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柳戏题》的首联连用四个“柳”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在下正是凋灵斯拉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种柳戏题》一诗,是柳宗元现存诗歌中别

具一格的作品。之所以说其“别具一格”,是

因为柳宗元这位对待写作从来都比较严肃的

诗人,在此诗中,却一改自己平时的风格,

紧紧扣住诗题中的“戏”字,将一个严肃的主

题,用嬉戏的笔调表现出来。

首先可见到首联两句,先交代了人物、事件

和地点,仔细想来,种柳劳动也含蓄的暗示

了其时间自然在春季。其中所提到的柳江,

即西江的支流,流经柳州,此乃地点所在

也。另外在语言上,诗歌一开始,柳宗元有

意运用似乎有点“绕口”的句式,两句十个

字,居然嵌入了四个“柳”字,既照应了诗题

中的“戏题”二字,又使读者感到极度新颖,

极度别致,自 然而然地调动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人感到妙不可言。

而颔联针对上联所写发了一番感慨,先想像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会成为人们谈笑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变成历史,上的-段佳话。这绝不是作者的自夸,实际上,作者心里非常明白,在他所处的时代里,作为地方.上的最高长官,能亲自参加公益劳动的“一方诸侯”实在少之又少,因而有这样的前两联柳宗元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展开描写,使诗题中的“戏”字落到了实处。后半段的戏笔的成分似乎已大为减少。在此两句中,诗人以不容置疑的口吻提出自己美好的希冀:硕大的树冠应当能遮蔽住骄阳覆盖着大地,高耸的树干一-定能长大成材高人云天,坚信自己今天的举动将有利于国,有利于民,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后面画龙点睛的议论。而尾联中,诗歌运用了“思人树”这一典故。

并以议论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努力造福于民的强烈愿望,感情真挚,让人不禁感同身受。不过,虽然作者力图使这首诗基调轻松、语言幽默,但由于诗人的经历、秉性以及所表达的主题的需要,事实上,诗歌是越写越严肃,越写越接近自己的一贯风格的。

纵观全诗,诗篇先在题目用“戏”笔写出重大严肃的主题,收到既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愿而又避免了空话大话,避免了自吹自擂的奇特效果,这样来写,首先为诗歌的风格定下了一个基调。然后,除了头一联是叙述事情,是实写外,其他各联,或为推测,或为希望,或为议论,总之都是虚写。这种诗歌结构,不太像唐诗,更接近于宋诗的风格。由此可知作者并不想把种柳劳动当作诗歌的中心来写,而是通过种柳这件事,借端说理,表达自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留惠于民的做官准则。这思想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也许直到现在仍然有其不朽的借鉴意义。


翁子涵


悟空好,题主好。很高兴来回答这个有趣的问题。

柳宗元,唐代 文学家、 哲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种柳戏题

唐代: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柳宗元是一个比较严肃的文人。但在此诗中,却一改自己平时的风格,紧紧扣住诗题中的“戏”字,将一个严肃的主题,用嬉戏的,轻松活泼的笔调表现出来。这在柳宗元的作品中是仅见的。

首联二句十个字,嵌入四个柳字,而天衣无缝,浑然天成。

更高明的是十个字里把,时间春天,地名柳州,人物柳宗元,官职刺史,地点柳江边,做什么事情,种柳树。把写文章六大要点交代的清清楚楚。

而且 表现出一种清新活泼风格。像绕口令一样却读来朗朗上口。可见诗人功力。

为诗题,种柳戏题,中的戏字做出了最好诠释。把戏字落实到实处。

当然,机缘凑巧也是一大原因。在春天里柳州的刺史姓柳要在柳江边种柳树。

但是以戏谑的文笔流畅的以十个字完美的表达出来,无论如何是神来之笔。

颔联是说今天的种树行为也许会成为人们谈笑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会变成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接下来两句是遥想许多年以后,硕大的树冠应当能遮住骄阳,高耸的树干一定能长大成材。今天的种树是有利于国,有利于民。

最后两句表示种树还是容易的,但是身为地方最高长官,惭愧的感觉到没有对柳州的百姓做出什么大的贡献。

婉转的表达自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留惠于民的做官准则与愿望。这思想值得肯定的,就是放到现在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