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真的很笨吗?

用户7657319367626


郭靖一点都不笨,笨只是世人对他的偏见。这种偏见从何而来,书中有许多出处。

首先是江南六怪的看法。书中俯首可拾。

“六怪虽是传授督促不懈,但见教得十招,他往往学不到一招,也不免灰心,自行谈论之际,总是摇头叹息。”

”韩小莹思想自己七人为他在漠北苦寒之地挨了十多年,五哥张阿生更葬身异域,教来教去,却教出如此一个蠢材来,五哥的一条性命,七人的连年辛苦,竟全都是白送了,心中一阵悲苦,眼泪夺眶而出。”

其次是洪七公的看法。书中也有出处。

洪七公白眼道:“可不是么?那还用说?你满头大汗的练了这么久,原来连这点粗浅道理还刚想通。可真笨得到了姥姥家。”

洪七公道:“这傻小子笨得紧,我刚才教的这一招他还没学会,贪多嚼不烂,只要你多烧好菜给我吃。准能如你心愿。”

这种偏见就是郭靖学习的速度,或者更具体一点就是郭靖在少年时的学习速度。然而要一定以一个人在某一时期的学习速度来衡量一个人的智商的话,未免以偏概全。智商的范畴很复杂,反应在一个人成年之后对外部事物的掌控能力。而郭靖能在成年后成为“侠之大者”,绝对不是一个“笨”字可以解释。相反,郭靖是天生的聪慧。要注意是聪慧,有慧根。而不是小聪明。有慧根的人生来具备学习天赋和坚毅的品格。郭靖具备的就是坚毅的品格。相信说郭靖具备坚毅品格,许多人会赞同,但要说郭靖具备学习天赋,许多人就不赞同。可事实就是如此,从郭靖在桃花岛学习“老顽童”的空明拳、和双手互搏就能看出。书中写到:郭靖只摔得全身都是乌青淤肿,前前后后摔了七八百交,仗着身子硬朗,才咬牙挺住,但周伯通在洞中十五年悟出来的七十二手“空明拳”,却也尽数传了给他。要知道,郭靖初上桃花岛,和“老顽童”想出不过十几日的时间,就学到了“老顽童”的”十五年才悟出的”绝技,“笨”的人能做到这一点吗?

但偏见难以更改,一但被人打上标签,就很难更改。但这只是印象难改,却不是真相。想反很多说别人“笨”的人,其实是在掩饰自己的缺点。

马钰在蒙古悬崖上说:“这是教而不明其法,学而不得其道。”又说:“讲到寻常武功,如你眼下的造诣,也是算不错的了”

可见马钰是说出了事实,算的上一流的导师。当然不能说马钰武功不一流,就不配做一流的导师,这是两回事。学的好,未必教的好。学的一般,但很可能教的很超群。学力和教学是两回事。

坚毅的品格相比天赋才是智商的根基。郭靖从小练功勤奋,一练就是一天,全年勤奋无休,为以后的冲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才是最重要的。很多有天赋的人最终都倒在了长跑的路上,人生就是一场长跑,“磨刀不误砍柴工”,郭靖就是聪明的从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基础看的无比重要,才会的长大后的“运用”阶段,一飞冲天,一鸣惊人,这是高瞻远瞩,谁还说郭靖“笨”?





一十七楼远眺


先说结论,郭靖不是笨,是实在。


郭靖应该是金庸武侠小说中最能体现金庸所要传递的价值观的真切写照。细细想来,郭靖真的是笨吗?他有干过愚蠢的事情吗?其实,郭靖所作的一切,所说的一切都反应了其人的价值观,他是一个真实存在且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传统中国人形象的典型人物。下面分析原因。

首先,郭靖的成长环境其实和古时候大部分平民阶层的类似,都是小人物,都是穷苦出生,只不过他是郭啸天的后人,肩上更担起了一份责任。而他价值观的养成其实就来源于他的母亲李萍。人们常说一个人的修养体现了父母的教养,郭靖的修养就源自于母亲李萍的耳濡目染。李萍是旧社会典型的小女子,她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是真诚,是实在,所以尽管她一边告诉郭靖杀父之仇不可忘,但她会始终提醒郭靖有心事就要说出来,而不是藏着掖着。

因此,我们才会看到后来憨厚老实的郭靖。其实,他就是跟着自己的心出发,他觉得黄蓉装扮的乞丐太可怜,就施舍给她饭吃;他觉得杨康和自己担负一样的使命,就和她结为兄弟,甚至都没有思索过杨康的人品;他觉得周伯通是个好人,于是他就跟着周伯通背书。


但是,因为他的实在,所以也会常常被骗。当他在桃花岛见到自己的五位师傅惨死时,只是看到了一个十字的血迹就联想到了黄药师,导致后面差点酿成大错;也因为他的实在,黄蓉屡次设下陷阱抓住欧阳锋都给他放跑了。

可是,正是这样一个实在的人才是吾辈的楷模啊,才是金庸小说中有血有肉真真切切的人啊。从小父母就告诫我们做人要诚实,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对方的感受,那么,郭靖这样做,我们又凭什么说他笨呢?难道你能做的比他更好吗?


身正则影正


郭靖一点都不傻。

一个智商低下的人怎么可能得到那么多江湖高手的青睐?怎么可能学成一身绝世武功?怎么可能让一代天骄托付女儿终身?又怎么可能成为侠之大者,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他不但不傻,而且一定程度上是高智商。

首先,他有惊人的记忆力。一本梵文写的《九阴真经》 ,他居然能在丝毫不知其意的情况下,一字不漏的背下来,试问有几人能做到?周伯通看了几十年也做不到。

其次,他有惊人的领悟力。郭靖的领悟力童年稍弱,但随着年纪增长飞速提升。马钰教他全真教的内功心法,他学会了。《九阴真经》是何等深奥的秘笈,他学会了。周伯通的双手互搏之术,这需要右半脑的高度发达才学的会,他也学会了。降龙十八掌,耶律齐只学会了十五掌,史火龙更只学会了十二掌,两任帮主在当时都是杰出人才啊,都比不上郭靖。最有力的证明是,当年丐帮在君山大会,郭靖绑在囚室中,仅凭屋顶落下的光斑,就悟出了天罡北斗七星阵的阵法。这种领悟力,世所罕见。

第三,他有惊人的组织力。当初随铁木真西征,术赤和察合台领军内讧,鲁有脚向郭靖献上一计,郭靖马上就能排兵布阵,平息内乱。古来名将不过如此。靠着一本武穆遗书,就能组织襄阳军民抵抗蒙古大军若干年,又有几人能做到?黄蓉虽然聪明绝顶,也只是军师,出谋划策而已,拍板做决策是郭靖。发号施令,排兵布阵,杀伐决断,皆由郭靖。别忘了,当时襄阳城还是大宋朝廷的属地,是由朝廷官员主政的。郭靖若没有超强的组织力协调力,凭他一介草民,全城军民岂能由他调遣?

为什么大家都会觉得他傻呢?主要有三个误会:

第一,嘴笨不会说话就是傻。小时候开口迟,4岁才会说话。但大家别忘了,爱因斯坦小时候也很晚才开口说话。书中经常说到郭靖笨嘴拙舌,旁人也听了个稀里糊涂。这主要跟郭靖的生长环境有关。李萍带着儿子在蒙古草原艰难度日,大草原又不是大杂院,平常基本看不到人,她们又是汉人,交流机会少,自然嘴就笨一些。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经历的累积,郭靖的口才也是突飞猛进的。特别到了神雕时期,统率群雄,带领大军,发号施令是非常铿锵有力的。几次英雄大会,或是忽必烈、金轮法王唇枪舌剑,也是义正辞严的。

第二,小时候学艺艰难就是傻。江南七怪教他武功,郭靖学得艰难无比,“但见教得十招,他往往学不到一招”,而朱聪教了拖雷三个小招式,拖雷当场就会了。经常被七怪打得鼻青脸肿。洪七公教郭靖“降龙十八掌”,“虽只教得一招,却也费了一个多时辰功夫”。其实,不是郭靖笨,完全是老师不会教。七怪脾气暴躁,七公贪吃好玩,都不是好老师。马钰偷偷教了几个月,郭靖什么没学会?什么没学好?所以啊,教育真是一门科学。玉石再好,也需要好雕工。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郭靖三观无比端正,近乎迂腐的正,不打小算盘,不耍小聪明,不贪小便宜,坚定不移的守正义,养正气,走正道,与世人的“灵活变通”相比就是傻。郭靖打小就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威武不屈,贫贱不移。为了保护哲别,被术赤用鞭子抽血肉模糊,愣是打死都不说。完颜洪烈巡视草原部落,往地上撒钱,希望蒙古人捡,但郭靖就是不搭这个茬,完全视金钱如粪土。长大后,成吉思汗的金刀驸马吸引不了他,忽必烈的高官厚禄也收买不了他,简直就是道德典范,时代楷模。

最后,再强调一下,郭靖并不迂腐固执。是非曲直他心里是有数的,该变通时也会从权。为了襄阳百姓,他也实施了对成吉思汗的暗杀,虽然未遂。为了心中挚爱,他也毁弃了与华筝的婚约。






太阳雨之歌


武林江湖,一直以来都是能者为尊。南帝北丐、中神通、东邪西毒,武林秘籍《九阴真经》引来各路大侠。使尽阴谋诡计,血风腥雨,华山论剑,长江后浪推前浪,郭靖经过江湖历练,赢得天下第一侠士,成为武林至尊。

郭靖到底傻与不傻,浅谈一下。

拜师学武时期的郭靖。年幼的郭靖在蒙古成长,拜蒙古神射手哲别为师学射箭,后被江南七怪和丘处机相约传授武艺,由于郭靖天资差,反应迟钝,学习武功的悟性不高,并且看起傻乎乎的,一直以来武功没有多大长进。

随后,北丐洪七公因贪吃,邂逅相遇了郭靖和黄蓉,淳朴忠厚的郭靖看起来傻乎乎的,但深得洪七公喜欢,聪明伶俐的黄蓉利用精湛的厨艺,时不时的做一些名菜美食引诱洪七公,最终收郭靖为徒。

在学武之时,郭靖的笨拙和傻,洪七公经常说不是练武之才,但郭靖一直是不放弃的琢磨练习,洪七公终将平生杰作刚猛绝伦的降龙十八掌之十五招授与郭靖。

再后来,郭靖来到在桃花岛,遇到老顽童周伯通并结拜为兄弟,周伯通传授郭靖九阴真经、空明拳、双手互博三套上乘武学。

年轻成人恋爱时期的郭靖。郭靖和他母亲在蒙古生活的时候,和华筝公主两小无猜一起长大,有着青梅竹马之交,华筝公主非常喜欢郭靖的憨厚为人,成吉思汗赐郭靖为金刀驸马。

天公对华筝公主不作美,机灵鬼点子多的黄蓉在郭靖面前出现,傻乎乎的郭靖自己心里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就是喜欢被黄蓉捉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而黄蓉也是不听东邪黄药师老爹的话,偏偏喜欢傻子郭靖。一直到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地步,最终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成年时期的郭靖。融合“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和“左右互搏”三大盖世武功为一体,遂翩然翱翔,武林尊为“天下第一侠士”,黑白二道俯首称臣,号令武林群雄,率领群雄守护着南宋襄阳城的前线边境。郭靖和黄蓉为了宋国安危,最终牺牲在保卫襄阳城的战斗中。

郭靖一生多数都是以傻乎乎出现,那是他以敦厚的人品与人们相处,不与人计较个人得失。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生性单纯刚直,重孝义、勤奋、爱国。因此,郭靖的一生在国家民族大义上,一直都是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滨磊


我觉得是真不笨!但有时候又笨的样子,与许三多相似。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来。

第一、武功

在洪七公教他武功时,他怎么也学不会,反复的教他,终有一日练成了。从这里看出他虽然笨,但是从他骨子里也是想学,所以他下足了功夫。这点和刚进入兵营的许三多累似。

第二、经常吃亏

影视剧的郭靖经常被人欺负,包括黄蓉也欺负他,导致他经常吃亏。这与许三多从兵营进入社会也相似。

从这简单的两方面来看,不管是郭靖也好还是许三多也罢,其实都不笨,只是他们是这种性格以及家庭的教育,导致他们看起来笨笨的。往往这种人最容易出人头地,但首先有一个好的伯乐,不然你能力再大也发挥不出来。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的年轻人有多少人不迷茫啊,不知道未来做什么,也没有目标,也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就差一个伯乐,你才能发挥你的最大价值。很显然我也是个迷茫的人!不知道中国有多少迷茫的人…无法想象


成子经典


傻,看上去的,事实上不是傻,是天然,本真,在宋,这是最标准的守着心之本体的德行状态。

学习武功不是为了比别人强,学习的时候也没有投机取巧,学习武功也不是建立什么功勋。

看古人的行为举止,不能以现代人的智巧来衡量,在老子和孔子看来,这样的质朴精神才是根本都德之属性。

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世上充斥着各种投机取巧,各种尔虞我诈,就看不得那些憨憨傻傻,靠自己笨力气生活的人。其实,这是一种病。

孔子说,“宁武子(1),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2),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注释】

(1)宁武子:姓宁名俞,卫国大夫,“武”是他的谥号。

(2)愚:这里是愚钝,表现出来傻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显得聪明,当国家无道时,他就显得愚钝。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种大智若愚就做不到了。

【评析】

宁武子是一个处世为官有方的大夫。当形势好转,对他有利时,他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为卫国的政治竭力尽忠。当形势恶化,对他不利时,他就退居幕后或处处装傻,以便等待时机。孔子对宁武子的这种做法,基本取赞许的态度。








道咸斋


读过原著,郭靖最适合的是这四个字——大智若愚。

郭靖性格中有木讷,但绝不是笨和傻,跟蠢更一点关系也没有。

射雕中有三个人,一见到郭靖就觉得他很聪明。第一个是铁木真,第二个是马钰,第三个是周伯通。

这相当于今天的马云、马化腾和王健林认为你很有商业头脑,然后一帮网上评论家说你笨一个概念。

天下第一教派的掌教、席卷欧亚的成吉思汗、第二届华山论剑的冠军,他们都觉得郭靖聪明,是因为他们看到了郭靖的本质。

踏实、专注。

这个世界,永远是踏踏实实的大智慧,战胜投机取巧的小聪明。

古龙在《白玉老虎》里说过,太聪明的人成为不了天下第一,天下第一需要有博大的胸襟和一种百折不回的勇气与决心,那一定要从无数惨痛经验中才能得来。太聪明的人总是禁不住这种折磨的,一定会想法子去避免,而且总是能够避得过去。

您瞧,这说得不正是黄蓉这样的聪明人,说得准不准?

郭靖恰恰相反,比方说打架,师父朱聪和他说打不过走为上,但是郭靖的选择是,打不过的我加把劲。

当年黄蓉和他讲勾践灭吴,文种鸟尽弓藏,而范蠡功成身退的故事,郭靖却说:“范蠡功成身退固然值得佩服,但文种大夫在国君无道的情况下,还能死守自己的初心,为国而死,那就更了不起了!

他不但这样说,而且还以此作为人生准则,最后死在襄阳城下。

另外一个,郭靖给人傻笨的感觉,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电视剧拍得太烂。

原著有太多的精妙之处,是电视剧难以展现的,郭靖的智慧,更是难以演绎出来。

更何况有些版本,像李亚鹏这样的演员,干脆就直接把郭靖往傻子和口吃方面演。

实际上,一个仰望星空无师自通悟透天罡北斗阵,不会梵文却能死背下大段九阴真经,20多岁达到准五绝水准的人,怎么可能傻笨。

只可惜,现在像杨康、欧阳克、黄蓉那样太过机灵的人太多,而像郭靖这样能心无旁骛静下心踏实做事的人太少。

二狗子倒是希望,多几个郭靖这样的“笨人”。


张大猫BigCat


郭靖,其实一点也不笨,只是有点单纯木讷和简单。这样说比较贴近。江南七怪的武功在射雕里面也不错真的。凡事成名的,都是高手。不要五绝比那都是一代宗师的人。但是不会教徒弟,郭靖这么一个武学奇才偏偏给教费了。一天练一种,而且不教内功。你说扯不扯。后来马玉道长教了一段时间内功就不一样了。很明显。蓉儿怎么会喜欢一个笨蛋。他只是在大漠那种地方过,没城里面人那么复杂而已。后来洪七公的几个月就学会了降龙十八掌缺三掌说实话这真不是傻子能干的。欧阳克聪明人吧,从小培养,也还比不上几个月的修炼。两人都是五绝之一的人培养。结果如何。包括后来的周伯通教他的各种武功九阴真经。一灯大师的指点,基本上当代除了五绝再无敌手。这样的人你告诉我是笨蛋,那倒不如说马云不喜欢钱。


装死的小强


郭靖并非天资愚钝,而是百年难遇的练武奇才!

我知道,这个观点一出,反对者会应者云集对我口诛笔伐,稍安勿躁,听我慢慢道来。

在认识洪七公之前,大家对郭靖的情况都已熟知,武功平平,连三流都算不上,遇到洪七公后,大家觉得郭靖安达走了狗屎运,学会了丐帮至高无上的武功——降龙十八掌,才奠定了郭大侠后来的基础。

实则不然,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洪老帮主虽然看起来玩世不恭,其实精明得很,从出场破庙内丐帮第一次高层会议可见一斑,那个什么长老要提拔他的侄子,而七公马上能指出该人的种种劣迹,可谓洞察秋毫。有一个细节,故剧中没有仔细交代,穆念慈和洪七公学了三天的逍遥拳,而为什么只学了三天呢?穆念慈是出了名善良贤惠,如果洪七公觉得郭靖只是个老实人,才教他,这个理由基本不可能。还有从整个故事中,除了南帝,五绝对华山论剑和天下第一其实都非常看重,洪七公也不例外。在教郭靖降龙十八掌之前,七公已经知道黄蓉的身世背景,这对七公认郭靖这个徒弟也会很谨慎,收他的女婿做徒弟黄老邪会不会不高兴?他们会不会泄露武功秘密?毕竟能克黄老邪的武功只有降龙十八掌,试问,七公怎么会轻易传授这个绝世武功呢?我们再看丐帮的情况,七公粗中有细,大智若愚,年级已经不小,可想而知在一生中遇到太多太多的武功人品优秀的人士,就没有七公看得上的吗?原因只有一个,七公收徒非常挑剔。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七公教郭靖武功之前,有几个细节,七公认识郭靖时,郭靖在武功人品没有表现任何出色的地方,而得之郭靖的师傅是江南七怪和马道长传授过内功心法,这时候七公才决定传授郭靖武艺,黄蓉的好吃好喝的诱惑只是七公的顺水推舟罢了。还有一个细节,洪七公把郭靖绑在水理,说明郭靖和七公较量过,也因此七公一下子感受到了郭靖是个练武奇才,确切说江南七怪并非一无是处,而是十年辛苦培养,给郭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非误人子弟,他们是把水烧到了99度,七公才能顺利得以传授。还有一个剧情,七公,拖雷,华筝,郭靖,黄蓉被欧阳克等人困在梅超风练功的密室,郭靖在很短时间内就练成了十八掌中关键几招,要知道七公传授没有多久,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恰巧说明了七公的眼光和郭靖具备的资质。所以我说,郭靖并非天资愚钝,而是百年难遇的练武奇才。


周延龙诗歌


“郭靖那傻小子,不知道黄蓉看上他什么?”

虽然金庸老先生在书中也写郭靖笨笨傻傻,做事说话迟钝,但是老先生笔下的郭靖并不是大家常认为的那种呆傻。郭靖从小无父,跟着母亲在大漠长大,接触的人和事都不多,换句话说就是人生阅历低。一和古灵精怪以及江湖上所谓的大侠就显得是个呆呆傻傻的笨小子。就像一个深山里长大的孩子刚来一个灯火辉煌的大都市,怎么看都会觉得有点儿傻傻呆呆。

而金庸定义的郭靖的笨,更多的是他的说话直接处事谦和,为人实在诚恳。所以小说中越强调郭靖笨,其实反儿时为了说明郭靖做事做的好,人好心好。郭靖的笨只是一个外壳,裹在外面的是他自己认为的笨嘴拙舌和悟性奇差,不够精明。但是那内核里面的郭靖,是个内心十分通透,反应极其迅速的智者,无论是在恋爱中,还是在行走江湖,正是他用他的这种“笨”才俘获了黄蓉的心,得到了马钰,洪七公等许多前辈的喜爱和认可,又换种方法来说,那就是郭靖外表虽然笨,但是他却是个有着超强直觉和超强潜意识的人。在他自己都没意识到的时候,他的直觉和潜意识,总是帮他做出了最聪明的决策。

另外在郭靖学武上,其实悟性很高,并不笨。

郭靖和江南七怪学武功的时,七位老师总觉得郭靖太笨不适合学武。其实只是没有找对方法而已。江南七怪脾气怪异又想着和丘处机比赛,学武本来就该“既学众家,不如专精一艺”,让他学学这个学学那个,上午跟这个师父学,下午又要学另外一个师父的武功。这样郭靖通常是学了十招,一招也掌握不了。师父们就开始摇头叹气。郭靖又是一个懂事孝顺又自尊心强的孩子,拼命的练,越练越差。

但是遇到马钰后,马钰因材施教,对脑袋不那么灵活的郭靖不讲原理,只教内功心法。并告诉他习武只是为了强身健体,郭靖毫无压力,兴趣盎然,反而内功突飞猛进。

后来跟洪公学降龙十八掌。降龙十八掌是顶顶厉害的外家功夫,简单易记,易学难精通。洪七公初教郭靖亢龙有悔时觉得郭靖真实笨到姥姥家了,可郭靖知道自己比别人反应慢,尤其这个时候黄蓉也跟洪七公学武一遍就学会,郭靖就老老实实稳扎稳打,更让自己静下心来专心练习。悟得降龙十八掌的真谛,最终学得神功。

再后来,桃花岛遇周伯通,被周伯通会忽悠学了九阴真经,得一灯大师讲解一阳指,三次观看华山论剑,傻小子根本不再是傻小子,成为了一个武功盖世的大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