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这条老街上,藏着一个大“葫芦”

惠州这条老街上,藏着一个大“葫芦”

从东新桥到北门直街,从西湖丰渚园到惠东双月湾,从灯红酒绿的江北到原野莺啼的汝湖。每一次的前行都让惠州愈发接近完美,不甘生命为形所拘。《行走惠州》决定与惠州共成长,不受安排不怕走错,用行走的力量,亲身走近这座城,用脚步丈量这座城的每一个角落,让更多的人走出禁锢圈,不再飘荡在时光变迁中,而是扎根在这座城生根发芽,直到皱纹爬上枝头,仍能眯眼画出一个个熟悉的形状,收获满满的惠州情。

惠州这条老街上,藏着一个大“葫芦”

东江河畔,水东街前

惠州苏东坡故居的旁边

有一条焕发着生命力的明清老街

它只有短短的137米

却已经见证了桥东近五百年的变迁与发展

//惠州铁炉湖//

惠州这条老街上,藏着一个大“葫芦”

关于铁炉湖的由来

很多惠州人依然一头雾水

就连住在铁炉湖的老居民有些也不甚清楚

其实这里最早叫做“铁葫芦”

惠州这条老街上,藏着一个大“葫芦”

相传这里曾经存在两个池塘

一大一小形状酷似葫芦

当时铁炉湖有不少打铁铺子

大家都会在附近的这个池塘淬铁

久而久之大家便把供打铁用的

“葫芦”称为“铁葫芦”

惠州这条老街上,藏着一个大“葫芦”

“铁葫芦”的称呼

一直延续到南宋年间

南宋名臣陈鹏飞受到秦侩排挤被贬至惠州

到达惠州后他在“铁葫芦”北畔聚族而居

他觉得“葫芦”二字与“俘虏”谐音

于是将两个字调换位置

铁炉湖因此得名

惠州这条老街上,藏着一个大“葫芦”

随着历史的变迁

老街的打铁铺已在时间的冲刷中消失

铁炉湖的称呼却一直保存了下来

时间不断地推移

惠州许多老街已然渐渐式微

铁炉湖却倚傍着桥东市场的光环

在时代的迭代中保持了热闹和活力

惠州这条老街上,藏着一个大“葫芦”

行走在铁炉湖的街道

两旁的商铺仿佛从未经受过时间的侵袭

不管这里是老板还是客人

都已然习惯了生活的安然

惠州这条老街上,藏着一个大“葫芦”

铁炉湖虽然不长

平时人流量也很多,非常热闹

但保留了不少极具人文色彩的建筑

蔡宅、陈宅、裘屋便是其中的代表

01

铁炉湖·蔡宅

惠州这条老街上,藏着一个大“葫芦”

从街头开始走

最先出现的是蔡宅

褪色的石壁

残缺的瓦片

……


就连被岁月斑驳的大门

似乎诉都说着

还未曾被磨灭的故事

惠州这条老街上,藏着一个大“葫芦”

在这里停留得越久

便越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人们好像能从这里穿过历史的走廊

回到久远的那个年代

惠州这条老街上,藏着一个大“葫芦”

与蔡宅隔街相对的是

铁炉湖流动商户疏导区

或许大家会更加熟悉它曾经的名字

//惠州市第十小学//

惠州这条老街上,藏着一个大“葫芦”

如今的年轻人可能很难想象

这个喧闹的市场

曾经承载过

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

02

铁炉湖·陈宅

惠州这条老街上,藏着一个大“葫芦”

相邻蔡宅不远的陈宅

同样极具历史价值

陈氏家族始居于南宋

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惠州这条老街上,藏着一个大“葫芦”

惠州这条老街上,藏着一个大“葫芦”

惠州这条老街上,藏着一个大“葫芦”

陈氏住宅保留至今最老的一间

是当年陈鹏飞居住过的陈屋

这间老屋为陈家遮风避雨

照顾了二十多代人

惠州这条老街上,藏着一个大“葫芦”

而如今陈家的后人大多已经离开

陈宅内爬满了青苔与藤蔓

在街对面桥东市场的映衬之下

显得分外的落寞与萧瑟

惠州这条老街上,藏着一个大“葫芦”

或许命运早有定数

陈鹏飞来惠州四年后病故

铁炉湖成为了他生命最后的驿站

多年后老屋也与陈鹏飞殊途同归

大起大落,归于荒芜


03

铁炉湖·裘屋

惠州这条老街上,藏着一个大“葫芦”

在铁炉湖这条街道上

最有名的房子是门牌19号的裘屋

裘屋在清朝顺治年间修建

建筑面积超过一千平米

惠州这条老街上,藏着一个大“葫芦”

相比于其他住宅

裘家两扇黝黑的大门显得非常特别

这座大门使用酸枝木打造

当年可以说是坚硬无比,刀枪不入

惠州这条老街上,藏着一个大“葫芦”

当年的建造者一定无法想到

几百年后的如今社会安定

已然不需要裘屋抵挡刀枪侵袭

时间和“违停”成了它最大的对手

惠州这条老街上,藏着一个大“葫芦”

在铁炉湖这条老街的身上

存在着一种朴实而传统的热闹

是桥东街市文化的精髓

是埋藏在这里的根

惠州这条老街上,藏着一个大“葫芦”


自驾出行:桥东缺乏停车位,建议滴滴出行定位苏东坡故居,在苏东坡故居正门旁,即可找到铁炉湖口。

公交出行:公交可乘坐38路到桥东市场站下,或乘坐1路、3路、14路、24路到城背塘站下步行即可到达。

--------------------------------------

摄影丨西子影像-西小J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