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钱学森号“,但硬科幻《2010太空漫游》还改编得不错

首先声明一点,标题我没写错,我要介绍的是《2010太空漫游》,而不是《2001太空漫游》。

没了“钱学森号“,但硬科幻《2010太空漫游》还改编得不错

曾经我不想看这部科幻片的,因为在某些视频网站,它所使用的中文片名叫《2010威震太阳神》,

这个片名, 就如同我们台湾省把《肖申克的救赎》翻译成《刺激1995》一样,直接把电影降低了一个层次,让人感觉是烂片。

没了“钱学森号“,但硬科幻《2010太空漫游》还改编得不错

但事实上,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前作《2001太空漫游》那么牛逼,但它还是一部不错的科幻片。

《2010太空漫游》同样改编自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作品《2010》太空漫游

在原著中,除了《2001太空漫游》,《2010太空漫游》外,还有《2061太空漫游》,《3001太空漫游》,

四部小说是同一个系列,被称为“《太空漫游四部曲》”。

没了“钱学森号“,但硬科幻《2010太空漫游》还改编得不错

后三部小说可以认为是续集,又可以认为不完全是续集,因为这四部小说每一部都是相隔了好几年才写出来的,《2001》出版于1968年,《3001》则是出版于1997年,

作者都是基于对现实世界的观察而不断进行思考预测,不断重新构建每部小说的世界观,所以四部小说情节是相联的,但为了符合新的世界观,有部分情节可能与与前作有一些冲突。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部《2010太空漫游》最大的遗憾,就是没了“钱学森号”!

《2010》原著作者亚瑟克拉克,是科幻小说的“三大巨头”之一,在科幻文学届的地位非常高,

非常有趣的是,这位科幻大师也非常欣赏我国的伟大科学家钱学森。1996年他到北京的时候,曾经把他亲笔签名的《2010》,《2061》,通过钱老的助手带给钱老。

在他作品的后记里,也为美国政府当年迫害钱老而感到可惜。

没了“钱学森号“,但硬科幻《2010太空漫游》还改编得不错

在《2010》原著里,也有关于中国人的情节,中国人最先到达木星的其中一个颗卫星——木卫二(欧巴罗),但他们不幸牺牲了。

而故事里中国人的一艘太空船,就叫做“钱学森号”,是阿瑟克拉克以钱老的名字命名的。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部电影最大的遗憾,就是把“钱学森号”等涉及中国的情节改没了。

虽然如此,但《2010》这部科幻片还是改编得不错的

①续集

作为《2001太空漫游》的续集,《2010》很紧密地承接了《2001》的剧情

在《2001》中,人工智能哈尔为了完成任务,先后杀害了除了大卫之外的宇航员,大卫后来成功把哈尔破坏了,自己去探索木星,

他穿过一个神秘通道,看到了黑石碑给他带来的种种幻象,最后他进化成一个超级生命体。

没了“钱学森号“,但硬科幻《2010太空漫游》还改编得不错

以上的内容,其实只有观众知道,因为观众的视角是客观视角,能看到一切,但对于故事中的人类来说,发现号的失事,是一个谜团。

2010》电影的开篇,就是关于《2001》中,太空船发现号的事故的档案,

对于人工智能哈尔是否真的叛变了?大卫为什么失踪了?........档案都没有搞清楚

没了“钱学森号“,但硬科幻《2010太空漫游》还改编得不错

九年后,发现号的负责人弗洛伊德教授因为这件事,已经不在太空局工作了,转行在大学做教授。

一个苏联人给他带来了关于那场事故的重大发现,激起了他的兴趣。

虽然当时美国和苏联处于冷战时期,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弗洛伊德教授还是率领了美国的团队与苏联人合作,登上他们的太空船,一起去木星。

他们重新找到了发现号,并维修好了它,还把人工智能哈尔维修好了,初步了解哈尔“叛变”的原因。

在木星上空,也有一块黑石碑存在,并有未知力量阻止他们探索它。

没了“钱学森号“,但硬科幻《2010太空漫游》还改编得不错

接着,变成了另一种生命形态的大卫,以神秘的形式重新出现,告诉弗洛伊德尽快离开木星。

在说服苏联人合作返回地球的过程中,木星上空的黑石碑居然消失了,种种神秘的事情,让他们决定返回地球。

在他们准备起航的过程中,发现了木星表面突然出现了大量的黑石碑,在他们返回的过程中,木星还出现了一次爆炸,变成了另外一个太阳!

没了“钱学森号“,但硬科幻《2010太空漫游》还改编得不错

最后大卫还通过哈尔向人类发送信息,说除了欧巴罗,木星上其他卫星,人类都可以用。

整部《2010》的剧情都与《2001》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哈尔的叛变进行了解释;交代了大卫的下落;也进一步让黑石碑“显灵”

另外,《2010》还多处用心地致敬《2001》

《2010》有个桥段恶搞了《时代杂志》,上面的美苏领导人,被改成了《2010》的导演彼得·海姆斯,以及前作《2001太空漫游》的导演库布里克;

没了“钱学森号“,但硬科幻《2010太空漫游》还改编得不错

在大卫告诉弗洛伊德返回地球的时候,大卫还给弗洛伊德展现了部分他在《2001》片尾看到的幻象;

另外,《2010》还有很多构图是模仿《2001》的。

没了“钱学森号“,但硬科幻《2010太空漫游》还改编得不错

对于《2001太空漫游》的粉丝来说,这部《2010》明显是比不上《2001》的,但它还是一部很有诚意的续集,因为给了观众很多“答案”

冷战

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来思考,这部电影的情节设定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这部电影上映的时间是1984年,当时苏联还没有解体,美国和苏联还处于冷战时期,当时两国人民都处于敌对状态。

而这部科幻片,却是以冷战为背景的。

没了“钱学森号“,但硬科幻《2010太空漫游》还改编得不错

当时美国,苏联的观众,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也许会很有共鸣,因为对于电影中两国的敌对氛围,他们能在现实中切身体会。

而这部电影的主题,却是积极的,希望两国友好,希望人类和平的

去探索发现号的计划,是两国的科技人员一起参与的;就算是到了故事的最后,他们也是利用两国的太空船,同舟共济,一起合作返回地球。

没了“钱学森号“,但硬科幻《2010太空漫游》还改编得不错

在计划的过程中,两国的科技人员更趋向于从敌对走向友好,部分人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另外他们也表达了对冷战的不满,说冷战是政治家们搞出来的烂摊子,非常讨厌地球目前的状况,

到最后,大卫发给人类的信息,也是表达了希望人类和平共处的愿望。

没了“钱学森号“,但硬科幻《2010太空漫游》还改编得不错

科幻

这部科幻相对于《2001》,震撼感没那么强,但它的特效还是可以的。

相比于《2001》的高逼格,充满神秘主义,《2010》给观众的观影体验更好,更容易理解,不无聊。

《2010》同样也是一部硬科幻,给观众展示了“太空刹车”等概念,还继续对人工智能进行了思考

在这部科幻里,导演继续展示了人类对人工智能的忧虑,因为它们有高度的自我意识,很多时候还掌握了人类的“生杀大权”,

但导演同时也展示了它们比较好的一面,让人工智能更加像人,仿佛是人类的孩子,

哈尔后来得知返回的计划需要抛弃发现号,意味着它会被毁灭,

没了“钱学森号“,但硬科幻《2010太空漫游》还改编得不错

而此时,它是控制着启动飞船的重任的,如果终止启动,有机会让人类“陪葬”的,

但它非常有“人性”,继续执行了计划,让人类得以回到地球,选择自己牺牲了

这部科幻还继续对生命进行了思考,思考着人类的起源,思考着宇宙其他生命形式,也思考着人类与宇宙中其他生命的关系,是一部很正宗的科幻

没了“钱学森号“,但硬科幻《2010太空漫游》还改编得不错

最后,也不得不佩服原著作者阿瑟克拉克的想象力,给人类“制造”了另一个太阳。

洞察影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