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的退休金多少和上班时的工资多少有关吗?

依澜12


这是很有关系的。在职工资的多少决定了缴纳养老保险缴费的多少,缴纳养老保险缴费的多少决定养老金的多少。哈哈,这就是唯物辩证法在社保缴费中的精彩呈现,也是一种三段论的逻辑推理方式。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个人观点;

第一,上班时工资的多少与养老保险缴费多少的关系。

上班时的工资,就是我们在职时的工作,和缴纳养老保险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是一种收入和支出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投资的关系。按照社保法的规定,在岗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单位是按照上一个月的职工工资总额来作为缴费基数,个人是按照上一个月个人的工资总额来作为缴费基数。在养老保险的缴费中,整体的缴费比例为24%,用人单位缴纳16%,记入统筹账户,个人缴费比例为8%,由单位在本人工资中代扣代缴,记入个人账户。个人的工资越高,缴纳养老保险的金额就会越高。记入个人账户金额就会越高。那么我们个人扣缴的这8%的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实际是我们每月工资总额中需要支出的一个部分,也是作为投资的一部分,只不过这种支出,是用于我们今后养老的支出,这个投资是用于我们今后取得养老金的一种投资,而且是一种长期的投资。

第二,缴纳的养老保险的多少与养老金高低的关系。

按照社保法关于养老金待遇的规定,我们的养老金是由缴费年限、缴费金额、个人账户资金余额、退休时上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城镇人均寿命等因素组成的,也就是说,缴费时间越长,缴费金额越高,养老金就会越高。从养老金计算的两个组成部分来看,也证明了养老保险缴费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养老金高低的关键因素。比如基础养老金,是根据退休前上年度当地职工的社会平均工资和本人平均缴费缴费工资的平均值来确定的,缴费每满一年发给1%的基础养老金。这里面的社会平均工资是一个固定值,退休前是多少就是多少,不会变化,变化的是我们的平均缴费工资,平均缴费工资越高,我们领取的基础养老金就会越高,那么这个平均缴费工资和我们上班时的工资水平是成正比的;从个人账户养老金来看,个人账户养老金是由个人账户资金余额来除以相对应的领取月数。个人账户金额的高低是个人账户养老金高低关键因素,这里个人领取月数是固定值,比如60岁领取139个月,55岁领取170个月,50岁领取195个月,这个基本上是固定的,但是个人账户是变化的,在职时工资高,缴纳养老保险就会高,计入个人账户的金额就会高,进而个人账户养老金也就会高。

第三,上班时工资多少与退休养老金的关系。

从第一和第二条中,我们论述了上班工资与缴纳养老保险的关系,缴纳养老保险多少与养老金的关系,这个关系的推论得出的基本结论就是,上班时工资高的人员,缴纳养老保险基数就比较高,缴费金额也就比较高,平均缴费指数也就比较高,记入个人账户的金额就比较高,从而养老金也就比较高。结论就是上班时工资的高低,是直接决定退休后养老金高低的重要因素。不仅在岗职工是如此,灵活就业人员也是如此,因为灵活就业人员是按照社会平均工资来作为缴费基数的,社会平均工资高,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也就高,记入个人账户的金额也就高,养老金也就相应的比较高。

综上所述,上班时的工资和我们退休后养老金的高低,是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的,即上班时的工资高,或是退休前的社会平均工资高,缴费基数就会越高,养老保险缴费金额就会越高,记入个人账户的金额就会越高,退休后的养老金也就越高。总结起来就是上班时的工资是基础,养老保险是条件,退休养老金是结果。


帮兄爱唱歌


一般情况下,在职时工资高则养老金就高。但是,特殊情况下,就不尽相同了!

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例。

先来看看特殊情况:

一、临界点之前退休人员即“老人”的退休金很特别。

这个我比较清楚,一般情况下,退休之前工资是多少,退休之后工资就是多少。至少我们这里是这样的,和我一起工作的教师,凡是在2014年10月1日之前退休的而没有晋中级职称的教师,千方百计地也要寻求成功晋级,其目的就是为了在退休之前提高自己的工资,那么,退休之后的工资马上就能够提高很多很多。

也就是说,这样的“老人”退休金是由他们退休之前的最后的工资决定的!而与其他时间的工资的多少没有关系。

二、养老保险并轨之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人员即“中人”养老金很特殊。

例如我本人,1990年参加工作,当时月工资98.5元,到2014年时是3000多元。中人的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中有“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它等于所有月工资的和除以所有月数。那么,以最简单最明了的计算方法:

(98.5+3000)÷2=1549.25元

这样的话,后来的高工资就被前面的低工资高平均下去了,这样的话,我们的养老金也就被平均下去了。所以说,后来的高工资就不像“老人”那样有利了。

还有一种情况,“中人”的个人账户存储额不高。由于临界点之前不要缴费,而是视同缴费,但是,个人账户存储额里面没有视同缴费年限里面的资金,也就是讲,临界点之前没有存储额放在个人账户里。像我就有24年为视同缴费年限,这些年没有缴费,因而,个人账户中没有这些年的资金。换句话说,当这部分人退休时,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明显比较低的。也是与临界点之前工作期间的工资没有关系。

下面是一般情况下退休时的情况:

一、2014年10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人员即:“新人”,退休之后的养老金是随在职时工资的高低而高低变化的。即:在职时工资高,退休时养老金就高。

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有:

  1. 这部分人是按照养老保险的政策实际缴纳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按月按工资多少及一定的比例缴纳费用的,其存储额与个人的工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平时的工资高,缴费必然高,个人账户存储额也一定高,最后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就不必多说了。
  2. 基础养老金与个人工作地区的上年度社平工资和缴费年限有关系。这个社平工资与自己退休时的工资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关系不大。不过它与过去或者说之前的月工资就没有关系了。
结语:

“老人”的养老金的高低与平时的月工资没有关系。

“中人”的养老金与平时的月工资基本上没有关系。

而“新人”的养老金与平时的月工资关系非常大。


中小学教育者


如果您缴纳的是城镇职工社保,那么,退休后的养老金跟上班时的工资,只存在有间接影响关系,却没有直接影响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什么叫间接影响关系?如果您对于工资和养老金的影响有疑惑,不妨跟超老师来一探究竟。

第一,退休前的工资和退休后的养老金存在什么关系?

1.要想搞懂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得先搬出养老金计算公式来看:

从养老金计算公式来看,直接影响养老金的因素只有:退休地上一年职工月均社平工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也就是缴费基数)、缴费年限和计发月数(跟退休年龄相关),并没有参加工作时的实际工资这一项,那是不是工作时的实际工资对于退休后的养老金没啥影响呀?

其实不然,我们接下来从法条中找寻答案吧!

2.要想真正弄明白两者之前的关系,还得搬出法条来看一看:

我们来看两个现行比较常见的采用工资作为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法条,一个是按照上一年度职工月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一个是按照上个月的工资总额作为当月的缴费基数。

①《广东省社会养老保险条例》第十条:

被保险人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由省人民政府根据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和个人帐户积累的情况决定。单位按所属被保险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具体比例由社会保险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测定,经上级社会保险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执行。被保险人月工资收入超过所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百分之三百部分,不计征养老保险费,低于所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百分之六十的,按所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百分之六十计征。

②《珠海市社会养老保险条例》:

第十二条:被保险人按【本人上月工资】百分之八的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 被保险人月工资收入超过本市(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百分之三百部分,不计征养老保险费;低于本市(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百分之六十的,按所在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百分之六十计征。第十三条: 单位按照所属【被保险人上月缴费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具体缴费比例由市人民政府根据统筹基金收支的情况决定并公布,但最高不得超过国家和省规定的比例。缴费工资指被保险人实际计征养老保险费的工资。

小结:虽然工作时的实际工资虽然不直接影响养老金的高低,但是,实际工资的多少却决定用人单位合规缴纳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所以,只要单位按照法律的规定缴纳社保,也可以说是工资越高,缴费基数越高,退休后的养老金就越高。

第二,除了缴费基数之外,该如何规划自己的退休,领到最高的养老金?

1.选择最佳的退休地;

在哪里办理退休领到的养老金高,一定要遵循“113规则”。

  • 1个节点:非户籍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够不够【10年】的节点;

  • 1个原则:符合退休资格的前提下,优先社平工资高原则。


  • 3项规定:①在户籍地缴纳或者所有缴纳地都不足10年,在户籍地办退休;②不在户籍地,优先在最后缴纳10年地办退休;③不在户籍地,但最后缴纳地不足10年,转原缴纳10年地办理退休;

2.提前合并养老保险年限;

就目前而言,全国社保未实现全国统筹,只实现了省级的联网。所以说,一般来讲,如果省内换工作,社保中的养老和医疗保险会自动累计缴费年限,但是,如果是跨省市参加工作,最好在退休前1年(因为社保合并转移一般需要4-6个月)确定好退休地时,将其他各个地方的社保开具参保凭证,交给办理退休的城市,操作合并。这样才不会因社保未及时合并造成退休延迟或者养老保险累计不足15年无法办理退休,领取养老金。

第三,超老师总结:

1.定期检查自己的缴费基数;

人力成本中的社保成本是企业最大的支出成本之一,但却也是企业最容易节约的成本。所以,要想领到最高的养老金,我们要养成定期检查自己养老保险基数的习惯,防止公司因种种理由降低缴费基数,从而影响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

2.退休前1年就要准备好退休的相关手续;

领取养老金并不是退休当月要做的事这么简单,想要退休当月如愿拿到最高的养老金,我们不仅要及时挑选社平工资最高又符合退休条件的地方,还要及时将退休地之外的养老保险及时合并转移过来,才能完成退休这件人生的大事。

欢迎【关注懂社保、懂退休、懂职场的超老师】,一起学习更多职场和社保实操知识。更多【分享】,更多【收获】!

职说社保


楼主您好,退休以后的退休金多少跟上班时的工资多少有什么关系?实际上这个退休金的待遇跟我们工作期间工资的收入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但是我们通常有一个替代率的说法,也就是说作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那么他退休以后所获得退休金的替代率大概是70%~90%,也就是说自己退休以后退休金的收入是自己在职期间工资收入的70%~90%左右。

那么作为企业单位的在职员工,基本上它的替代率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大概只有40~60%之间,所以说企业单位人员退休之后所获得退休金的待遇,往往只有自己在这期间工资待遇水平的一半,当然这只是一个通常的一个概率,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人退休以后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但是并不能够足以说明确实是跟自己的工资收入相挂钩的。

实际上我们养老金的计算方式,主要还是根据自身的累计缴费年限平均缴费指数和社会平均工资来决定的,当你的累计缴费年限越长,那么平均缴费指数越高,将来才可以获得更高养老金的待遇,实际上根据自己工作以前的实际工资收入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只是根据一个大数据的统计表明,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替代率,仅此而已。


社保小达人


当然有关了,而且关系大着呢!

大家好,我是社保专家思之想之,退休金的多少跟在职工资多少有关系吗?

工资决定缴费基数高低

毋庸置疑,肯定是有关系的,如果单位按照你的月工资给你参保缴费的话,你工资的多少直接决定着你的养老金的多少。

一般情况下,单位给职工缴纳社保,缴费基数都是按照职工的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来申报的。

可见,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工资的多少决定了你缴费基数的高低,也影响着你养老金的多少。

工资跟养老金的关系总体上是呈现正比关系,你的工资越高,缴费越多,养老金也就会越多,反之,工资越低,缴费越低,养老金也会越低。

社保缴费有上下限

当然,工资低的有一个社保缴费下限,如果你的工资低于当地平均工资的60%,那么你就不能按照自己的工资来缴费了,最低需要按照当地平均工资的60%来缴费。

工资高的还有一个社保缴费上限,如果你的工资水平高于当地平均工资的300%,那么你也不能按照自己的工资来缴费,最高需按照当地平均工资的300%来缴费。

之所以设定这个社保缴费上下限,就是为了提低控高,防止养老金差距过大。

企业故意少缴费将行不通

当然,现实生活中是有潜规则的,有的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不会按照你的工资来给你缴费,而是直接按照当地社保缴费下限来缴费。

这样一来,你的工资多少就更养老金没有多大关系了,主要就是看当地社保缴费下限的高低了。

不过,这种故意申报低的缴费基数的行为以后行不通了,因为以后社保费的征收都改为税务部门来征收了,企业要想漏缴少缴社保就很难了。

所以要想领取高额的养老金,就要提高自己的工资,提高自己的缴费基数,并且防止企业故意给你按照社保缴费下限来参保缴费。

更多社保问题,关注思之想之。欢迎点赞留言讨论。


思之想之


现实情况看,养老金与上班时工资有没有关系还真不一定

有人说,为什么不一定?你这个观点不对。按国家法律规定,社会保险(含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要根据在职职工上年度月均工资来确定,工资越高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基数越高养老金越多

这话本身没错,但试问,打开这篇文章的读者,您的养老保险基数是按上年度月均工资缴纳的么?

第一个原因,用人单位未足额申报缴费基数导致劳动者权益受损

据某知名社保网发布的《2018年社会保险缴费白皮书》数据显示,按实际工资缴纳社会保险的被调查人数仅为27%。您是其中的27%么?可能会是,但大多数人没有这么幸运!

鉴于此,国家也不断加大监察、稽核力度,并于2018年3月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了社会保险费用的征收由过去的人社部门征缴、税务机关代征改为税务机关全责征缴,充分利用税务机关的优势来保障劳动者权益,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

现阶段,个体人员灵活就业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城乡居民社会保险的征缴已经过渡为税务机关负责,根据《关于印发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的通知》的要求,企业职工原则上暂按现行征收体制继续征收,“成熟一省、移交一省”,逐步过渡完成。

相信,未来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与工作期间的工资会直接挂钩,现阶段还不一定。当然,如果发现自己的社会保险权益利到侵害时,

对未足额缴费的,可以向人社部门的监察大队或稽核科举报;对未缴费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第二个原因,养老金具有收入再分配调节功能也使两者并不直接相关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我们分两方面来说:

一方面是我们都熟知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有“上下限”之说

。用句大白话说,所谓的上限,就是如果你的收入达到了一定的金额以上,即使超出了很多,那么缴费基数也只能按确定的最高标准缴费;所谓下限,也是同理,即使你的工资再低(不得低于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缴费基数也要按当地社会保险最低标准来确定。

例如某地的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为5000元,正常而言,上限为社平工资的300%、也就是,即使你上年度月均工资为30000元,那也只能按5000*300%=15000元来确定;下限为社平工资的60%,即你的工资如果为2500元,也要按5000*60%=3000元来确定;(险种不同,下限略有不同。而且个别地区有些特殊政策,如北京自2019年5月起,养老保险下限为社平的46%)

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养老金与在职期间的工资并未直接关系。

另一方面,养老金的核算方式具有限高保低的功能。笔者曾做过测算,以缴纳养老保险35年为例(现阶段企业养老保险改革最长仅为27年,所以推算时以2030年估算数据进行试验),如果一直按社平工资的300%缴纳养老保险,退休时能拿到的养老金约为退休时社平工资的187%,即退休当年的上年度社平工资的1.87倍。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说,那按300%缴费岂不是不合适了?最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养老保险是保证基本生活,对收入进行二次分配,避免差距过大。

最简单的例子,您可以找两个身边的朋友,其一为过往按社平60%缴纳的,另一位是按社平100%缴费的,两者其他条件均相同,你会发现,按社平100%缴费的人养老金肯定要比按社平60%缴纳的高,但高出的金额肯定没有40%,如果社平为5000元,两者都缴费15年,大约只高于150-200元左右。

第三个原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正处于“并轨”的过渡期

过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要比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高,而且高的幅度还较大,企业退休人员对此吐槽的比较厉害,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交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与工资直接挂钩等等。如工作40年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拿在职时工资的90%等等(其实只是基本部分,还有生活补贴、增资部分等不同情况,就不一一罗列了)

对此,国家自2014年10月开始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与企业职工的“并轨”。在过渡期完成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核算方式与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相同了。但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缴纳社会保险的资金源来财政预算拔款,费用来源有保障,能够做到及时足额,这一点是企业退休职工不能相比的。

现阶段,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都属于“中人”,养老金的计算采用的是“新老办法对比,限高保低”,中间的计算较为复杂(细说起来较为复杂,如有兴趣可以关注笔者,查阅过往文章即可),也导致养老金与在职时工资不能百分百挂钩。

最后要说的是,随着国力的增强,法制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用人单位越来越规范,我们有理由相信,该拿的养老金一分不会少,国家不会亏待每一位退休职工的!


老王观职场


退休金是按照上班时的工令长短,养老金徼费多少,主要以退休前的工资基数,按比例科学计发的。

上班时的工资高低,决定了退休金的多少,退休金体现了每个人一生奋斗的结果,贡献的大小,是人的一生辉煌与平凡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检验一个人一生成果的重要标准。

一些在职时工资级别很低,或者因为犯过错误,违反劳动纪律,影响了工资晋升,或从事的工种技术含量低,工作不努力,不刻苦学习,上进心不强,能力差导致徼的养老金缴费少,退休工资低的人,退休后疯狂乱咬乱骂,要求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并轨拉平。

他们的理由,一是在职时贡献大,工资高可以,现在都退休了,都已没贡献了,退休后身份就应该一样,退休工资就应该拉平,想以退休来否定过去贡献大小不同的历史,通过退休身份来个不劳而获,滿足在职时没有达到的私欲,用退休来依老卖老,取得在职时没有得到的利益,多加工资。

二是要求按工令来开养老金,借工令长短否定别人在职时贡献大,工资高的事实,来掩盖自已在职时能力低,工资低的事实,借退休之机伸手要求加工资,滿足自己无理自私的要求。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是多劳多得。养老金发放原则是多徼多得。

只要坚持以上原则,极少数极其自私的企业退休的小人,想不劳而获的目的,就永远达不到。

社会主义社会,分工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职务高低不同,工资级别等级必然不同,就决定了在职时工资的高低,同时也决定了上徼养老金的高低。

在职时工资高低,决定了退休金的高低。

少数人想不劳而获,在职时不允许,退休后更不允许。


嫩江之畔王志华


退休后的养老金和上班时的工资的关系可以这样概括一下。就退休金的计算而言,它是以退休所在城市的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做为核算基准,通过和个人缴费指数、工龄等因素进行计算而得来,从这个角度看是和个人上班工资无关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相关;就养老金构城而言,它是由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由此看上班时工资高的自然会比工资低的养老金高些,但从权重比例看,只是微高,达不到上班时工资的差距,从这个角度来看上班时工资的高低在养老金中是有一定体现的。

举例说明一下,如果两个人工龄、年龄等因素一样,一人是工资万元,另一人工资五千,估算一万元工资的人其个人帐户是十万元,五千工资的人个人帐户是5万元,两个人都是按139计发,工资高的个人养老金为719,低的为359。同时工资高的肯定缴费比例高于低的,那么他个人缴费指数也高于工资低的,在按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计算养老金时也会体现。这个回答希望您满意!


轻舟已过万重山6


这点毋庸置疑,肯定是有关系的。

我国目前所有人员实行的都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影响退休以后养老金的主要有两个因素:

第一、缴费基数

退休以后,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本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计算,根据的就是在职时候各月的工资,在职时候的工资越高,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也就越高,退休后的基础养老金也就越高。当然,各地都会对缴费基数设置上限,一般不超过当地平均工资的300%。


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金额来自于每个月的缴费基数乘以8%,缴费基数越高,每个月存入的钱也就越多,退休后领取的金额也更多。

第二、缴费年限

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缴费年限也是直接影响到基础养老金的,缴费年限越长,基础养老金也就越高。


当然,有些人上班的时候工资很高,但退休后养老金却不高。这个主要是因为还有一些私人企业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而是按当地最低缴费标准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这就导致了职工虽然在职的时候工资不低,但是退休后养老金就很低了。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关注我,分享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流雷电


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在退休之前呢,上班的公司看你是在哪个企业,比如说国营的私营的公家的你还是公务员之类的?还是一些其他行业,比如说运输了煤矿啦之类的,他们都有分别呢。

在你上班期间的工资,有可能他是根据你绩效考核的,有可能是死工资,但是带一些福利,年终奖之类的,还有可能纯粹的只是靠业务。所以呢,上班期间的工资他们有一个正比,但是他根据公司给你交的五险一金来考核的。

比如说你的社保交的多了,公积金交的多了,那么它会相应的在你以后的生活当中会有一定的倾斜。但是和你退休后的工资没有必然的联系,退休后的退休金的待遇,根据你以前交的社保,他会来考量的,根据你单位的效益的好坏来考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