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玩具被別的孩子搶走了,這個時候父母怎麼做才好?

笑出小虎牙


當孩子的玩具被搶走,這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非常不開心的經歷,尤其是年齡在3歲以下的小寶寶,外向的寶寶還好,會自己搶回來;而性格偏內向的孩子可能會不開心、會哭、會讓媽媽幫助搶回來。針對不同的情況,可以採用不同的方式:

1、對於外向型,可以自己搶回玩具的寶寶來說,父母還要教給孩子正確的說話方式,比如告訴搶東西的小朋友:“搶東西是不對的,如果你想玩,可以跟我商量,但是不能直接搶”,這麼一來,搶東西小朋友的家長也不好說什麼。

2、對於內向、不敢自己搶回玩具,只知道哭的小寶寶來說,對話可能是這個樣子的:

“寶寶,他拿了你的玩具,你不開心了,有點生氣了是嗎?”
“是的,嗚嗚,媽媽,你去拿回來”
“好的,不經過別人允許,搶玩具確實是不對的,咱們一起去拿回來好不好”
“媽媽自己去,我不去”(如果小朋友害怕,不敢去拿,家長可以給孩子做示範)
“小朋友,這是那個小寶寶的玩具,我知道你很想玩,但是你得要跟他商量一下,別人同意了才可以拿走,好嗎?”

面對被搶玩具的情況,家長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和行為,要和孩子站在同一戰線。教會孩子正確的社交話語,幫助孩子拿回自己的東西。

如果孩子不敢拿回玩具,千萬不要對孩子冷嘲熱諷,更不要說“你要是不去拿,就給人家玩”這種故意激孩子的話,這樣只會讓孩子內心更加不知所措。


家有小萌娃呀


我兒子三歲多,有一次去商場玩具區玩積木,我兒子剛搭好,這時一個兩歲多的小男孩跑過來了,一巴掌就把積木拍塌了,我兒子就跟他嚷了兩句說,這是我搭好的積木,不要拍。那個孩子還是繼續拍,他媽媽就在旁邊坐下來,一聲不吭,我兒子就去抓他的手不讓他拍了。那個孩子看到積木拍塌了就在旁邊自己玩。我兒子當時很生氣,我也覺得這孩子有點淘氣,不過當時沒有說啥,就說了一句,小弟弟會跟你道歉的,他只是想跟你玩。結果那個孩子一聲沒吭,他媽媽就那樣看著。我當時有些火,然後接著我跟孩子繼續搭積木,剛搭好,那個孩子又來推,他媽媽又一聲沒吭,當時我就生氣了,說了一句,這是哥哥剛搭好的,你不要推了!他媽媽好像還挺不滿意的對那個孩子說,過來,在這邊玩!語氣很不好!當時挺無語的!作為一個孩子的媽媽,我覺得,應該正確對待孩子的對與錯,讓他明白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從小應該培養是非觀。


蒲公英也可以很美麗


我現在就是帶著我崽住在農村,因為我們這兒孩子比較多,差不多的有八九個,孩子在一起玩耍總會搶玩具的,並不是別人家沒有,而是還是都是喜歡別人家的玩具。這是大多數孩子的心裡。



每次有人帶著孩子來我家玩我都會主動叫我家寶寶去拿玩具給別的小朋友玩,如果別人來搶我孩子的我都會說,我們要分享玩具給別的小朋友,以後你去別人家他們也會給你玩的,如果不分享以後沒人會跟你玩了,大家都不喜歡小氣又愛哭的小朋友。


他從會走路我就教他這些,現在只要有人來我家他就會帶著別的小朋友去我們放玩具的房間玩。

我們樓上的人家就是奶奶帶著的,只要人家搶她家孫女玩具,她就會說,你看著你兒子別逗她哭咯,別搶她玩具咯,還給我孫,就這樣久了,只要別人去她家玩就是這樣說,去別人家裡玩也一樣,說什麼把玩具給她孫女,別逗她孫女哭,現在她帶的兩個孩子都是這樣,自己的東西不給,別人家的也要。

我覺得孩子現在的教育最重要,不要以為他聽不懂,孩子其實是很聰明的,只要你多說說就會好很多。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四次,慢慢地他自然就懂了。


歲影流年vicy


說說我家的寶媽的做法吧,雖然對待我們家寶寶的作用很大。

我們家寶寶天生膽小、含羞,不願意接觸陌生人,包括陌生的小朋友。在被小朋友欺負或者搶玩具時,有時候的表現是“茫然”。就是不哭不鬧,也不去搶回來,可能孩子想“為什麼要拿走我的玩具”那種。

後來長大到2歲多後,有了對物品所有權的概念,一般被搶了玩具,不會哭鬧,會跑過來給我們說,有時也會跟著搶玩具的小朋友後邊,一直小聲唸叨“那是我的,還給我”。

我和寶媽最開始的想法是,避免孩子被欺負,這樣躲著避免孩子糾紛,好像也算是保護她自己吧。可後來寶寶3歲了,我們發現,這樣不行。因為寶寶更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了。

所以,後來被搶了玩具或者在玩公共遊戲設施時,寶媽都會帶著寶寶,去找小朋友要回來,或者給其他小朋友說,這是公共的,一起玩的時候要排隊。

現在,寶寶的膽子大了一些,知道主動去和小朋友溝通。

其實這種事情的處理辦法是根據每個寶寶的性格來教育的,不能一概而論。比如像我們家寶寶膽小怕事,就要往強勢一點的方向去教育。

如果寶寶本來就膽大,被搶玩具後就出手搶回來的,就不能這麼教育了,可以往分享啊、講道理這類方向去教育。比如膽大寶寶被搶玩具後,可以告訴寶寶,去和搶玩具的小朋友說,沒經過允許,是不能搶玩具的,在通報過後沒有得到回應,並且自己不願意別人玩自己玩具的,就可以搶回來。

總之,搶玩具這種事情,一般是不能容忍的,不然養個受氣包孩子。

一點要寶寶懂得:

1、自己的玩具可以交換、可以分享,但不能別人搶。

2、自己先要禮貌的討要,討要無果可以搶回來,不能被人隨便欺負。

3、公共玩具或設施,一定要排隊玩。


楠秋爸爸育兒經




分情況,不能一而視之。

該出手時就出手!

如果別的孩子屬於淘氣故意欺負你、搗蛋的那種,我會直接制止!保護自己的孩子,這是必須的!

記得一次Andy2歲左右在小區玩滑滑梯,忽然過來兩個小男孩,屬於特別淘氣缺乏教育的那種,直接過來把Andy的玩具汽車搶走了,我說“這是小妹妹的,沒有經過小妹妹的同意,不能拿!”那兩個小男孩拌著鬼臉就跑了,再看Andy一副驚魂未定的感覺。我很慶幸我保護了我的孩子。



自己想辦法!

其實我是主張孩子的事情讓孩子自己來解決的,別的孩子來搶自己孩子的玩具,這是一個危機也是一個成長的機會。讓孩子自己去面對,去想辦法應該怎麼辦。這對他以後面對成長中的各種問題的解決有很大的好處,他能更好的面對苦難。

如果別的小朋友不是故意搶你的東西,特別是那種比咱家孩子小的沒有物權意識到小朋友,我覺得還是應該引導孩子自己解決。



一次Andy在樓下玩小挖土車,一個小男孩過了趁她不注意把小挖土車推走了。

“媽媽,他把挖土車推走了”

“寶貝,你想想應該怎麼做呢?”

“搶回來?”

“太粗魯了,雖然也能達到目的,但是應該還有更好的辦法。”

“告訴他媽媽,讓他媽媽要回來。”

“可以,但是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呢?”

“告訴他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得經過我的同意。”

“不錯,是個好主意。你可以試試”

Andy就跟在小朋友旁邊說同意給他玩,然後教給他怎麼玩更好。

孩子就這樣一點點長大了。


愛子思考


我們小區有個小男孩,2歲多,就特別愛搶別人的玩具,只要小朋友誰出來拿著玩具,他看見了立刻跑過來一把搶走,而且他媽媽一般時候都不管。後來大家看見那孩子出來都會護好自己的孩子和手裡的東西,也會有意無意的躲著他。

那時候我就觀察了一下,小男孩如果搶了我家寶寶的玩具,她們如果沒什麼反應,我一般也不會反應過激。

如果孩子看著我求助的表情,我會問她:“你的玩具還沒玩完,就被哥哥拿走了是嗎?那我們去要回來好不好?你的東西別人沒經你同意就拿走了是不對的,你可以去要回來的。”

因為那時候她們還不太會說話,一般我會帶著她去要回來。如果孩子會表達了,我們可以先鼓勵他們自己去交涉,如果交涉不了,我們要出面。

怎麼要回來呢?我會帶著寶寶蹲下來跟小男孩說:“妹妹的玩具還沒玩完,你要想玩兒得問問她,或者可以拿一個玩具跟她交換啊,阿姨這還有個玩具,現在跟你換,你以後也可以像這樣跟妹妹交換的。”

其實孩子是可以感覺到你的善意的,我從來沒刻意躲著過那個孩子,每次看見他都會對他笑,慢慢的他看見我也會笑咪咪的。可能依舊會搶,但是我去要,他就會給我。

另外,我想說的一點經驗就是,孩子們通常都會在相處中學會如何去處理這種事情,就比如我家寶寶,開始玩具被搶,她們通常都是沒什麼反應的,後面慢慢就會有意識的去保護,到後來會說話了,碰到別人來搶玩具,會大聲的跟對方說不可以,我還沒玩好。



其實這個話題看見很多種版本的處理方式,有的說孩子的問題讓孩子自己去解決,有的說幫孩子搶回來這樣他才會有安全感。但實際生活中,每次遇到的情況不同,家長們的處理方式肯定也是不同的。

我通常會溫和的處理,原因是我家是兩個雙胞胎寶寶,搶玩具這個事兒可以說是一直在上演,每天的哭鬧基本都是和搶東西有關,和別人家的小朋友搶東西可能家長們心裡總是不痛快,但自己家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偏袒的,如果對待別的小朋友也都當孩子看,是不是就不會那麼焦慮、為難呢?

自己的孩子每天也都是在吵吵鬧鬧打打搶搶中度過的,你不可能一直去幫助他們解決的。比如之前大寶一直搶妹妹的東西,而且總會動手,妹妹通常不會還手。但慢慢的我發現妹妹學會反擊了,她不會主動招惹姐姐,但姐姐如果動手了或者觸犯她利益了,她會毫不客氣,而且出手很重。這就是日常生活中教會她的吧。


所以,小打小鬧的就隨孩子們去吧,但孩子如果像你求助了你也一定不要坐視不管,但也不要太過激,其實都是孩子,特別是我覺得不要在自己孩子面前言語犀利的去指責搶東西的小朋友,很多時候寶寶可能並沒有那麼在意,即使當時在意了過一會兒可以就好了,或者又玩兒到一起去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我是一個混跡育兒圈10年終於得以自己施展拳腳的雙胞胎寶媽,是朋友圈中的輔食達人,育兒小百科,愛生活愛分享,正能量爆棚的我期待與您一起同行,在育兒育己的路上共同學習成長哈。記得幫我點贊關注哦哈,謝謝!


帥帥育兒


同樣的問題我剛剛經歷過,我的做法是全部交給孩子來選擇,他如果同意給別的小朋友玩,就可以讓那個小朋友玩,但是那個小朋友需要為他搶人的行為道歉。如果不同意的話,就鼓勵他過去同那個小朋友講道理,要回自己的玩具。說說我們那天發生的事情吧。

前幾天帶兒子到樓下玩,因為剛給他買了一個拉風的電動賽車,一經開啟,燈光閃爍,聲音悅耳的,不出意外的剛到了樓前的廣場就圍過來了一群小朋友。

現在大部分的小朋友們都是很有禮貌的,圍過來的小朋友們大概分成三類。一是膽子比較小,不敢過去,只是遠遠的看著,眼中有著羨慕的神采。二是膽子比較大的,直接走過來,和兒子聊天說說這個車好看走得快之類順便摸摸。三就是直接上手搶著要玩的。那天就正好碰上了一個這樣的孩子,兒子剛把車子停下來就衝了過來,直接拉著兒子下了車,看架勢是要直接上去玩。

我及時的制止了他,先把他隔開然後問不知所措的兒子,要不要給這個小哥哥玩一下你的賽車。兒子的回答很懂事,可以。然後我才同那個孩子說,這個寶寶願意給你玩他的賽車,但是你剛才把他拉下來的行為很不好,你需要和這個寶寶道歉。然後就是我自己想看到的結果,那個孩子同兒子道了歉並且和兒子說了謝謝,兒子也並沒有因為這件事情心裡面有什麼陰影。

我覺得這件事情我做的還算正確,寫出來供大家參考吧。


開心爸爸的日記


小孩子在一起難免有衝突,大人要認可孩子感受,情緒平復後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分享一下我寶的經歷。

被毀壞的粽子

明天端午節,小寶從幼兒園出來舉著自己做的黏土粽子,綠色是粽葉,白色是糯米,還有黑色的眼睛和心形的紅嘴唇。看起來確實很擬人化的一個粽子。小寶很得意地說:“我做得粽子特別好,別人都沒有我做得好!”看來老師表揚他了。

接了若寶去栗子託管班去參加包粽子的活動。我們到時,已經有很多人都開始包了,看著視頻現學現賣地包寶塔粽、四方棕和三角粽,有模有樣的,開心樂享。包完粽子,聽說要煮的話,需要一個小時,等不及了,我們打包了生粽子準備回家煮。小寶與小朋友們玩得正酣,不肯走,我跟他約定了十分鐘到點後,他又拖延了兩分鐘,我們正準備走,結果小栗子過來說想看看小寶的黏土粽子,小寶給他看了,可是他一下子就使勁捏壞了。小寶本來不想走,這下子炸了毛,大哭起來,怎麼安慰都不行。這時候栗子爸爸過來讓小栗子道歉,這時候道歉根本聽不進去,愈發哭得厲害了。我趕緊蹲下來抱著小寶安慰:“哦,媽媽看出來了,你的黏土粽子壞了,這麼可愛的粽子壞了,你一定很傷心。是不是?”小寶還是哭,“媽媽回家幫你再做一個,好不好?”還是哭。這時候,栗子媽媽拉了栗子過來,讓栗子想辦法解決自己闖的禍,栗子不知道怎麼辦,栗子媽媽問是不是可以現在就再重新做一個。小寶同意了。

於是栗子媽媽找出來4種顏色的黏土,由小老師陪著重新做。黏土軟軟的,揉或搓還都沒有那麼容易,怪不得小寶那麼傷心自己的作品被弄壞呢,肯定是費了不少功夫做好的。

好不容易重新做了一個,可是小寶還是不滿意,連煮好的粽子都沒有心情吃呢。心愛之物被毀壞,是沒有什麼新的可以代替的。小孩子也不例外。任何一個小小的糾紛就有可能在孩子的心靈留下傷痕,如果處理不好,就會落疤,不容易抹去呢。

當小朋友發生糾紛時,首先要允許孩子生氣,生氣對於他來說是個釋放和發洩,表示理解他很生氣,安撫他東西被破壞的心情,然後再讓他面對現實,跟小朋友商量解決辦法。這樣鍛鍊的是孩子處理自己情緒和處理矛盾的自信。


容瑾育兒


孩子的玩具被別的孩子搶走了,父母的第一反應對孩子的影響還是蠻大的。

記得糖果第一次被別的小朋友搶玩具的時候,她不哭也不鬧,沒事人一樣繼續玩另一個玩具;

後來,大一點點有自我意識了,拿在自己手上的東西都是自己,所以有別的小朋友搶她玩具時,她會大哭,抓著不放手,嘴裡一直說“這是我的”。

經常玩的孩子搶她的,她就大聲喊我說,某某搶她玩具,這時我會告訴她可以跟朋友說,不要搶,可以輪流玩或者一起玩。

如果不太熟的孩子搶了,她搶不贏會哭著找我幫忙,做父母的都不想看到自己孩子吃虧,我告訴她可以自己去要回來,因為那是你的東西,然後跟著她去要回來,讓她有維護自己權利的意識。

當然,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所以有些方法可能不能通用,但我覺得有3個基本的原則大家可以參考:

1、如果兩個孩子搶玩具,沒有情緒起伏大哭大鬧或是發生肢體衝突,家長可以選擇觀望,讓還自己嘗試自己去解決,這也是孩子嘗試人際交往的一種方式。

2、玩具被搶走後,孩子哭鬧不止,家長可適當干預,先安慰好孩子的情緒,引導孩子與搶玩具的孩子溝通,例如“玩具是我的,你要還給我,如果你想玩,就要通過我的同意。”必要的時候,可以幫孩子把玩具拿回來。

3、面對熊孩子搶玩具,熊家長也對自家孩子缺乏教養的行為視而不見,最好的處理方式將玩具搶回來,默默遠離他們。

希望對你有幫助。


更多育兒知識歡迎關注我@育兒不煩惱,每天分享小知識,花30秒就可以每天學一個知識點;還有更多育兒乾貨文哦,有什麼問題都可以留言哈


大果小果媽媽


我有兩個孩子,平常帶著孩子出去玩兒經常會遇到搶玩具的事情。作為父母自家孩子吃虧了肯定是心疼的。

只是小孩子搶玩具大人盲目幫腔也會很尷尬的哈。

記得有一次和鄰居帶著孩子在大街上玩兒。那個孩子搶我兒子的小推車,兒子搶不過人家哭著來告狀:“媽媽他搶的我車”。我就說,弟弟還沒玩兒夠呢你都把他弄哭了,快還回來。

結果那個小孩兒也哭了。鄰居就不太開心,好幾天沒和我說話。可是我兒子一出門還是愛和那個孩子玩兒,就是兩個大人不說話,你說多尷尬。

事後反思這件事情,為什麼大人都不說話啦孩子卻沒受到影響呢?孩子們的世界和我們哪裡不一樣呢?

孩子互相搶玩具其實很正常。他們只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觸摸這個世界。

幼兒的世界沒有那麼複雜。所有的事都上升不到“欺負、交際、朋友”這樣的理性高度。

我的孩子不願分享是因為自己還沒玩兒夠。搶東西的小孩兒其實只是喜歡那個小車。在沒有遇到反抗的情況下,就開始玩兒他的新玩具了。

他不在意小車本來是誰的。因為小孩兒還沒有明顯邊界意識,也不懂什麼“物權”這樣的概念。他只是憑本能拿到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不會對玩具的主人產生什麼“想法”。

父母需要安撫孩子的情緒,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根據平常的觀察,不同性格的孩子對玩具被搶之後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

  • 有的會推搡搶玩具的孩子,自己直接搶回來。

  • 有的會默不作聲,換一個玩具接著玩兒。
  • 有的會找父母告狀:他搶我的東西。
  • 還有的會直接哭鬧吸引父母的目光表達委屈。

對爸爸媽媽來說,我們要明白:孩子們互相搶玩具是在摸索著和別人相處。我們過多幹涉會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 如果孩子能自己處理的話,我們就選擇冷眼旁觀就好了。

  • 哪怕在我們看來是搶玩具,孩子自己卻渾不在意。也沒有必要插手。

  • 對於孩子哭鬧,告狀,求幫助的:

首先,我們要表示理解和同情-----孩子的玩具被搶了很生氣,很委屈。

其次,要啟發引導孩子尋找解決的方法。

接下來我們怎麼辦呢------去要回來。

怎麼要呢------告訴他這是我的,我不讓你玩兒就要還給我。

是不是永遠不給他玩兒呢------玩兒可以,但是要我同意,他自己搶不行。

他要是不還給你怎麼辦呢-------自己搶回來。

搶不過或者不敢搶怎麼辦呢------去告訴他媽媽。

經過這幾步,孩子的問題一般能得到解決。

最後,如果遇到了熊孩子熊媽媽,那隻能自己搶回來然後絕交了。

我們要教會孩子勇敢地維護自己的合理權益。

我是@愛孩子就和他一起成長。關注更多親子問題,關注我。一起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