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宗族观念:客家人敬祖甚于拜神

汉族遍布全国各地,同时汉族又分为七大民系。不同的民系之间有汉族的共同的文化特点,也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俗。

这七大民系分别是:南汉民系(又称广府民系)、北汉民系(又称北方民系)、客家民系、闽海民系(又称为八闽民系)、江浙民系(又称吴越民系)、赣江民系和湖湘民系。

客家人的宗族观念:客家人敬祖甚于拜神

今天要讲的客家民系。客家是南迁汉人,这一点毫无疑问,主要在唐末至明朝中叶聚集在赣闽粤交界地带,并经过迁移连成片,客家人其继承了汉族的文化传统。其中,客家人的祭祀和宗族文化亦是客家文化的突出特点之一。

为什么客家人有那么强的宗族观念,对祖宗的敬重甚至超过对神的崇拜。可以说,和潮汕地区拜老爷(各路神都拜)相比,客家人对人的崇拜更甚于神,这里说的人,是指祖宗。

客家人的宗族观念:客家人敬祖甚于拜神

那为什么客家人对祖宗如此敬重甚至崇拜呢?这就要从客家这一民系形成的历史说起了。

客家人为何称之为客家人,和客家人的几次大迁徙是息息相关的,客家人最早从中原南迁,溯赣江至赣南,之后再前闽西粤北粤东,乃至广西。因而,这些新住民,相比老住民而言,便被视为客人,后为了方便管理,编入客籍,这也是客家人称谓的由来。

客家人的宗族观念:客家人敬祖甚于拜神

可以说,客家人说七大民系中最漂泊的一个,他们不仅经历了南迁,还经历了南迁后的再次迁徙,乃至回迁。

在赣南的三南和寻乌一带,很多客家人称为新客家,和老客家作为区别的依据是他们是从粤东、粤北回迁赣南的客家人,以定南、寻乌的刘姓为例,他们很多人的总宗在梅州兴宁市。

客家人的宗族观念:客家人敬祖甚于拜神

正是因为迁徙,因为漂泊,客家人对自己来自哪里的观念愈发强烈,他们崇尚自己的祖先曾经的辉煌以鞭笞自己。

对祖宗的敬重,一方面是把对故土的思念,对曾经家族历史的怀念,融入到祭祀宗先中去;另一方面,祭祀祖先,修族谱,也是为了团结族亲。这也是客家人之所以这么团结的原因之一。

客家人的宗族观念:客家人敬祖甚于拜神

客家人修的民居,粤北称为围龙屋,闽西称为土楼,赣南称为围屋,靠珠三角一带的客家人民居为碉楼。这些民居,大的一般可以容纳百来人,几百人,除了防止山林匪患外,还具有维系宗族文化的作用。在这些民居内,都会说我有一个祭祀的祠堂。这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乃至在现代化如此高度发展的今天,哪怕客家地区城市化已经发展迅速,哪怕客家人很多已经走出农村,扎根城市,客家人敬祖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客家人的宗族观念:客家人敬祖甚于拜神

在全国范围内,很少看到有那个族群能够像客家人那样具有如此强烈的宗族观念。客家人,不管其家族是否家世显赫,都保留了完整而且严谨的有据可考的族谱。这些行为,是完全自发的,代代传承的,所以你看客家人的族谱,你可以发现他们是从哪里迁移到当地的,你会发现,他们的祖先几乎都来自于中原。这也印证了客家南迁的史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