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作者新作《绿松石之约》:爱的意义,我们往往窥见万一

“摆渡人”是一个温暖的词语,它意味着连接和帮助,意味着苦难和残酷之间的救赎。英国实力派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摆渡人》系列小说曾全球畅销千万册,版权销售33个国家,摘得五项世界文学奖。她的作品旨在探索人性、情感与现实的关系,为深陷于孤独、脆弱、迷茫中的人指引方向,用感人至深的真情为一颗颗饱受摧残的心灵带来慰籍。


她笔下的“爱”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亲子或两性关系,而是兼具深度广度,充满了思辨和博弈一种力量,启发人们思索,治愈生命伤痛,引导人在命运重创中做出正确抉择。她作品中的故事因此被称为:“坚硬冰冷的外壳中,包裹着温热柔软的内核”


《摆渡人》作者新作《绿松石之约》:爱的意义,我们往往窥见万一


在克莱儿·麦克福尔最新重磅力作《绿松石之约》中,延续了这一风格。与《摆渡人》不同的是,《绿松石之约》中充当“摆渡”这一角色的,不再是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而是一种隐藏在故事情节背后的情感。这种情感极其坚韧,连接着男女主人公之间羁绊,令他们成为互相支撑,互相救赎对象。


海莉、利亚姆、卡勒姆、艾登,四个同样背负原生家庭之痛的孩子,四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而导致一切结局的原因,就是他们自己对待“爱与伤痛”的不同态度。“性格即是命运”,每个人都是命运的制造者也是承受者。生活不是小说,但是人类悲欢却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从《绿松石之约》中不仅能读到他们,亦能读到自己。


生死这一话题,在《绿松石之约》中,表达的更加尖锐突兀,充满现实意义。当痛狰狞袭来,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抉择付出代价,有些人是受伤,有些人是反击,有些人是屈服,而有些人是最悲伤的死亡。对与错,爱与恨、去与留,是萦绕于每个人心头的疑惑,也是终将要接受的事实。


故事中每个人都曾徘徊在生死边缘,并最终在生死痛楚里经历成长。“失去的永不再来,留下的需要珍惜,心中有爱永不堕落,活着一定要心存敬畏,能正确接纳并经受伤痛折磨的人,才能拥有真爱与自由”,这是《绿松石之约》给予我们的生命箴言。


《摆渡人》作者新作《绿松石之约》:爱的意义,我们往往窥见万一


四种抉择,四种人生


《摆渡人》作者新作《绿松石之约》:爱的意义,我们往往窥见万一


海莉:伤痛不改善良本色,勇敢坚强,明辨是非,对爱情坚定执着。


海莉和哥哥卡勒姆生活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物质还算充裕,但是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粗暴、蛮横、无情。当他发现卡勒姆在外和别的孩子发生冲突后,第一时间不是询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而是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暴打。


即使面对小女儿海莉,他也一样毫不手软。当海莉和利亚姆的恋情暴露,他不惜把海莉打到鼻青脸肿,身体受伤。在海莉意外怀孕后,他更是暴跳如雷,直接采用了辱骂、殴打、关禁闭的惩罚方式,给孩子心灵造成巨大创伤。


父亲的粗暴,使得海莉如同一只“渴望爱,渴望温暖”的小动物。她比别人对感情更多了一份敏感和细腻。所以,当11岁时,利亚姆第一次帮助她保护她,对付欺负她的“小霸王”时,“爱的种子”悄悄就埋藏进了心底。


她对利亚姆的感激,抵消过了大人之间因种族立场不同而造成的隔阂,抵消了周围居民对利亚姆一家的歧视和偏见。在海莉心中,出生于罪犯家庭的利亚姆,和其父亲哥哥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利亚姆善良勇敢,有责任心,值得她爱慕。


他们之间经历了很多误会和波折,但是海莉对待爱情矢志不移,对利亚姆的品质从不怀疑。即使最后,要面对最惨烈的痛苦——当她亲爱的哥哥卡勒姆死于利亚姆兄弟的刀下时,她也坚信利亚姆无罪,艾登才是真正的凶手。在各种伤痛的历练中,海莉始终理智清醒,寻找着治愈自己的方法。


《摆渡人》作者新作《绿松石之约》:爱的意义,我们往往窥见万一


《摆渡人》作者新作《绿松石之约》:爱的意义,我们往往窥见万一


利亚姆:忍辱负重默默承受,懦弱自卑中坚守底线,心中有爱,不肯堕落


“我看不到未来,所以我活在过去。”


利亚姆是社会最底层,弱势群体中“好孩子”的缩影。从他不懂事开始,就因为父亲“强奸杀人犯”的身份,背负上无妄之灾。他和妈妈、哥哥生活在人们的唾弃、仇恨,羞辱中。


等他明白事理,寻找到妈妈极力隐藏的真相,他痛恨鄙视父亲的残忍和罪恶,心疼妈妈的劳碌辛苦,对哥哥艾登胡作非为充满深深担忧。


他生长于“无情”中,心中却有“爱”。他看到小女孩海莉被大孩子欺负,勇敢出手施以援助。在他们从朋友到恋人相处的8、9年时间里,他对海莉没有占有的私欲,只有默默的付出和奉献。


他爱母亲,不忍心看到母亲悲伤;他爱海莉,渴望和海莉走在光明处。为了这两个女人,他发誓永不进牢狱。心中虽然懦弱自卑,对爱情几度放弃,但是对做人的底线始终坚守。无论在学校被人另眼看待,还是被哥哥的仇家打伤住院,还是找工作一次次碰壁,他都选择默默承受。


因为心中有爱,所以受尽命运折磨和伤痛,依然没有去仇视社会,报复社会,而是专心走自己该走的路。即使对不成器,诬陷自己杀人的哥哥,他也恨不起来,经常心疼他的痛苦。最后在哥哥无休止的谎言和狂妄中,不得已才吐露真相,还自身清白。


犯罪家庭孩子的两个极端,可以说利亚姆的人生轨迹代表着光明一方,他对爱的坚守和执着是走出黑暗最好的出口。


《摆渡人》作者新作《绿松石之约》:爱的意义,我们往往窥见万一


《摆渡人》作者新作《绿松石之约》:爱的意义,我们往往窥见万一


卡勒姆:厌恶原生家庭残缺,却被困于伤痛,不知不觉带着原生家庭印记生活。


曾经有一个朋友,她的母亲暴躁刻薄,一张刀子嘴凌厉异常,童年的她非常阴郁自卑,考大学和嫁人都选择了异省。她用全部力气逃离母亲,却不想在结婚3年后,丈夫提出离婚。在她的再三追问下,丈夫说出原委,原来不知不觉中她已变成了母亲,脑海中母亲的言行已经复制在她的身上。她爱丈夫和孩子,却没学会正确表达,只会用暴躁来苛责挖苦。


《绿松石之约》中的卡勒姆和我的这位朋友类似,他厌恶父亲的粗暴武断,渴望真挚的爱与温暖,但是却没有学会正确表达情感,导致他身上处处充满矛盾。


在妹妹海莉遭遇伤痛时,他无比难过焦急,然而采用的只是和父亲一样的方法:关禁闭,行使那些“为你好”的“亲人特权”。他爱海莉,但是走不进海莉内心。


渴望爱情,却不肯付出真心,游移在一个又一个姑娘之间,用逃避掩饰脆弱。惧怕父亲的暴力,却为了自我保护去练习拳击,以期望用暴力带来安全感。厌恶暴躁,却不知不觉重复父亲的方式,做事说话鲁莽。


《摆渡人》作者新作《绿松石之约》:爱的意义,我们往往窥见万一


在最后,当利亚姆来到海莉生日现场仅仅为了见她一面时,如果卡勒姆理智冷静,肯细细听取利亚姆兄弟二人的解释,那么就不会激化矛盾,引发冲突,导致艾登拔刀杀人,悲剧本可以避免。


卡勒姆聪明帅气,有才华,只可惜始终未找到治愈自己的正确方法和途径,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令人心痛不已。


《摆渡人》作者新作《绿松石之约》:爱的意义,我们往往窥见万一


艾登:在伤痛中堕落,以牙还牙,问题家庭青少年犯罪的代表,不相信爱,心中只有仇恨


纵观艾登的成长轨迹,堪称“青少年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反面教材”。自从父亲入狱后,他痛恨仇视所有人,即使是自己的母亲和弟弟。


对母亲,他充满轻蔑和鄙视;对弟弟,他非骂即打。对外人,他偷抢掠夺,撒谎成性;骗钱吸毒,被学校开除,流窜在社会上,成为隐害,三天两头进出牢狱。


自卑与自负混合,使艾登心中异化出怪胎。他从来不相信爱与真情,只信仇恨和暴力。伤痛在艾登这里,没有熔炼出光明的东西,只有罪恶。对于命运中的苦难,他用更恶毒的方式以牙还牙抵御疼痛,最后逐渐失去人性,被毒品控制心灵,滑向深渊,走上不归路。


克莱儿·麦克福尔:“治愈”是贯穿不变的主题


《摆渡人》作者新作《绿松石之约》:爱的意义,我们往往窥见万一


“我会花几个小时盯着天花板,回忆着一切还好的那些日子。那时我的生活里还有阳光,那束阳光叫作海莉。”


象征着美好的绿松石,那是年少时最真挚纯粹的情感。《绿松石之约》的故事就像它书封上的那句话一样--

唯有爱能战胜一切,治愈孤独而脆弱的灵魂


既有让人黯然落泪的桥段,也有让人热泪盈眶的感动,更有让人掩卷深思的痛心。


人活在世上,总要面对伤痛、经历伤痛,但是如何正确接纳痛苦,如何自我疗愈自我救赎,却是值得好好思考。有人在历练中走向成熟和光明,有人走向黑暗和毁灭。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唯有杜绝艾登的教训,避开卡勒姆的原生怪圈,像海莉和利亚姆那样,无惧伤痛,不改本色,让心中的爱成为治愈伤痛的良药,真心付出,热爱命运,才能活出无悔的人生。


我凝视着那巧克力棕色的眼睛,波浪似的卷发,牙齿轻咬着的柔软的嘴唇。纤细白皙的手腕上,一个翠绿色珠子穿成的手镯在闪闪发光。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景象,一个我从来没想过我能再看到的景象

。”


还好后来海莉又出现在了利亚姆的生活中,那般明亮耀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