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用推理來揭開【水滸傳】林沖和楊志爭鬥的贏家

水滸傳第十二回講豹子頭林沖被逼上梁山,可水泊寨主白衣秀士王倫忌憚林沖武功,怕喧賓鎮主,但又有恩公柴大官人書信,不好拒絕,只有向林沖提出一條件:三日之內,取一行人項上人頭,作投名狀,方可收留。 林沖無奈,只有帶一小校,來到山下林中潛藏等候,前兩日,空手而歸,第三日眼近黃昏,林沖焚心似火,正嗟嘆間,見一漢挑擔而來,林沖喊叱一聲,那人早拋擔而逃,林讓小校挑了這擔財帛,去不料楊志來尋,自此引發一場爭鬥。書中如此描述:那漢挺手中朴刀,高聲喝道:“你那潑賊,將俺行李財帛那裡去了?”林沖正沒好氣,那裡答應,睜圓怪眼,倒豎虎鬚,挺著朴刀,搶將來鬥那個大漢。但見:

殘雪初睛,薄雲方散,溪邊踏一片寒冰,岸畔湧兩條殺氣。一上一下,似雲中龍鬥水中龍;一往一來,如巖下虎鬥林下虎。一個是擎天白玉柱,一個是架海紫金梁。那個沒些破綻高低,這個有千般威風勇猛。一個盡氣力望心窩對戳,一個弄精神向脅肋忙穿。架隔遮攔,卻似馬超逢翼德,盤旋點搠,渾如敬德戰秦瓊。鬥來半晌沒輸贏,戰到數番無勝敗。果然巧筆畫難成,便是鬼神須膽落。

林沖與那漢鬥到三十來合,不分勝敗。兩個又鬥了十數合。正鬥到分際,只見高山處叫道:“兩個好漢不要鬥了。”林沖聽得,驀地跳出圈子外來。兩個收住手中朴刀。

揭秘!用推理來揭開【水滸傳】林沖和楊志爭鬥的贏家


揭秘!用推理來揭開【水滸傳】林沖和楊志爭鬥的贏家

豹子頭林沖是水滸傳中施耐庵著力刻畫的人物,為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位列梁山五虎將第二;青面獸楊志為將門之後,朝庭命官,最後是梁山八驃騎先鋒使之三,從排位上,先入為主,自然為林沖取勝。水滸傳這段精彩描寫歷來為書迷樂道,“正鬥到分際” ,被所有喜歡水滸傳的朋友一致認為是林沖將勝、楊志將敗,非也,非也!我認為正好相反,且聽我表述幾點,看觀朋友以為然否?

一:林沖慣使丈八蛇矛,楊志使渾鐵鋼槍,今番都用朴刀,都不是首選兵器,雙方條件平手;馬軍頭領,棄馬也均步戰,山澗土道林中,這個也是平手。

二:王倫喊道“兩位好漢不要鬥了”,林沖聽得,立馬跳出圈外。一般來說,高手對決,如果沒有殺手鐧的話,不會先手少歇;尤其王倫、杜遷、宋萬諸領導蒞臨,正是林沖表現之時,更應該在鬥到“分際處”讓楊志上下遮掩,但林沖沒有,可見佔上風的不是他。

三:林沖是以逸待勞,楊志是長途跋涉,從體力上林沖佔得先機,林沖的目的是取對方人頭,楊志的目的是奪回財物,並無極端殺人之意。這個林的心氣、殺氣無疑更重了些,但結果未遂人願,也多少說明林在此番爭鬥未得先手。

四,再看王倫邀眾人同到聚義廳上,分主賓坐下,上首楊志,下首林沖;單論禮節,林沖是京城禁軍教頭,也是可以和太尉、樞密使打交道的人物,又有先周皇嗣柴大官人的書信,而楊志雖是將門之後,也只是殿司制使官,兩人地位不相上下,分先來後到,也應林坐上首,今反意而為之,可見林此戰未讓王倫眼晴一亮。

五,王倫再三相邀楊志入夥,就是認為楊此步戰表現出的戰力,正在林沖之上,起碼不在下風。否則,如果四五十合落敗,肯定不能完全制衡林沖,正因為如此,酒席之上,拳拳懇請,並因此讓林沖心存芥蒂,惹來日後殺身之禍。

六,有人曰.如果林不如楊,那王倫何必喊暫停,待到楊殺林後,去了麻煩豈不更好?錯了!如果楊殺了林沖,王倫如何向柴進柴大官人交待?江湖之人,最講義氣,肯定不能如此。再說,楊志如果殺了林教頭,不還是一人獨大,還得找一個武功高強的人來制約楊制使嗎?

綜而言之,同作為馬軍將領,林沖的武功高於楊志毫無疑問,其後兩人在戰場上的表現也證明了這點。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在這場步戰當中,林沖的發揮不如楊志也是正常,一個高手,總有高潮低谷,就像泰森再厲害,拳壇上也偶爾失手過。林楊武功之爭無休無止,我們要用事實說話,分析推理。贊同的點個贊,謝謝儂。

揭秘!用推理來揭開【水滸傳】林沖和楊志爭鬥的贏家


揭秘!用推理來揭開【水滸傳】林沖和楊志爭鬥的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