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城市服務”和“產城物業”

“產城物業”是以產業新城為服務對象,它其實也屬於“城市物業”的範疇,但只是其中的一個分支。作為一種全新模式的服務,產城物業整合了城市公共空間、公共資源、公共項目等內容,說的簡單點,產城物業就是把產業新城當成“一個社區”去實施精細化的物業服務,除了傳統的物業服務範疇外,還包含城市物業基礎服務、智慧環衛管理、生態園林服務、市政設備設施養護、城市美化亮化服務、城市秩序維護管理、應急保障服務、城市特色功能服務等。

為什麼物業企業能夠拓展服務邊界,探索並實踐城市服務,能夠並有意願承擔城市公共服務職能?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

1. 存在機會。曾幾何時,“城市治理”的權利一直掌握在政府手中,但由於人力資源的不充分和缺乏市場化機制,導致城市治理過程中出現粗放、成本高昂亟待解決。面對城鎮化快速推進,城市治理中政府的負荷過大,挑戰了傳統的公共服務模式,這為城鄉引入物業服務企業參與城市治理創造了機會。

2. 條件成熟。國內物業行業發展近四十年來,物業服務企業逐漸形成相對成熟的服務體系,長期積累的技術和管理工具能夠為更復雜的場景提供支持。另外“城市服務是一片藍海”,將更多公共服務職能採用社會力量供給是大勢所趨,物業服務企業將搶佔先機,或能在物業服務和增值服務兩個萬億市場之外,再開闢新的賽道。

3. 政策導向。實現城市管理精細化,已經成為全國各大中型城市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隨後,上海、北京、成都、福州、鄭州 等城市相繼出臺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相關文件,從政策入手,推動和完善相關頂層制度設計。

現在頭部物業企業紛紛湧入城市服務領域,並作出了各種形式的嘗試和實踐。

1. 萬科物業——提出“物業城市”理念。

萬科物業運用市場化機制,通過“專業服務+智慧平臺+行政力量”相融合的方式,試水橫琴新區對公共空間與資源實行全流程“管理+服務+運營”。橫琴新區會將城市公共空間與公共資源、公共項目整體整合成為“大物業”,交由大橫琴城資管理,這部分項目包括城市管理、市政養護、物業管理、停車場管理、社區資產管理服務等諸多範疇。

2. 幸福基業物業——做產業新城服務的引領者

主要為城市提供綜合保障服務,通過智能管理平臺和實時監測體系實現城市的智慧運行,為產業新城提供城市綜合保障服務,包括道路清潔、城市妝點、城市亮化、城市消防、安保巡防、城市抗洪、工程管理等,實施“綠、美、亮、淨、序、專”服務標準體系,使服務成為展現產業新城形象的“城市名片”。

3. 碧桂園物業——“智領未來,與城共生”城市共生計劃

碧桂園服務正式發佈城市服務2.0產品,提出將藉助已有技術平臺及大盤運營經驗,做新型城市治理公共服務的探行者。碧桂園服務將發揮自身“科技實力強、服務性價均好、業務全域覆蓋、全產業鏈供給”的綜合優勢,深度拓展現代城市服務上下游產業鏈,形成一套適用城市空間尺度和多場景服務體系。“城市共生計劃”將基於城市公共空間的12個細分領域場景,推出AI城市公共服務、DC數字城市綜管服務和IS產業協同運營服務。

4. 龍湖物業——“新型城市管理綜合服務提供商”

依託於龍湖物業成熟的服務積澱及科技體系,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等為城市提供管家服務,而這也讓“物業服務延伸到城市生活中的每一位普通市民”成為可能。龍湖集團提出“空間即服務”的大戰略下,圍繞“空間即服務”的戰略,龍湖正構建以優質城市空間連接融合、覆蓋中堅力量全齡週期、由數據和技術驅動迭代的智慧服務網絡,這個服務網絡也涵蓋居住、娛樂消費、生活、辦公、養老等核心場景。

物業服務企業進入城市服務是自身服務能力成熟後的自然延伸,對行業新市場的開拓具有積極意義。伴隨著城市服務市場的不斷開放,頭部物業企業將進一步積極探索如何更好地因地制宜滿足公眾和政府的需求,苦修內功,提升核心競爭力,以便在此“藍海”中搶佔“先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