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漢看公婆”這句俗語,真的不能信

導讀:“嫁漢嫁漢,穿衣吃飯”一個女人嫁給了一個好男人,自然會吃喝不愁,生活無憂。那女人如何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男人呢?通過了解男人的父母,來確定一個男人的好壞,這個辦法合適嗎?


我生長在一個鄉下的小村莊,村子裡有很多口口相傳的俗語,很多俗語都被村裡人當做說話做事的標準,他們卻不知道,有些俗語看似很有道理,其實並不能運用在實際的生活中。“嫁漢看公婆”就是在我們村流傳比較廣泛的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初聽很有道理,但是仔細推敲後,你會發現這句話並不能作為女人挑選老公的依據。


“嫁漢看公婆”這句俗語,真的不能信

怎麼去選擇一個人,生活已經給我答案了

我成年後,母親就經常給我講村子裡發生過的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一個遠房叔叔。叔叔是我們村裡一個很普通的人,但是他在我們村裡的名氣卻很大,這主要是因為叔叔的父母。叔叔的父母在我們村是有名的好吃懶做,有時還會佔鄰居一些小便宜,所以村裡的人大都討厭他們。叔叔父母的行為不僅影響了叔叔的成長,甚至還影響了叔叔的婚姻。

叔叔受到他父母的影響,到了三十歲才和嬸嬸結婚,並且過程還很崎嶇。叔叔和嬸嬸是相親認識的,在嬸嬸第一次見到叔叔的時候,嬸嬸就看上了叔叔。在農村相親認識,並且互相看上的男女,是不能馬上在一起的,還要經歷一個小過程——打聽。對農村瞭解的人應該明白,農村相親的男女,大多都是臨近村莊的人。對子女相親事情比較上心的父母,都會找人或者親自去打聽對方家庭的基本情況。

“嫁漢看公婆”這句俗語,真的不能信

叔叔和嬸嬸相親認識之後,嬸嬸的父母就親自到了我們村打聽叔叔家的情況。嬸嬸的父母來到我們村後,剛巧看到一個在樹下休息的老大爺,於是就向老大爺詢問叔叔家的基本情況。老大爺一聽對方是打聽人家家庭情況的,瞬間就猜到了對方的意圖,於是老大爺就直接和嬸嬸的父母說:我知道你說的那家人,家庭條件不錯,人也都挺好的,夫妻兩有個兒子也是個老實人。

不要相信聽說的,因為那未必是事情的真相

被嬸嬸父母打聽的這個老大爺,就是那個被叔叔父母佔了便宜的鄰居。很多人可能不明白,為什麼老大爺被叔叔的父母欺負了,最後還會替叔叔父母說好話。其實道理很簡單:農村人大多秉性善良,很能明白什麼事情重要,什麼事情可以拿來說笑。叔叔的父母和老大爺是有些過節,但是這些過節在婚姻大事上,就顯得無關緊要了。

“嫁漢看公婆”這句俗語,真的不能信

叔叔和嬸嬸結婚後,嬸嬸很快就認清了公婆的面目,嬸嬸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糾結:為什麼公婆的為人,和爸媽打聽到的情況不一樣,不是說公婆人都挺好的嗎?好在叔叔是個不錯的人,不僅老實肯幹,還對嬸嬸無微不至,否則嬸嬸就真的陷入婚姻的泥濘,無法出來了。

總結生活,才能生活幸福

我心中明白,母親經常給我講這個故事的原因。她是希望我可以通過相處去了解一個人,而不是通過這個人的父母和別人的說辭去了解對方。先不說你能不能打聽出對方父母的真實情況,就算你打聽出來了,別人眼中的好,和你心中的也未必一樣。

“嫁漢看公婆”這句俗語,真的不能信

也許一個人會被身邊的朋友誇讚得完美無缺,但是這個完美無缺未必適合你,很可能這個人的完美無缺是他朋友心中的完美無缺,你想要知道這個人對你來說是不是完美無缺的,那就需要你自己去接觸,通過他的言行舉止去判斷他。

結束語

女人選擇嫁給一個人的時候,千萬不要輕易去以對方父母的為人來對號入座。也許對方的父母確實很好,但是你要嫁的是對方,而不是對方的父母。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確實很大,但是事情並不是絕對的,有很多老實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就很叛逆,也有很多不著調的父母培養得孩子就彬彬有禮。

“嫁漢看公婆”這句俗語,真的不能信

女人選擇嫁給一個人的時候,也不要去相信別人的判斷。自己婚姻的幸福,與別人無關,也許一個言語輕浮的人會對自己的老婆很好,也許一個衣冠楚楚的人回家後會跟自己的老婆大吵大鬧。

鞋合不合適,只有自己的腳知道。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才是選擇婚姻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