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把国家级博物馆都给欺骗了的蒙蒂尼机枪,居然被标注成大炮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大清朝被他们嗤之以鼻的“奇技淫巧”打得哭爹喊娘,部分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反思,开始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也正是那个时期,依靠着清王朝残存的一点实力,开启了满世界的“买买买”。不得不说在一些有眼光的人物监督下,还是买入了许多的实用武器和设备,如张之洞后来慢慢建立起来的汉阳铁厂,不过对于清朝这位人傻钱多的金主,世界上不乏浑水摸鱼捞便宜的人,把一些并不实用或者落后的武器卖给清朝,蒙蒂尼机枪就是其中一种。


曾经把国家级博物馆都给欺骗了的蒙蒂尼机枪,居然被标注成大炮

蒙蒂尼机枪

蒙蒂尼机枪是一种法国设计的 连发武器,比加特林还要早10年出现,该枪设计之初是为了在排枪战术时期,突然出现以密集的火力横扫对手成排的士兵。不得不说在当时各国都需要这样的武器,因此法国在设计完成后将该武器作为一种秘密保存起来,只等着哪天战事爆发给敌人致命一击。

该枪谈不上什么原理,就是简单粗暴的将37根枪管捆绑在一起,而供弹具也不过是一块有37个对应装弹孔的金属板,当把子弹一一装填完毕之后,射手将金属板插进枪身后的对应缺口,然后推动一个杠杆完成闭锁,每发子弹正好对应着相应的枪管,射手可以摇动尾部的一个摇杆逐一击发子弹。据统计一个受过训练的机枪组可以达到每分钟约200发的射速。

曾经把国家级博物馆都给欺骗了的蒙蒂尼机枪,居然被标注成大炮

蒙蒂尼机枪

听起来好像还不错,但是实际上该枪笨重,子弹再装填复杂,实用性并不高,行军队伍还不如拖着一门小口径野战炮来得实在,因此在法军中装备后不久就被嫌弃,在普法战争期间,法军的蒙蒂尼机枪基本没发挥什么作用,色当战役甚至法国皇帝都被俘了。法国随后开始满世界找接盘侠,将手中的蒙蒂尼机枪甩卖出去。

曾经把国家级博物馆都给欺骗了的蒙蒂尼机枪,居然被标注成大炮

清军装备的蒙蒂尼机枪

正好当时的金主大清朝满世界的下订单,于是缺乏眼界的清朝官员就被误导以为蒙蒂尼机枪是一款先进的武器购买了一批。在现今保存的清朝照片里有一张很特殊,一名清朝官员正在一门蒙蒂尼机枪旁边,他的背后还有成堆的球形炮弹,过去很长时间里,多家媒体都没有搞清楚蒙蒂尼机枪的真实身份,有的标注为金陵制造局大炮、江南制造局前装大炮,还有的标注为37毫米2磅架退炮,连某国家级的博物馆一开始也弄错了。

曾经把国家级博物馆都给欺骗了的蒙蒂尼机枪,居然被标注成大炮

蒙蒂尼机枪

和法国的服役经历一样,蒙蒂尼机枪在中国也没什么作为,它满怀希望的被引进,最后是如何退役都鲜有资料记载,至今只是博物馆里一件展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