(心房颤动)的最大危害,就是这些栓子随时可能脱落下来,一旦脱落,就会随着血流流走,留到哪里,就栓塞到哪里。我举两个病例:


1,65岁男性,腹痛1天,急诊入院,当时外科医生会诊了,排除了急性阑尾炎、胰腺炎、胆囊炎、肠梗阻等外科疾病,于是收入了消化内科,当时我在消化内科轮科值班。我把患者所有可能性都想到了,还是一头雾水,患者到底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腹痛呢?后来询问病史,我问道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病史,那就是:患者有房颤病史10余年。当时似乎有一道闪电击中我的大脑,我快速联想到了患者有可能是因为房颤的血栓脱落了,随着血流流到肠系膜动脉,导致肠子的动脉栓塞,那么肠子就会缺血,缺血就会疼痛,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正片肠子坏死...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我强烈建议患者做一个腹部胸部CT平扫加增强,结果证实了我的猜测,患者就是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赶紧联系介入科,当晚就做了介入手术,把肠子动脉的血栓溶掉了,患者腹痛很快就好转了,很成功的病例。病人很快就出院了,出院的时候我再三叮嘱他要按时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否则下次未必有这次这么好运了。他答应我,说一定服药。2周后的一个晚上,刚好我又值夜班,这时候这个患者的家属打电话给我,说又来医院急诊了,医生怀疑是脑栓塞。我的天啊!!这就是我们最担心的事情,患者有房颤,栓子随时都可能脱落,一旦脱落流到大脑,就是脑栓塞(中风),一旦流到肠子的动脉,就是肠系膜动脉栓塞,一旦流到脾动脉,就是脾动脉栓塞.....这次,他是脑栓塞,这是噩耗。后来患者死亡了。


2,45岁男性,外地来的,左小腿肿胀、发黑、冰凉2天,左小腿差不多坏死了,收入了ICU。做了彩超,怀疑是腘动脉栓塞(腘动脉就在膝盖那个地方)。为什么会腘动脉栓塞?病人有特殊的病史么?一问病人,有房颤病史4年多。果不其然,房颤的栓子脱落了,流动小腿这边的动脉,栓塞住了,导致整个小腿缺血,很快就会坏死了,患者选择了介入治疗,但是效果不佳,面临截肢的可能。


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患者半年前已经中风了(脑栓塞),肯定也是因为房颤啊。所以,房颤患者,最危险的危害就是会有栓子脱落,该死的栓子流到哪,栓到哪,哪就缺血坏死,最糟糕的就是脑栓塞。


所以房颤患者,务必在医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华法林等药物抗凝治疗,目的就是为了预防血栓形成,预防栓塞的发生。不要因为吃华法林麻烦(要抽血调整INR值),就不吃华法林,这可是拿生命在冒险。觉得华法林麻烦,现在可以考虑口服新型的抗凝药,这些新型的抗凝药不需要监测INR,不需要频繁抽血,但是比较昂贵。


无论如何,有病还是得治。否则,小病容易变成大病,甚至成为遗憾。


李鸿政医生


★房颤的危害很大,千万不要忽视。

房颤最大的危害是中风。房颤者发生中风几率是正常人的5倍,约15%-40%的房颤患者会发生中风。



【一个真实的病例】

男子,六十多岁,体检中查出房颤,但因身体没有症状拒绝了治疗,三个月后他中风了。

和同龄人比,他还算是一个比较注重健康管理的人。虽然,患糖尿病、高血压多年,但他一直坚持吃药,每年也有定期体检的习惯。

那年,他和往年一起去体检,结果心电图提示心跳异常。在体检医生的建议他,他去了心内科复查,后被告知有房颤,建议抗凝治疗,以预防中风的发生,这也是房颤患者的二级预防措施。

然而,他拒绝了。

理由很简单:我自己感觉没什么不舒服的,等有症状了再做也不迟。

疾病总是在人们侥幸的时候不期而至。

三个月后他中风了,左侧肢体完全丧失了知觉,再也动不了了。

≡≡为什么房颤会引发中风?

这是因为随着心房颤动,心脏每次泵出去的血都会有“残留”,当“残留”在心脏里的血越来越多,就会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中风就会随之而来,重者可危及生命。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有房颤?

除了定期去医院进行专科检查外,有一个自己在家就能判断的方法:

拿起你的手,摸摸脉搏,我们就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跳,砰、砰、砰、砰……恭喜你,心跳正常!

如果摸到砰砰、砰、砰砰砰、砰……时快时慢、强弱不等的心跳,一定要引起警惕,这可能是房颤的信号。

≡≡房颤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65岁以上,有糖尿病、中过风,外周动脉栓塞者等是房颤的高危人群。

≡≡房颤的症状有哪些?

胸闷、气急、心慌、心律不齐、心脏乱跳、活动耐量下降等都是房颤的常见症状,但部分患者也可以没有症状。换句话说,没有症状并不代表没有危害,有症状也不一定就会中风。


没有症状者可以通过多测一次心跳来早期发现房颤。


方法很简单:去社区医院,或者自己摸着脉搏数一下心跳,若两次结果相差5次以上,应及时去医院做动态心电图。

临床上,对房颤患者有个评分系统。一般来说,评分≥2分就要进行抗凝治疗了。

遗憾的是,临床上能够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并不多,尤其是没有症状的人。


有数据统计,在我国三甲医院确诊为房颤的患者,仅30%的患者会进行抗凝治疗,非三甲医院则不到10%。


眼下气温骤降,中风进入高发期,房颤患者尤其要当心。


-END-


小葛聊健康


房颤,这种心律失常现在并不少见,好多病人首诊来院都会说:大夫,心里乱跳的难受……

60岁以上的人有1%出现房颤,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成倍增加。 70岁以上发生率10%。 其中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占3%~11%。 研究发现房颤患者死亡率较无房颤者高1.5~1.9倍。



而这个疾病的特点是,得了可能就再也无法摆脱,也就是说一旦发作了房颤,那么就可能再发,最终发展为永久性的房颤。

那么病因呢?咱们所能想到的就是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年龄大了,慢性肺病,所有引起心脏结果变化的疾病,还有甲亢、糖尿病、心肌病等疾病,长期饮酒、过度劳累、抽烟等也是常见原因。也就是心房结构改变或者传导系统老化或损害。

那么危害又是什么呢?我总和病人说,其实房颤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

一:动脉栓塞:常见的是脑栓塞、外周血管栓塞,房颤变成脑栓塞一个重要病因,通常不及时溶栓取栓治疗,则预后极差,致残致死率极高。



二:心力衰竭:房颤发作可使心脏排血量减少25%,也就是本身心脏功能欠佳的病人,可能因为房颤就加速了死亡;可能一个本身没有心衰的病人,多年房颤就成了心衰。

那么怎么办了,阵发性房颤要积极转复,可用药物转复,如果发作频繁那么长期口服药物预防,但是效果通常不佳。而永久性房颤,若保守治疗则就口服控制心率的药物+抗凝剂;如果积极一些,可以射频消融,目前房颤房颤射频消融术也是成功率逐渐升高;肺动脉消融、左心耳封堵术,也是去除房颤以及其并发症的较新的治疗法……

总之,房颤是个机制极为复杂的疾病,至今没有完全攻克这个难题,但是随着科学发展,办法总会越来越多,让我们共同拭目以待。

心血管王医生于2018.6.8日编辑


心血管王医生


现在房颤的病人是越来越多,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占1%左右,随着年龄的增加。房颤患者的发病率是越高。

房颤患者可以见于正常人,一般在饮酒、运动、情绪激动、手术后可以发做作。但是一般是阵发性的发作,可以自行恢复。


房颤最主要的病因可以见于风湿性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扩张性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房颤患者如果心率不快,心率小于100次/分,房颤是没有任何症状。如果心率比较快,大于100/分,房颤就有心慌、胸闷、严重胸痛、气促的症状。

所以,房颤单依据症状是不能够确诊的,房颤的确诊主要是依据心电图或者是动态心电图。其他的检查,比如胸片、胸部CT、心脏彩超等不能够诊断房颤。

由于房颤心房有效的收缩消失,心脏泵血较正常时减少25%或者是更多。在血液涡流的过程中,容易形成血栓。血栓存在左心房,大部分是在左心耳部,随着血液的流动,栓子容易脱落,脱落的栓子是容易堵塞动脉,特别是容易堵塞脑血管,导致脑栓塞,其他的下肢动脉、肠系膜动脉、肺动脉也容易栓塞。

如果栓子栓塞脑血管,导致脑栓塞,又叫脑梗死,出现一侧肢体偏瘫、肢体活动无力或者伴有言语不清、流口水、口角歪斜,严重的会出现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抽搐、昏迷等。所以导致脑栓塞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致残率、致死率都是比较高的。

房颤患者如果长期心率特别快,心率大于150次/分,导致外周血管供血不足,出现心绞痛的症状,表现为胸闷、胸痛。如果时间太长的心率快没纠正,会导致心力衰竭,早期表现为活动后呼吸困难,逐渐加重导致端坐呼吸,不能够平卧。

房颤危害特别大,一旦有房颤需要到医院就诊,决定怎么治疗,尽量减少并发症。


杨爽医生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罗心平教授介绍:

现在心房颤动现在发生率很高。据统计,我们中国有大概有1000万人口患有房颤,随着人口年龄越来越大,那么今后房颤的发生率会越来越来越高。房颤发生以后,它主要是会造成的三个方面危害:

导致中风

第一个危害就会导致话这中风。房颤中风,它跟动脉硬化中风不一样,房颤的病人一旦发生中风,会引起大动脉的栓塞,它所出现的情况不是死亡,就是瘫痪,轻症状的中风是不存在的。还有就是说房颤病人一旦发生了中风,再次发生这中风的可能性比其他的病要高,大概是这一个十来倍。所以这是一个这是这是它得非常重要的一个危害。

心功能不全

心房颤动,除了导致中风以外,还可以导致它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心功能不全。主要的症状一般就是有胸口闷气短,动一动没力气,甚至中风这一晚上他不能平卧,并且两条腿那会肿胀,会导致病人不能参加工作或者说日常生活都可能会受到影响。通常而言,一个人发生心房颤动以后,他的心脏的功能会降低20%左右。所以如果病人一旦发生心房颤动,他出现的心力衰竭的症状就肯定会比以前那要重。

生活质量降低

心房颤动,还有这一个危害,就是导致病人生活质量明确降低。心房颤动时候,病人心跳突然加快,达到134/144,病人非常不舒服。还有一些病人,他的房颤表现是快慢综合征,它一下快那一下慢。快的时候突然心跳134跳突然心跳很慢,甚至导致病人突然昏倒,非常影响生活质量。

总结来说,房颤危害第一导致中风,第二导致心衰,第三会影响生活质量。房颤危害不可小觑,平时要注意预防,早检查,早治疗。


海上名医


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房颤波的一种疾病状态。房颤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问题,也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约占住院心律失常患者的三分之一左右。近些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房颤的发病率也呈增长趋势。

房颤的产生于诸多因素有关,如饮酒、电击、急性心梗、心肌炎、心包炎、肺栓塞、甲亢、代谢紊乱等,都有可能引起一过性房颤的产生,也有可能因相关因素的方付出些,导致房颤的反复发生。

很多心血管疾病,也容易引起房颤,如伴有左心室肥大的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衰、肥厚性性疾病、心肌肿瘤等,也都有可能引起房颤的问题。

很多心血管疾病的问题容易引发房颤,而房颤的主要危害,也是在心脑血管方面,房颤的危害有以下5个方面——

1. 房颤导致脑卒中:缺血性的脑卒中(脑血栓)问题,是房颤引起主要栓塞性事件,也是房颤患者致残率最高的并发症。房颤容易引起左心房血栓脱落,从而引起脑动脉的栓塞。有基础心脏病,特别是风湿性瓣膜病或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房颤引起脑卒中的风险更高。

2. 房颤导致外周血管栓塞:房颤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人群,因此经常需要接受抗凝治疗来减少风险,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抗凝治疗期间,仍然有D二聚体增高的现象,这类人群容易出现外周血管栓塞的风险。

3. 房颤导致心力衰竭:房颤和心力衰竭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心衰有发生房颤的风险,而房颤也会引发心衰的问题。心功能越差的患者,发生房颤的几率越大,而因房颤而住院的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存在心衰问题,房颤可以引起或加重心衰的问题。

4. 房颤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心室率持续增快的房颤患者,可以发生心动过速性的心肌病,也有部分患者因房颤导致心功能恶化。

房颤通常有什么症状呢?简单说来,阵发性房颤,通常会出现心室率异常,出现心慌、胸闷的症状,而持续性房颤,则多表现为运动耐量的下降。同时房颤还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厥等症状。严重的持续性房颤,还可引起心脏停搏的问题。

做好预防房颤的上游治疗是减少房颤新发和复发的重要方面,控制好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脂等问题,常用的药物有普利类药物、沙坦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等都是常用的控制疾病,预防房颤的药物。对于发生房颤问题的患者,服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栓塞,服用转复房颤并维持窦心心率的相关药物,都是非常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