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继上海邮轮母港之后的全国第二个邮轮母港!(附权威解读)

三亚:继上海邮轮母港之后的全国第二个邮轮母港!(附权威解读)

今天(7月25日),交通运输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在海南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方案信息量很大,干货满满。其中涉及到三亚的有↓↓↓

1.加强综合交通枢纽、通道和网络建设

《方案》第一项第(一)条提到,以机场、港口为重点,着力打造海口、三亚等综合交通枢纽,加密直达全球主要客源地的国际航线,提升辐射能力和服务范围。研究琼州海峡通道,构建由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水路客滚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交通走廊,融入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以“海澄文”一体化经济圈、大三亚旅游经济圈为重点,打造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铁路、城际轨道、骨架公路网络。支持海南提高智慧交通发展水平。

2.推动加快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方案》第一项第(二)条提到,重点推进琼中至乐东、文昌至琼海、万宁至洋浦高速公路、G360文昌至临高公路和铺前大桥、海口港马村港区航道及防波堤工程、洋浦港区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海口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开展G15/75海口段高速公路、三亚新机场、儋州机场、东方/五指山机场前期工作。

3.推动三亚建设国际邮轮母港

《方案》第三项第(八)条提到,指导海南编制三亚邮轮母港总体规划,支持建设服务三亚邮轮母港的免税油料、生活物资、维修等邮轮物料供应基地与维修养护基地。支持海南发展邮轮游艇设计展示、人才培养等相关服务体系。指导海南出台优惠政策促进邮轮要素集聚,吸引邮轮产业相关企业在三亚注册。

在海南省交通运输厅解读《交通运输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中提到,

继上海邮轮母港之后,三亚是交通运输部明确提出的全国第二个邮轮母港。

4.支持邮轮航线开发和中资邮轮公司发展

《方案》第三项第(九)条提到,充分发挥海南区位、资源优势,支持邮轮企业以东南亚、港澳台等航线为重点,开发运营涉及三亚、海口邮轮港的邮轮航线产品。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中资方便旗邮轮公海游试点政策,支持三亚等邮轮港口开展试点。大力发展中资邮轮公司,鼓励中资邮轮公司在国内新建邮轮并悬挂五星红旗或香港旗,探索允许中资香港旗新建邮轮开展三亚等邮轮港口始发的沿海邮轮运输。

5.推动琼港澳游艇自由行

《方案》第三项第(十)条提到,将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政策推广至海南,建立游艇型式检验制度,简化进口游艇检验,对通过型式检验的新建游艇或经技术勘验后持有经认可的机构出具证书的进口游艇,可直接申领游艇适航证书。协调有关部门简化游艇入境手续,推动建立琼港澳游艇“定点停靠、就近联检”的口岸管理模式,游艇进出海南水域一次性办理进出口岸手续。支持海南省依据授权划定、调整琼港澳游艇活动水域。建立游艇备案管理制度,将游艇开航前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改为向游艇俱乐部通报。探索境外游艇航行水域负面清单制度。在满足相关法规和安全管理要求的前提下,支持海南开展游艇租赁业务。整合游艇证书,将游艇所有权登记证书与国籍证书合并为游艇登记证书,并可直接向游艇所有人或游艇俱乐部所在地海事管理机构办理登记手续。支持海南省对港澳居民及法人拥有自用游艇办理船舶登记,推动游艇检验证书、操作人员证书与港澳互认。

6.加快推进南海海上救援基地建设

《方案》第四项第(十一)条提到,处理好近期和远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加快建设三亚海上救援综合基地,构建完备的支撑保障系统,具备统筹支持保障直属交通系统海事、救捞、飞行队、航海保障等单位海上力量的能力。加强海口基地的基础设施与装备建设,充分满足琼州海峡客运、国际邮轮航线、溢油防范重点区域等的保障需求。

7.加强南海救援力量建设

《方案》第四项第(十二)条提到,对标国际海上救援力量先进水平,推动南海救援力量适度超前发展。加快建造多功能巡航救助一体化船舶,逐步形成覆盖南海海域,满足9级海况下能够出动,6级海况下能够正常执行任务。在海口、三亚建设规模适宜的溢油应急设备库和专业装备。完善海上搜救中心应急救援指挥平台标准规范,加强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

8.推进港航资源整合

《方案》第五项第(十五)条提到,指导海南推进港口布局调整和功能优化,统筹推进海南省港口资源整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港口和岸线等资源。重点支持海口、洋浦港做优做强,三亚、八所、清澜等港口做出特色。支持引入大型港口、航运企业等战略投资者,推进实施港口一体化运营管理。支持引进国内外知名航运企业和有关服务机构在海南设立区域总部和营运中心,带动航运要素集聚。

解读《交通运输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全文如下↓↓↓

交通运输部近日印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支持海南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打造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开放试验区、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

26项措施任务

全面推动深化改革

今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为支持海南交通运输事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将海南省打造为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开放试验区、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

《实施方案》从指导海南编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支持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健全南海海上救援保障机制体制、推动海南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等方面提出了26项具体的政策措施和工作任务。

顶层设计

指导编制综合交通运输

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

经过30年的努力,海南已初步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较好地支撑了海南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但与中央赋予海南的战略定位要求相比,与支撑海南实现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发展目标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抓住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机遇,加快补齐短板,强化优势,打造交通强国先行区。

《实施方案》提出支持海南交通发展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指导海南高标准、高定位、高起点编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列入规划的建设项目予以优先安排、重点支持。

规划的思路和重点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提升海南枢纽地位,以机场、港口为重点,着力打造海口、三亚等综合交通枢纽,特别是加密直达全球主要客源地的国际航线,提升海南的辐射能力和服务范围。二是强化海南对外通道,研究琼州海峡通道,构建由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水路客滚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交通走廊,加快融入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三是完善岛内综合交通网络,以“海澄文”一体化经济圈、大三亚旅游经济圈为重点,打造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铁路、城际轨道和骨架公路网,全面支撑城市群建设和旅游业发展。

合作共赢

扩大国际海运领域

全面对外开放

在总结和复制上海、广东、天津、福建等前三批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基础上,海南自贸区在扩大国际海运领域对外开放方面探索进一步突破,将在全国率先实现国际海运领域全面对外开放。外商在海南可以设立独资企业或股比不限的合资合作企业,经营国际船舶运输、国际船舶管理、国际船舶代理、国际海运货物装卸、国际海上集装箱站和堆场等各项国际海运及辅助业务,并享受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允许中资非五星红旗船舶开展以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口为国际中转港的沿海捎带业务,提升海南港口在泛南海地区中转枢纽作用。

在充分借鉴上海、武汉等地航交所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海南实际,《实施方案》提出海南建设航交所要重点发展船舶买卖和租赁交易、邮轮游艇交易、航运金融和航运保险等业务,同时鼓励海南探索开展航运期货、运价指数衍生品交易等创新服务,创立有国际影响力的“一带一路”运价指数体系。

自由贸易港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税收减免或优惠。《实施方案》提出,推动相关部门在海南出台更加优惠的海运业税收政策,包括对自由贸易港内注册的海运企业自有船员实行所得税减免政策;对船舶及设备等进口减免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海运及辅助业企业所得税等税收实行低税赋优惠政策。这三种税收优惠有助于提高海南对海运企业的吸引力,促进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

综合施策

积极培育邮轮游艇

旅游消费新业态

邮轮旅游是海南近年来发展的一个亮点,成为具有特色、具有潜力、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在提升海南传统服务业、发展新兴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支持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好海南特有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需要综合施策。

为支持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好海南拥有其特有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实施方案》综合施策,积极创新。一是丰富邮轮航线和产品。推进中资方便旗邮轮公海游航线试点政策,探索中资香港旗新建邮轮开展三亚等邮轮港口始发的沿海航线,这两项政策均突破了现有法律框架,明确海南自贸区在全国率先开展试点。二是推进三亚邮轮母港建设。支持海南围绕三亚建设发展邮轮供应、维修、贸易、人才培养、旅游消费等邮轮相关产业及经济发展,引导邮轮相关要素向三亚聚集。继上海邮轮母港之后,三亚是交通运输部明确提出的全国第二个邮轮母港。

对于发展游艇产业,海南具有自然地理、气候特征以及政策定位等独特优势。为支持海南培育游艇旅游消费新业态,使海南国际旅游岛这张名片更亮更出彩。《实施方案》在放宽游艇管制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将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政策全面复制推广到海南。二是探索境外游艇航行水域负面清单制度。三是建立游艇备案管理制度,游艇开航前只需向游艇俱乐部通报。四是建立游艇型式检验制度,简化进口游艇检验,整合游艇所有权登记和国籍证书,推动游艇检验证书、人员操作证书与港澳互认。五是在满足相关法规和安全管理要求的前提下,支持海南开展游艇租赁业务。

适度超前

大力完善

南海救援保障体系

近年来,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南海海上搜救和应急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保障南海航行安全、服务南海建设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难以满足海上应急保障需求。

《实施方案》提出,加快三亚海上救援综合基地和海口基地建设。对标国际海上救援力量先进水平,推动南海救援力量适度超前发展,实现南海水域巡航搜寻全覆盖。加强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建设,规范应急组织指挥程序,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海上应急救援组织指挥体系。

交通运输部将推进更深层次的实质性巡航救助一体化,统筹整合海事、救助等力量,建设一支精干、高效、遂行多样化任务的海上执法与应急救援队伍,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保障。强化南海救援保障对外合作和区域交流,建立开放式的南海海上搜救合作机制,开展海上搜救实船演练、人员交流培训、海上搜救热线建设等务实合作。

资源整合

全面加强琼州海峡

客滚运输通道建设

据统计,海南全省90%以上生产生活物资、27%的人员通过琼州海峡轮渡进出岛。加强琼州海峡运输通道建设,对于推进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方案》提出,加快琼州海峡两岸客滚运输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和建设,加快海口新海港区、湛江徐闻港区建设,实施航道拓宽工程和新海港区进出航道建设。用好海峡两岸铁路基础设施资源,提升铁路、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统筹协调能力,推动粤海铁路通道设施升级和一体化营运管理。

《实施方案》明确,加快两岸港航资源整合,实现两岸港口和船舶联合调度、统一指挥,推进客滚运输班轮化运营,实现“定船舶、定码头、定班期”。推进琼州海峡客滚运输“车客分流”和“车车分流”,逐步实现旅客、小客车、大货车运输通道分离,提高人车上下船效率。建设琼州海峡客滚运输联网售票通航信息服务平台,推动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琼州海峡客滚服务质量。

绿色守护

走交通与自然和谐

发展之路

海南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财富,必须倍加珍惜、精心呵护。《实施方案》明确,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海南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养护和管理的全过程,交通基础设施布局选线主动绕避生态敏感区,强化岸线资源有效保护和集约节约利用。

《实施方案》提出,大力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积极推进绿色铁路、绿色公路、绿色机场、绿色航道、绿色港口建设。以船舶排放控制区、船舶靠港使用岸电、船舶港口污染物接收、液化天然气应用、原油成品油码头油气回收为重点领域,针对提高岸电使用率、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统筹等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发力,综合推动船舶与港口节能环保建设。

根据《实施方案》,海南将推进交通枢纽小微型汽车租赁服务及停车设施建设,鼓励旅游景点发展汽车分时租赁和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满足游客短距离出行需要。加快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汽车推广应用,积极引导新能源汽车用于出租汽车和小微型汽车租赁服务,确保到2019年年底新增及更换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比重达到80%。推进快递包装的减量化、绿色化、循环再生,推动建立海南特色快递业包装治理体系,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实施方案》印发后,我省将认真梳理、逐项落实,加快推动各项政策有效落地,全面打造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开放试验区、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做好交通先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