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祕

1944年10月20日,人類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海戰——萊特灣海戰爆發,此役幾乎摧毀了日本聯合艦隊的全部主力,美國基本上取得了太平洋上的制海權和制空權。而在取得萊特灣海戰的勝利之後,美國開始進一步向日本本土逼近。與對德戰爭一樣,盟軍仍然選擇了對日本本土進行持續性戰略轟炸以消耗日本的持續戰爭能力,加速對日戰爭進程。除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別在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之外,一個重要的人物和一種重要的武器在對日戰略轟炸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柯蒂斯·李梅將軍和M69型燃燒彈。所以對日持續性的戰略轟炸也被稱為“李梅火攻”。


柯蒂斯·李梅

柯蒂斯·李梅(Curtis LeMay),美國空軍四星上將,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戰略轟炸主要領導者。

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秘

1941年12月美國加入二戰時李梅的軍銜為陸軍少校,1942年1月受命組建裝備B-17“空中堡壘”轟炸機的305轟炸機大隊(1942年9月編入美國第8航空隊參與對德戰略轟炸);1943年9月出任第8航空隊第3轟炸航空師首任師長;1944年8月出任第20航空隊第XXI轟炸機司令部司令(對日轟炸);1945年1月調任第20航空隊第XX轟炸機司令部司令(對日轟炸);1947年6月出任美國歐洲空軍司令部司令;1948年出任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司令;1957年7月出任美國空軍副參謀長;1961年出任美國空軍參謀長;1965年2月退休。

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秘

1943年6月2日 正在向306轟炸機聯隊飛行員表示祝賀的李梅上校

  • 1940年1月26日晉升陸軍上尉
  • 1941年3月21日晉升陸軍少校
  • 1942年1月23日晉升陸軍中校
  • 1942年6月17日晉升陸軍上校
  • 1943年9月28日晉升陸軍准將
  • 1944年3月3日晉升陸軍少將
  • 1948年1月26日晉升空軍中將
  • 1951年10月29日晉升空軍上將
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秘

1944年與第8航空隊司令杜立特中將合影的李梅少將

其實從上面不難看出,李梅的晉升速度是非常快的,特別是1941年-1945年這一階段。1941年12月美國參戰時李梅僅僅是陸軍少校,但不到3年時間裡就晉升為少將。這種晉升速度當然與李梅的性格和作戰戰術有很大的關係。在歐洲第8航空隊期間,李梅創造過B17 “combat box”編隊戰術、“直線飛行戰術”等有效的空中防禦和精度轟炸戰術。作為指揮官,李梅親自參與轟炸,包括施韋因富特、雷根斯堡穿梭轟炸,甚至到後來第8航空隊禁止他參與作戰。這一系列舉動是他在前線士兵中很有感召力。有這麼一段對他的評價:

他是將作戰飛機變成殺人機器的天才。在同伴們閒聊取樂時,他的腦海裡卻在想著硝煙瀰漫的戰場,考慮著眼前的危險,分析著行動的步驟,估量著面臨的挑戰。李梅渴望戰死沙場。每次執行轟炸任務時,他都要親自帶隊。李梅最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失敗。因此,他無情地訓練著他的飛行員們,對其飛行要求極為嚴格。


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秘

1948年親自駕駛C-47運輸機參與柏林空運的李梅中將

當然,雖然李梅在二次世界大戰戰略轟炸中有著極大的貢獻,但並沒有晉升為空軍五星上將。從1951年李梅擔任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起,曾經多次提議過李梅關於五星上將的晉級問題,但最終都被否決,至於理由:

在非戰爭時期任命這一級別的軍官,將不可避免地意味著降低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獲得如此殊榮的軍官的級別。


燃燒彈

比較現代化的燃燒彈使用始於20世紀30年代的西班牙內戰,在日本侵華戰爭、蘇聯蘇芬戰爭期間、德國不列顛空戰也都廣泛使用。下圖為蘇聯RRAB-3型集束式彈藥,又被稱為“莫洛托夫麵包籃”。彈長2.25米,直徑0.9米,重量250公斤,可以填裝包括燃燒彈、化學彈在內的各種子彈藥種類。1939年-1940年對芬蘭冬季戰爭中用於城市轟炸。


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秘

RRAB-3型集束式彈藥

其實包括美英等國在戰爭初期對燃燒彈深惡痛絕,因為這種彈藥確實足夠殘忍,對非軍事目標造成的破壞從人道上將是無法接受的。當時美國陸軍航空隊司令阿諾德將軍曾經有這麼一段話:

對軍事目標進行高空精確轟炸,而對城市使用燃燒彈完全違反了“國家只能轟炸軍事目標”的政策

美英等國一直奉行日間高空精確轟炸理論並嚴格按照這種思想進行教學。但是,這種高空精確轟炸理論使盟軍轟炸機在二戰初期遭受巨大的損失,無論是遭受的打擊還是轟炸的實際效果都達不到盟軍最開始所期望的那樣。所以燃燒彈這個被盟軍視為“殘忍”的武器也被提上議事日程。

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秘

被炸掉機翼的B-17戰略轟炸機

1940年,美國以英國燃燒彈為藍本先後開發了100磅的M47型燃燒彈(膠狀橡膠混合物、鹼水、椰子油、汽油)和4磅的M50型燃燒彈(鎂、鋁、四氧化三鐵),分別用於攻擊大型建築群和輕型建築群,二者燃燒後的溫度都達到1000攝氏度以上。但是隨著太平洋局勢的惡化,1941年9月,美國陸軍航空隊阿諾德將軍提到過這麼一段話:

遠東橡膠的供應在戰時也有可能被日本切斷,鎂在戰爭中也可能成為短缺性材料


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秘

M47型燃燒彈

1941年夏天,美國著手建立科學研究及開發辦公室(OSRD),其下設的國家防衛研究委員會(NDRC)專門用於軍事方面的科學研究,集合了當時在雷達、戰車、化工等領域的尖端人才服務於武器研究。而為了應對資源短缺的問題,新一代可替代性燃燒彈也交由NDRC負責研發,其核心問題就是不需要橡膠的汽油混合物作為填充物、不能使用稀有金屬作為燃燒彈外殼。新型燃燒彈由哈佛大學、杜邦公司、標準石油公司等大量高校和化學公司參與。

1942年春,這種全新的燃燒彈問世,它的長度為20英寸(510毫米)、直徑3英寸(76.2毫米),重量6.2磅,形狀為長筒圓柱。內部填充物為napalm(環烷烴和鋁鹽以及棕櫚酸的汽油),此時汽油呈現膠狀,因此也被稱為“凝固汽油彈”。使用時以集束方式投放,38顆捆綁,空中散開,落地3-5秒後內置的TNT炸藥點燃鎂顆粒,再將凝固汽油點燃並向外噴射,最遠可以噴射30米,燃燒後溫度可以達到1000攝氏度以上,基本可以點燃周圍常見的可燃物。

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秘

從1942年4月開始,美國對這種全新的燃燒彈進行測試,使用不同的投放平臺和實驗場景,包括迫擊炮投放、轟炸機空投等等。1943年2月開始,NDRC開始在猶他州建造大型測試平臺,主要模擬日本和德國的城市以及工業區結構(包括建築物結構和內部的傢俱都進行全模擬),以這種仿真平臺進行燃燒彈真實測試。測試時將原有的4磅M50型燃燒彈和2磅M52型燃燒彈作為對比。最終結果證明,M69型燃燒彈是這三種燃燒彈中燃燒效果最好的,不僅對木質結構的日本建築有極大的效果,對德式建築也有較好的破壞效果。

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秘

凝固汽油彈(非M69)

最終這種新型凝固汽油彈被命名為M69,38顆捆綁後成為E-46型集束炸彈,總重量500磅。

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秘

E-46型集束彈,內含38顆M69凝固汽油彈

就在M69凝固汽油彈測試的同時,美國波音公司B-29“超級空中堡壘”重型轟炸機也已經定型,該機最大起飛重量超過60噸,裝備4臺R-3350-23型十八缸帶增壓氣冷星型發動機,最大載彈量達到9噸,最大航程達到9000公里,帶彈後作戰半徑也能達到2500公里以上。巨大的航程和帶彈能力為之後從中國和太平洋諸島空襲日本奠定了基礎。

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秘


對日戰略轟炸

在1944年前,美國唯一對日本本土構成直接攻擊的只有1942年4月18日的杜立特空襲。當日,美國16架B-25中型轟炸機冒險從CV-8“大黃蜂”號航空母艦強行起飛,最終飛往中國。這次空襲之後的2年多時間裡,美國再也沒有直接轟炸過日本本土。


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秘

正在“大黃蜂”號航空母艦起飛的B-25轟炸機

新的對日戰略轟炸構想“Air Plan for the Defeat of Japan”在1943年8月的魁北克會議上重新確立,當時計劃以中國為跳板對日本本土進行持續性的戰略轟炸。1943年11月開羅會議,對日戰略轟炸增加了太平洋方向,明確提出必須要在中太平洋獲得轟炸的前進基地,即關島、塞班島和提尼安島。新的對日轟炸構想也更名為“Matterhorn”(阿爾卑斯山脈最後一個被征服的山峰,暗指對日轟炸的困難性)。但是在1943年中後期,B-17“空中堡壘”重型轟炸機由於性能問題無法勝任對日轟炸,而B-29“超級空中堡壘”重型轟炸機進度滯後,技術上並沒有有完全成熟,熟練的機組成員數量也不夠。所以對日戰略轟炸實際到1944年初期才開始籌備。

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秘

1944年4月4日,專門為轟炸日本籌建的美國第20航空隊成立,司令阿諾德上將兼任,司令部駐印度克勒格布爾。下設的XX轟炸機司令部首任司令為肯尼斯·B·沃爾夫准將,而裝備160架B-29轟炸機的58轟炸機聯隊在3月先期抵達印度(路上損失7架)。為了保證20航空隊大機群部署,美國在印度加爾各答地區興建恰庫利亞、皮亞多巴、杜昆迪和克勒格布爾空軍基地,在中國成都附近興建新津、廣漢、邛崍和彭山四個前進基地。由14航空隊運輸機隊經駝峰航線為20航空隊提供後勤保障。其作戰模式為:B-29由印度基地先進駐中國前進基地,再由中國飛往目標。

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秘

新津機場


1944年6月5日,第20航空隊首次執行對日轟炸任務,當日出動98架B-29轟炸機轟炸泰國曼谷。但由於每個機組及整個大編隊飛行經驗不足,98架中1架起飛後墜毀、16架未抵達目標。而其他機組也因為受訓不足,投彈精度極差。返航時,又有4架B-29因故障墜毀。

1944年6月15日,第20航空隊對日本八藩鋼鐵廠實施轟炸,當日起飛92架B-29,但只有79架抵達中國,由中國起飛時只有75架,實際飛抵八藩鋼鐵廠的B-29只有47架,最終實際命中只有1架。雖然華盛頓方面對此次轟炸行動極為重視,特意派出戰地記者隨編隊行動,但結果很是讓人大跌眼鏡。

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秘

1944年6月 58轟炸機聯隊編號42-6310的B-29從恰庫利亞機場起飛

陸軍航空隊迫於對日作戰的壓力極力不斷要求XX轟炸機司令部繼續保持持續性的轟炸(不侷限於日本本土,還包括中國東北以及東南亞日佔工業區),但訓練、故障、後勤等等問題使XX轟炸機司令部根本無法保持這種轟炸能力。1944年7月4日,XX轟炸機司令部司令肯尼斯·B·沃爾夫准將被解除職務,拉文·桑德斯准將接替職務。1944年7月29日,98架B-29轟炸鞍山昭和鋼鐵廠;8月10日轟炸長崎和巴鄰旁煉油廠;8月20日轟炸八藩鋼鐵廠。但這一系列轟炸中除對鞍山的轟炸之外其他的效果並不好,特別是8月20日對八藩的轟炸,出動61架損失14架,損失率達到23%。1944年8月29日,柯蒂斯·李梅由歐洲調任XX轟炸機司令部司令,一向鐵腕的李梅立刻著手開始增強機隊的訓練,在印度專門建立航空學校。1944年10月開始,XX轟炸機司令部開始大規模對日轟炸,鞍山、臺灣、緬甸、新加坡先後遭到轟炸。1944年12月轟炸中國漢口日軍部隊。應該說李梅的上任極大提高了XX轟炸機司令部的戰略轟炸水平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秘

1944年10月18日58轟炸機聯隊編號42-24494的B-29轟炸福摩薩哈託

1944年6月,美軍攻佔馬里亞納群島,隨即開始在其中的關島、蒂尼安島興建機場,從中太平洋直接轟炸日本成為可能。考慮到20航空隊對日本轟炸代價太高,後勤補給困難,而最終的效果並不理想,所以自馬里亞納群島基地逐步完善後20航空隊XX轟炸機司令部的轟炸頻率開始逐步減少,XXI轟炸機司令部於1944年12月4日調入20航空隊,駐馬里亞納群島。1945年1月20日,柯蒂斯·李梅調任20航空隊XXI轟炸機司令部司令,接手指揮73、313和314轟炸機聯隊,4月又將58和315轟炸機聯隊調入,拉開了美國對日持續性戰略轟炸的序幕。

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秘

駐北關島的314轟炸機聯隊B-29戰略轟炸機

起初對XXI轟炸機司令部日本的戰略轟炸依舊參照歐洲對德戰略轟炸模式,採用轟炸機日間高爆彈高空轟炸模式,包括1944年底轟炸東京名古屋、1945年1月23日轟炸名古屋三菱飛機制造廠、1月27日轟炸東京。雖然李梅也很清楚低空轟炸對精度又極大的提升,但是機組的訓練和來自低空的威脅使李梅遲遲下不了決心。1945年2月4日,110架B-29轟炸神戶,但最終抵達目標的只有69架。2月10日轟炸東京中島飛機制造廠,出動的118架B-29中損失和受傷竟多達41架。長時間的這種不理想的轟炸使XXI轟炸司令部官兵們的士氣連連降低。

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秘

1945年5月29日對橫濱實施轟炸

轉機出現在1945年2月24日,當日東京氣象條件不好,229架B-29已經起飛前往東京,機隊共攜帶454噸M69型燃燒彈。因為無法直接看見目標,所以機隊全部採用雷達瞄準投彈。與之前一樣,整個編隊因為經驗問題還是在東京上空分散成了大量小編隊甚至單機,這種多個方向多個小編隊進入東京轟炸的“失誤”陰差陽錯的干擾了日本防空部隊的判斷。所以當日的轟炸實際還是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實際投下的411噸M69型燃燒彈損毀了2.5平方公里範圍,27970棟建築被摧毀,美軍損失6架B-29轟炸機。在機隊返航的過程中,313轟炸機聯隊指揮官湯瑪斯·鮑爾准將總結了這麼幾點:

  1. 既然東京氣象條件不好用必須雷達瞄準投彈,那麼改在夜間轟炸不是一樣嗎?反正不依靠目視投彈,夜間轟炸可以有效降低日本防空部隊攔截概率
  2. 既然多路多方向進入轟炸目標可以干擾日本防空部隊的判斷能力,那麼以後的轟炸為什麼不能由大編隊改為多組小編隊?
  3. 降低轟炸高度以抵消高空投彈時風速帶來的影響。

如果說湯瑪斯·鮑爾的總結為後來大規模轟炸提供了建議,那麼1945年2月13日美英對德累斯頓的轟炸則破除了李梅心中最後一個顧慮。德累斯頓轟炸死亡人數超過3萬人,包括大量平民,李梅考慮的是這種完全的無差別轟炸是不是會帶來負面影響。既然盟軍將任何的交通樞紐、物資生產中心還有任何參與戰爭行為的平民也定義為軍事目標,那麼就不存在純粹的“無辜”。心裡鬆綁後的李梅開始醞釀更大規模的轟炸,將戰略轟炸直接貫徹到底,“李梅火攻”正式展開。李梅在仔細分析了日本現存的防空實力後將原有的日間高空高爆彈精確轟炸策略徹底推翻,改為夜間低空燃燒彈面積轟炸,對美國陸航來說這幾乎就是顛覆性的轟炸戰略。

  • 轟炸由白天改為夜間
  • 投彈高度由原先的2萬英尺下調到5000-8000英尺
  • 由大編隊同一方向進入改為多個小編隊甚至單機獨立從不同方向進入
  • 在日本防空實力下降到不足以嚴重威脅轟炸機編隊後,拆掉部分自衛武器改為攜帶炸彈

按照李梅的設想,一週內連續對日本的東京、名古屋、神戶等城市連續轟炸,從心理上和物質上給日本以絕對的打擊。其中第一目標為東京一處3英里長、4英里寬的區域,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英里8-13萬人。其中包含工廠、火車站、倉庫以及大量的小作坊。在NDRC中,這種區域被劃為一類區,是重點打擊對象

1945年3月9日,對日本來說這可能是最黑暗的一天,XXI轟炸機司令部出動331架B-29轟炸機對上述區域實施轟炸。313轟炸機聯隊指揮官湯瑪斯·鮑爾准將作為先導機隊攜帶M47燃燒彈先行在目標區域投出一個X型標記,隨後的轟炸機將2000噸M69型燃燒彈按照引導投擲在東京。當晚東京大風,西北風風速超過32公里/小時,大大助長了燃燒彈火勢的蔓延,甚至低空轟炸的轟炸機的玻璃都被瀰漫的濃煙和大火燻黑,強烈的燃燒氣流嚴重干擾轟炸機的飛行。可以說,當晚的東京亮如白晝,市中心41平方公里範圍被焚燬,26.71萬棟建築消失(佔整個東京建築總數的25%),22個工業目標被全部摧毀或嚴重破壞,東京的消防能力在整個轟炸中沒有發揮任何作用。根據戰後多方面的統計,東京當晚的死亡人數在8.37萬-9.7萬人之間,受傷人數4.09萬人,無家可歸100萬人。此次轟炸是人類戰爭史上最為慘烈的一次空襲行動,即便是5個月之後的廣島原子彈造成的當日死亡人數不過7萬人,而日本清理大量北燒焦的屍體則花費了25天時間。有下面這麼一段話:

待到天亮後,倖存者被眼前的一幕徹底驚呆:大部分建築蕩然無存,街道已經無法辨別,只剩下東倒西歪的水泥柱和鋼筋混凝土殘骸。家附近的房屋都變得根融化的糖塊一樣,無數燒焦的屍體遍佈在河床上。空氣中到處瀰漫著燒焦的臭味。這一刻,我懷疑我是否還在人間。


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秘

3月9月遭到轟炸後的東京

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秘

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秘

雖然東京損失如此慘烈,但李梅並沒有放過東京。4月2日、3日、7日、13日、5月23日、5月24日、7月20日、8月8日和8月10,美國先後對東京地區的民區和軍工製造單位實施轟炸。至1945年8月,美軍在東京地區投彈超過1萬噸,燒燬56.3平方公里,佔東京總面積的51%,總死亡人數超過14萬人。

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秘

戰後的日本東京

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秘

除了東京之外,其他大大小小的城市都遭遇了同樣的待遇。名古屋、大阪、神戶等城市從3月開始連續遭到美軍轟炸:

  • 3月11日,名古屋,301架,投彈1700噸
  • 3月13日,大阪,301架,投彈1700噸
  • 3月16日,神戶,330架,投彈2300噸
  • 3月18日,名古屋,310架
  • 5月14日,名古屋,524架
  • 5月17日,名古屋,516架
  • 5月23日,東京,558架
  • 5月24日,東京,498架
  • 5月29日,橫濱,510架
  • 6月1日,大阪,509架
  • 6月5日,神戶,530架
  • 6月7日,大阪,449架
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秘

名古屋


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秘

佐世保


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秘

大阪

當然,上述提到的這些只是大城市,其實從6月開始,李梅已經把手伸向全部日本的中小型城市。大小67個城市先後遭到不同程度的轟炸,日本對城市人口的疏散嚴重影響著工業生產。在全部遭到轟炸的城市中,福井城市損毀率96%,幾乎被完全摧毀。東京的損毀率為51%、名古屋31.2%、神戶56.1%、大阪26.1%、橫濱44%、川崎32.7%……

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秘

1945年8月6日,美軍509轟炸機聯隊使用B-29“超級空中堡壘”戰略轟炸機將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投擲在日本廣島,爆炸當量1.5萬噸TNT炸藥,當日死亡人數約7萬人。8月9日,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被投擲在長崎,爆炸當量2萬噸TNT炸藥,當日死亡人數3-4萬人。而原定原子彈襲擊目標為廣島、小倉、長崎、新瀉,其中第一轟炸目標為廣島,而8月9日當天由於小倉天氣原因無法找到投彈點,在盤旋半小時後轉飛長崎,這樣長崎成為世界上第二個遭受原子彈襲擊的城市。8月15日,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

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秘


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秘

在整個對日本列島的戰略轟炸中,盟軍摧毀了大概47萬桶的原油、22萬噸的糧食、20億平方碼的紡織品。而生產能力,1945年遭受美國轟炸機戰略轟炸後,其工廠設施損失如下:83%的煉油、75%的飛機發動機生產、60%飛機機身生產、30%陸軍彈藥生產、28%海軍彈藥生產、15%鍊鋼、10%化學品生產。整個戰略轟炸期間日本平民傷亡數量大概80.6萬人,其中33萬人死亡,47.5萬人受傷。

比原子彈更可怕,數十萬日本人化為灰燼,二戰李梅火攻全揭秘

戰略轟炸對日本飛機制造業的影響



結語

自1944年6月開始至1945年8月,美軍發起的一系列對日本的戰略轟炸和海上封鎖極大程度了消耗了日本的持續戰爭能力,促進了日本的無條件投降,也成功避免了盟軍直接對日登陸可能造成的巨大傷亡。不管是歐洲對德轟炸還是太平洋對日轟炸,這種持續性的戰略轟炸對一定程度上對戰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也直接促進了美國戰後的戰略空軍組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