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製造謠言說潘金蓮害死了武植?為什麼?

微笑轉身不見你


提到潘金蓮,就會想到《水滸傳》中的故事,在《水滸傳》中,潘金蓮、武大郎、西門慶、武松之間的故事,被廣為流傳。當然主要故事就是潘金蓮和西門慶謀害武大郎,武松之後為兄報仇。

不過這只是《水滸傳》中的故事情節,而在歷史上,確實有潘金蓮和武大郎的。只不過和《水滸傳》中的有很大不同。

武大郎本名為武植,是清河縣人,在《水滸傳》中,武大郎身材矮小,但真正的他卻高大,據說他的墓已經被人發掘,經科學測驗,他身高還在一米八之上。他和妻子潘金蓮也不像《水滸傳》說的那樣,史料記載,他們的夫妻關係還是很和睦的,並且還有四個孩子。

那是誰製造了謠言說潘金蓮害死了武植?為什麼?

對於武植和潘金蓮,還有著一定的存疑,比如以《清河縣誌》裡說的,從明朝嘉靖二十九首次修志以來,先後重修七次,但都沒有關於武植、潘金蓮的記載。不過民間卻有很多傳說,而在新編《清河縣誌》時,才以民間傳說的形式收錄了武植和潘金蓮之事。

當然雖然有一定的存疑,但至少還是有的,比如他的墓碑銘文就是最好的證據,如:

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愛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

回到問題上,看看是誰製造謠言的。

武植出身貧困,其父母早亡,但他卻是一個讀書人,同時還很聰慧,後來他得以考中進士,當上了一縣縣令。重要的是他在任期間,頗有政績,比如其曾興利除弊。

而武植的夫人潘金蓮,則是一個大家閨秀,其名門出身、知書達理,他們夫妻和睦恩愛,重要的是潘金蓮還是以善良賢惠仁義的賢妻良母而聞名鄉里。

製造潘金蓮和武植關係不睦謠言的人叫黃堂。黃堂早年有些家財,那時武植家貧,黃堂就曾幫助過武植。後來黃堂家失火。家財嚴重損失,那時武植已經為官。

黃堂因曾經幫助過武植,這是貧難的黃堂就去了武植那裡,希望能有個一官半職,也不枉曾經幫助過武植一場。然而黃堂到了武植那裡,一住就是三個月,而這三個月內,雖然每天吃好的喝好的,但卻得不到武植的提攜能一官半職,

黃堂這是很生氣,畢竟他幫助過武植,本以為這是武植會報恩,但結果卻讓他失望,黃堂為了發洩他心中不滿,於是一氣之下就在回家的路上處處說武大郎和潘金蓮的謠言,同時還發傳單製造武植、潘金蓮的謠言,之後又有人加油加醋,導致武植、潘金蓮的謠言越傳越廣。

但出乎意料的事,當黃堂回到家中,發現他的家已經蓋了新的房子,之後他得知是武植派人給他蓋的,他很感動。想不到武植沒有忘記他曾經對他的幫助。

黃堂此時除了感動,還有就是愧疚後悔,因為他不明就理,冤枉了武植,重要的是四處給潘金蓮、武植謠言,這讓他很後悔。

然而就算後悔也沒有用了,因為他給武大郎、潘金蓮製造的謠言已經被廣為流傳,深入民間。想要遏制、解釋謠言已經是一件不易的事情。而且後來又被寫進《水滸傳》中,結果潘金蓮、武大郎之間的糾葛更加被人所知,導致提到潘金蓮、武大郎,首先想到了不是真實的他們,而且《水滸傳》兄的他們。


中孚鑑


這就要從武植的一個朋友黃堂說起了,在武植年輕的時候很窮,黃堂在他窮的時候曾經資助過他。在武植做了官之後,黃堂家裡突然著火了,沒地方去的黃堂就來投奔武植,希望能攀上他的關係混個工作。結果接連三個月,除了好酒好菜卻一直沒有提拔他。黃堂很生氣,覺得武植忘恩負義,一氣之下就走了,為了發洩心中的情緒,黃堂想到了一個方法,散播武植的謠言讓他身敗名裂,於是就與當地的惡少西門慶張貼武植和潘金蓮的謠言。

很快這些謠言就傳了出去,但當他正暗自得意的時候發現自己家的房子修好了,妻子對他說是武植出錢修的,還給他買了新傢俱。黃堂知道後非常後悔,但後悔又有什麼用呢?覆水難收,武植潘金蓮的謠言早已經傳遍了大街小巷,最後傳到了施耐庵耳朵裡,成為了水滸中一個著名的故事。施耐庵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隨意找的一個小故事會給兩個人帶來多大的災難。

不僅讓潘金蓮和武植的名聲全毀了,而且對其後代也有深遠影響,位於清河縣的武家與潘家,就是因為這個故事從不通婚。在縣城的東北有個黃金莊,那裡就是被武家人成為老祖宗的潘金蓮的家鄉。潘金蓮的父親也不是裁縫,他是個正經的大戶人家閨女。武家村就在黃金莊南邊兩公里,村裡邊還有武大郎的墓碑,可以從墓碑上看出武大郎竟然還是周朝武丁之後,正統的皇室血脈。

施家的後代也對潘金蓮和武大郎因為自己老祖宗所遭到的不公道了歉。小說中的潘金蓮是一個放蕩的女人,她拋棄自己的丈夫,勾引自己叔叔。勾引叔叔不成又和西門慶大官人糾纏到了一起,不僅給自己丈夫戴了綠帽子,最後更是歹毒的殺死了丈夫,這樣一個女人,相信大家初次看到這篇小說的時候都很憤怒吧?看到武松為自己的哥哥報了仇,殺死了潘金蓮和西門慶之後更是大快人心。

但實際上武植和潘金蓮是一對恩愛的夫妻,潘金蓮對待愛情很忠貞,武大郎也是一位非常清廉的官。所以歷史應該還原潘金蓮和武大郎的原樣。不過就這部小說來說,這個形象的塑造是非常棒的,其實潘金蓮只是一個代號,只是小說中主人公的名字而已,她可以叫張金蓮,李金蓮都是一樣的,還希望大家要以正確的心態看待歷史。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武大郎在歷史上確實有其人,他本名叫武植,是山東(今河北)清河縣武家村人。

武植在家中排行老大,所以叫武大郎。武植雖然出生貧寒,自幼父母雙亡,但其從小就非常聰明,而且文武雙全。

歷史上的武植並不是《水滸傳》中的“三寸釘,枯樹皮”,相反他身高一米八以上,在他那個年代,算得上是英俊瀟灑。武植也不是一個賣燒餅的小販,他是一個讀書人。武植的妻子的確是潘金蓮,但潘金蓮也並不是大戶人家的使女,而是一個知州家的千金小姐。

潘金蓮雖然是一個千金小姐,但她慧眼識英,她不顧家人的反對,依然要嫁給了窮書生武植。武植對此非常的感動,並與潘金蓮私訂了終身。

後來武植通過奮發圖強,最終金榜提名,做了一個縣令後並迎娶了潘金蓮。武植與潘金蓮婚後非常恩愛,兩人還共同育有四子。

那麼《水滸傳》中的武大郎到底怎麼回事?其實《水滸傳》中武大朗的原型是武植好朋友黃堂的故事。

當時武植窮困潦倒是黃堂幫助了他度過了難關。但是突然有一天,黃堂家裡起了大火,一下子成了窮光蛋。黃堂只能投靠已經當縣令武植。

武植熱情地招待了黃堂。但就是絕口不提資助黃堂的事。黃堂非常生氣,於是飯也沒有吃,就離開了。走的時候還說了一句“武大郎,你不仁,我不義!”。

後來黃堂越想越生氣於是就寫了一篇文章“武大郎,你忘恩,我臭你。” 文章上寫滿了武植夫婦的壞話,瞬時間武植與潘金蓮成為了公眾焦點人物。

這時候有一個名叫西門慶的人,他因為違法亂紀,被縣令武植處罰過,所以他一直心懷不滿。西門慶看見了黃堂寫的文章,立即找到了黃堂,兩人合計準備寫一本書。劇情即使武大郎是一個“三寸釘,枯樹皮。”女主角潘金蓮是一個大戶人家的使女。而武大郎是一個買燒餅的小販,潘金蓮是一個美麗的女人,後來潘金蓮與西門慶通姦……

後來被《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添油加醋這麼一寫,就成了武大郎買燒餅,潘金蓮和西門慶通姦世人皆知的故事。


公元前


都是有名有姓的人物,我也不好直接說是誰。但此人的後代曾經寫了一首詩。替他的祖宗表達了對武大郎的歉意。詩曰:

杜撰水滸施耐庵,武潘無端蒙沉冤。

施家文章施家畫,貶褒迄今數百年。

累世因緣今終報,正容重塑展人間。

武氏祠堂斷公案,施姓欠賬施姓還。



1.歷史上真正的武植(武大郎)和潘金蓮是個什麼樣子?

我分別用8個字來形容

武大郎:為官清廉,清除利弊。

潘金蓮:善良賢惠,勤勞仁義。

1946年武大郎的墓被髮掘,發現武大郎的實際身高應該在1米8左右。本人雖出身貧寒,但能文能武,年少就考中了近視,並出任了山東陽穀縣縣令,官居七品。

而潘金蓮是貝州知州的千金小姐,嫁給武大郎後成為了縣令夫人。武大郎年少曾在潘家打工,知州老爺看他行為端正,人品正直並且能幹,就資助他學習,並把自己的寶貝女兒潘金蓮嫁給他。最後武大郎考中了進士,與潘金蓮一起把陽穀縣治理的井井有條。

這兩個人恩愛一生,白頭到老,生了4個孩子。

這些可以在河北省清河縣縣誌以及武公祠裡面都有。



2.水滸傳中,有兩位都是蕩婦,都姓潘?

本來水滸傳是一部以男性為主的作品,女性描寫的並不多。但就在這為數不多的女人當中,在作家筆下處卻出現了兩位姓潘的淫婦,蕩婦。

一位就是武大郎的老婆潘金蓮,夥同西門慶謀殺親夫。

一位病關索楊雄的老婆潘巧雲,夥同裴如海謀殺親夫。

難道是與潘家有仇?

3.施耐庵的老家在江蘇鹽城,他做官都是在南方蘇州等地,武大郎的老家在河北清河,他做官是在山東陽穀。兩個人應該不會認識。

既然不認識,怎麼就會流傳出武大郎是三寸丁谷樹皮這樣一個侏儒,而潘金蓮是一位水性楊花的蕩婦的說法,並且加到水滸傳小說當中去呢?



同樣在河北清河縣縣誌裡面曾經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武大郎在山東做縣令的時候,一位年少兄弟王某,因家道中落,來投奔武大郎。

這武大郎樂善好施,對這位朋友殷勤備至,並暗中派人在這位朋友的原籍給他蓋了房子,修了一間屋子。

後來王某人久不見他的兄弟武植對他進行幫助,遍憤然離去。離去的時候與曾經被武大郎治過罪的惡少西門慶二人一起造謠中傷武大郎和潘金蓮。

都說這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武大郎和潘金蓮的名聲就這樣被毀於一旦,並且流傳到大江南北。

而這個時候,作家正在構思水滸傳這部小說,本著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取材於生活精神,就將這個傳說給加了進去。加進去的目的不是為了詆譭武大郎和潘金蓮,而是為了迎引出武松逼上梁山這一齣戲。



4.隨著水滸傳的廣泛傳播,明明是一位政績卓著,身材高大的好官,明明是一位溫柔賢惠,心地善良的好妻子,就變成了現在我們很多人看到的這個模樣,一個是丁谷樹皮,一個是水性楊花。

要不怎麼說這歷史就是個任人打扮的老妖精。


少校柳下惠


我個人認為水滸傳裡潘金蓮害死武植是個不爭的事實,王婆與西門慶只是間接兇手。正是潘金蓮親手給武植喂毒藥然後又用被捂死大郎。

如果此故事與歷史不符。製造謠言者只能是施耐庵老先生了。

但《水滸傳》是一部經典古典文學作品,自然有很多虛構成份。我們不能對施老先生說三道四。謝謝!





常流水4


現代咱們提倡作家,導演,演員應深入生活。

畫家也應四處採風。

水滸的作者施耐庵也是一樣的,到基層去採風,尋找創作的靈感與文章的素材。

話說這天來到了青河縣城的一條,叫紫石街。紫石街上的居民大多數人都姓潘。

施作家在這裡看見幾個青年人在唧唧喳喳,就上前和他交談起來。

原來這街上住著一靚女,喚作潘金蓮。一青年見她貌美,便去丶調戲人家。

被人家美女罵了一頓,正在氣頭上。於是就說了人家美女很多壞話。經施作家一番修整,就把金蓮寫成了現在的模樣。

眼下,金蓮的後人們仍住在紫石街。對這件事越想越氣,於是就把此事告上了當地法院。

主張為金蓮平反。

法院已受理了此案。

故事內容的來源:某年某月的散文雜誌上有刋登。


沂蒙沙2019


歷史上的武大郎本名武植,父母雙亡,家中貧困,曾經接受過好友黃堂的資助。而後高中進士擔任山東陽穀縣縣令,娶了知州的女兒潘氏。潘氏出身高貴,大家閨秀,知書達理,一心服侍武植,以賢惠溫良聞名鄉里。

但黃堂家中失火,前來投奔武植,也希望借武植能混個一官半職,結果一連住了三個月,武植只是好酒好菜招待,卻並沒有給他帶來任何晉升的道路,黃堂感到非常不滿。於是在回鄉的路上四處造謠,編造謠言詆譭武植夫婦二人。

等回到家中,卻見家裡建起了嶄新的房子,黃堂妻子告訴他,是武植派人來建的,黃堂懊悔不已,但他捏造的那些醜惡故事卻已是轟動四方,悔之不及。


但其實,這件事也是存疑的。畢竟按照這個傳說來看,武植應該是永樂年間的進士,但施耐庵早在洪武四年就去世了,《水滸傳》是施耐庵生前的作品,當然不可能這麼巧。另外這個武植在傳說中是清河縣人,但《清河縣誌》中卻並沒有關於此人的任何記載,唯一的證據是武植的墓誌銘,確實記載了這段故事,所以還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


瀟生談史


是武植的好友黃堂最先造的謠言。而武大郎本名武植,河北清河縣武家那村人。武植雖出身貧寒,但聰穎過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進士,出任山東陽穀縣縣令。潘金蓮乃知州家的千金,住在清河縣潘家莊(後改名黃金莊)。史載,武、潘二人和睦恩愛,育有四個孩子。

武植早年貧苦,接受過好友黃堂的資助。武植做官後,黃堂家的房屋失火,他便投奔武植,希望謀個一官半職。不料,他在武家住了3個月,天天好酒好菜,卻始終不見提攜,黃堂感到不滿。

為發洩心中怨恨,黃堂在回鄉路上四處編造宣揚關於武潘的謠言,並張貼傳單捏造武潘二人的“醜事”。當地惡少西門慶與他沆瀣一氣,添油加醋。但黃堂回到家裡後,卻發現家裡建起了新房子。妻子告訴他,這是武植派人建的。黃堂無比懊悔,但他捏造的武潘倆人的醜惡形象,早已轟動四方,並被施耐庵寫進了小說《水滸傳》。

由此可以看出謠言的傳播的恐怖

據說施耐庵的後人還專門找武植後人去道歉,個人覺得這個橋段雖然精彩但也今後能重版刪除橋段或者把兩角色名改一下或許更好。





自娛自樂1874


謝提問,文人筆下的故事,不都是歷史真相,《水滸傳》虛構的。不存在事實的故事裡面嚴肅的追謠,有意義嗎,既便答覆不也是造謠續傳嗎?這就是假做真時真也假。再認真的答覆也是假話,謠言的惡性循環,給沒有立刻的讀者們的誤導。


徐克文0


武大郎,真名叫武植,身材高大,顏值爆表,清河知縣。娶妻潘金蓮,他有一好友,人品不怎麼樣。有一天他來投奔武植,而武植好生款待,他一住就是三個多月。武植呢,又不好說什麼。潘金蓮意思是給他謀個差事,武植的好友他不想做,後來,這個好友準備走了,而且武植還給他拿了盤纏,這個好友走後,一路撒播謠言。說潘金蓮怎麼不守婦道,說武植個子矮,所以說後來就有我們看到的水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