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以血為本,以氣為用,現代醫學為何肝無氣虛之說?

五臟皆有氣、血、陰、陽,肝亦有其氣、血、陰、陽肝主疏洩而藏血,體陰而用陽,自《內經》起即不乏有關肝氣虛與肝陽虛的論述。近代秦伯未則明確指出“肝虛證有屬於血虧而體不充者,也有屬於氣衰而用不強者,應包括氣、血、陰、陽在內。即肝血虛、肝氣虛、肝陰虛、肝陽虛四”。然而現在醫學常講無“肝氣虛”之說是什麼原因呢?

為什麼會有無“肝氣虛”之說?

其一:受朱丹溪“氣有餘,便是火”的影響:他認為人體總是“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所以,後世亦有“肝氣肝陽常有餘,肝血肝陰常不足”之說。

肝以血為本,以氣為用,現代醫學為何肝無氣虛之說?

其二:《內經?素問?血氣形志篇》中厥陰為“多血少氣”之經,由於陰陽有盈虧之差,所以經絡臟腑的氣血有多少之別。肝氣有協調其他臟器功能活動的作用,肝血有濡養其他臟器物質基礎的功能,肝氣的作用是靠肝藏血的功能來發揮的,因而前人的論述肝則多“血虛”而少“氣虛”。

肝以血為本,以氣為用,現代醫學為何肝無氣虛之說?

肝氣虛的病理

如“木之性主於疏洩,全賴肝木之氣以疏洩之,而水谷乃化”。“目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在病理上,把肝氣虛的症狀強加給了其他臟器,而把其他臟器的“陽亢”之證強加給了肝臟。如“然非脾氣之外,則肝氣不升”,“設肝之清陽不升,則不能疏洩水谷,滲洩中滿之症,在所難免”。故獨有“肝陽上亢”而獨無“肝氣虛”之說。

肝以血為本,以氣為用,現代醫學為何肝無氣虛之說?

肝氣真無虛嗎?

就肝氣、肝血來講,肝氣是肝臟功能的活動,肝血是肝臟的物質基礎。血屬陰,氣屬陽,肝以血為本,以氣為用。按照陰陽學說觀點,肝氣、肝血同時存在於肝臟這一統一體中,相互依存。按照整體觀念,在生理上,肝氣、肝血是相互協調、相互為用的;在病理上,肝氣、肝血又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所以,肝的虛證,並非僅有肝陰虛和肝血虛,還有肝陽虛和肝氣虛。

肝以血為本,以氣為用,現代醫學為何肝無氣虛之說?

肝氣虛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肝氣虛又稱肝氣不足,為本髒的精氣虛損,包括肝血虛。

狹義的肝氣虛是指肝的疏洩功能減退,升發不足,氣虧不用所致的一系列病理變化。

肝氣虛既有生理性的又有病理性的

凡是符合人體正常生理規律的衰老現象,為生理性肝氣虛。如“男子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五十歲,肝氣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

凡是受邪氣、疾病等因素所致的肝的功能減退,疏洩升發不足的病理現象,為病理性肝氣虛。如“肝氣虛則恐”,“肝病者……虛則目疏疏無所見,耳無所聞,喜恐,如人將捕之”。

肝以血為本,以氣為用,現代醫學為何肝無氣虛之說?

總結:肝氣、肝血無論是在人體生理活動或病理變化中,都是密切聯繫的,不能認為只有肝血虛,而沒有肝氣虛。應該說血虧而體不充的屬於肝血虛,氣衰而用不強的屬於肝氣虛。所以,在診治疾病的過程中,對於肝的虛證,不僅要考慮肝血虛,而且還應重視肝氣虛的客觀存在;在治療肝虛證時,只重視肝血虛,而不考慮肝氣虛,顯然是不全面的。

重要提醒:

①文中未涉及到症狀的具體用藥,且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具體症狀還應辨證為主。

②圖片內容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③有任何不明白之處,請在私信及評論區留言,我將竭盡所能為您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