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胜利希望,在归化球员,同意吗?

被叫作黄老师的1948


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首先,把中国足球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归化上,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毕竟足球运动是一个团队项目的运动,依靠几个人不可能改变现状,更无从说是寄托希望

中国足球希望在哪里?答案肯定是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只有后继有人,才能谈的上发展

当然在目前中国足球这种困境的情况下,使用归化的球员,来带动一批国内球员成绩的提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不是寄托

要想中国足球有提高

第一加强球员的素质培养,不能为钱而踢球,更不能成为有钱人才能玩的起的运动,球员素质的提高,是一名职业运动员的基础,他真正意义上的了解了这个运动,热爱足球,才能在赛场尽力,享受那种荣耀

第二加强后背人才培养,加大校园足球的氛围,夯实基础

第三,改变现有薪资模式,足球运动员,也是一份职业,和其他运动项目一样,最起码他拿的薪水和他的付出成比例,而不是现在虚高

第四,调动民间资本进入这项运动的积极性,真正意义上的落实,保护那些投资人的热情

最后,加强国内运动员教练员的培养,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大人才培养




刘斌安徽志愿填报专家


归化球员,是指在出生国籍以外自愿、主动通过取得他国国籍,取得合法参赛资格,从而代表他国参加国际赛事的球员。

【各国归化情况】

对于日本足球,归化球员对于本土人才的帮助体现得更加明显。当初正是在拉莫斯·瑠伟的身边,三浦知良成长为亚洲范围内的顶级球星;接下来当吕比须出现在日本队时,中田英寿、中村俊辅等人开始获得了来自欧洲足坛的认可;等到三都主代表日本队参赛时,日本足球已经呈现出全面崛起的态势。所谓“归化球员可能动摇本土根基”的说法,根本无法解释日本足球这些年所取得的进步。

在2003年,原籍巴西的德科获得了葡萄牙国籍,随即他立即被召入到葡萄牙队。结果依靠这名归化球员的贡献,葡萄牙队在接下来几年内先后收获欧锦赛亚军、世界杯四强等一系列历史性佳绩。那么德科阻挡了葡萄牙年轻球员的成长之路吗?恰恰相反,就在德科占据国家队主力位置的岁月里,葡萄牙足坛接连涌现出包括C罗、纳尼、科恩特朗等一批有天赋的年轻人。

在我国,归化足球员的提案已经由来已久,但一直未有定案,到了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足协就一直在和相关部委沟通“归化”问题,其中主要涉及到我国国籍政策不允许双重国籍,一旦归化外援,对方必须放弃原有国籍。2016年里皮担任中国国家足球队主教练,再次提出了“归化外援”的要求,目前来看这也是提高国足实力最好的“捷径”。

2019年1月31日,北京国安宣布3名队员加盟,分别是归化球员延纳里斯(中文名李可)、侯永永和前绿城门将邹德海。其中李可、侯永永显示国籍为中国,这意味着两人已经拿到中国国籍。这也是中国足球归化球员的首次案例。

中国足协公布的最新一轮集训大名单一共26人,其中归化球员只有艾克森一人,高拉特、阿兰、侯永永、潇涛涛、洛国富等五大归化球员都落选名单,也就是说这次李铁仅带艾克森出战下个月的40强赛。

对于我国足球归化球员来说,很多球迷持有不同的态度。

有些球迷认为:只要归化的目标外援符合国际足联归化要求,水平够高,并热爱中国文化,保证为中国国家队比赛的时候100%卖力,就支持归化。

也有球迷认为:归化球员是治标不治本,中国足球的问题根源不在球员本身。

更有脑洞大开者认为:也许归化球员只是烟雾弹,科技人员才是真目标。

还有球迷表示:自己的儿子再傻也不会和别人换。

如果有一天国足挺进世界杯,但球员已经不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球迷还会感到骄傲吗?这样的中国足球还是我们热爱的吗?


浅谈说笑


我们来想象一下,11个身披国足战袍的外籍球员站在世界杯决赛圈的赛场,你会为他们鼓掌吗?你会发自内心的感到自豪吗?我不赞同靠规划来看到中国足球的胜利。

规划外籍球员短期内确实能提升国足的竞技水平,提升国足的信心。但是我宁愿看到11个纯正的中国人每场都输球也不愿看到不同皮肤的人穿着国足战袍代表中国出战,我们不是一个移民国家,我们是一个以中华民族为主体的国家,代表国家那当然要是纯正的中国人。

我们来看看短跑领域。

上图两位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他们在世界体坛的伟大事迹我就不一一说明了。短跑领域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我们黄种人的弱项。但是刘翔和苏炳添为代表的新一代短跑名将打破了西方固有思维。证明我们的身体素质丝毫不亚于欧美非。

如果刘翔之出现前我们规划了一个黑人短跑选手然后取得刘翔那样的成绩,那我们国家的黄皮肤的短跑选手永远不会有突破的一天,不会达到刘翔的水平。

足球同理,经常有媒体报道国足输球后有人表示球员大赛经验不足。那么派上外籍规划球员参赛,那我们的球员还要不要大赛经验?

我们年轻一代的青少年足球选手能有出头之日吗?到成年队就被在国外踢出点名堂的白种人黑人挤出中国足球的核心圈。那我们的足球永远也发展不起来。

所以我认为大力发展青训才是中国足球以后要走的路,多借鉴日韩在青训中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国情。打造有自己特点的国家队。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杨哥吹球


中国足球尽管聘用了世界顶级教练仍然是屡战屡败!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是体制问题,体制问题不解决,中国足球就走不出去!有人将国足比喻为高中生而这个高中生竟然连一个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都打不过!也有人将里皮比喻为大学教授、国足为幼儿园的孩子,你让一位大学教授来给幼儿园的孩子上课大材小用不说,进了教室见到的是一帮被家长宠的受不得一点罪的“小皇帝们”发出的哇声一片,哭的、闹的、玩游戏的……啥都有。而教授却拿着世界顶级的年薪用大学的课程教这帮孩子,简直是对牛弹琴!所谓体制问题一是必须解决是能进能出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国足队员的“编制”绝不是“铁板一块”的“终身制”!通过甲级联赛的方法将优质的队员通过层层选拔充实到国家队里来;二是培养后备力量,这是一个战略性的工程,必须从娃娃抓起,在全国实行海选而且眼光要放在农村,因为城里的孩子大部分被父母宠坏了,他们体质差而且吃不了苦,而农村的孩子能吃苦、体质好,这是最优质的基础分!通过一代一代的储备最终输入到省队(各俱乐部)、国家青年队、国家队;三是营造足球文化和氛围舆论气势。中国乒乓球为什么雄霸世界?有人说:乒乓球投入少,即使在农村小学都能办到而建一个足球场费用很高,政府资金毕竟有限,我认为有道理,但是中国不缺钱的足球迷企业家不在少数,只要政府提供场地,主动捐造一个足球场及其配套设施的费用根本不是问题。中小学、大学(很多大学已经有了)有了足球场这个用武之地再加上足球文化的普及逐步就会形成一个像喜爱乒乓球那样热爱足球的文化氛围。我去过欧美部分国家,那里的孩子们几岁就开始踢足球,这就是足球文化和氛围,我国足球项目落后就是缺少这种氛围;四是球员待遇实行“多劳多得”分配原则,也就是取消国足“大锅饭”体制!尽管足协已经采取队员年薪不得高于1000万元的限薪措施,但这个收入远远大于国内其他职业收入,这是非常不公平的!不错,高薪可以激发人的能量但高薪同样可以“培养”人的惰性!事实也充分说明国足队员就是被高薪养成了惰性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所以长期的”败绩”对于他们来说根本没有耻辱感!五是制定短、中、长期的战略任务。目前中国足球的实力距离“大力神杯”遥不可及!当然理论上可以实现比如:外星人驰援?还是回到现实中来,我认为分三步走,第一步短期目标:聘请世界级优秀的教练和淘汰制选拔产生队员通过艰苦的训练力争在5年内进入亚洲前3-5名;第二步中期目标:力争6-15年内达到亚洲前三名的球队,进入世界杯决赛;第三步是长期目标:保持世界32强业绩然后逐步推进……若干年后为中国捧回“大力神杯”!所以我认为中国足球胜利的希望在于归化球员有道理也没有道理!体制不改变仍然是纸上谈兵!不采取”从娃娃抓起”的战略,中国足球仍然会“原地踏步”!


拂晓的泉水


对于这个话题,我的看法很明确,规划球员对中国足球的胜利希望有促进,但不能说就在于归化球员。

归化球员在世界足坛都是很常见的事情

比如98世界杯冠军法国对成员中齐达内、德塞利、卡伦布、亨利、图拉姆、维埃拉、利扎拉祖、特雷泽盖、皮雷等13名球员都是北非移民后代,我们再拿身边的日本作为案例,在亚洲也是最早使用归化球员的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第一位归化球员,来自巴西圣保罗州的吉村大志郎(拥有日本血统的巴西人),而在90年代归化的拉莫斯、吕比须(均为巴西籍)更是直接提升了日本队的战斗力。

我们再来看看国足,2002年首次参加世界杯后,雄心勃勃的中国足球希望从此走上新的台阶,众所周知的原因,这次参加世界杯成了昙花一现。(国足唯一一次世界杯)

2019年,中国开始归化外籍球员

英籍的李可,挪威籍的候永永,英籍的布朗宁,秘鲁籍的罗伯特萧,当然还有第一位为国足上场的巴西籍归化球员埃克森,这着实让部分球迷兴奋了段时间,然而,一个世界杯亚洲区40强预选赛,“完美”的让大家冷静了下来,因为,国足的战绩依然的“稳定”,当然也有人说,归化球员还需要适应又或者说还需要更多的归化球员,但现实就是,中国足球目前的归化政策,更像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表面上打一剂强心针,但里子,依然是大家熟悉的“味道”。(归化球员埃克森、李可)

为什么这样说,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中国足球全世界寻人,从秘鲁到巴西,从英国到挪威,因为他们有中国血统,是足球运动员,但能力了?没有说服力,就因为成功归化了,那他们身上就有归化球员的光环,可能在足球素养和意思上,比国内好多年前球员的确要高,但不要忘了,他们是要为国足效力,他们能在战术上为国足某一两个位置提升实力,但还没有到改变国足整体实力的能力(几场预选赛上就能看出埃克森的表现不如俱乐部)因为,国足目前依然没有成型的战术,没有必须取胜的精神,深层次原因也不细说,比如职业化的足协管理体系,青训体系,各级联赛体系(包括校园联赛),当然,还有职业的足球环境。

最后,我也是很支持归化球员的,优秀的归化球员能给国内球员带来一些新的东西,也能在个别时间段提升国足比赛的能力,但它不能将国足由亚洲二流球队(不黑不吹,客观评价)带回亚洲一流,这是一个体系的工作,需要决策者不再急功近利,不再带着国足学巴西学德国学法国,到最后依然不知道国足是什么风格(此处一定要提到日本规划巴西球员,学习巴西足球的案例),也需要足球在中国社会口碑的改变,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特别需要一个好的足球环境,体育竞技就交给职业体育去运作,行政职能部门需要做的是,为职业足球做好服务。

(97十强赛国足,那时还拥有公认的亚洲一流球队地位)

希望中国足球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终将胜利!


罗伯特小白


大家好,我是陈Sir侃球,关注我,带你玩足球。

我认为中国足球的希望不仅仅在归化球员身上,更在中国足球青训体系上。

归化球员,其实在国际足联规则允许下在世界足坛是非常常见的,无论是欧洲还是南美国家许多足球强国都有归化球员的身影,甚至可以说到了司空见惯的地步,包括巴西、阿根廷、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等世界冠军级别球队,特别是有巴西血统的球员更是遍布世界各地。大众并不会觉得这有什么不好,足球无国界,至于球员选择哪个国家队效力也是球员的自由。

但是个人认为归化球员只是中国足球希望的一针强心剂,并不是能够彻底改变中国足球的唯一灵丹妙药。中国足球现在在历史最低谷阶段,已经连续10几年没有拿的出手的成绩,一步步沦落到亚洲三四流球队,青年队到成年队无一例外。此时的中国足球急需一个好的大赛成绩来重振雄风,走出低谷,重燃希望。面对目前非常薄弱的足球青训基础体系,想要快速拉升成绩是不现实的,这个时候引进当打之年的归化球员,一定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能够快速出成绩,拉动整个中国足球产业,进而提高中国足球水平。

当然,想要看到中国足球真正的胜利,而不是靠归化球员的昙花一现,真正的措施一定还是加强足球的青训工作,这是基础,只有基础打牢了,才能出塔尖的成绩。这是世界足球强国的规律,每一个足球强国背后都有非常完善的青训体系,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才不会更轻易的掉下去。

所以,中国足球的希望不能光靠归化球员,希望把我们自己的基础打扎实,那样中国足球总有一天会登上世界杯的舞台。


陈sir侃球


同意!既然"伟大"的中囯足协不能对中国足球进行彻彻底底的改革,为了能看到中国队出现在最后的十强赛(或十二强)甚至是世界杯的舞台,足协顶住压力实施"归化"政策也是无奈之举。

第一:以国内球员现阶段的实力很难进入最后的十二强赛。大家都知道上届国足能进十二强赛是有多么幸运,最后一轮如果不是卡塔尔在早已小组出线而"无心恋战"中国能赢卡塔尔吗?最后虽然赢了,但是数学差点的球迷都不知道国足有没有出线。上届多位主力球员巅峰期已过或已退出国家队,而这一届的国内球员实力又比上一届的差太多。不靠"规化"能进入下一轮吗?

第二:时代在进步,"规化"已是国际足坛普遍现象。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很多足球强国也有规化球员,日本就是靠规化球员一步步把自己变成亚洲霸主。体育的魅力在于激烈的竟争,你在球场上不拼命,出功不出力,不仅没有职业精神,而且连一点国家荣誉感都没有那就别怪别人抢你的位置!

一代又一代,四年,四年又四年的等待。目前靠国内球员的实力和比赛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我们球迷很难在十二强赛中有国足的身影,更不要世界杯赛场上了!为何不尝试让"规化球员"来刺激那些国足的富豪们呢?





小陆闲说体育


你好,针对你的问题,我认为如果说中国足球胜利的希望在于归化,我并不同意。

第一,虽然归化球员在技术和身体素质以及对于战术的执行力方面确实是比大多数国足球员要好,但是我认为归化球员是一把双刃剑,首先能提升国足的纸面实力这点并不假,但是国足球员大多来自国内不同的俱乐部,与归化球员在场上比赛时,沟通和配合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有时候所达到的效果甚至不如本国球员在一起比赛的效果好,所谓归化球员,都是那些在国内联赛中比较强的外援,而这些外援大多来自足球发展比较好的国家,他们对于足球的理解与国足球员显然不同,在场上就不能达成很好的默契,会出现一些各方面的失误。

第二,虽然欧美强队也有不少归化球员,但其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大都属于足球发展比较好的国家,本土球员中也不乏很多实力强劲的球员,归化球员与本土球员基本无缝对接,足球理念也没有太大的差别,这使得即使他们在一起踢球,也会形成互补的态势,而中国足球显然达不到这种效果。

第三,国足归化的一些球员甚至没有中国血统,能归化成为国足一员,完全是因为其他中国联赛效力多年,如果要求这些球员有民族荣誉感和使命感,代表中国出战,为中国足球浴血奋战,我觉得这是不太实际的想法,显然这也是球迷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中国足球的体制本身就存在问题,要想取得胜利,绝不是一朝一夕,甚至靠几个外援就能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中国足球想要成功,就不能走捷径,靠简单的归化几个外援,首先得从青训做起,青训才是一支球队的基石和未来,当前的中国足球,普通人想要踢球非常困难,没有关系和钱,要想获得机会希望渺茫,这直接让很多真正想踢球会踢球有天赋的人被拒之门外,如果这种体制得不到更改,中国足球想要成功,会非常困难。

以上是我对于您问题的一点看法,希望对您有帮助。





苏大强Zz


这么多年了,中国足球为什么一直走不出国门,拥有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连一支能拿的出台面的球队都没有。

事实上,归根结底,还是出在管理制度和足球文化上。

中国足球现在是商业化的,但是畸形的。

如果我们现在想做出改变,看见希望,归化只是第一步!

首先,归化并不是不爱国了,短时间内只能通过引入高水平的球员来增强国内球员的积极性。同样也大幅度提升了国内足球队伍的质量。

不破不立,现在的国足需要一些改变

归化是一剂强心针,短期内可以缓和国足现状。其实归化这一想法早在之前就有人提及过,但为什么到这个时间段被拉上了进程。

原因很简单,中国足球自02年巅峰之后日益走下坡路,世预赛告急,二十年了,中国足球需要一些好的成绩来刺激整个足球市场,足球文化,它必须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了

归化仅仅是一个缓冲,留给中国足球的时间也真的不多了

首先是归化难度问题,虽然雷声大,但雨点真的不多。符合归化要求的球员在整个中国足球里的比例还是相当少的。

后者,管理制度必须进行调整。足球是文化,是运动,它可以商业化,但不能为了从足球身上获取利益去改变它的生存方式。若不做出改变,中国足球就会成为足球里的异类,它只是市场经济需要的一个附属品罢了,最后伤害的就是我们这些真正热爱足球运动的球迷。

其次,青训必须抓!

归化球员补充了中国足球的短板,但中国球员还是要自己走出去!我们不能再输在起跑线上了!

我们没有好的青训吗?

有!想想根宝足球基地,徐指导为中国足球输送了很多优秀的球员,再想想当年的范志毅,如今的张琳梵,武磊。徐指导是热爱足球的,所以他知道,足球该怎么踢,足球该怎么练,而不是各层各级的假大空。

中国足球现在能做的就是改变现有的管理体制,尊重足球的发展,让所有的职业联赛展现出真正的市场化和职业化。

归化,能给中国足球的仅仅是一个缓冲,一个希望的开始。


足球bilibi


从一个二十多年的非资深球迷和一个足球从业者的角度来说,中国足球胜利不能仅仅依靠某一方面,当然包括规划球员。对于规划球员我本人抱着平和的心态来看。规划球员有利有弊,我们要区别看待。归化球员的好处在于,首先我们有可能后短期内取得比以往更好的一些成绩,来以此刺激整个中国足球市场的发展,成绩好了,关注的人就会增加,踢球的人也会增加。其次,归化球员可以起到一个技术方面的领头作用,帮助本土球员进步,同时又可以激发竞争,从这方面来说,是有好处的。

但是,如果说中国足球的希望完全依靠规划,这肯定是不对的。任何一个项目或者说体育项目想要发展的好,都必须要有良好的青训环境以及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

在我个人看来,中国足球想要取得进步,第一,我们要有一个好的青训体系并且要和教育体系结合起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足球小国。中国足球人口的匮乏是阻碍中国足球进步的最大的障碍。目前中国大多数的家庭都比较看重文化课的发展,而我们的青训体系和校园足球又不能良好的结合起来,这就给我国足球人口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障碍,我们只有建立一个职业青训和校园足球共同发展的机制,让更多的孩子踢球,但同时又让最后踢不了职业足球的孩子们有一个好的教育的机会。只有这样有一个相辅相成的机制,我们才能提高基本足球人口,为职业足球和国家队的发展提供新鲜血液。

第二,我们要有更合理的职业联赛。目前我国只有中超,中甲,中乙三个级别的比赛,而且今年还有八只球队退出了联赛。几乎所有的球队都处于亏损状态。职业足的发展不能靠情怀,最终还是要走上市场。中国足球目前的状况属于病态的发展,球员身价虚高,工资虚高,职业水平较低,教练员裁判员水平不够等等。今天时间有限,回头我会专门发一篇文章阐述我自己的观点。

第三,家长和孩子对足球和足球事业都缺乏认识。由于中国足球长期的一个颓废状态,导致大家对于中国足球的观点大多数都是调侃,鄙视等负面的态度,而且中国足球也没有出一个或者多个能够给大家带来希望的球星。在这方面,同样是亚洲足球的日本和韩国,都有比较好的例子。据日本教育部门的调查统计,成为足球运动员是目前所有日本孩子最想成为的职业排名第二。韩国也因为朴智行和孙兴民等球星的出现,给韩国青少年儿童带来偶像的力量!

今天时间有限,一会儿还要做到,今天就聊到这里。总体来说我对于规划球员这个事儿来说,保持一个观望的态度,规划可以,但这就像得了胃病吃止痛药一样,治标不治本!中国足球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