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现在大学毕业了在家待业,我供着,但是她骂我还和我动刀子,该咋办?

胡自吹天空


女儿大学毕业,不工作,家里待着,你供着,她骂你和你动刀子,咋办?

这种情况是极少案例,尤其是女孩子。现在啃老的子女不少,有子女自己的问题,也有家长教育的问题和成长环境的影响。

这种情况下,沟通教育已经不起作用,只能采取逼的措施。她不出去工作,家长可以管她吃饭,不让她饿肚子,保证她的基本生存需要,但除此之外其他的一切学费都没有理由再供给了,如果她坚持要啃老,你不让她啃,或者啃的很难受,很不容易,她就得自己想办法找出路。这样的情况,家长要明白,再养下去,肯定是养着一只不知感恩、懒惰的狼,你所有的付出以后都是恶果的来源,都是悔恨的种子。要狠下心来,不让她在经济上伸手就能有求必应,这样做,才是对她最好的负责任。父母能养她一辈子吗?不自立在这个社会上怎么活?赖在家身体和精神能正常吗?

如果你逼她,她要有暴力行为,要注意她的情绪,和当地派出所说明情况,让他们出面帮助解决问题。

养了这样的不孝子女,是你的失败,她的身上有你们父母的影子,所以你要反思,要纠正过去的错误养育办法,以前已经错了,不能继续错下去。


Lucky河岸人


我认识一个阿姨,她家里资产至少、至少几千万…

这个阿姨已经退休了,她有个儿子,三十几岁了,自从大学毕业以后,从来都没出过门,更没有工作过,每天在家都是打游戏。她儿子很闷很闷,甚至我们都觉得是不是智力有问题,可是明明就是大学毕了业的人啊。

知道的人都说,她儿子废了。举一个例子,阿姨外出旅游,她儿子不愿意一起去,阿姨就和自己的姐妹一起出去玩,临走之前给儿子提前亲手包好了一冰箱的馄饨,告诉儿子,自己不在家的这段时间,自己饿了就下馄饨吃。

一周之后,阿姨回家了,发现冰箱里的馄饨一个都没动。于是问她儿子,为什么不吃馄饨,她儿子说,因为自己不会下。

她儿子在家啃了一个星期的方便面。困了就睡,饿了就吃方便面。也不打电话问问妈妈,也不思考别的问题。

阿姨最近思考的问题就是,如果有一天自己离开了,那就没有人能照顾儿子了。所以阿姨现在极力给自家儿子找儿媳妇,能伺候儿子一辈子的儿媳妇。

如果你家已经有钱到了这个阿姨家的这种地步,可以伺候你女儿一辈子不愁吃喝,那你想养着她,你就养着她吧,不要刺激她,以免她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

如果不是,在疫情期间只保证她的吃喝,其他的一分钱都不给。不要跟她理论,更不要跟她做无谓的争吵。

疫情结束以后,给她几千块钱,让她搬出去自己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别回来。


someone啊


这种情况确实很让人伤心,最亲近的人在一起相互折磨。这个时候,需要分割。

去年我有一次加班到夜里12点了,叫了顺风车回家。司机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我问:您这样跑夜车很辛苦吧?他叹气到:“没办法,我离婚了。我儿子快40了也离婚了,连袜子都不自己洗,也不出去工作”。我觉得这里面一定很多心酸,就没有继续问下去。我们就沉默了一路。

我如果问下去,这位老师傅一定会滔滔不绝的讲述他的故事,也许他能得到情感宣泄或者得到我的同情。但是加班一天的我很累,不想再听狗血故事了。所以我选择沉默,是守住了我的边界。

边界感,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

那什么是边界感?所谓的边界感就是每个人都有的生活圈子,不要随便介入别人的生活,在任何关系中,都懂得适可而止。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提出的一则寓言,很好的阐释了这一概念。刺猬的困境:寒冷的冬天,一群刺猬挤到一起取暖,但各自身上的刺迫使它们马上分开;御寒的本能使它们又聚到一起,疼痛则使它们再次分开。这样经过几次反复,它们终于找到了相隔的最佳距离——在最轻的疼痛下得到最大的温暖。

生活中大部分痛苦,是因为边界模糊。最常见的例子,是家人之间责任权限、决策权限模糊。工作中,我也辅导过同学,因为别人不好好工作而自己非常生气的例子,这都是边界模糊了。

守住边界感,首先要理解每个人的责任边界。

对于任何成年人来说,生存是基本责任,照顾好自己是基本责任。作为父母需要照顾好自己,作为儿女需要为自己的生存负责。父母没有供养子女的责任,也没有任由子女对自己发脾气的义务。所以我的建议是:

1、 关注自己,让自己吃好睡好,走出家门社交。

2、 关于金钱供养,要设立好标准与原则,通知给子女。

3、 不和她纠缠吵架,转身离开。

这些建议,会让你们有了距离感,而不是相互依靠在一起的刺猬。

也许你觉得我的建议不近人情,完全不现实。那我讲个我自己的故事吧。

我在生了孩子后,我婆婆过来照顾过三年。我提前和我老公说:妈妈来帮我们看孩子,不是她的义务,她把你养大是责任,但是看孙子不是责任是恩情。所以我有以下相处原则:第一,你妈妈可以完全不做家务,家务是咱们夫妻的事情,如果你不做我不做那我们请保姆。第二,关于如何教育孩子和家庭消费,是我的事情,和你妈妈没有关系,她可以建议不可以插手,看不惯可以和你絮叨,那么不用让我知道。当时老公表示同意,于是我婆婆来到我们家。

当然,现实更复杂。我婆婆在看我老公做家务后会夹枪带棒的对我说:我儿子从小就不做家务。在看到我买衣服回来时,会拉着我老公问价格。当看到我工作忙碌时会说小区里谁谁的儿媳妇辞掉原来工作就进找了个轻松工作。我对此的回应是:不回应。

与婆婆相处愉快并不是我的核心目标,让自己生活快乐才是我的核心目标。现在,孩子上小学,婆婆回老家了。我们每年节日相聚一次,一直相安无事。

人生,到最后,我们会发现,是自己陪着自己。父母是,子女也是。


为好优姐姐


骂家长和家长动刀子确实有点过分了。但是孩子走到这一步,做家长的也应该反思。

孩子从小到大的教育,决定了她长大后的性格。过分溺爱的孩子往往是长大后,既不感恩父母又会过分任性。

我小叔子的孩子是个男孩,今年上高一,从小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把他交给爷爷奶奶带着。爷爷奶奶那是要什么给什么,想干啥就干啥。

有一次他到我家,我买了2斤草莓,给他洗好开吃了,我在厨房做饭,等我出来草莓一个没剩,2斤全部吃完,他心里没有别人吃不吃这个概念。

带他去超市,买完东西去车库,什么都不提,大小伙子就在前面空着手晃。其实买的东西大部分都是他挑的喜欢的零食。

这个孩子的心里不考虑别人,因为爷爷奶奶都是为他考虑。

这样的孩子一旦你违背了他的意愿,他会和你大发雷霆,因为从小到大爷爷奶奶事事都是顺着他的。

家长们,切记孩子从小不要过分溺爱。该干活就干,不该买的东西就不买。你这样惯他,到了社会上没有人惯,他会受不了,适应不了的。


王赵旺


你女儿现在心态不太好,一个是找不到工作,社会给她的压力;一个是家庭给她的压力。

平时多多与她交流,尽量避免聊找工作的事,如有时间的话,带她出去旅游,转移注意力。

有个朋友的儿子,学计算机的,大学毕业连着好几年找不到工作,他妈妈一遇到我们,就抱怨她儿子。后来时间久了,再加上她平时工作也忙,不再管她儿子找工作的事了。去年见他妈妈问起,她笑着说儿子接了工作,在家里做,平时也挺忙碌的。

孩子长大了,她有她的世界。有时大人可能很难走进她的世界,但大人可以用强大的内心为她挡风遮雨。


晨雨露


偷偷把房子卖掉,然后突然消失让她永远找不到你!对这种渣女只能如此了……卖房的时候需要注意,让房产中介的人不要穿制服不要带胸牌!把你的遭遇偷偷告诉中介公司,让他们在你女儿不在家的时候看房。万一看房过程中闺女回来撞到就不好了;然后卖房的时候别因为差个十万八万的较劲儿!快点卖,消失之前不要和女儿发生争吵,先忍住。卖房之后赶快飞到你比较喜欢的城市里先长租一套房子,了解这个城市的状况之后再买房子。先不要把自己的行踪告诉亲友,免得女儿到处打听获知你的下落.....

到了新到的城市开始你的新生活吧……


徐铁人


要看你女儿原来和你态度就这样,还是待业在家烦躁引起的,孩子如果不是真心想啃老,只是一时没有心仪的工作,焦躁不安,您如果再唠叨她,她肯定进入了人生低谷,我记得我刚毕业待业在家,人生真的很迷茫,上学花家里钱感觉天经地义,毕业了没找到工作,刚开始真的很难,为了不伸手和父母要钱,我只能打零工赚零花钱,也是过了几年才找到了人生方向。现在的孩子能和咱们那个年代比吗?父母给予的太多了,吃不了苦,说白了,都是惯的,惯了二十多年,慢慢放手吧!抓住机会和孩子好好沟通,给孩子树立人生目标,再陪孩子走一段,给孩子希望!


刁丽敏Lqe


分开来看这个问题。

你女儿刚大学毕业,一开始没工作,你供着没问题。

但是她骂你、和你动刀子,就万万不能忍的,不为你自己,为了她。

和小时候的教育与生活背景有关系,你能忍她,但她以后进入社会、成立家庭,还这个脾气的话,别人不一定能忍的了。

多鼓励让她去接触接触社会,让她知晓生活的不容易,偶遇点挫折或是事情反而更能通透。

当然不排除她可能因为工作不顺心有自卑心理,人很容易对身边最亲近的人发脾气,你可以试着和她好好沟通,让她明白,人生路很长,不要急,父母愿意做她坚强的后盾,做人做事要谦卑、学会感恩、多做善事、脚踏实地。

讲讲我自己,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成绩还算优异,一直排名班级或年级前几。家里孩子多,父母压力大,寒暑假的时候我必须跟着爸妈去地里帮忙农活,有时候一干就是好几天,很累也很苦,村里面其他同学都不需要去干活,说到这里我就很羡慕但是没办法。从小我就知道生活的不容易,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所以一直很努力上进努力考学,也算不负有心人,后来考入一本院校。大学毕业那年我提前被苏州校招企业录用,属于班级里面就业比较早的那种,放弃了考研深造、公务员公职考试等一些机会。第一个月工资我拿了一部分给了爸妈,自己留了一部分,虽然工资不高,但是很开心自己能赚钱养活自己了。

所以人吧,要学会感恩,人生路很长,可以走的慢一点,但是不能走差了,走偏了,走到哪里都不能忘本,要学会感恩,特别是父母的恩情,一辈子都不能忘。

希望您的女儿未来能好~


努力生活fighting


孩子长大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与自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孩子从小就会做家务,做家长的好帮手,这样的孩子不管上没有上大学,长大一定是个有用的人。起码不用给家庭带来拖累。反之,孩子小时候只会死读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任何事情家长全包。这样长大的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即使名牌大学毕业,也很难适应社会,最后只好当个啃老族。


人土土雨山


能大学毕业说明智力没问题。不想工作,只要家庭经济条件许可,在家待个一两年也不是大问题。毕竟,家庭是孩子的驿站,歇歇脚,努力了这么多年,歇歇也未尝不可。另外的一个层次可能是毕竟内向,对融入社会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解铃还须系铃人,家长也反省一下自己,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没有解不开的矛盾。多给孩子关爱,爱可以化解一切烦恼。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