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敬祖帖(多拓本)

王献之(344 -386),字子敬,汉族,东晋琅琊临沂人,书法家、诗人,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死时四十三岁。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敬祖帖》,行草,42字。入刻《淳化阁帖》、《大观帖》、《绛帖》、《宝晋斋》、《郁冈斋》。

此帖刻于《淳化阁帖》卷十,又重见于卷五,标以“古法帖”(见本贴第楼);点画形态、结体及章法均有出入,末后“耳”字更不相类。

释文:敬祖日夕還山陰,與嚴使君聞,頗多歲月。今屬天寒,擬適遠為當,奈何奈何,爾豈不令念姊,遠路不能追求耳。


王献之-敬祖帖(多拓本)


王献之-敬祖帖(多拓本)


王献之-敬祖帖(多拓本)


王献之-敬祖帖(多拓本)


王献之-敬祖帖(多拓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