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月50大城市賣地超5000億,一二線再現“虹吸效應”,你怎麼看?

琅琊榜首張大仙


前兩月50大城市賣地超5000億,確實讓人感嘆現金才是地產中的王者!一二線再現“虹吸效應”,順應了2019年以來土地交易分化趨勢,這種趨勢未來還會延續。

第一、什麼是虹吸效應?

01、物理學

虹吸效應本來是物理學上的概念,是指由於液態分子間存在引力和位能差能,液體會由壓力大的一邊慢慢的流向壓力小的一邊。

說起來很拗口,其實就是生活常識,我們也經常使用,一看圖秒懂!

02、經濟學

在一個國家裡,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各種資源總量是有限的,一般決策者就會優先發展部分城市,希望通過“先富幫後富”實現國家富裕。

當資源、人口、政策優先配置後,城市間就會形成比較優勢,長此以往,優先城市就會將其他城市的人口、資本、生產要素吸過來,會對其他城市產生負面影響。

第二、如何看待前兩月50大城市賣地攬金超5000億?

總的來說,從去年12月8日第一例新冠肺炎被確診,到今年1月20日國家衛健委宣佈新冠肺炎為乙類傳染病,但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措施起,房地產就受到了來自疫情的嚴重衝擊,尤其是房地產銷售。

相比房地產銷售萎靡不振,土地交易則要活躍很多。除了部分城市因疫情推遲或暫停交易,多數城市土地交易依然活躍。

01、中原地產數據

中原地產數據顯示,1-2月全國50大城市累計賣地收入達5180億,同比提高4.1%!

其中,一線城市賣地攬金1433億元,佔比28%;二線攬金2893億元,佔比56%,三四線攬金854億元,佔比16%,一二線攬金額佔據絕對優勢。

02、中指研究院數據

中指院1-2月全國土地成交城市排行榜顯示,成交額TOP10城市累計成交2567億元,同比增長0.08%!

具體城市上,北京攬金673億元排名榜首,上海攬金619億元排名次席,杭州攬金370億排名探花;剩餘7城均為一二線,無三四線上榜TOP10。

具體增速上,一線北京、上海增速較大,分別達14%、112%;二線溫州、南京增幅也很大,分別達1085%、408%,一二線城市虹吸效應顯著。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置地聯合體,以311億拿下上海徐彙區黃浦江南延伸段WS3單元等28個地塊,成為上海新“地王”!上海在一線城市中表現亮眼,而同為一線的深圳卻未上榜。

看完中指院1-2月土地交易數據,再回顧下中指院2019年全國300城土地交易數據,300城土地交易額50294億元,同比增長19%!雖然土地交易額再創新高,但交易區域明顯分化。

其中,一二線供需兩旺,房企拿地積極,成交面積同比減少1成,但成交金額同比上漲1成;三四線供需兩弱,量跌價升,溢價率下滑,市場轉冷。

在地產融資政策收緊的背景下,房企拿地迴歸理性,並且在區域上撤離三四線,重回穩定性更好的一二線佈局,既是理性使然,也顯示市場對一二線樓市信心更足;三四線持續低迷,前景黯淡,交易轉冷,資本撤離就在情理之中。

綜合本節分析,全國土地交易分化趨勢早在去年就已顯現,而從調研、決策,再到實施,房企迴歸一二線的決心可能更早,網傳碧桂園從2015年開始就在戰略性地撤離三四線了。

也就是說,土地市場上的一二線虹吸效應早就有了,今年1-2月土地交易再現虹吸效應,只是順延了這種趨勢,而放眼未來,這種趨勢多半都會得到延續。

第三、如何看待一二線虹吸效應?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已經知道,城市間出現比較優勢,形成一二線虹吸效應,最初可能是出於國家經濟發展需要。後來再現虹吸效應,更多是這種比較優勢不斷加強的結果,所謂“強者恆強”。

01、在房地產業中,為什麼前些年一二線虹吸效應不明顯?

這就要從國家城鎮化戰略和發達國家城鎮化規律說起。

1)發展道路選擇

在城鎮化道路上,世界上有兩種比較成功的發展模式,城市群、都市圈模式和中小城市模式,基於參考這兩種模式,國內有兩種觀點:大城市派和小城市派。

前者主張發展以大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群,通過城市群力量提升國家整體城鎮化水平和國家經濟,典型模式國家是美國、日本。

後者主張發展中、小城鎮,通過“點”的提升帶動“面”的飛躍,避免“大城市病”,典型模式國家是德國、意大利。

2015年,國務院“十三五”規劃綱要出臺,城市格局規劃的是“兩橫三縱”,核心內容是19個城市群和2個都市圈。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落地,長三角一體化方案修正為環杭州灣大灣區,2個國家級城市群升級為2個世界級灣區。

“江湖”從此再無異議,大城市派最終勝出,未來國家城市戰略規劃躍然紙上。

從道路研討、形成、決策到最後實施,房地產業在各級城市中是不具有政策優先性的。也就是說,在過去多數年份裡,房地產業在國家政策上,一二線是不具有虹吸效應的。

(2)發達國家城市發展規律

大城市道路既然勝出,自有其優勢,我們來看下美國模式的發展規律。

美國國家調查局的數據顯示,美國城市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農民進城,第二階段中小城市人口向大城市聚集,第三階段大城市郊區化,第四階段大都市圈化。

第一階段,農業人口持續向城市聚集。

人口流動是初級的、就近的,各能級城市基於比農村更好的生活條件、就業機會和教育配套,吸引農業人口向城市非農產業轉移,直到出現“劉易斯拐點”,城鎮化速度就會逐步放緩,城市發展開始分化,一二線為代表的大城市就會顯現出虹吸效應。

我們現在在哪個階段?

一般認為城鎮化率達50%後就是第二階段,也就是2011年前後的事情。

這就意味著,按通常標準理解,我們現在城市發展已處在第二階段。

階段特徵是中小城市人口向大城市聚集,農業人口進城乏力,城市發展分化,大城市繼續發展,並初步郊區化、衛星城市化,而中小城市基於虹吸效應負面影響,會走向衰落。

哪些是大城市?

雖然第一財經有個商業魅力排行,但就綜合實力而言,社科院的劃分應該更為準確些。

按照社科院關於城市綜合實力劃分,一二線基本都是大城市,三(四)線除了在城市群、都市圈內的衛星城市外,多數都是中小城市。

也就是說,按照美國城市發展規律看,在城市發展第二階段,出現一二線虹吸效應是正常的,不僅表現為資本,在人口、產業等生產要素上也會出現,而在我們國家,還會有政策。

另外,從美國城市發展歷程看,第二階段從1920年開始到1960年結束,先後經歷了大概40年時間,而美國走完第一階段,只用了20年。

結合1998年國務院宣佈房改,福利房退市,住房貨幣化、商品化,到2011年前後,我國大概用了12、13年走完,後發優勢嘛,快些也是正常的。

綜合本節關於城市發展道路和發達國家城市發展規律分析,我國在經歷房地產高速發展之後,出現城市發展分化,土地交易分化,或者說前兩月一二線虹吸效應,其實市場作用是偏弱的,更多還是國家城市戰略這隻“手”在起作用。

02、今後一二線虹吸效應會常態化

從國家城市發展戰略和發達國家城市發展規律看,城市發展分化、房地產市場分化趨勢會在今後得到強化,一二線對其他城市的虹吸效應會更明顯和常態化。

(1)人口

從“劉易斯拐點”看,農業人口向城市非農產業轉移過程會經歷兩個拐點,結合2005-2012年珠三角、長三角等沿海地區“用工荒”、“用工難”現象,我國“劉易斯第一拐點”應該已經到來,農業人口向城市轉移的數量和速度會大幅減緩。

城鎮化第二階段規律看,一二線會在人口上保持對其他城市的虹吸效應,這個過程是漸進而長期的,美國花了40年。

(2)產業

產業依託城市,追逐人才、利潤和市場,一二線不斷湧入人口後,會形成更為龐大的消費市場、人才市場、龐大產業。基於“大城市病”、成本控制和環保要求,產業向郊區和衛星城市轉移就是大概率事件。

一二線在產業上,也會形成對其他城市的虹吸效應,並隨著城鎮化持續推進,也會不斷加強。

(3)資本

隨著人口不斷向一二線為代表的大城市聚集,大城市將擁有更為龐大的消費市場,擁有更為強大的產業佈局。

大城市購買力更強,市場更大,前景更好,資本出於避險、追逐利潤、投資前景等因素考慮,自然也會更多地向大城市轉移,一二線在資本上的號召力將更為強大。

總的來說,過去我們處在城鎮化第一階段,不論一二線,還是三四線,都在全面高速發展,都能享受到政策、土地、人口、資本、產業等紅利。

隨著城鎮化持續推進,國家戰略轉向,城市發展分化,一二線將更多地享受到政策、人口、產業和資本等生產要素紅利,形成對其他城市的虹吸效應,多數三四線將在下一階段的發展中掉隊。

因此,前兩月50城賣地超5000億,出現土地交易上一二線虹吸效應,不是開始,也不是結束,而只是萬里長征中的一小步。這個信號再次出現,未來出現的頻率和領域會更高、更廣,直到大家習以為常。


房壇法菜


2019年全國樓市出現了全區域分化,在大城市群的覺得房價還在漲,而小城市的購房者都覺得2019年樓市很低迷。已經買房投資的也在糾結2020年是該賣房還是繼續囤房?

[酷拽][酷拽][酷拽]

2019年樓市現象小結

2019年全國各個城市的樓市調控都是房地產史上最嚴格的時期。嚴格的調控也導致全國樓市出現了成交量跌漲的分化和房價跌漲分化。不同級別的城市不同區域的城市房價跌漲不一。投資熱度冷暖不一。

[淚奔][淚奔][淚奔][淚奔]

2019年全國50城賣地4萬億,房企投資建設迴歸一二線城市

但無論行情再怎麼差,房企總是趨利避害的。2019年全國的中大型開發商幾乎在年初統統撤離了三四線小城市,迴歸到一二線大城市。2019年全國前50個一二線和強二線城市賣地規模達到4.4萬個億。同比增長了19.33%。創下了50城房產史記錄。



濟南大house


你好,我是板鷹。當經濟增長乏力的時候,市場上存量資金博弈越發加劇,這是不以意志為轉移的,而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一二線城市超強的虹吸效應主要動力是未來的發展潛力大,像醫療、教育、就業機會等都是小城市不能比擬的,像北上廣深這些城市,基礎設施完善,發展空間大,不管是硬件還是軟件都是全國領先的。就拿華爾街的百年曆史來看,這是一個趨勢,也就是虹吸效應是長期存在的。所以我覺得這種虹吸效應代表的是未來人口紅利的爭奪,人才紅利的爭奪。這裡有全球最前沿的科技,比如5G的覆蓋,對應的就是網紅直播,AI,無人駕駛的創業和就業機會的不同。我認為這主要是未來人口的爭奪,而大家看到的是資金的變量。這是我的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股律板鷹


迴光返照。房地產註定不是一個持續發展的產業,以房地產為主的城市折射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在向世人宣告,城市發展的畸形和無可持續發展的動力。除了北京做為中國唯一的政治中心外,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的地位越來越被撼動,不要被房子綁架一生。



國民雞湯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無非是賣地和房價關係,買房人的獲得感問題。中國城鎮化、城市化還有很大的空間,西方發達國家城鎮化率80%以上,而我們60%左右,這也就決定了我們一二線城市“虹吸效應”持續存在。下面再說說賣地。大家關心的就是大城市賣地和房價之間的關係。分三個方面,一線城市及國家中心城市、一線城市、二線城市。

一是北上廣深賣地少,尤其深圳,幾乎無地可賣,北上廣也是地中心地帶哪裡有地?他們賣地是正常市場化運作,房價該漲還是漲。其他國家中心城市大多城市面積很多,賣地對穩定房價有制衡作用,同時有助於提升經濟,因此穩定房價提升經濟是關鍵。因此他們的虹吸效應應是最明顯。尤其是北京、長三角、珠三角、成渝。

二是其他一線城市,他們賣地因素多,賣地越多,對房價越不利,他們的經濟需要穩定發展,那麼賣地就是途徑之一。長期對他們的房價維持中性看法。

三是二線城市。分析原因同其他一線城市一樣。他們更注重賣地帶來的收益,對經濟增長比較敏感,因此多賣地,有人買,他們是比較樂意的。對房價來說,無疑是打擊。


博哥論房


此次疫情武漢的例子證明聚大並非好事,大武漢、大成都、大西安不但沒有帶動周邊發展,自身也因一味貪大弊病頻出。

農村尤其是中西部農村空心化已非常嚴重,這一點村民或從農村走出來的人感受深刻。相對於“虹吸效應”,均衡發展或許才是相宜之計。

筆者退休後還是嚮往小城鎮或農村一房一院一地的田園生活。


靈狼432


我用手機看

一二線的虹吸效應一真沒有停止過,甚至在加強。各地都在搶人,吸收高端人才,吸收普通技工,甚至已經把目光轉向全球了。所以按馬太效應,強者會越強,中國會出現若干個大型的城市集群,像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大武漢、京津唐、環渤海等等。這個城市群會吸收大量的就業人口和產業,房價穩中有升。而周邊的三線、四線城市,各種小縣城和小鄉鎮,如果是包含在大城市群中間的位置和衛星城的範圍內的,日子會過的不錯,但大部分都會被主要城市給吸乾,走向沒落的,所以房價應該會跌下去的。


文明剛剛崛起


從下表可以看出,一二線城市無論供應量,還是成交量,都有一定上浮,三線城市則開始收縮。在疫情影響的二月份,城市的底氣是不一樣的。

另外,一線城市的溢價率高啟,這表明房企對於行業走勢有了更清晰了的認識:一線城市的優質資產才是抵抗風險的法寶。我相信,這是疫情教育所致。

企業需要信心,市場需要信心,國家需要信心。二月的數據不能代表真實市場表現,但絕對能代表人心所向。



山中學步


真不想看今年的經濟數據。

我們就不能放任今年經濟下跌或增長很小嗎?我們明年再把經濟搞上去。

今年剩下幾個月環比6%就好了,不要把一季度的數據硬拉平。

這樣的經濟會是健康成長。

如果要把一季度經濟拉平到6%左右,只能吃春藥。


諸葛暗亮


政策導向使然!過去城市發展原則是控制大城市發展規模,發展中小城市實現鄉村城鎮化。近些年則提出發展中心城市帶動輻射周邊中小城市,建成區域經濟圈。大城市人口聚集,產業聚集!教育醫療水平顯著高於中小城市,自然形成虹吸效應。誰不想去好的地方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