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进京为什么没有勤王军?

智者不言1


在八国联军战争同时,沙俄17万大军入侵东北,将清军主力5-6万人全部消灭在东北地区。而在京津地区的清军主力,武卫军的聂士成等部队,也已经在天津,北京郊区被5万八国联军击败。

清军最精锐的10多万军队,已经基本都被打垮。剩下能打的就是山东的袁世凯,还有武卫军7000多人。我们知道,在慈禧软禁光绪以后,掌握的精锐部队,就是15万人左右。主要是在东北的练军和八旗洋枪部队5-6万人。

另外就是,聂士成,宋庆,董福祥,袁世凯等人统领的6万武卫军。此外,还有一些直隶练军,八旗洋枪部队等等3万人。1900年,慈禧直接掌握可以指挥的中央系清军总数为15万左右。

这些部队,全部采用西式操练,全部采用西式武器,可以说是整个清朝最精锐的部队。庚子事变,沙俄17万军队从东北入侵,八国联军最多也扩大到5万人从天津进攻,最后,慈禧掌握的清军精锐损失殆尽,就剩下了武卫右军的袁世凯,也最后导致,袁世凯做大。

而当时,全国其他地方,虽然也号称有百万大军。但是,真正有实力,配备西方武器的清军少之又少。这也是为什么,1901年,清朝开始策划建立36镇新式陆军的原因。

清朝花费巨资建立的15万洋枪东北练军和洋枪武卫军都被打败了,其他省份那些指挥系统纷杂的鸟枪清军根本不敢来勤王。


深度军事


战争前夕,八国担心北京使馆人员的安全,要求派兵保护。但是清朝已经日薄西山,党争严重,主权也是保不住的,430余名军人开进北京,担负起保护使馆的责任。

天津大沽开战,使馆区的洋人就是事实上的敌人。慈禧发动战争总动员,命荣禄亲自指挥武卫军中军进攻使馆区,他们是清朝的御林军,是精锐中的精锐。但是直到战争结束,前后近三个月的时间,荣禄的一万多精锐、加上义和团力量,都没能攻进使馆。

问题首先出在荣禄身上。在他看来,清朝不可能战胜,他要考虑自己的后路。如果真的杀了公使们,将来洋人清算,自己岂不是在劫难逃?事实上,在北京城破前夕,荣禄先于慈禧逃出北京。

“太后上谕”调天津总兵张怀芝率开花炮队进京,张怀芝来到,积极在使馆外安放大炮,准备立大功,可是荣禄迟迟不下达开炮命令,还命人暗示张怀芝:一旦将来洋人清算,责任是你的!但不打总是不行的,因为仇视洋人的端王集团一直盯着,一定要荣禄把洋人赶尽杀绝。张怀芝向荣禄讨军令,荣禄说:“只要大炮响了,里边(皇宫)就能听见”。于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出现了,使馆周围炮声隆隆,炮弹全部打向了天空。这一万多御林军,其实成了洋人的保镖!

那么慈禧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呢?在满族官员系统里,荣禄出身不高,沉默寡言,他能成为慈禧第一心腹,靠的就是“揣摩”慈禧心思。慈禧也不是想把洋人全部杀光,只是想把他们作为人质,以便作为将来谈判的筹码。

既然要抓人质,还得有两把刷子。为了避免八国联军进攻天津城,7月13日荣禄对使馆区发动猛烈进攻,瞬间就攻破洋人七道防线(一共九道),攻占德国、法国使馆,荣禄告诉公使们:使馆很不安全,请允许清军送你们去天津。实际上是想把洋人们骗出来,再扣为人质。第二天,八国联军攻进天津,为了阻止他们向北京进犯,荣禄晚上安排给使馆区送去了大量的面粉、大米、瓜果蔬菜。

8月10日,八国联军进攻通州前夕,荣禄再次猛攻使馆区,仍然失败。他自始至终,没敢使用威力巨大的开花弹,担心把使馆变为焦土,他的目的只是劫持洋人。单纯从军事角度说,两个月的战斗没能劫持洋人,说明清军的作战能力非常之差。

两个月的战斗,荣禄一共打出去4000多枚炮弹,射出100多万发子弹,除了打向天空,主要打向了肃王府。肃王府位于使馆区,2000多教民(信仰基督的中国人)为了躲避义和团,逃进了这里,被洋人胁迫着挖壕沟、灌沙袋、修工事、灭火、背尸体、搬运大炮,还得忍受本国军队的炮火。战斗期间,洋人一共死了66名,中国教民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九州历史


早在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之际,清王朝就下了第一道勤王谕令,“著各直省督抚迅速挑选马步队伍,各就地方兵力饷力,酌派得力将弁,统带数营,星夜驰赴京师,听候调用。”此后随着军情日益恶化,清廷连连下达勤王谕令。等到联军攻陷北京、两宫西狩前后,东南、西北都有多支勤王部队被动员,或参与了在津京阻击联军的作战,或随扈两宫,保障安全将其护送到了太原、西安,或者驻扎在京晋沿线重要关隘,防范联军西进。

(李秉衡)

最早入京勤王的是巡阅长江水师大臣李秉衡,以及归他节制的四只部队:广东陆路提督张春发率领的武卫先锋左军、江西按察使带领的武卫先锋右军、登州镇总兵夏辛酉带领的武卫右军先锋队以及山东曹州镇总兵万本华虽统带的晋威军。这支勤王部队后来参加了河西务战斗,抗击联军逼近北京,旋即战败而大溃,李秉衡也自杀谢罪。

除此之外,还有下列部队参加了勤王的军事动员:蒋尚钧的豫军五营:蒋尚均(总兵)五营,鹿传霖的苏军六营,岑春煊的陕军三营和升允的八营,夏毓秀统领的川军十营,两湖勤王军,江南勤王军,三江闽浙五省勤王军。

庚子国变时期,北方陷于一片战火,而南方因刘坤一、张之洞等人的谋划而“东南自保”,出现了和平局面。由此很多人认为清廷中央已经对地方失去了掌控,但是诸多勤王部队的动员与参战,似乎也表明地方并没有真正抛弃中央,各省督抚对于清朝还是忠心耿耿的。


老照片


八国联军进京的时候还是有清军勤王作战的差不多8万人,如聂士成部死战不退;马玉昆、吕本元等部防守北仓被八国联军用毒气击退;刘光才部阻击德国3万大军等等。只不过组织不力,战术落后,再加上慈禧太后没有死战的决心先带着光绪皇帝跑了,清军的抵抗彻底瓦解。

但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朝地方督抚大员实际上很多人都没尽力,甚至于私下和八国联军谈判,签署协议自保,这可以说是清军作战不力的重要原因。

在慈禧太后对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大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西班牙帝国、荷兰殖民帝国、比利时王国十一国同时宣战之前,以张之洞、李鸿章等人为首的地方大员知道清朝必输无疑,决定和洋人谈判自保;同时英国也怕义和团扩张到长江流域威胁到自己的利益也想和地方督抚谈判,双方一拍即合,签订《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列强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

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袁世凯、浙江巡抚刘树棠、安徽巡抚王之春和广东巡抚德寿都签署了协议。陕西巡抚端方、四川总督奎俊、直隶总督荣禄虽没签约但也是支持的。像慈禧的宠臣荣禄直接告诉李鸿章,对北京的谕旨不必继续予以重视。

从签署东南互保的人中咱们可以看到这些人都是常年和列强打交道的能臣干吏,非常明白慈禧向十一国同时宣战的行为就是作死,所以不论是刘坤一、李鸿章这样的汉臣,还是德寿、端方、荣禄这样的满人权贵,都联起手来或明或暗的抵制慈禧的命令。

东南互保对于摇摇欲坠的清廷来说是最沉重的一击,地方督抚公然聚众反抗朝廷,使得清廷威信扫地,其虚弱表露无遗。


当狗容易做人难


庚子年其实是有勤王军的,而且还不止一支。

1900年6月20日,也就是所谓的“宣战诏书”( 其实不是什么宣战诏书,而是对内动员令)发布前一天,清廷发布了另一道上谕给各省督抚,其中称:

“近日京城内外,拳民仇教,与洋人为敌,教堂教民连日焚杀,蔓延太甚,剿抚两难。洋兵麇聚津沽,中外衅端已成,将成如何收拾,殊难逆料”。

清廷要求:各省“通盘筹画于选将、练兵、筹饷三大端,如何保守疆土,不使外人逞志;如何接济京师,不使朝廷坐困”;“各督抚互相劝勉,联络一气,共挽危局。时势紧迫,企盼之至!”

这道上谕,是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发送给各省督抚,可见情势之紧迫。

事后,各省都有派出勤王的行动或计划,在八国联军进军北京时,成行的有以下几支:

长江水师提督李秉衡由江苏率军北上勤王,并于7月25日到达北京。这是最早到达京城的勤王师,并且亲历抵抗八国联军之役。役后,李秉衡(下图)因战败而自杀身亡。

此外,还有山东、河南等地派出的万本华、夏辛酉、陈泽霖、张春发四支勤王师,并且都曾亲历庚子之役。役后,这四支部队基本被打灭或打散。

此外,江苏巡抚鹿传霖曾亲自率兵六千赶来勤王护驾,不过还未等到达京城,慈禧太后已携光绪皇帝西逃。因此,这支部队也转而向西,成为慈禧太后一行的卫后部队。

另值得一提的是,在清末十年一度风光无限的岑春煊,他也是在庚子年因为勤王而受到慈禧太后重用的。

岑春煊是原云贵总督岑毓英之子,当时任甘肃布政使,其在庚子年时率一支骑兵前往京城勤王,但未及京城,慈禧太后已经西逃。

巧合的是,正好遇到岑春煊的骑兵队,因此这支部队转而成为西行的先头队伍,并受到了慈禧太后的极大重视。

由此,岑春煊也得到慈禧太后的极大信任与恩宠,庚子年后更是加官进爵,成为与袁世凯齐名的封疆大臣。

这就是所谓的危难之中见真情吧!


坑爹史册


啥叫勤王?终满清一朝,根本不存在勤王这回事。

举几个例子,曹操把汉献帝从匪窝中救出来,隋炀帝被突厥围困号召地方军勤王,明朝北京被围困号召地方军来京勤王。

很明显,满清统治者没有给地方大佬这个机会。英法联军打来,咸丰赶快逃到承德避暑去。八国联军打来,慈禧带着光绪逃到陕西去。其他时候,要么很快被扑灭,如小刀会,要么很快就投降,如甲午战争,要么敌人无意或无力摧毁满清统治者如捻军太平军白莲教。

八国联军让国内哪些人发迹了。一个岑春煊,一个袁世凯。这两个有点勤王保驾的意思。岑春煊带兵护驾,天天晚上守着慈禧帐篷,后来官越做越大。袁世凯接济大量逃亡王公贵族八旗子弟,后来党羽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大。

庚子国变时的三大总督奉行东南互保,事实上,慈禧宣战时就没指望他们,慈禧还以为义和团能刀枪不入以一当百呢!后来虽然战斗力不怎么样,确实也起到了肉盾的效果。这些质量不咋样的炮灰,虽有护驾之功,却是清廷最先出卖的对象。


历史知事


1900年5月28日,八国联军对中国进行武装侵略。装备精良,约5万人左右。

近三个月后,8月14日,北京城沦陷。八国联军开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并烧毁中华历史的瑰宝“万园之园”圆明园。带走了无数凝聚中华民族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大量国宝级珍宝!

1、民生凋敝,各地部队等同虚设。

中央军队战斗力都那样,别提地方部队了。

2、一盘散沙,人心中毫无国家意识。


当时的国民,受愚民政策的影响,国家意识淡化,单纯的认为,大清是皇帝的,谁打进来了,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皇帝而已,于己无关。

3、东南互保条约的签订,使东南地方实权人物持观望态度。

李鸿章、张之洞等人,感觉慈禧太后做出的跟八国联军宣战是错误的决定,以当时的军力和国力,一国尚且不好对付,何况八国?

4、满清本是异族,异族打异族,我们救不救都一个样。

满清入关,汉人本就对其不满。受传统影响,当时认为是异族入侵。

中国的文化决定了外族统治中国必定不能长久。认同感的缺失,使得当时的汉族官僚,大多数都是看李鸿章、张之洞等大佬的做法。


1901年9月17日,《辛丑条约》签订。侵华战争却远远未曾真正结速。


自媒体大佬


大清后期汉强清弱(枝强干弱),八旗军和绿营早以腐朽;地方势力过大,实际掌握了大清的绝大部分主力兵权和兵力,形成大小军阀势力,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基本不在,基本上也就只能让他们相互平衡,不敢当出头鸟,明着反清而已!想要调动他们那基本上不可能,也不会听,除非给大利益。八国联军进京时,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这些真正大清的实际掌兵者,他们正搞东南互保呢!什么意思类,就是你们打你的,我们只看看不干涉!他们更乐意看到清廷最后的这点京城部队清廷中央直属部队彻底给搞没或消耗(同时也可看看清廷中央还有没有实力,毕竟大清八旗很久没大战了,没有直观了解,这一打不就暴露啦),清廷胜也他们没什么损失、败了可以最大程度的削弱大清中央,打击清廷中央的威信,那他们更便于控制和左右朝廷!也不是没有勤王军队,还是有的,只是些投机的小势力杂牌军,人不多势力小,都是来投机的心里来拼命,要大清赢了,可能他们有壮大的机会,很可惜碰到外国部队是硬骨头,都给灭了。这也是大清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原因,不然以那时的火器先进成熟度,十万人,想轻易打败大清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用户59987399067


1900年6月慈禧荒唐地向美俄日法英等11个国家宣战,并发布上谕,让华北地区,主要是天津和山东的义和团进入北京和洋人作战,10万义和团在荒唐的命令下开始了荒唐的作战,数万义和团团民和清军攻打西库什教堂,打了一个多月打不下来,防守的洋人不足百人,为啥呢?因为慈禧一边打教堂,一边往里面送给养,这估计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了吧。

作战咱就不讲太多了,大家有一个印象,就是不管是英法联军攻进北京还是八国联军进入北京,皇帝都是拔腿就走,那么诺大个中国就没有军队前来勤王吗?

其实是有的,慈禧在逃跑途中发布上谕:如何保守疆土,不使外人逞志;如何接济京师,不使朝廷坐困;看到没,慈禧着急了。这道上谕以600里加急送往全国各地,各省都派出了勤王军队。长江水师提督李秉衡从江苏率兵北上勤王,这是第一支到达北京的勤王军,时间是7月25日,清军随即投入和联军作战,李秉衡战败自杀。

山东、河南派出万本华、夏辛酉、张春发、陈泽林共4支勤王军队,在和联军作战中全部被消灭。江苏巡抚鹿传霖亲自率领6000军队勤王,不过刚赶到京城,慈禧就跑了,无奈,这支军队只好追随慈禧西去,成为慈禧的护卫部队。


山西大学的创办者岑春煊也是勤王军之一,是时,岑春煊率领骑兵部队勤王,当时是从甘肃出发,在路上碰到狼狈逃窜的慈禧一行,于是转而护卫慈禧。


孤狼啸月31600808


答《方波明八国联军进京为什么没有勤王军?》:清末有两次八国联军进京。第一次是在咸丰皇帝末期,由于他贪生怕死,早早的逃到了热河的“避暑山莊”。仅下旨恭親王留守京师,与八国联军谈判並授于全权。根本就没下过勤王昭书。但是历代皇帝连续投资建立的圆明园却遭殃焚灭。第二次是在光绪皇帝(名义上的皇帝,实权在慈禧太后手中)期间。慈禧太后和她的丈夫同样贪生怕死,化妆成老百姓一路南逃,经太原借钱而逃到西安。她确实下过勤王圣旨,但为时已晚。南方的总督,巡抚,重臣早已商妥:联手自保,以免殃及地方。所以慈禧太后尽管下了勤王昭书,圣旨,但勤王军就是不来救驾。直到以李鸿章为首的地方重臣,与八国联军谈判工作结速后,请慈禧太后和皇上返京后重坐江山。汾夕河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