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硕士,博士(如果有)在不同学校学习过的,你们觉得哪个是自己母校?

常吃奥利奥


我是一叶知秋有仙则名,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本硕博学校不同的话,哪个是自己母校?叶秋本科学校和硕博学校不同,两所学校都培养了叶秋,对两所学校感情都较深,但说到母校的话,可能还是更认同本科学校是母校吧。

社会上的认知也是这种认知,用人单位招聘的时候挺看重本科出身,经常招硕士的时候还要求本科是985、211,本科学校是打在你身上的关于高等教育的第一个烙印,也是最深的一个烙印,具有显著性。我国有各种人才,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杰青还有四青,在讨论哪个学校培养杰出人才最多的时候,大家采用的都是看本科学校,说明在很多人心底里,更认同本科是自己的母校。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因为本科是自己奋斗十二年后高等教育的第一站,而且,本科同学要一起同吃同住四年时间,了解更深,认同感自然更强,大学有四年时间,有三年半是在一起上课的,同学之间的感情是一天天培养的,而且,本科生是最活跃的阶段,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元旦班级有节目,平时还有篮球赛等各种比赛,假期有时候还有全班集体旅游,同学之间交流机会很多,所以班级更像一个集体,认同感更强,也增强了对学校的认同性。

而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更看重的是和同一个老师的师兄弟姐妹的关系,班级只是一个松散的集体,说什么凝聚性基本上看不出来。而且,硕士期间,更容易形成小圈子,本校的因为已有大学四年的共同经历,更容易形成一个小圈子,更容易相互认同。外校的想融入这个圈子没那么简单,因为机会较少,硕士期间只上一年的课,而且这一年期间课也不是多重,和本科不同,硕士更看重的是看论文发论文的能力。硕士博士期间更容易相互认同的是同一个老师的,这叫同一师门。

招聘会时会加重这种认同,来学校参加招聘会的企业相对来说都是对学校挺认同的,但本硕是否同一学校差别很大,有些单位只要本硕是同一学校的,这让外校考进来的感觉被轻视,也加重了自己确实不是根红苗正的本校生的感觉。

其实,本硕博三校都是自己母校,说哪所学校是自己的母校也没有问题,只是对学校的认同感可能会有不同,重要的是自己好好奋斗,如果你是一个大大的成功人士,谁都愿意认你做校友,而你混的不是那么如意的时候,本科学校也未必能记得起你!

什么时候才算成功,本硕博争着抢着你是校友的时候,你就成功了!


一叶知秋有仙则名


先说结论:还是对本科学校情感更深,认为本科学校是母校。

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作为一个哈尔滨人,本科在广州华南理工上学,硕士,博士研究生都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就读。虽然从小以哈工大为自豪的我,在上完研究生后,才深刻到对本科母校的认同感,在言语中潜移默化的为本科说好话。




首先,本科学校有种先入为主的感觉。相信,和我有相同感觉的人应该不少吧。

其次,在一定程度起到了替代家庭的作用。本科学校是脱离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一般来说),特别是是对我这样远走他乡这种,学校的方方面,同学,老师,都对我的心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再有,就是本科的生活更为丰富。毕竟本科相比研究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去体验校园文化,体验爱(ji)情(qing)。而研究生玩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科研生活中,相比于本科,一定程度的脱离了校园文化。

最后,反驳一波那些观点:哪所学校好,就是母校。我认为,这种观点只是为了掩饰自己虚荣心的观点。其实在内心,还是深深认同本科学校。在哈工大我接触过很多双非的本科考上来的同学,在一开始可能他们比较内敛,不会说有关自己学校的事。熟了之后,在对话中,我能明显感到他们对自己本科学校的情感。


最后有想要了解华南理工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想报考两所学校的,可以评论,私信我,我尽力解决。


伯纳乌上的天空


我本科大连交通大学,硕士西南交通大学,博士是清华,这都是母校呀……这还有什么问题么?若是因为本科学校不好就否定他,不就是否定过去的自己么……再说了人都是有一个成长过程的。我起点低英语不好实在在本科时考不上985,但是我现在自己优秀就好了……


雨后910


母校是双非,不对三非,非985,非211,非双一流。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当初拿着985的分数去了这个母校。相比而言虽然研究生的高校好了一大截,但是心底里还是觉得本科学校才是我的母校,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强,只是很多时候是我一厢情愿罢了。

虽然母校种种问题,但是内心还是感激母校所带来的帮助,也衷心希望母校早日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正是体会了双非和顶尖高校,才让我深刻理解了不同学校层次所带来的影响是是如此巨大,以前的我仿佛就是井底之蛙,对社会竞争毫无概念。一直以为自己高考还可以,后来才发现自己真的很水。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自己有多牛逼,我们常常是借助于平台这样的外力。985这样的平台助力甚至是普通人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高度。就像我以前经常说的,一个走楼梯的人是很难超越坐电梯的,很多时候你以为快追到了,结果只是人家在中间休息了一会蓄力而已。

咋说呢,正因为当初选学校和专业踩坑了,所以最近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回答和帮助,也想帮助和当初的我一样迷茫的高中生和家长,选一个211/985能给你带来很多好处,不然就要像我一样在后期付出成倍的努力,还有可能会走弯路。


一心学长


感谢悟空小秘书/头条教育联盟的邀请。

小西的本科、硕士、博士都是在一个学校(不求上进型,尴尬),没有题主一样的疑惑。其实,你换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就不会难啦。

我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在不同的学校,这几个学校都是我们的母校,对吧。本科、硕士、博士同样是不同层次的培养,三个阶段在3个学校同样拥有3个母校一样。在母校校庆的时候,三个阶段知名的学生都会统计进去,并邀请你出席。

好吧,正面的说完啦,来点不一样的社会舆论。

在校友/母校方面,的确存在另外一种说法"本科才是校友",说白就是"第一学历"(和原本含义不同,业内已第一学历=本科)的市场。考研复试阶段,有这样疑惑的人同样不少,就怕考官歧视自己的双非院校本科。

之前,某机构曾发布"恢复高考后本科校友院士数量排名"(浙江大学本科教育培养出院士23人,排名第1)、"1994-2018年国家杰青本科校友数排名"等,一下子引发了极大的争议,一面是"科研能力,都是研究生阶段培养的,跟本科、高中、初中、小学几乎是无关的。"的观点,另一面却是"本科教育对一个人才是决定性的。"的反驳。

在头条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议同样存在。

问题再引申一下,就是大学"土著"和"外来户"的碰撞,之前就有传出"三清"看不上外面考来的博士生,是不是见过类似的文字。部分院校的本科校友形成小圈子,垄断了最核心的一批资源。

上图是"博士屯"流传出的一张照片。

小西觉得"土著"认可本科是母校,实质上是认可高考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还有就是本科阶段的浪荡不羁,相对来说的确是本科室友/同学的感情更深些。

其实,在进一步,是不是全日制的同样不认可非全的,认为只有全日制毕业的学生才是学校的校友,非全/继续教育的仅仅是个过客呢?

...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管是本科、硕士、博士,只要在这里收获过知识、眼界、人脉、学历,将来混的好,过来反馈下哪一个都无可厚非,毕竟都是你的"母校"。

或者说,当你带着一个亿的捐款,本科、硕士、博士的学校都会抢着你当校友的,嘿嘿。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关注帅小西De头条号。小西陪你聊大学、考研、读博,收获不一样的教育和人生。

帅小西De


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感情最深的是山东大学。山东大学注重基本功,算是读了4年经典著作。本科时大学生真正是天之娇子,受尊重,有自豪感。


寓之37745370


本科国内双非一本机械工程专业

硕士加拿大前十医博类工程硕士

无论从感情上来说,还是世界通用规则,本科学校应该作为正牌母校。

对于现在国内外的大企业来说,在招聘研究生学历员工时,会优先考虑本科背景学校。

因为无论是对于国内的高考、北美的SAT、英国的A level,本质都是一轮智商筛选过程,只有最最优秀的人才会读中国的985、美国藤校、英国牛津剑桥。

而硕士或以上学历就没办法完全代表智商,可能你在某一领域有所研究或成果,你就有读研究生的资格。专业型硕士门槛更低,只要有工作经验并且本科成绩差不多即可。MBA和EMBA说白了就是花钱买学历、买人脉,几乎没有学术门槛。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本科学校说出来大家不认识,就很尴尬。再说母校的时候,会优先说自己硕士学历的学校(比如我😂)。

还有一个考虑因素就是校友资源,你毕业后在职场、商业接触的人,哪一类和你交集更多,你在和他们套近乎的时候更倾向于展示和他们有交集的信息(比如大家都有留学背景、或大家都在某一城市、或大家都有读MBA经历)。

所谓母校的招牌,不过是在你手中有没有发挥的价值罢了。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烤土豆在加拿大


全是母校啊……为何厚此薄彼。初中毕业小学就不是母校?高中毕业初中就不是母校了?


青蛙青蛙3


本科吧,从心理上讲都是最初的东西留给自己无限的遐想。

本科那会儿刚刚算是接触社会,对自己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意义深远,所以本科算是母校吧

当然,这个因人而异,有的人研究生才会受一所学校的文化底蕴影响。

而且就结果看,研究生阶段的人最多。但是我见过极少人高中,大学就开始了规划设计人生。我还是蛮佩服这类人,所以我选本科。因为好多东西出来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对你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把本科排在第一位,研究生第二,博士不知道。其他学生时代没有我想排的。


安安静静的状元郎


自己从哪所学校毕业的,该学校就是自己的母校。如果本科、硕士、博士分别从三个不同的大学毕业,那么,自己就拥有三个母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