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一则:“三八”节有感:也谈妇女解放


随笔一则:“三八”节有感:也谈妇女解放


“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一把尺度。”

——大师讲过的这句话,肯定是至理名言。但大师所讲的只是“一把尺度”,而并未讲这是唯一尺度。所以我想,假如我提出“丈夫的解放程度,是衡量妻子解放程度的一把尺度,因此同样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一把尺度”这样一个命题,应该不算是大逆不道吧?

人类开始以“万物之灵”身份,立足于这个星球的时候,女性是部落里当仁不让的领袖。在那个至今让无数妇女向往的“母系社会”中,妇女是处于“解放”状态的吗?在我看来,答案是否定性的。远古文化遗存所表明的妇女们低得令人无法想象的平均寿命,便是比石头还坚硬明证!

“母系社会”之女权“父系社会”的父权的让度,既不是妇女“解放”程度的下降,也不是渣男靠“身大力不亏”的暴力掠夺来的;相反,这恰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生活向前迈进的必然结果——换句话说,这恰恰表明着,妇女沿着“解放”的轨迹,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事实上,妇女争取解放,并不是女性与男性的“零和博弈”,并不表现为妻子们可以为所欲为、随心所欲地“驾御”男子——老公。“妇女解放”,大而言之不过是全人类解放的一个组成部分,小而言之则只能是“家庭解放”的一个必经环节。没有社会大发展带来的家庭解放,当老公还在为家务劳动牺牲事业的时候,优哉游哉的妻子们又哪里会有什么“解放”可言呢!

在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甚低的今天(与十年前写这篇短文时相比,这一程度如今已经明显提高了),男女双方组成家庭,往往须以对个人的事业、兴趣等等作出某些牺牲为代价。这个代价由谁来付,常常成为家庭夫妻间摩擦乃至争斗的焦点。

“家务劳动夫妻共担”,是家庭关系专家最常开出的一剂解决矛盾的药方。但这中看上去甚是公允的“共担论”,就真的合理吗?答案恐怕也还是“未必然”。

说实话,料理家务是一种强度极高的劳动(与十年前写这篇短文时相比,这一强度如今已经明降低了),对全力为事业拼搏的奋斗者来说,这无疑是极大的“负担”。所以从运筹学角度看,与其让所有家庭成员“共担”家务,而大家统统牺牲事业,倒不如让最有希望取得事业成功的一方,从家务劳动的重负下彻底摆脱出来。

——这种“牺牲”倘若实行于两代人间,作为母亲的妇女大多乐于接受,为了让子女成龙成凤,终日劳作而毫无怨言;但同样的“牺牲”若实行于夫妻之间,作为妻子的妇女们,便大都难以接受了。

“凭什么呀?你有事业,我难道就没事业?为啥非得我为你牺牲,就不能你为我牺牲呢?”

问得好!我觉得这时候两口子就应该平心静气地坐下来,细细分析比较,倘女方确实比男方更具备成功的可能,那就绝对应该由男方承担起家务,以保证女方毫无后顾之忧地去为事业全力奋斗。但如果女方比不上男方所具备的成功条件,那该怎么办呢?讲“公平”?还是讲“共担”?为了所谓“公平”而“共担”家务,把对方追求的事业消磨掉,这难道真是我们必须支付的妇女“解放”成本吗?

在当今社会发展阶段下,立志献身于事业的女同胞择偶时,首先要在择偶方面彻底抛弃“上行选择”取向。倘若你身高一米六,却非一米八的小伙不嫁;你大学本科毕业,却非硕士生以上学历者不嫁;你职务副科级,却至少要嫁个正厅级……那你又凭什么让样样比你优秀的老公为你牺牲呢?所以,希望老公作出牺牲的女性,在择偶时按照“下行选择”的取向,去寻找事业上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人当老公,而且在婚前把话讲明并得到男方负责家务劳动的明确保证,然后再考虑喜结连理不迟。

说到底,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才是家庭解放和妇女解放的前提。所以,那些为社会全面进步做着全力奉献的老公们,也正是在为家庭和妇女的解放全力做着奉献。

由生理特点赋予了“母亲”这一伟大职责的女性同胞们,不要过于苛责,试着去谅解那些因奋力拼搏,而无暇顾及家务的老公们,好吗?谢谢,谢谢啦!

谨祝全体姐妹们,“三八”节快乐!

2008年 3月 6日,写于杭州

2019年11月30日,校于杭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