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一線醫生口述:有戰友變成患友 但我們繼續戰鬥 請不要辜負醫者的眼淚

  荔枝特報專稿 記者/周詩婕

  近日,武漢市中心醫院疼痛科主任蔡毅的一張朋友圈截圖火了。在朋友圈裡,他講述了同事被感染的經歷,呼籲大家做好防護,不要辜負醫者眼淚。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醫者揹負著太多責任和使命。在各大醫院防護物資短缺的呼籲下,在各種報道中醫療資源緊張的鋪陳下,武漢醫護人員的真實狀態如何?

  荔枝新聞採訪到武漢市中心醫院一線醫生蔡毅,希望通過個體的陳述,留下這份歷史的底稿,窺見這場戰“疫”的一個側面。

  以下為蔡毅的口述:

  我是武漢市中心醫院疼痛科主任,我今年39歲。1月27日晚,帶著臨時組建的10人醫護團隊,我和同事們正式進入發熱病區。

  我們團隊一共接收了33個患者。有兩三個症狀重一點,大部分都病情平穩。

  就在剛剛接受採訪前,我一直在搶救的那個60多歲的重症患者沒挺過來,走了。我剛把他的家屬送回家。

  病人本來是自己開車來的,發病很快,五天就走了。家屬哭得不行。車是沒法開回去了,因為是感染病人開的車,也不好找代駕,我就送她回去了。

  我以前是麻醉醫生,見慣了生離死別。但看到這種場景,還是有點難過。不過,這樣的情形是少數,多數患者病情穩定。他們都很配合,對我們也很好,有時候挺感動的。很多症狀,都是我們問出來的,沒去查房的時候,他們常常很不舒服卻憋著不說,不去按呼叫鈴,怕我們累,怕傳染。後來我們也給患者建了分組群。有什麼問題和困難,都可以隨時在微信上溝通。  

武漢一線醫生口述:有戰友變成患友 但我們繼續戰鬥 請不要辜負醫者的眼淚

蔡毅患者群裡的聊天截圖(受訪者供圖)

   

  現在的狀態,早上七點半上班,晚上十點多查完房回去,從工作強度上說沒什麼。外科醫生的體力都很好,以前經常三更半夜做完手術,第二天照樣查房。主要是感染患者的收治工作和以前是有區別的。病房是剛開的,消毒得規範,很多困難都是剛碰到的。穿著很厚的防護服,做很多事不方便,說話以後,眼鏡會起霧,遠一點的東西都看不清。這些都需要慢慢適應。

  不過,能夠在一線,說實話我心裡很爽。非典的時候沒趕上,有點遺憾。這次終於能上“戰場”。1月23日,我在微信群號召大家:兄弟們,上啊!不能一起扛個槍,也一起上個無硝煙的戰場。現在,我們十多個人都奮戰在“一線”。

武漢一線醫生口述:有戰友變成患友 但我們繼續戰鬥 請不要辜負醫者的眼淚

蔡毅在群內號召大家上“戰場”(受訪者供圖)

    

  怕倒沒什麼怕的。選擇了這身白大褂,就做好了這樣的準備。家裡人也支持,從當醫生第一天起就明白。現在,我和他們不住在一起,和同事們在醫院附近的一家酒店隔離。10歲的女兒好像也很淡定,很少問我,習慣了。

  我自己也習慣了這個節奏,患者溝通越來越融洽、科室消毒越來越規範,一切都在慢慢變好。直到前幾天接到了我們科一個護士的電話,她哭著拿著她的CT報告來找我,熟悉的該死的肺部白塊。所有進來的同事,估計也知道了,繞開她走。我知道按照制度,我也該繞開,但我真做不到。

  沒有不怕的,我加了一層口罩,送她回家。她還是個孩子,路上的電話裡,我聽著她父母瘋了一樣要往這邊趕,來看她。她哭著堅持不讓父母來,交代男朋友,快點帶她父母去醫院排查。後來,她父親的片子出來,肺部比她感染更重。

  這兩天,她和父親準備來住院。我們團隊的患者將增加兩名。昨天的戰友,馬上變成自己患者群的群友。坦白說,很難受。那天我發了一條很長的朋友圈,情緒有點失控。後來,那條朋友圈火了,我刪了。  

武漢一線醫生口述:有戰友變成患友 但我們繼續戰鬥 請不要辜負醫者的眼淚

蔡毅發的朋友圈截圖

  

  難受歸難受,目前大家整體還算樂觀,狀態不錯。畢竟,也有很多暖心的事情。這段時間,很多熱心的武漢市民都在給我們捐東西。我同學的一個同事,知道我在一線,他手上一共20個N95口罩,一定要給10個給我。他又怕我們碰面,就給我打電話,我們約了時間,放在樓底下我自己拿。禮輕情意重,很多武漢市民都是這樣。我們科室裡幾乎每個同事都遇到過。有人打來電話說,下去拿東西。不知道是誰,不留姓名,也不需要反饋。

武漢一線醫生口述:有戰友變成患友 但我們繼續戰鬥 請不要辜負醫者的眼淚

蔡毅穿上防護服(受訪者供圖)

    

  因為有很多市民的捐贈,所以我們普通物資還好,普通的口罩和防護服都有。比較稀缺的是符合醫用標準的口罩和防護服,呼吸機也缺。關鍵時刻,一個呼吸機可以救一條命。前幾天,我協和的好哥們跟我“嘚瑟”,他們收到了直升機捐贈的物資,可把我羨慕壞了。必須聲明一下,我們武漢市中心醫院是武漢最大的醫院,收治了500多名患者,我們也有停機坪,可以接受捐贈。

  (笑)呼籲大家多多關注我們啊。

  (來源:荔枝新聞,記者奚宇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