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汤家奄千佛洞


洋县汤家奄千佛洞

汤家奄千佛洞保护碑

著名的洋县千佛洞位于洋县八里关镇王河村六组,官方名称汤家奄千佛洞,当地人习惯叫塔庵千佛洞,传说明朝嘉靖年间,因下雨山体滑坡,此洞才显露出来。洞里有大小佛像和砖砌壁画佛图千余个,故称千佛洞。汤家奄千佛洞大约建于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前后,砖砌双室单窟,坐西向东,前后室以甬道相连。前室面宽约3米,后室面宽4.8米,通道进深7.87米。后室高6米,四壁均以长35.5厘米、宽19.5厘米的方砖砌筑。砖面浮雕佛像138尊,一般高24厘米,宽14厘米;诸佛结跏跌坐于莲花座上,戴宝冠,身披璎珞,双手持元宝。西壁另有明嘉靖十四年铭文砖三块,洞窟内尚存石碑1个、陶香炉1件;碑面刻莲花纹,无文字。石窟洞前建有一庵,就是汤家庵,坐西向东。建筑年月不详,清嘉庆十九年(1814)、道光二十九年(1849)、光绪五年(1879)相继重新进行修建,使汤家奄千佛洞占地面积达到240平方米。汤家奄建有正殿三间,厢房两间,砖木结构,另有佛台1座。殿内有残留壁画。这些都是碑文里记载的,现在还可以在碑文里看到这些文字。只是所述的建筑物因种种原因都毁掉了,现在洞内的佛像也不多了。1982年陕西省将汤家奄千佛洞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又升级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洋县汤家奄千佛洞

汤家奄千佛洞洞口

关于洞中佛像丢失问题,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文革期间大炼钢铁砸烂了许多铁铸佛像,也有人说是改革开放后被盗卖文物的人盗走,究竟是咋回事无人追究也无人关心,只听说洞中佛像丢失较多。我曾在2005年一个秋阳暖照的日子到过汤家奄千佛洞,根据当地人回忆和述说,文革时期砸佛炼钢的说法站不住脚,原因是洞中几乎没有铁佛,基本是砖面浮雕佛像,也偶尔有泥塑雕像,但这些都无法炼钢炼铁,倒是改革开放后盗卖文物曾经一度泛滥,联想到茅坪朝阳山皇娘坟和九池方家坟古墓被盗,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初,汤家庵千佛洞文物丢失,估计也就在这时候,而且与这些盗墓贼脱不了干系。

洋县汤家奄千佛洞

破败不堪的千佛洞外景

到汤家奄千佛洞有两条路,一条是从八里关街上沿长沟方向环山盘旋,弯弯曲曲,沟壑纵横,骑摩托都非常难走,而且很远;一条是从茅坪与八里关交界的大路叉,到八里关王河村,过茅坪堰王河长虹管道天桥后,一直上山,这条路很近,但只能徒步行走,很累。我就是走小路爬山到汤家奄千佛洞的。其时正是暮秋,光秃秃的一片荒凉之地,杂草丛生,地面上只看见一个破烂不堪的古庵,房子檩条已经坍塌,瓦片碎了满地,但土墙还在,墙头上衰草枯黄,在秋风凛冽中摇曳。破庵后面有一脸盆粗柏树,但没有枝叶,听人说这颗古老的大树已经成精,被雷击了,但树大根深,古树依然活着,只是少了些枝杆和绿叶,显得苍老了许多。在坍塌的古庵后面,有一砖砌拱形山洞,类似延安窑洞形状,有两扇木门关着,上有铁锁锁着,这就是千佛洞洞口。听说塔庵雍明理老人那里有钥匙,但带路的朋友告诉我,这洞千万进不得,据说进洞之人能出来者寥寥无几,即使出来也都陆续不明不白的相继死去,闻听此言,心头大骇,便不敢再生入洞念想,在洞四周转了一会,拍了几张照片,也实在找不出能值得留恋的东西,虽有晴天暖日,但高山之上,仍然寒风袭人,便和朋友一道慢慢下山了。

洋县汤家奄千佛洞

汤家奄千佛洞洞口

后来我又到过汤家奄千佛洞几次,两条路我先后都走过,因汤家奄破败不堪,洞门又常年锁着,几乎没有景观可看,所以虽到了塔庵,浏览汤家奄千佛洞无数次,至今也没有找到有关汤家奄千佛洞的相关资料,这带有传奇色彩的古老建筑,谜一般让人琢磨不透的建筑者,如同这高山云雾一样,飘忽不定,朦朦胧胧,但我坚信,总有一天人类会揭开这个谜团,而汤家奄千佛洞也会随着有关部门的重视而加以保护和开发,当千佛洞谜底揭开那一天,千百年风雨如晦的古老建筑定能重见天日,焕发生机,也必将为华阳旅游线增加一道靓丽的风景。

洋县汤家奄千佛洞

洋县八里关王河村,从这里上千佛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