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时期,为什么美国政府不选择通过将产品出口来减轻国内的生产过剩呢?

左丿子Filv


国内产品大萧条的原因之一当然是

生产过剩,按照熊彼得和一些马克思学派的说法,是因为生产者收入的增加跟不上生产能力的提高,生产者无法消费自己所生产的全部产品所导致。如果这个说法成立,那么金融衍生品增加,使得个人信贷十分的方便,于是将生产过剩的问题暂时缓解,但却以积累到以后变得更严重为代价。而按照罗斯巴德的看法,美联储投放了过多的货币干预了经济,虽然过多的货币主要跑到虚拟经济部门,消费品物价相对稳定上涨有限。但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本该因生产能力提高,而导致物价降低,使得人人都能充分的享受经济繁荣带来的好处。但大萧条时期,美国货币汇率不稳,政府通过将产品出口来渍激经济实际上效果不佳,减轻国内的生产过剩动力当时有限。


中玉财经


在扯淡大萧条之前先普及一条冷知识,事情虽然过去了90年,但大萧条形成的根本原因在经济学领域并没有达成共识。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是充分就业且经济放缓时政府没有花钱造成的,货币主义者认为是银行危机造成的,而马克思主义者则认为这是资本主义无可救药周期律。

大萧条其实很复杂

吐槽机是个不懂经济的笨蛋,没法在经济学层面讨论大萧条,大抵只能描述一下事情经过,让大伙知道发生了什么。这个事情的起点是1929年9月4日左右美国股价下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恐慌。

恐慌持续到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这天把整个股市干崩盘了,倒霉的是那时候新闻产业已经形成规模,这事儿成了全球性大新闻。然后整个世界都开始慌得一笔,美国佬都坑成这个操性,咱们该咋整?

更坑爹的是美国在一战过后的孤立主义政策也在这时候蔓延到经济领域,1930年他们实施《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干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勾当。这样的举动更让其他国家恐慌加剧,纷纷制定报复性关税之类的政策。

然后美国企业主就陷入了一个迷茫的恶性循环,股市崩盘的恐慌造成人们不敢消费,所以货物很难买出去,无论是工业品还是农业品。东西买不出去他们就只能减产减员,造成更多失业,不然自己就得破产。

可是企业减员后又加剧了恐慌,人们更不肯大把花钱,故此他们只好继续减产减员,最后把美国的失业率干到25%,大家全都没好日子过。更要命的是事发突然,很多生产原料是没法减产的,当时美国人还有借贷创业的习惯,比失业更悲剧的破产也降临了。

从美国内部的大萧条经过来看,题主说的生产过剩不见得是主要原因,它是一次很复杂的经济连锁反应,牵涉了很多层面的问题,不适合单纯归咎一点。

自作自受的美国

至于美国政府为啥不通过出口降低产品积压的问题,其实很简单,没人买。所谓没人买也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没有国家肯买,另一方面是大部分国家的百姓逐渐也买不起了。

前面不是说美国当时弄出一个叫《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的玩意嘛?那个税法是美国历史上第二高的关税法案,更气人的是那时美国是个贸易顺差国,出口大于进口。于是全世界的小伙伴都被激怒了,你赚老子钱还不让老子赚钱,还有天理吗?还有法律吗?

于是美国的21个贸易伙伴国纷纷出台了对等报复性关税政策,包括英国、法国、加拿大、南非等主要经济强国,搞得美国出口瞬间下降了67%。你别说加大出口力度,就是现有份额都保不住了。现代大部分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都认同那个法案是大萧条的助推剂,起码把美国给坑惨了。

买不起的问题就更好理解,美国的股市崩盘让世界人民慌得一笔,纷纷发生了跟他们类似的危机。其中最憋屈的就是德国,他们刚刚在一战后恢复了点元气,华尔街崩溃就迫使美国银行终止了贷款,直接把魏玛政府坑死,小胡子上台了。

在失业率节节攀升的情况下各国人民对买东西没啥兴趣,基本都开始玩自给自足或者疯狂出口,日本就是借这段时间取代了英国在纺织品行业的霸权,智利这个原料出口型国家更是在国家破产边缘晃荡了一圈。

各国百姓都穷成这样了,还哪有加大购买舶来品的欲望啊?其实要说也有不太受影响的国家,很不巧最主要那个叫苏联,比较不主要那个叫中国(没完全脱离银本位,因祸得福),这两国家的老百姓当时有个共同特点,穷!出口这条路就这么堵死了。


历史吐槽机


问题并非美国政府不想将产品出口减轻国内生产过剩,而是根本没有这样大的市场来购买美国生产的剩余物资。换言之,大萧条影响的并非是美国,而是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所有国家。

欧洲和日本等西方国家同样面临经济危机的压力,无力购买美国商品

作为当时欧洲最强国家的德国,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比美国更大。美国对德贷款因为衰退而停止,失业率飙升至30%。在此情况下,纳粹党上台。德国因严重的经济危机将战争赔款搁置,这直接导致了纳粹党的得势和德国被欧洲国家孤立。

作为远东地区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日本,大萧条对其的影响同样难以避免。日本经济衰退了8%并第一个使用了量化宽松的经济政策。大臣高桥是清将日元贬值,增加赤字来刺激经济的发展。但是高桥削减了武器军备的开支以缩小政府债务的做法招致了军队的不满并导致了“二二六兵变”,军政府上台。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也同样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对此他们采取了“帝国特惠制”等政策,提高美国出口商品关税并对本国出口商品予以补贴。这对于美国的经济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其他国家虽然有购买美国商品的意向,但由于经济原因所起的作用相当有限

除了欧洲和日本资本主义国家以外就数中国和苏联最有购买力了。但起到的作用也相当有限。

中国当时已经意识到和日本必然会有一次战争并为之积极准备,但美国迫于日本的压力封锁了对中国的军火贸易。这样美国只能向中国出口奶粉等商品,这利润远不及军火贸易,而且奶粉等美国商品只能被中国上流社会消费,出口量也不大。这意味着中国市场对美国经济危机的帮助可谓是杯水车薪。

苏联巧妙地利用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发展自己。在经济危机中,苏联由于不开放的市场而受到冲击较小,而同时积极引入美国和西欧的技术和设备发展自己。这对于美国走出经济危机当然有帮助。但是苏联市场毕竟有限,而且可以选择的对象是整个西方世界而非单对美国。这意味着苏联消耗美国富余生产力所起的作用被进一步削弱。


物质文化史


随便聊两句。

经济大萧条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市从363点开始一泻千里,到10月29日的短短一周内,股市下挫40%。美国股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一生的积蓄在几天内烟消云散。此后,美国和全球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美国的GDP

以1929年为例,消费者占比72%,工商业者投资占比18%,美国政府使用略少于10%,出口略大于10%。

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后,工人失业率不断上升,老百姓没有收入,也就无法正常消费,因此,消费者比例暴跌。消费者需求下跌,工商业投资势必跟着下跌。

然后,美国便上演了让人瞠目结舌的一幕,一边是成千上万饿着肚皮的流浪者,一边是忙着将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的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将小麦和玉米替代煤炭成为燃料。

既然商品“过剩”,为何不增加出口?

美国的股灾引爆全球经济危机,美国的股市并不纯粹是美国的上市公司,世界各地很多有名的公司都选择在那里上市。美国股市崩盘,没有哪家股票能够独善其身。

一、国外需求下降

美国大资本家通过购买外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来对其进行投资,当美国企业发生金融危机后,他们势必会大量抛售尚未受到严重影响的外国上市公司的股票,也就意味着,外国上市公司也难以逃脱崩盘的命运。

连锁反应将从股票市场传导至现实市场,外国企业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不得不减产降薪裁员,失业率飙升,意味着外国的需求也在迅速下降。对美国依存度较高的几个国家率先遭到冲击。

据统计,大萧条期间,美国的失业率飙升到25%,德国失业率逼近30%,日本经济衰退了8%等。

二、国际贸易壁垒

如果美国想要增加国际贸易,必须降低销售价格,最有效的手段便是降低税率或者国家补助出口补贴。但对于进口国而言,除非是必须进口货物,否则必然提高进口关税来提高美国商品价格,从而保护本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也就是反倾销。

三、落后的运输和包装

产能过剩的产品往往是日用消费品,可存储周期短,例如牛奶,就1920时期,根本没法达到长时间存储。

当时国际运输,以远洋轮船为主,如果货物包装不好,比如小麦、玉米之类的农产品,一旦遇到海水浸泡,那么轮船还没到达大英帝国,便已经腐烂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面对高昂的包装成本。而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又必须维持或降低销售价格,当销售单价低于生产成本或者是过剩商品的边际成本时,换句话说就是得不偿失,谁还会做那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当然,美国的农场主也不会干这种蠢事。

经济大萧条的根本原因

一场突如其来的股灾让世界经济衰退10年,那么什么导致了股灾呢?用管仲的话说,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

1920年起,美国人吹嘘自己迎来了最好的黄金十年。那段时期,机器开始代替人工,生产率一路飙升,原来产业工人的失业率也一路飙升。随着机器的广泛应用,即使没下岗的人工工资增长十分缓慢。正是因为这样,财富渐渐地集中到那些大资本家手中,便投资更多的机器,工人继续失业。相关上市公司的股票一路上扬。

如此恶性循环,终于有一天,老百姓入不敷出,只得节衣缩食,而拥有绝大部分财产的少数富人不可能去消费那“过剩”的需求,于是国内消费市场的需求急剧下降,二级市场那美丽的肥皂泡应声破灭。

读历史有何用?历史上不只有尔虞我诈,阴谋阳谋,也还有管仲这样的经济学家。

我是读春秋思无忌,用心回答每一个问题,如果你恰好看见了,不妨点个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