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张仲景遇上新冠肺炎,有办法治好吗?

儒农


您好,这4位都是古代的名医,他们的简介我就不拾人牙慧了。我认为,这四个人如果遇到冠状肺炎疫情,即使以他们精湛的医术,恐怕也难以治好。


虽然这次疫情中,中医的疗效已经得到证明,据河南省314名中医专家组成的技术小组的数据, 中医药协同治疗率分别达到94.31%和90.7%。


但应该指出的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张仲景这人的医疗理论,在医治类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候,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我们现在用中医去治疗,是在超越了以上4人理论基础上的一种集古代、近代中医之大成的防治方案。


而且有效果不等于完全治好,对轻症状者而言,中医可以起到很好的恢复效果,对于未患病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但对于已经重症的患者,因自身免疫系统已接近失控,这时候中医的作用就没那么大了。


1.古代医术的局限性


电影《大明劫》讲述了大将孙传庭临危受命出关攻打李自成,欲救大明于水火,军中却爆发了大瘟疫,江湖游医吴又可被传唤入军营,控制瘟疫的故事。在瘟疫开始阶段,吴又可的师傅按照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为依据进行救治, 但是几乎没有任何效果。这说明用一般治疗外感病、伤寒的方法治疗,或妄用峻攻祛邪之剂,对冠状肺炎的效果也有限。




吴又可通过自己的临床观察,创造性地提出了““疠气”的说法,从病因学方面把瘟疫跟一般的外感、伤寒病区分开来,自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祛病方法,并进行严格的隔离,病理消毒, 最终让瘟疫得到了控制。


吴又可后来著的《瘟疫论》,他辩证的温病病症学说,在当时领先了西服200年,也是世界传染病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


2.关键在于隔离制度



只是用医疗手段也很难全面控制瘟疫, 关键在于隔离手段。古代中国瘟疫发生的频率很高,据不完全统计,历代发生疫灾的次数为:周代1次,秦汉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


事实上,我国自汉代起,就有对疾病隔离观察的纪录, 在《汉书·平帝纪》中记载。


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在南北朝更是成了一种制度,在秦朝时期,就有了专门安置麻风病人的隔离机构,被称为“病迁所”,在《晋书·王廙传》的记载中,


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


到了北宋时期,官方建立了完备的尸体处理流程以减少传染源。 以上说明,古人早就意识到了隔离对治疗温病的重要性并建立了相对完备的隔离制度。




古代中国的疫病流行时期,也是名医辈出的时期, 如东汉的张仲景的《伤寒论》,就叙述了不同传染病在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 华佗、李时珍都曾经对瘟疫的治疗作出重大贡献。只是他们的理论,在面对不断变异、被发现的新病毒面前,都有历史的局限性。


对人类而言,跟瘟疫、跟病毒的战争是一场永恒的战争, 病毒在不断地变异,中医医疗手段也好,现在医疗手段也好都要与时俱进, 这场正邪之争,永远不会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