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語是山西省方言,陝北說晉語,為何有人把山西民歌說成陝北民歌?

天界之約


山陝民歌其實主要說的是陝北榆林和晉西北的黃河兩岸一帶的民歌,民歌這個叫法其實很扯,叫山歌更準確一點,中國各地的民歌基本都是在大山裡發育的形成的。這一帶的民歌其實真的傻傻分不清,曲風和歌詞反映的生活內容也差不多,本就是一衣帶水,生活習慣等各方面都近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談不上什麼晉語啊陝西官話啊,這兩個地方的地方方言其實都和山西官話和陝西官話無關!

因為我是山西人,對陝西的其它地方的民歌不熟悉,我總覺得陝甘寧那一帶、秦嶺那一代的陝西民歌肯定是另一個風味。因為山西太行山地區比如長治上黨左權一代的民歌風格於山西西北部的民歌根本就不是一個風格。

民歌的地域性極強,山陝兩地的地形多變,民歌種類很多,誰要是一句山西民歌或山西民歌來概括的話,臉會被打的piapia滴!


朔川


陝北大部分人是元朝以前原居民後代,可走訪老年人問問,他們的祖墳,家譜。如張家有錦,懷,忠,修,偉;艾家有丕,克,紹,先……賈家有榮,治……鍾家有振,常,章,鈿……代家有生,成,永……姬家有兆,乃,存,永,文,敘……。杜家有汝,浩(好),為,良,聿修承芳,善述丕禮……常家有增、好(浩)士……李家吳家……都有根深蒂固的家族,明初大槐樹移民只在榆林(今榆陽區),吳堡,米脂和綏德4個縣移入少量人口,雖晉陝間有條黃河,風土人情沒有被割裂,民歌互相傳播較快,但陝北文化內涵更深,如鼓樂,陝北以腰鼓為代表種類很多,道情和陝北說書,山西幾乎是空白。秦統一以前陝北和山西幾乎沒什麼交集秦漢到隋唐間時分時合,宋元明清時一直分治直到現在,而且陝北人唱民歌的群眾基礎比山西好,普及程度也高,歌詞多是陝北方言,山西只有呂梁地區有點象陝北,大部分山西話陝北人聽不懂,怎能說陝北人講晉方言。小編下結論缺乏調研。


用戶53899714445


山西陝北歷史上大部分為一體,夏商前互治,春秋時為趙國努力範圍,三分天下時,陝北仍屬魏國。戰國時晉獻公娶白狄二女,就是重耳和夷吾的媽媽,後秦國幫重耳奪回王位。有秦晉之好之說!

陝北民歌不論形式,韻味,格調,和晉西北民歌幾呼一模一樣,很重要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陝北的現居民祖先,大部分是在明朝清朝山西省的大槐樹下遷徙過來。

陝北千五氏博物館主給陝北民歌和山西民歌作了個形象的比喻,叫連體姊妹!

從黃河兩岸的出土物,仍然能看出山陝是一家。











巨型酸棗


那是因為陝西的宣傳,比如唱歌的王二妮,電視劇,文學作品,其實大部分所謂的陝西民歌是山西民歌,而比較起來山西近幾年在這方面的宣傳就不給力,也沒有像以前的郭蘭英,馬玉濤等有影響力的歌唱家,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搞民歌音樂的,對民歌喜歡的,還有就是山西出民歌地方的人,都基本上知道是山西民歌,而不是陝西民歌,山西河曲縣是山陝民歌的搖籃。


齊悅家青哥V金玉童聲


我以為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陝北民歌發源於榆林.延安.以及晉北一帶,所以陝北民歌與山西民歌有一定的共性,比方說廣為傳唱的《走西口》《打酸棗》《山丹丹開花紅豔豔》,走西口也稱走口外,具體是指晉西北與榆林延安一帶的人大規模向內蒙流動,前前後後大約有三百來年的歷史,西口具體位置是那裡?卻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有說是山西的殺虎口,也有說是在陝蒙晉邊界一帶,其實由於走口外的人的地域廣闊,每個地方的人心中對於口外的目的地是不同的,比較廣泛認同的說法口外指的是內蒙古包頭一帶,歌曲中”哥哥你走西口,妹妹我淚花流……”究竟是晉北的妹妹還是陝北的哥哥,已經無從考證,現在兩地的人都廣為傳唱,這是地域的原因。陝北民歌比較有名的歌曲中,《三十里鋪》《南泥灣》《蘭花花》《趕生靈》《拉手手親口口》《信天游》等,《三十里鋪》是以真人真事改編,”三哥哥當兵上了前線,四妹妹心裡灰不塌塌,……任務就在那定邊縣,三年二年不得見面”,定邊距離綏德的三十里鋪村不過百餘公里路,但對於馬跑驢託的年代也是不近的路程。《南泥灣》唱的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央紅軍轉戰陝北到達延安後,開荒種糧的情景。但是最有名會唱的人最多的恐怕是《東方紅》,十四億人可能有十億人會唱吧?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就命名為東方紅一號,接收的第一個信號就是《東方紅》曲,可以說是唱上了天。《東方紅》的創作人是榆林市佳縣的李有才老漢,”東方紅太陽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作詞作曲老漢一個人包圓,還有廣為流傳的《翻身道情》,道情發源於榆林的清澗縣,我們稱之為清澗道情,“……舊社會咱們受苦的人是人下人,受苦難一層又一層……”可以說是那個時候的人的真實寫照。這些應該屬於歷史的原因。接下來應該就是人的原因了吧?王二妮,蘇文,柳強強,野強強,賀東,賀國豐等等這些陝北的後起之秀在《星光大道》《歌從黃河來》等電視節目中取的了非常好的成績。相對來說山西在這方面湧現出來的人比較少,最有名的就是唱《山丹丹花開紅豔豔》的阿寶,好多人把阿寶當成是陝北人,其實不是的,人家地地道道的山西人。把阿寶說成是陝北人,如同把兩地共用的民歌都當做陝北民歌一樣,是山西人的鬱悶,也是阿寶的無奈吧!


載愁小舟


因為陝北民歌好聽名氣大,再加陝北語言接近普通話易懂,因此山西人在說話時說的是山西話不易懂,在唱歌時則唱的是陝北話易懂,所以大家時常把部分山西民歌誤以為是陝北民歌也很正常。陝北不僅民歌好聽,窯洞也漂亮,神州石峁古城又是中華文明的根據地,能源遍地號稱中國的科威特,要問人最哪裡好?米脂婆姨綏德漢!陝北永遠是是黃土高原上的姣姣者。


樂在其中161669388


山西民歌是山西民歌、陝北民歌是陝北民歌,除榆林個別民歌與山西民歌類似外,陝北民歌與山西民歌差異很大。陝北人方言只有部分是晉語,陝北南部講陝西關中東府方言,陝北西北部講關中西府方言(秦隴方言),與晉語大不同。《山丹丹開花紅豔豔》是甘肅慶陽與陝北西北部民歌,《翻身道情》也是甘肅民歌,《走西口》有陝西走西口、也有山西走西口,二者調式不同。《繡金扁》、《二月裡來》是陝西與隴東民歌,《十二把鐮刀》是關中民歌,類似情況太多。《打酸棗》是榆林東部與山西呂梁共有民歌,不能說完全是山西民歌,絕大多數陝北民歌與甘肅隴東、寧夏固原民歌類似,與山西民歌差異很大。


秦楚巴人


秦晉之好不是浪的虛名!春秋時代,通婚通商,戰國時期,相互討伐,攻城擄掠。晉國朝秦暮楚,為中原所不恥,終被三家分晉,最後秦始皇統一中華,直至漢朝建立,才成為漢民族的雛形,所以都是一個名族,生活在各個河水流域而已。討論地域,乃狹隘的名族觀,五百年前都是一家。


大秦帝國之縱橫關中


很多人在噴小編的提問,一個生活在山西忻州地區的人給小編點贊一下,這些噴子們你們來我們這裡看看,是不是陝北和我們這裡的民歌,秧歌唱的一樣嗎?而且土話也是非常一樣的,感覺這些噴子們就是專業噴子鍵盤俠


懂你93022756


方言的存在在於地域性,而不在於名字。以陝北方言以及晉西北地區方言為例,晉語只是人為的一個命名,當初如果命名為晉陝語又有什麼不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