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乡镇教师周末无社交、无外出宅在家里,而上班时间却早出晚归,对于这种状态你怎么看?

莫非是老师


乡镇教师周末无社交、无外出宅在家里,上班时间早出晚归,对于这种状态你怎么看?我想说这种状态很好,并没有什么值得诟病的问题啊,现在不止是乡镇教师,绝大多数的上班族都是相同的状态,更何况教师还有双休日,这是其他工作羡慕不来的。



在大多数人看来,乡镇教师周末无外交完全是在虚度光阴,放着大好的时间不去经营人际关系、不去认识更多的朋友简直可惜,可是你有想过吗?老师作为知识的启蒙者,他们真的不必像很多普通人那般圆滑,去大肆社交,认识那些在常人看来值得去交的朋友,毕竟老师不是生意人,也不需要太多的人脉,他们作为乡镇老师,唯一的职责就是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哪些看似重要的外交,其实对于他们来说,大多数时候才是真正的浪费时间。有这些闲功夫,还不如去读几本书、健健身以及做一些正当的娱乐活动。


另一方面,说乡镇老师早出晚归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我家以前是农村的,附近一所初中学校里面的教师每天早上七点多上班,晚上五点多下班,这基本是一个老师正常的工作时间,更何况老师在学校期间没有课的情况下都是可以休息的,所以相对其他工作来说,教师这份职业还是比较轻松的。

因此,作为乡镇教师,我认为这种状态并没有什么不好,至少你拥有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倘若你觉得太过于空虚无聊,完全可以去找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去做,用来充实自己,千万不必刻意强求去做一些无意义的社交,你要记住,作为教师,我们拥有不圆滑的资格。


叶落临秋DX


我来说说我形成这种生活状态的进化过程,表面看我们不能融入社会,实际上我们在促进社会发展,因为我们始终坚信世界是美好的。

几年前我去街上买菜,看好一个西瓜,也没问价,摊主称过以后说11块8,我回个价11块5吧,好找零,摊主说那不行,我还不挣你三毛钱呢!那天我也不知道我哪根经搭错线了,就较真了,问了斤重和价格,回到家就较秤,结果发现少一斤多!当时我就回到街上找摊主,让她重新给我称称到底多重?结果她再称时比刚才还重,怎么可能?这时她老公过来了,把秤重新调整一下再称,才10块6。也就那时我才知道秤上是有猫腻的。摊主当时极其地轻蔑送我一句话“怪不得人家说老师呢!”我回怼:“老师怎么了,老师凭本事吃饭,老师的钱也不是坑蒙拐骗、短斤缺两挣来的!”打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去她家买过菜,这种奸商我不惯着!

再有一次我在街上买土豆,因为刚上市的新鲜土豆比较贵,第一家要5块一斤,想着货比三家,我就没买,到下一家一样的货是3块5,我很兴奋,庆幸自己刚才幸亏没买,买了10块钱的土豆🥔高高兴兴回家了。一到家发现我爸也买了同样的土豆,想着刚才自己买到便宜的土豆,就想显摆一下,问我爸:“爸,你买土豆多钱一斤啊?”“一块!”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我的心呀———拔凉拔凉的!

从此我不管买什么东西一律上超市,最起码超市不会短斤少两,不会一样客两样待,全部明码标价。一个星期去一趟超市,全采购齐了。

现在更好了,网购———大至家电,小至针头线脑,网上啥都有,并且质量还有保证!随便挑随便选!

这样我周末就不需要出门了,在家看看书,陪陪家人,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时间允许的话,选个短程旅游,寒暑假根据需要选择长途旅行,就是这样的生活状态,因为喜欢,所以一直这样过着,感觉很惬意!

我相信未来社会的发展会越来越具有公信力的!像我们这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的人会更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平衡一样


我觉着这不只是乡镇教师的生活状态吧,多数老师应该都是这种生活状态,这也没有什么不正常的。我以我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吧。

一、老师为什么周末无社会交往?

老师,真的不太会和别人交往,长期和学生打交道,和同事打交道,变得只会说工作,只会说教学,每一次我们同事一起聚会,都会约定不谈工作,结果没说几句,就都回到工作上了。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你会发现,他们交谈的话题,你真的都不知道。

1、老师的工作性质,让老师变得不会和人交往。

老师,交际圈子实际上很小,而且是非常小,平时在学校里,也就是和学生、同事交往,有时候会接触一些家长,生活圈子不仅小而且比较单纯,长此以往,老师变得不太会和别人交往,我已经在不同的场合听到有人对老师的评价:当老师的,都挺可爱的啊!其实,言外之意,老师都很单纯,甚至是死板,不太会和别人交往,不太圆滑。

2、老师的工作性质,慢慢地让老师变得没有了朋友。朋友,是需要联络的,是需要沟通的,而当了老师,尤其是我们这样的高中老师,一周有三四天全部在学校,晚上下班就得10点,回到家11点了,你上哪了交朋友?朋友给你打电话,一块吃个饭,你说没有时间,几次之后,就没有人愿意叫你了,你说是吧?

所以,老师的工作性质,导致了老师没有时间去搞社会交往,慢慢变得不会交往了。

二、老师周末为何愿意宅在家里?

既然没有多少社会交往,老师当然就愿意宅在家里了,当然这并不是唯一因素,初次之外,还有三点:

1、老师真的很累:平时早出晚归,造成了身体上的疲惫;和学生打交道、承担各种教育和教学任务,造成了心理上的疲惫,所以,老师的周末不愿意参加任何活动,就想休息。

2、老师真的很顾家:平时早出晚归,没有时间给家里做个饭,没有时间陪孩子,到了周末,这是一个很好的弥补机会,所以老师也不愿意外出。

3、老师真的没有钱:出去吧,就得花钱是吧,老师囊中羞涩啊,还是在家里好。

所以,老师周末宅在家里,这是一种生活状态,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说是吧?作为老师,你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吗?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这些话就是上坟烧报纸。农村教师如果两口子都有工作,那是令左邻右舍羡慕的。在乡镇绝对是中高收入阶层,想去娱乐有什么,无非是打麻将喝酒。这两项不爱好自然无事可做。当年我在镇上住,我的邻居至少有四位初中老师,他们每个人都是我的麻友,有时候还叫来学校其他老师一起玩,听愉快的,你们在这里叫喊,原因就是想要涨工资,其实就这么简单,也别把诉求上升到中国教育的高度。教师是一个职业,和从事其他行业的目的是一样的,为了生活,看不出哪里应该高人一等,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在这个行里就得遵守。教师也没有特权,刘少奇说过做国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教师怎么了,成为祖宗了?要全国人民供着?


小眼观世界00


这是乡镇老师的常态,何奇之有?

以我自己为例吧,我现在住在我们市里面,但是,工作在我们市一个区的乡下中学,单程45公里。已经工作20多年了,前14年离家近一点,大概29公里,后来,服从组织安排,到了区里最偏远的一个乡镇中学。

由于市里面道路限速,基本上单程上班需要个把小时左右,星期一早上7:40早读,其他时间8:20打卡,也就是说,基本上要6点钟起床,弄点吃的就要出发,夏天还好6点钟天还差不多亮了,冬天,走到半路上天都还没有亮,如果下雪,路滑出发的时间更要早一点。

下午4:30打卡下班,那个时候回来,到了市里刚好是上下班高峰期,花的时间更长,我有一天到了晚上9点多才到家。


我们学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晚上还要上晚自习,我一个星期保证在学校住两个晚上,另外两天,就这样跑来跑去了,所以乡镇老师上班早出晚归很正常。

至于说到周末无外交,宅在家里。我们在学校值班,晚自习10点下,然后管好学生就寝再洗刷,基本上我们老师自己要到11点才可以睡,如果晚上学生有什么事的话,晚上还要起来。早上,我们学校的铃声是5:45的,那个时候就要起来叫学生起床,然后晨读。

工作日,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值班,可以说,我最缺的就是觉了,所以,星期六基本上就是在家里补觉,我经常的从星期五晚上可以一直睡到星期六下午,早饭午饭都不用吃。

而且,一个星期不在家,好不容易有两天时间,可能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比如哪个房间灯坏了等等,都要去解决。

当然,因为一直都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就是朋友有时候平时找自己出去玩一下都没有时间,慢慢的别人也不会找了,慢慢的也就没有什么朋友圈了,最后,也就只有宅在家里了。

说实话,因为教的英语还可以,小有名气,我家附近的几个培训机构也找过我,星期天去给他们上课,报酬还挺高的,我都没有去,不是不喜欢钱,而是上了一个星期的班,身心疲惫,确实想好好的休息一下。

我想大部分老师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吧,习惯于一种平淡,习惯于远离喧嚣,或许这不是自己内心想法,但是,既然选择了,就应该无怨无悔。

现在每一年,唯一的欣慰就是看着班上的学生成绩有所进步,最紧张最开心的,也就是中考分数公布那几天吧,我们学校已经连续我们区中考总评第一。其实,兴奋之后,又归于平静,生活又周而复始的在画着圆圈。

大家好,我是秦山谈教育,上面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留言,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

秦山谈教育


这就是我曾经的生活状态,我可以作为当事人来回答这个问题——无社交的生活可以很安静,但时间长了也很焦虑。

我大学毕业回到十八线小城市的家乡,实际单位却在离家几十公里外的一个小镇学校。学校里很多同事家就在本地,放学就回家了。也有同事和我一样家在市区,每天需要乘车上下班。好在这个小镇地处一条主要公路的沿线,平时乘长途车上下班还算方便。

因为学校考勤制度还是比较严格,所以平时需要早出晚归赶时间上班。每到周末节假日确实已经乏累不堪,就想安安静静地待在家里休息,最好谁都不要来打扰。所以刚开始有朋友同学相约去玩儿的,除非关系特别好的,否则一概推掉。那时候也没有男朋友,一个人在家里追剧,上网。说实话一开始的感觉爽呆了。感觉“我就是全世界”。

后来经亲戚介绍谈了男朋友,他是本地人,却在外地上班。结果生活还是老样子,上班,窝在家里。这时候内心里已经不像之前那么满足目前的生活状态了。开始感觉到枯燥,沉闷,甚至有点着急了!虽然谈了恋爱,却也没能改变什么。除了话费暴涨。再接下来自己也意识到必须得改变这种生活状态。可是在“安排丰富多彩的周末生活”这一块自己已经缺失太久。感觉找朋友也没几个朋友可找,开始某种学习又静不下心来。。。

又磕磕绊绊一两年。在小镇学校工作六年后,父母终于疏通了关系把我调去了市区里的学校。接下来认识新的同事,适应新的环境。上下班也方便了,有了之前的经历,也着意想改变一下自己的性格,主动参加一些社交。后来生活状态确实比之前的死宅好了很多。现在十几年过去了,我再回望曾经,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还是自身性格的原因占了主要因素。死宅在家的那几年里,大把的时间全消耗掉了,既没有用来学习,也没有用来挣钱,社交能力也退化了。实在是被动消极的一段生活。

这是我在人生转型期的一段经历。人终归是群居动物,所以能丰富地生活就去尽量丰富!


樱桃落幕1


作为一名曾经的乡村教师,现在的城区教师。我也来说说我的看法吧。

为什么相当于教师这么无社交无外出,基本上在在家里熬,上班时间却是早出晚归。

我们从以下2点来看。

一,周末为何没社交

因为教师面对的,主要的就是学校和学生,而正常的生活中,同事就是老师,那么大家在周末的时候呀,也都回到各自的家庭,或者回到县城,这样的话交流也就更少了。好不容易休息肯定回归家庭嘛。

二,上班早出晚归

我的以前在乡镇,现在在城区,那么我现在依旧是班主任。作为班主任,那我们可以说是学校来的最早,走的最晚的一批,基本上每天早上是6:10到学校,晚上11点左右回家,每周的半天休息时间,那么也就是我的睡觉时间。对我来说就是补充睡眠,这样的话这个周末休半天休息时间那么也就是基本上不可能出去玩的,何谈社交呢?

各位,你们的周末是怎么度过的呢?


一线教师观教育


看到这个题目,我就谈谈自己的生活日常吧,我是一名乡村老师,而且是一名乡村寄宿制学校的老师,每周周五下午放假回城里,和家人团聚,一天之中如果没事的话,基本都会宅在家里陪陪媳妇和老人,下午晚饭以后会外出公园散散步。偶尔也会和朋友一起去钓钓鱼,或者与同学、朋友小聚一下!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宅在家里休息。


每周的周日下午又回到学校工作,平时工作时非常辛苦。虽然住在学校里,但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很少有时间回到宿舍,有课的时候上课,没课的时候老师们都在办公室坐班,备课、批改作业。下午放学晚饭后,没有自习的时候会到学校操场散散步,放松下身心。当然,有空的时候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答几题悟空问答。

我相信,像我这样的乡村老师有很多,很多都是周末夫妻和周末父母,但为了生活没得选择。在周末的时候尽量的在家陪陪自己的媳妇、老人和孩子,尽量的尽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山村老师看教育


教书第十年,典型无社交生活的人,但觉得生活挺好的,没觉得孤独寂寞冷。

乡村的天气终于有一点春天的味道了。

周末的早上都缩在被子里不想起床。

你们的城市已经开春了吗?

好想去看看枝头的嫩芽。

我已经好久好久没有正儿八经出一次门了。

一个手机可以过活,看看书写写字画画。

本来就没什么社交活动,现在又减少和别人的联系,更是像一个孤寡老人。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越长大越是不愿意和亲人朋友联系。

和爸妈打电话吧,末了他们总要问一句,最近怎么样过得好不好?

和朋友也是,说着说着肯定会问,你的事情解决得怎么样了?

虽然知道他们是出于关心,但就是不想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处境没那么好。

毕竟自己的事只能自己解决,告诉他们只能平添他们的担心。

上次一个朋友生日,我竟然忘记了。

被人提醒之后,我发了个红包过去,简单寒暄几句就结束了话题,不想被追问近况。

我太适合一个人了。一直以来都是。

电话一响我就开始紧张,看到陌生电话直接忽略。

看到熟人的电话我第一反应都是,咱好好聊微信不好吗。

现在把手机调静音了,想看的时候才去看一眼。

别说,这样还自在的,其实,根本就没人找我。

每次参加聚餐聚会的时候,我都是自己安安静静的。

一群没那么熟的人,在一起拼命尬聊尬笑,除非跟很好的朋友一起,不然我全程都很痛苦。

所以我很喜欢现在“无社交”的状态。

在我的印象中,那些让自己不舒服的社交,大多是低质量的。

一场狂欢之后,带来的往往是更深的孤独。

正如蒋勋所说:“当我们惧怕孤独而被孤独驱使着去消灭孤独时,是最孤独的时候。”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人的本质就是孤独。

而独处的时候,是我最舒服的时候。

我可以穿着舒适的睡衣,不化妆不梳头发,可以没形象地瘫着,也可以钻进被窝看书。

不用顾及别人对我的看法,也不用看着这么多人在眼前晃来晃去。

这才是最真实的自己。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就是不热爱自由。”

也并不是社交广朋友多,就能一帆风顺,平步青云。

之前有一个在上大学的妹子问我,姐姐,我们老师说过一句话,你的人脉有多广,你的能力就有多大。

于是我参加了很多活动,加入很多社团,也结交了很多朋友,但怎么感觉没多大用处呢?

我说,你觉得别人对你没多大用,那你自己对别人有什么用吗?

有些人就是这样,听信“人脉”的作用,于是四处结交朋友,挤进大牛的社交圈。

可是,那些称作“人脉”的“朋友”,都离不开利益交换。

认识的人多,但他们不能给你带来价值,或者你不能带给他们价值,都不能算“人脉”。

所以我跟她说,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自然而然地融入一个高质量的社交圈。

否则,低质量的圈子,你看不上。

高质量的圈子,你强行挤进去,也没有人会多看你一眼。

而独处是自我增值的最好方式。

我想每个地方都有这样一部分人吧,深居简出。

不是另类,不是刻意,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

经常看到某乎上有很多这样的问题:

「没有社交是一种什么体验」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喜欢独处」

「你是怎么忍受孤独的」

好像孤独和独处是一件多么稀罕的事情。

不是的,现在这个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能找到很多志同道合之人。

孤独其实也就没那么孤独了。

我想出门的时候可以出去晒晒太阳,见见朋友。

不想出门的时候也可以点个外卖,微信聊天,在网上解决一切问题。

这样就很好。

最后,分享一位台湾作家写给孩子的话:

“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行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时期有。

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越走越孤独。没有谁会永远陪着谁的。

我们都是自己世界的孤独王者,有些事情只能自己一个人去面对,有些路只能自己一个人去走,有些关口只能自己一个人去闯。”


暖暖心理


说句实话,都是社会环境造成的这种现象。

周末来了,留在乡下的一般都是年轻老师更多,一般就是约几个朋友出去玩,年轻人,说走就走,乡村老师周末唯一可以消遣的方式就是进城潇洒,一个月一次两次钱包还算还熬的过去,要是每次每次都去,我估计两千多一个月的工资应该不太够,想想还是学校呆着吧,更实在。

周末来了,想出去玩,有些外地的乡村老师苦于没有交通工具,出行不方便,周末一般就是在学校,身边同事都回家了,朋友又没什么在身边,所以只能宅在学校,我刚参加工作就是这样,离家几十公里,只有在过时过节才回一次家,而且回趟家就像出趟远门一样困难。所以索性没事就不回家了。这个原因应该困扰了很多年轻老师。我就是其中之一。

当老师了,和以前的朋友圈子也不一样了,工作不一样,自然各方面就会不一样,这样大家的交集就少了聚的次数也就少了,而且我发现很多老师都是假期宅着不出门,找不到事做,现在年轻人就喜欢轻松,能不动就最好不动,天天养精蓄锐就最好。不过也是,在学校这么高强度的工作,也该放松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