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個美化了陽原、又撩開了生活面紗的人

河北陽原有許多攝影人,他們在一個叫作攝影協會的圈子裡,發現、記錄陽原的美。

張亞峰是其中一個。與別人不同的是,他沒有頭銜,沒有獲獎記錄,也就沒有名氣。他只是安安靜靜地拍照,當然更多的人稱之為攝影。

張亞峰的拍攝題材很寬泛,有山川的靈秀,有時空的變幻,也有生存的艱窘。但他記錄的角度與別人不同。更多的時候,他喜歡走入風景背後,或者別人的生活之中,或者心靈深處,用鏡頭尋找一般攝影人容易忽略或者根本看不見的東西,然後賦予它們思想、溫度或者態度。這讓他的照片充滿了靈氣,又深邃厚重,常常給人出神入化的感覺。


看,這個美化了陽原、又撩開了生活面紗的人

張亞峰拍攝的桑乾河


早就想給張亞峰寫點東西,儘管很多時候,我根本讀不懂或者說參不透張亞峰照片後面想表達的情緒。自己都不懂,又何談去打動人或者感化人?那是我所不齒的。

但今天走在去飯店吃請的路上,看著路上行色匆匆的人們,我卻產生了寫的衝動。於是拿出手機,在記事本上邊走邊記錄,一副蠻刻苦的樣子。

不是裝逼,實在是因為張亞峰拍照片,就像街上人們活著一樣,辛苦得石頭也能開出花來。


看,這個美化了陽原、又撩開了生活面紗的人

張亞峰拍攝的小長梁


比如,為了拍攝大年三十小長梁下桑乾河北岸萬家燈火鞭炮齊鳴的勝景,他開車跑了一百多里路,在黑黢黢的夜裡等到12點多,儘管後來等來的約等於一片黑暗。

比如,為了反映農民種地的辛苦,他凌晨三點多去小關村的芹菜地裡,在溼淋淋的露水中呆了好幾個小時。

比如,為了全景展示桑乾河,他不僅把河兩岸走了個遍,還和許多村民成了知心朋友,瞭解了他們的喜怒哀樂,還幫助他們解決了不少頭疼事兒。


看,這個美化了陽原、又撩開了生活面紗的人

張亞峰拍攝的青天背


當然這也讓他擁有了更多拍攝資源。

比如某村搬遷後,村民坐在廢墟上號啕大哭。他第一時間趕到村裡,記下了這讓人唏噓的場面。這讓有關部門慌了手腳。他只得信誓旦旦地保證,我只是為了記錄,絕不會讓它出現在任何媒體,他說這是他的攝影道德。

在一次只有我們兩個人的場合,他說,世間難免有瘡疤,我們要的是記錄,而不能戳開放大後噁心人,這也是一種底線或者說良心。


看,這個美化了陽原、又撩開了生活面紗的人

張亞峰拍攝的搬遷後的農民


張亞峰個兒不高,眼睛卻不小,屬於不高大但是有點小帥氣的那種男人。也許因為個兒低,他能夠踏實站立在地面,而不是不著邊際只顧仰望星空。也正因為眼大,他對這世界看的很遠,也看得很清。

不過我想這更多地是一種修行,或者說是一種造化。

對了,他還很有擔當。比如他去攝影的路上,看見路兩邊開滿了杏花,就有了裝點個走廊的想法,這個想法還真就被有關部門採納了。


看,這個美化了陽原、又撩開了生活面紗的人

張亞峰拍攝的大覺寺


他也很有態度,或者說個性,從不去開陽堡拍照。不得不去的時候,他也只是看,不拍。他說,看著開陽的破而無當,他已經傷了心。

張亞峰當然不是完人,也做過丟人事。他總堅信人很少去或者不能去的地方才有風景,他還真就樂此不疲。

不過事實證明很多時候這根本是謬誤。比如有一次他拉著我上了黃花梁,結果開車一直走到無路可走,路上的石頭連車胎都扎破。害得我們棄車走了十來裡,後來又求援才下了山。


看,這個美化了陽原、又撩開了生活面紗的人

張亞峰拍攝的鷲峰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