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赵云打仗喊常山赵子龙,张飞打仗喊燕人张翼德,那关羽是怎么喊话呢?

莫先森123


大家在看跟《三国演义》相关的影视剧会发现,两军对峙,双方最开始会互派出一个将军在阵前叫阵,旁边的士兵则在旁边擂鼓助威。而双方的将军,一开始都不会直接开打,而是互报姓名。若一方的将军被斩,胜利的一方则会得意洋洋,骑着马,拿着兵器在阵前叫嚣。失败的一方则会继续派出迎战的将军,双方再次对决,直到一方派不出将军。接下来胜利的一方会全力进攻,进而大破敌军。

众所周知,赵云出战的时候,会自报名号:“我乃常山赵子龙是也。”

赵云为什么会这样喊话呢?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也就是说,赵云的喊话,既表明了自己的出生地,也表明了自己的姓名。

举几个例子说明。在《三国演义》第七回,公孙瓒差点被文丑所杀。恰好此时,赵云突然出现,朝文丑砍去。双方大战五十六回合,不分胜负。

公孙瓒感激不尽,问答:“少年哪里人?”

赵云答道:

“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

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备集团被曹军一路追杀,妻子和儿子都走散了。赵云单骑冲入敌军,跟敌军一阵厮杀,救下了阿斗,真是势不可挡,让人敬佩不已。正当赵云要走时,曹军大将曹洪问道:“那位将军可否留下姓名?”赵云答道:“吾乃常山赵子龙也。”

说完了赵云,再说张飞

大家都知道,张飞出战的时候,喜欢喊:“燕某张翼德在此,尔等拿命来。”

张飞,字翼德,是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他在自报家门时说张翼德好理解,是为了表明他的身份,可是他为何又要说“燕某”呢?原来河北一带,在三国时期,被称为“燕赵之地”。

想那曹军快要追上刘备时,张飞据水断桥,一声怒吼,竟然吓退了曹操十万大军。

据《三国志·张飞传》记载,张飞是这样喊话的:

“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

结果没有一人敢靠近张飞,刘备集团得以幸免。

最后说关羽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省运城市)人。

很多人都以为,关羽在打仗时,会说:“关某在此。”关某,既表明了关羽的身份,又意味着他要跟敌将一战到底。虽然只有四个字,却霸气无比,极具威慑力,充分显露出了关羽的自信和自傲。这就是关羽与众不同的地方,因为他不需要像赵云和张飞那样,既要说自己的身份,又要说出自己的出生地。

但其实这都是编剧瞎编的,关羽在《三国演义》中,打仗时并没有这样报过名号。比如在《三国演义》第五回中,十八路诸侯会师,打着“清君侧,诛董卓”的旗号,向洛阳进发。吕布手下的大将华雄迎战。

华雄英勇无敌,接连斩杀了多位将军,如俞涉、潘凤。正当十八路诸侯一筹莫展,不知道该如何应敌时,关羽主动请缨,迎战华雄。关羽当时只是个小小的马弓手,他的举动遭到了袁术的讥笑。最后还是在曹操的劝说下,关羽得以迎战华雄。关羽在跟华雄对战时,并没有喊“关某在此”。

在《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中,关羽率兵拦截吕布,也没有喊“关某在此”,而是喊“关云长在此” 。在《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关羽大战曹军将领庞德,双方对垒时,关羽也没有喊“关某在此”,还是说“关云长在此”。可以说,《三国演义》通篇中,笔者就没有发现关羽在跟敌将对战时,喊过“关某在此”。

综上所述,关羽打仗时,一般会喊“关云长在此”。


元哥说三国


关羽的自称当然是:吾乃河东解良关云长是也!

《三国演义》可是尊刘贬曹的,刘备及刘备手下的文武大将都描写得生虎活虎,战无不胜,就连自称也显得与众不同及独树一格,而刘备手下五虎上将更是首屈一指的猛将,但刘备手下的大将都有非常分明、与众不同的性格。



赵云的性格是勇猛无敌、霸气十足,张飞的性格是暴燥刚烈、火气十足,关羽的性格是盛气凌人、傲气十足,如果只能有一个字来形容的话,就是:赵云-霸,张飞-火,关羽-傲,就连他们对自已的称呼也是各不一样。

先说赵云。

《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赵子龙单骑救主,当阳长坂之战中,赵云单骑救后主被曹军追杀,赵云武力惊人,独闯曹军大营,曹军无人可挡,曹操看到于是让曹洪去问赵云姓名,赵云应声答道:吾乃常山赵子龙也!



因此”常山赵子龙“就成为赵云的自称,在演义中赵云多次自称”常山赵子龙“,无非也就是地名+姓名而已,算不得什么特殊的,但是赵子龙在长坂一战,七进七出,不仅单骑救主,而且凭一人之力斩杀曹营五十多员大将,凭此一战,赵云扬名立万,曹军中听到常山赵子龙五个字,更是胆战惊心,在之后的战争中,只要赵云报出”吾乃常山赵子龙“的名号后,听过威名的敌军基本上不敢与赵云作战,赵云更是打出”常胜将军“的句号。

没错,赵云就是这么猛!



再说张飞。

《三国演义》第五回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虎牢关前,张飞第一次与吕布交战,张飞一来便 大吼: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反而是吕布一声不吭的与张飞交战,接着关羽、刘备都加入战团,这就是演义中著名的”三英战吕布“,这也是张飞第一次自称为”燕人张飞“。

《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张飞为了替刘备挡住追,一人一骑立于长坂桥上,曹军追兵都到了,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 人都到了桥头,但看见张飞一个立于桥上,怀疑是诸葛亮的计谋,都不不敢上前,这时张飞见曹军不敢上前,大吼: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仍然没人敢上前,曹军大队人马就这么看着张飞,张飞被看毛了,又吼了一声:燕人张翼德在此! 谁敢来决死战?张飞这一吼还把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杰给吼死了。

没错, 张飞就是这么牛!

最后说关羽。

按照赵云和张飞的逻辑,地名+姓名的规律,关羽的自称肯定就是:吾乃河东解良关云长是也。但是在演义中,关羽偏偏不是这样自称的,关羽的自称是经常变化不定的。



《三国演义》第五回,关羽温州斩华雄前,关羽的自称是: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这个时候的关羽是刚刚出道,不像张飞那么暴,关羽刚开始还是比较谦虚的,自称为”小将“。

《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中,关羽过洛阳时,自称”吾汉寿亭侯关某,敢借过路“,后来又在过黄河渡口时自称为”汉寿亭侯关某也“。这个时候的关羽斩了华雄,又曾在曹操军中杀了颜良、文丑,名声打出来了,而且因功被封为汉寿亭候,这可是莫大的荣耀啊,因此关羽心中也有些得意,因此自称为:汉寿亭候”,就是为了显示自已的爵位和功劳。



《三国演义》第五十回关云长义释曹操,曹操在赤壁大败后,逃回北方,当时关羽受诸葛亮命令守在华容道,遇到曹操时,关羽是这么说的: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这个时候的关羽是在对曹操说话,而且关羽欠了曹操人情,因此在曹操面前,关羽还是很谦虚的,他用的自称是“关某”。

《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关云长放水淹七军,关羽想劝降庞德,便对庞德说:关云长在此,庞德何不早来受死!这个时候关羽的自称就变成了自已的名字“关云长”,因为两军交战,关羽念在庞德勇猛,其兄长又在蜀汉为官,因此想劝降庞德,就直接自称自已的名字“关云长”,但后面一句庞德何不早来受死,则显示出关羽相当的傲气。



由此可见,关羽的自称有:小将、汉寿亭候、关某、关云长等,但是这些都不够霸气啊,个人觉得关羽如果自称是:“吾乃河东解良关云长是也”,这个称呼要霸气多了,不知各位有何意见呢?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关羽有好几种自称。从关羽对自己不同称呼的变化,也能看出他的性格。

1.小将

关羽自称“小将”,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五回中。

回目: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十八路诸侯会盟讨董



,被敌将华雄阻住挑战,连吃败仗。关羽自告奋勇,去战华雄,自称为“小将”,其实关羽当时只是一个马弓手,他不自称为“马弓手关某”,也能看出来关羽有很强的自尊心。

2.关云长

关羽称呼自己为“关云长”,是在《三国演义》的第十九回中。

回目: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关羽率兵伏击吕布,拦住去路后,自称“关云长在此”。

吕布是一方诸侯,地位很高,关羽此时的身份地位与之相差很大,自称头衔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就直接称自己为“关云长”。

3.汉寿亭侯关某

关羽称自己为“汉寿亭侯”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二十七回中。

回目: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在洛阳城外,关羽遇到韩福,自称为“汉寿亭侯”。

关羽前期已经获封为汉寿亭侯,还是很骄傲的,到了路上,就控制不住内心的自豪,遇到不熟悉的人,打出这面光辉灿烂的旗帜。

到了黄河渡口,遇到秦琪,关羽仍自称“汉寿亭侯”。

没想到秦琪这厮居然不尿关羽这一套,大大伤害关羽的自尊心,


关羽又拿“斩颜良、诛文丑”来展示,但秦琪却说,“你只斩得无名下将,敢与我战乎?”,关羽彻底被激怒了,扑上去撕碎了秦琪。

4.我

关羽自称“我”,是在《三国演义》的第四十二回中。

回目: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刘备败当阳,走夏口,曹操率兵在后穷追不舍。关羽来援,设下伏兵阻住曹操,大叫“我在此等候多时了。”

关羽的汉寿亭侯是曹操给他争取到的。当着别人的面可以炫耀,但当着曹操的面就不好意思再扯那些淡了。所以就自称“我”。

关羽北伐襄樊,庞德来挑战,关羽出阵,仍自称“关云长”。这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七十四回中。

回目: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感觉上似乎是挺客气的。这一次我也搞不清楚关羽为什么要这样称呼自己。


馋嘴肥猫铲史官


关羽关云长,在整个三国演义中,就是一个“扮猪吃老虎的大神级的存在,这可能是罗贯中先生刻意描画这个圣人的一种手段吧!

从整个三国演义中关于人物的刻画来看,张飞是一个长相比较粗犷,行事手段比较幽默,为人耿直!同时呢,张飞也是一个喜欢咋咋呼呼的人,在三国演义中,经常是还没有开打,你先和别人对骂起来,先用自己的嘴泡先去胜了一筹,比如和吕布的战斗,上来就骂吕布“三姓家奴”,搞得吕布很窝火!

由于大咖的实力比较强劲,遇到任何人都不犯怵,打架是一把好手,所以他咋咋呼呼的性格,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因此在当阳桥上的一句“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一死战”,既是张飞给自己来壮胆,同时也是给别人一种气势,这里面有一个很配合的角色叫夏侯杰,狠没出息的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彻底配合张飞的演技,一声咆哮吓死一个人!

从作者对张飞的刻画呢?就是罗贯中老先生一辈子勤勤恳恳,是终究得不到认可,反而那些咋咋呼呼的人,反而加官进爵,写满了罗贯中先生对这种人的鄙视和对社会的无奈。

关羽的一生遭遇,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进行了刻意的描述和深化,关羽这个人身上具备他一生没有施展的抱负和理想,由于罗贯中本人是一个文弱的书生,但他年少的英雄梦依旧在他的内心当中,因此他在写关羽的时候,给予了很大的理想状态,描写关羽所有战斗的时候,关羽都是一个扮猪吃老虎的状态,一个猛然的突袭,直接将对手斩杀马下,斩颜良、诛文丑都是用的这种手段!

这样描述关羽的一个目的是在一个“胜者为王”的时代,一切成败的论述,都是一句,取得的战功和最终的结果决定,关于就是这样一个被后世人不断深化的一个人物,发展到罗贯中时期,关羽已经成为一个神一样的人物!让广大的老百姓和人民是敬重和敬仰,作者将笔墨写在关羽身上的时候,就倾注了自己太多的理想和报复,通过关羽的行为来实现自己的一丢丢小梦想。


综上所述,关羽的称呼从一开始就是设定好的,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马弓手开始,先斩杀华雄立威!十八路诸侯会盟是关羽的自称是:马弓手!一个小人物!

接着刻画关羽对有才人的尊重,对待三姓家奴吕布,张飞叫三姓家奴,而关羽叫“吕将军!”,此时的称呼是:关某,又是一个小人物的称呼。

再接着刻画关羽的忠诚!用的笔墨最多,其中的过五关斩六将、挂印封金、关羽都是一个有礼有节的人物,对待所有人都是客气有家!此时的称呼呢,也是在下关云长!

最后是刻画关羽的豪气!虎女安能嫁权子?还有一个就是“岂能与老兵同列!”,这是老年关羽功成名就之后的王霸志气!

以上是小人物的一个理解,你怎么认为呢?


小人物F


关羽在老家杀了人才逃出来的,不方便告诉大家自己是哪里人,所以打仗时大多闷声不响。杀颜良时,颜良本来想问他是谁,打哪儿来,估计关羽最忌问这个,对方还没开口,就是冲过去冷不丁一刀,将颜良斩于马下。

“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


河洛国学馆


《三国演义》中,关羽、张飞和赵云位列蜀汉五虎上将,为刘备的霸业舍生忘死,战功颇多。两军交战前,赵云自称“常山赵子龙”,而张飞霸气大喊“燕人张翼德”,那么,作为五虎上将之首的关羽,他的口头禅是什么呢?

初出茅庐:小将

演义第五回中,面对来势汹汹的董卓部将华雄,十八路诸侯连吃败战,就连江东猛虎孙坚也败在他的手下。关羽看到众位大佬无计可施,挺身而出,自告奋勇,挑战华雄。他当时只是小小的马弓手,说白了,只是一个小兵,和冲锋陷阵的大将差的太远了。这时的关羽,初出茅庐,还是一个青年晚辈,在众位郡守面前,自称“小将”。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

锋芒毕露:关云长

演义中第十九回,面对威名远在华雄之上的吕布,关羽毫不怯场,直呼“吕布”之名,自称“关云长”。这时的关羽经过平定黄巾军、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等战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战经验。这次遇到第一猛将吕布,并没与轻视、小看他,而是将其视为平生难遇的对手,与其交锋。因此,关羽自称“关云长”。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吕布走得人困马乏,忽又闪出一彪军拦住去路,为首一将,立马横刀,大喝:“吕布休走!关云长在此!”

功成名就:汉寿亭侯关某

演义中第二十七回,关羽千里走单骑期间,遇到关隘守将韩福、秦琪等人,他自称“汉寿亭侯关某”。这源于关羽在降曹期间,为曹操斩颜良、诛文丑,解了白马之围,立下了汗马功劳。曹操为了笼络关羽,彻底收服,亲自上表汉献帝刘协,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这是关羽获得的汉王朝的正式爵位,虽然“亭侯”不高,也是响当当的爵位。对于自傲的关羽来说,这是无上的荣耀。演义中中是这样描述的:

“且说曹操见云长斩了颜良,倍加钦敬,表奏朝廷,封云长为汉寿亭侯,铸印送关公。”

锋芒内敛:我

演义中第四十二回,刘备兵败当阳,赵云血战长坂坡,张飞吼断长板桥,曹操大军仍紧追不舍。关键时刻,前往江夏借兵的关羽及时赶到,将曹操大军拦截。这时,关羽既没有自称“汉寿亭侯”,也没有自称“关某”,而是自称“我”。在古代,很少自称“我”的,太俗气,一般称个人的字。这时的关羽已经过了霸气侧漏的境界,锋芒内敛,因此自称“我”,。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忽山坡后鼓声响处,一队军马飞出,大叫曰:“我在此等候多时了!”当头那员大将,手执青龙刀,坐下赤兔马,原来是关云长去江夏借得军马一万,探知当阳长阪大战,特地从此路截出。

最常用自称:关某

整部演义中,关羽使用最多的自称乃是“关某”,简洁干脆。如第二十回,吕布殒命白门楼,曹操举剑欲杀张辽,关羽就是自称“关某”;第二十五回,关羽土山降曹,面见甘、糜两位夫人,自称“关某”;第二十六回,关羽向曹操请命围剿汝南黄巾余党刘辟、龚都,也是自称“关某等等。总之,“关某”是关羽的常用自称。他张口一个“关某”,闭口一个“关某”,已经成为习惯。“关某”其实是一个很常见的自称,就像“张某”、“李某”一样。这并没有什么太出奇之处。

其实,在演义中,关羽还有一个称谓“关公”,是旁人和作者罗贯中对他的称呼。这个称呼相当霸气,三国演义里,很少有人被作者称为“公”,关羽有此殊荣,可见作者对其推崇备至。

如果按照赵云自称“常山赵子龙”、张飞自称“燕人张翼德”那样自报家门,关羽应该自称“吾乃河东解良关云长是也”。然而,关羽并没有这样自称。或许,这与关羽早年曾是逃犯有关。试想,如果关羽自报家门,说自己是哪里人,官府都有备案,就可能知道他是朝廷要犯。


佳宁姐姐说历史


马弓手关羽请战华雄

《三国演义》中,张飞自称燕人张翼德,主要就是张飞乃幽州涿郡人氏,涿郡在战国时属于燕国,因而张飞就自称燕人。赵云自称常山赵子龙,也是因为赵云乃常山真定人。

张飞字翼德,赵云字子龙,关羽字云长。

按照“地名+姓+字”的逻辑,关羽的自称自然就是:吾乃河东解州关云长是也!


不过,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自称是不断变化的,今天金兔就来聊聊《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自称都有哪些吧。

1.自称“小将”

《三国演义》第五回,温酒斩华雄前,关羽见各诸侯的猛将都败于华雄手下,遂自告奋勇挑战华雄。此时的关羽不过一马弓手,说白了就是一个小兵,而关羽请战华雄时,并非像《新三国》中自称“马弓手”,而是自称“小将”,《三国演义》中是这样描述:

“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


2.汉寿亭侯(爵位)+关某

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关羽过洛阳时自称:“吾汉寿亭侯关某,敢问借路!”过黄河渡口时,关羽自称:汉寿亭侯关某也!

3.单称“我”

《三国演义》四十二回,刘备兵败当阳,赵云血战长坂坡,张飞吼断长板桥,可曹操大军依旧紧追不舍,关键时刻,前往江夏借兵的关羽及时赶到,此时关羽自称“我”。

《三国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忽山坡后鼓声响处,一队军马飞出,大叫曰:‘我在此等候多时了!’

当头那员大将,手持青龙刀,坐下赤兔马,原来是关云长去江夏借得军马一万,探知当阳长板大战,特地从此路截出。”

4.单称“关某”

《三国演义》中,关羽最常见的自称非关某莫属,例如,《三国演义》第二十回,吕布殒命白门楼,曹操举剑欲杀张辽,关羽就是自称关某;二十五回,关羽土山降曹,面对甘、糜两位夫人,关羽自称关某;演义第二十六回,关羽向曹操请命围剿汝南黄巾余党龚都、刘辟,关羽依旧是自称关某。

再比如第五十回,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当时曹操赤壁大败后,准备逃回北方,关羽奉诸葛亮命令在此守护华容道,关羽见到曹操后是这么说的:“关某奉军师之命,在此等候丞相多时了!”关羽自称关某,实际上是一种谦称,既无高傲之意,也不显谦卑。

5.关云长

例如,《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关云长水淹七军,关羽想劝降庞德,就对庞德说:

“关云长在此,庞德何不早来受死!”

总的来说,关羽的自称是比较多的。可能有人要问,关羽何不学赵云、张飞,用“地名+姓+字”自称,即:吾乃河东解州关云长是也!说起来也很好理解。此前,关羽是官府通缉的杀人犯,关羽要是自报家乡,很容易就让人了解到这段“黑历史”,而关羽不想让他人了解自己的过去,就用了其他自称。


金兔历史


关羽:汝比颜良文丑如何?

关羽杀人,基本上都是更不打话,上来就砍,什么可怜我青龙刀斩汝鼠辈都是很少,能让他开口整两句的基本都有点料,死在他刀下的,基本没有超过三回合,基本上说话都是浪费台词。

超过三回合还挂了的,华雄,管亥,蔡阳。其中,杀华雄肯定没开口,想想开口了说啥?俺是马弓手关羽?多丢人。杀管亥是直接出去的,不然不可能赶在太史慈前面。杀蔡阳更不能讲了,张老三在擂鼓呢,等下一废话三通鼓打完了,那事就更大了。所以关二爷杀人,要么叙叙旧,要么直接喊鼠辈别跑,哪有功夫自报家门,何况整个三国,长那样子的就他一个,不用报都知道是他老人家来砍人了





全靠浪zzz


诚邀,如题。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弄清楚这古人的姓名与字的关系。


其实古人除了姓名,一般还有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据《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疏》云:“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又《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由此可见,名是幼时起的,供长辈呼唤。男子到了二十岁成人,这时候同辈之间一般都是称其字了。随着儒学的兴盛,东汉之后的百姓姓名之后多少有个“字”,比如刘备就称“刘玄德”,刘表就称“刘景升”。

所以上阵的时候,张飞自称张翼德,赵云自称赵子龙。


至于关羽嘛,据说其先字“长生”,后改为“云长”。所以按照规矩,关羽上阵应该大吼一声“运城关云长在此”!不过话说回来,以关羽的傲气以及长胡子,青龙偃月刀这种出众的特征,他不屑于自报家门,别人也不用他自报家门,反正都知道是他,何必多此一举呢?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三国演义中张飞、赵云出战总向敌军报号,以长军威制造声势,其目的就是我乃蜀中名将,于我对阵你小心着。往往这种心理战术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敌方一般将领都惧怕英名,稍微胆怯就吃败仗。

关羽可不这样,一旦出战,马疾刀快,并非大战两三百,头明白人头就落地了。

斩颜良就是这样的战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