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最愛的“五棍棋”,變化多端、步步驚險,十分燒腦

在前些年,沒有智能手機,電腦還未普及的年代,農村的孩子們平常玩的是彈弓、溜溜彈和丟沙包,上山時候採野果、下河時候摸魚蝦,閒來沒事就在地上畫個棋盤下盤棋。

諸位可不要小看了地上畫的這棋局,在山東農村地區,有一種棋叫做“五棍”,棋盤乃是由5*5縱橫線組成,共二十五個棋點。


童年最愛的“五棍棋”,變化多端、步步驚險,十分燒腦


下棋之前,需尋找趁手的棋子,或是木棍或是石子這種便於區分的東西,先手方13枚棋子,後手方12枚。

在下棋之前先要明白“五棍”的規則。

第一:不管哪一方,凡是在棋盤上用棋子連成“三斜、四斜、正方、五棍、通天”這五種局勢,便可以“掐棋”,也就是吃掉對方一枚棋子,吃掉的棋子先不移出棋盤,而是先標記上(若對方棋子形成局勢,則不可吃)。


童年最愛的“五棍棋”,變化多端、步步驚險,十分燒腦


第二:三斜指的是三顆棋子,以斜方向連接兩條棋盤邊;四斜指的是四枚棋子,以斜方向連接兩鄰邊;正方指的是,棋盤上四顆棋子連成的任意方格;五棍指的是,五顆棋子或橫向或縱向連接棋盤兩邊;通天指的是,五顆棋子斜方向,連接棋盤對角。

懂得這些規則之後,便開始執子下棋,在落子前一定要仔細觀察對方有沒有棋子,即將連成以上的五種局勢,如果有的話,立刻用棋子堵死。


童年最愛的“五棍棋”,變化多端、步步驚險,十分燒腦


當棋子將棋盤佈滿之後,接下來就是移去第一點中所說的“吃掉的棋子”。

將這些棋子移去之後,以上的五種局勢依然有效,但此時不再落子,而是移動棋盤上的棋子行走,依靠走棋來形成五種局勢,然後吃掉對方棋子,同樣的若對方棋子形成局勢,則不可吃。


童年最愛的“五棍棋”,變化多端、步步驚險,十分燒腦


在走棋途中,也要提防對方是否下一步能夠形成局勢,就這樣謹小慎微一直下到其中一方沒有棋子,或者是主動認輸,這算是一盤棋下完。

這個遊戲看似簡單,但其實燒腦的很,因為看似不經意的棋子排布,往往會一下形成五種就是種的兩種,在方言裡叫做“打倆子”。


童年最愛的“五棍棋”,變化多端、步步驚險,十分燒腦


這種茶前飯後的遊戲,成為了農村兒童的樂趣,往往一開局就會引來一大群人圍觀,熱鬧的很。

現如今,孩子們玩的東西比之前多多了,可當初玩的那些人基本上都已經成家立業,當初那熱鬧的光景再也找不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