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语是山西省方言,陕北说晋语,为何有人把山西民歌说成陕北民歌?

天界之约


山陕民歌其实主要说的是陕北榆林和晋西北的黄河两岸一带的民歌,民歌这个叫法其实很扯,叫山歌更准确一点,中国各地的民歌基本都是在大山里发育的形成的。这一带的民歌其实真的傻傻分不清,曲风和歌词反映的生活内容也差不多,本就是一衣带水,生活习惯等各方面都近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谈不上什么晋语啊陕西官话啊,这两个地方的地方方言其实都和山西官话和陕西官话无关!

因为我是山西人,对陕西的其它地方的民歌不熟悉,我总觉得陕甘宁那一带、秦岭那一代的陕西民歌肯定是另一个风味。因为山西太行山地区比如长治上党左权一代的民歌风格于山西西北部的民歌根本就不是一个风格。

民歌的地域性极强,山陕两地的地形多变,民歌种类很多,谁要是一句山西民歌或山西民歌来概括的话,脸会被打的piapia滴!


朔川


陕北大部分人是元朝以前原居民后代,可走访老年人问问,他们的祖坟,家谱。如张家有锦,怀,忠,修,伟;艾家有丕,克,绍,先……贾家有荣,治……钟家有振,常,章,鈿……代家有生,成,永……姬家有兆,乃,存,永,文,叙……。杜家有汝,浩(好),为,良,聿修承芳,善述丕礼……常家有增、好(浩)士……李家吴家……都有根深蒂固的家族,明初大槐树移民只在榆林(今榆阳区),吴堡,米脂和绥德4个县移入少量人口,虽晋陕间有条黄河,风土人情没有被割裂,民歌互相传播较快,但陕北文化内涵更深,如鼓乐,陕北以腰鼓为代表种类很多,道情和陕北说书,山西几乎是空白。秦统一以前陕北和山西几乎没什么交集秦汉到隋唐间时分时合,宋元明清时一直分治直到现在,而且陕北人唱民歌的群众基础比山西好,普及程度也高,歌词多是陕北方言,山西只有吕梁地区有点象陕北,大部分山西话陕北人听不懂,怎能说陕北人讲晋方言。小编下结论缺乏调研。


用户53899714445


山西陕北历史上大部分为一体,夏商前互治,春秋时为赵国努力范围,三分天下时,陕北仍属魏国。战国时晋献公娶白狄二女,就是重耳和夷吾的妈妈,后秦国帮重耳夺回王位。有秦晋之好之说!

陕北民歌不论形式,韵味,格调,和晋西北民歌几呼一模一样,很重要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陕北的现居民祖先,大部分是在明朝清朝山西省的大槐树下迁徙过来。

陕北千五氏博物馆主给陕北民歌和山西民歌作了个形象的比喻,叫连体姊妹!

从黄河两岸的出土物,仍然能看出山陕是一家。











巨型酸枣


那是因为陕西的宣传,比如唱歌的王二妮,电视剧,文学作品,其实大部分所谓的陕西民歌是山西民歌,而比较起来山西近几年在这方面的宣传就不给力,也没有像以前的郭兰英,马玉涛等有影响力的歌唱家,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搞民歌音乐的,对民歌喜欢的,还有就是山西出民歌地方的人,都基本上知道是山西民歌,而不是陕西民歌,山西河曲县是山陕民歌的摇篮。


齐悦家青哥V金玉童声


我以为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陕北民歌发源于榆林.延安.以及晋北一带,所以陕北民歌与山西民歌有一定的共性,比方说广为传唱的《走西口》《打酸枣》《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走西口也称走口外,具体是指晋西北与榆林延安一带的人大规模向内蒙流动,前前后后大约有三百来年的历史,西口具体位置是那里?却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有说是山西的杀虎口,也有说是在陕蒙晋边界一带,其实由于走口外的人的地域广阔,每个地方的人心中对于口外的目的地是不同的,比较广泛认同的说法口外指的是内蒙古包头一带,歌曲中”哥哥你走西口,妹妹我泪花流……”究竟是晋北的妹妹还是陕北的哥哥,已经无从考证,现在两地的人都广为传唱,这是地域的原因。陕北民歌比较有名的歌曲中,《三十里铺》《南泥湾》《兰花花》《赶生灵》《拉手手亲口口》《信天游》等,《三十里铺》是以真人真事改编,”三哥哥当兵上了前线,四妹妹心里灰不塌塌,……任务就在那定边县,三年二年不得见面”,定边距离绥德的三十里铺村不过百余公里路,但对于马跑驴托的年代也是不近的路程。《南泥湾》唱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央红军转战陕北到达延安后,开荒种粮的情景。但是最有名会唱的人最多的恐怕是《东方红》,十四亿人可能有十亿人会唱吧?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就命名为东方红一号,接收的第一个信号就是《东方红》曲,可以说是唱上了天。《东方红》的创作人是榆林市佳县的李有才老汉,”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作词作曲老汉一个人包圆,还有广为流传的《翻身道情》,道情发源于榆林的清涧县,我们称之为清涧道情,“……旧社会咱们受苦的人是人下人,受苦难一层又一层……”可以说是那个时候的人的真实写照。这些应该属于历史的原因。接下来应该就是人的原因了吧?王二妮,苏文,柳强强,野强强,贺东,贺国丰等等这些陕北的后起之秀在《星光大道》《歌从黄河来》等电视节目中取的了非常好的成绩。相对来说山西在这方面涌现出来的人比较少,最有名的就是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阿宝,好多人把阿宝当成是陕北人,其实不是的,人家地地道道的山西人。把阿宝说成是陕北人,如同把两地共用的民歌都当做陕北民歌一样,是山西人的郁闷,也是阿宝的无奈吧!


载愁小舟


因为陕北民歌好听名气大,再加陕北语言接近普通话易懂,因此山西人在说话时说的是山西话不易懂,在唱歌时则唱的是陕北话易懂,所以大家时常把部分山西民歌误以为是陕北民歌也很正常。陕北不仅民歌好听,窑洞也漂亮,神州石峁古城又是中华文明的根据地,能源遍地号称中国的科威特,要问人最哪里好?米脂婆姨绥德汉!陕北永远是是黄土高原上的姣姣者。


乐在其中161669388


山西民歌是山西民歌、陕北民歌是陕北民歌,除榆林个别民歌与山西民歌类似外,陕北民歌与山西民歌差异很大。陕北人方言只有部分是晋语,陕北南部讲陕西关中东府方言,陕北西北部讲关中西府方言(秦陇方言),与晋语大不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甘肃庆阳与陕北西北部民歌,《翻身道情》也是甘肃民歌,《走西口》有陕西走西口、也有山西走西口,二者调式不同。《绣金扁》、《二月里来》是陕西与陇东民歌,《十二把镰刀》是关中民歌,类似情况太多。《打酸枣》是榆林东部与山西吕梁共有民歌,不能说完全是山西民歌,绝大多数陕北民歌与甘肃陇东、宁夏固原民歌类似,与山西民歌差异很大。


秦楚巴人


秦晋之好不是浪的虚名!春秋时代,通婚通商,战国时期,相互讨伐,攻城掳掠。晋国朝秦暮楚,为中原所不耻,终被三家分晋,最后秦始皇统一中华,直至汉朝建立,才成为汉民族的雏形,所以都是一个名族,生活在各个河水流域而已。讨论地域,乃狭隘的名族观,五百年前都是一家。


大秦帝国之纵横关中


很多人在喷小编的提问,一个生活在山西忻州地区的人给小编点赞一下,这些喷子们你们来我们这里看看,是不是陕北和我们这里的民歌,秧歌唱的一样吗?而且土话也是非常一样的,感觉这些喷子们就是专业喷子键盘侠


懂你93022756


方言的存在在于地域性,而不在于名字。以陕北方言以及晋西北地区方言为例,晋语只是人为的一个命名,当初如果命名为晋陕语又有什么不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