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在國外旅遊的時候喜歡吃泡麵?

押玩同way


為什麼中國人在國外旅遊的時候喜歡吃泡麵?

其實我覺得,泡麵的味道真不錯,我也喜歡吃泡麵。但是因為多吃了不健康所以不吃。

家裡偶爾也會買包泡麵放著,有時候突然差那麼點飯,不想煮飯,就泡碗麵吃。

我老公有時候一個人在家,也懶的做飯,就煮泡麵吃。

還有,我每逢坐火車,就想吃泡麵,一碗泡麵吃下去,就上臥鋪睡覺哈哈。

去國外旅遊,不得不帶些泡麵,因為考慮到國外的食物不是很適合自己,有時候也擔心夜間會餓,就準備些泡麵。

還有,等飛機的時候餓了,機場的東西很貴,為了省錢,也可以泡碗麵吃吃。

煎個荷包蛋,放幾片香腸,還是不錯的早餐,


老媽愛做萊


正處在法國旅遊途中,看到這個問題心有慼慼焉。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秀一下在旅途中收集的法國當地美食。




如何?看上去很有誘惑吧?法國人很引以為豪的“美食之都”文化!

一路體驗下來,我總結法國飲食、或者可以大而化之的西餐特點如下:

涼食很重要:喜飲涼水、冷飲、果汁等,尤其是夏天。涼拌沙拉(一大堆蔬菜空心菜,涼豆角,西紅柿拌在一起,加幾片火腿或烤肉片,海鮮),輔之以橄欖油、鹽、胡椒粉調味,再配上面包(法國以法棍為主),就是夏日最常見的一餐(見下圖)。或者就是三明治,類似於漢堡包,麵包中間放幾片火腿,一片菜葉。



奶酪黃油很重要:包括意麵,絕大多數熱菜涼菜,奶酪黃油是必不可少的元素,這對於國人來說,體驗就是一個“膩”。



“甜”的元素隨處可見。甜點、果醬、蜂蜜、方糖每日必不可少的飲食點綴。法國也有類似中國的煎餅,但是要蘸上巧克力醬吃的。

夏日燒烤是法國飲食中的“大餐”。烘烤烘焙,一般週六週日,或者招待親朋好友來訪,燒烤(牛肉、豬肉、羊排、雞肉),再加上沙拉,就是很好的“待客之道。”

海鮮也很重要:海鮮的烹煮和製作講究原汁原味。生三文魚、生牡蠣、煮過的大蝦、螃蟹也是法國人熱衷的美食。



觀察這個西餐特點,與我們中國飲食在很多方面“南轅北轍”:中國人偏愛熱菜熱水。米麵、炒菜、煲湯缺一不可,在五味中偏愛酸辣鹹。烹飪方式蒸煮炒燙煲輪換。蔬菜主食種類繁多。

中西飲食的不同導致了:如果你有一張“中國胃”,10幾天持續西餐會導致嚴重“水土不服”,中國胃紊亂。再加上很多旅遊地點延伸至巴黎之外,中國餐館極少,且很多中國餐館已經被西餐調和到“四不像”,很不地道。這樣一來泡麵就成為國人異國他鄉旅遊的“上上之選”。

當然,泡麵選擇也有其他原因:比如節約旅行成本;團體統一行動協調太難,旅行到達旅館往往已經很晚,很多飯店已經打烊,只能泡麵……

此刻在旅行途中,無比渴望一桶簡單的泡麵,只恨沒有事先準備。有鑑於此,強烈建議國外旅行的同胞帶一些桶裝泡麵以備不時之需。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這個問題應該指的是上了年紀的國人吧,近幾年大爺大媽出國遊的可不少,泡麵應該是他們行李中的必備品。答主父母出國遊倒是沒帶泡麵,但外出沒幾天一見超市就往裡鑽,到處找泡麵呢。

其實不僅是出國遊,長輩們即便國內遊,外出住五星級酒店都會帶著泡麵和電飯煲,這和他們長期以來飲食習慣和“節省”的心態有關係。


我覺得可以理解吧,出國行無論遠近,一般都要去個十天八天的,吃慣了白米鹹菜、饅頭面條的大爺大媽們哪裡受得了天天吃西餐,就算現在中餐遍地,導遊也不可能總是安排中餐。

應該說泡麵是最對中國胃的速食品。想必大家都知道這樣是個事實,就是亞洲人的胃不如歐洲人那麼皮實,歐洲人冷的、硬的、生的全部不在話下,你讓他喝點兒熱的他還不樂意呢。而中國人就不行了,尤其是歲數大的中老年人,吃多了生冷的食物胃就受不了,而西餐多以麵包、肉扒類和蔬菜沙拉為正餐,別說我們的父輩,就是年輕人也無法忍受這樣吃個十幾天。


早年冬季出差去美國,吃了一個星期的西餐,搞到一肚子的冰涼。同行的女同事還趕上生理期,開會時手腳冰涼,臉色慘白,人家還沒有溫開水提供。晚上趕緊去唐人店買了方便麵回來,熱乎乎的熱湯麵吃完,什麼都暖回來了。後面幾天,同事都是晚上靠方便麵熬過的。這個橋段只是想說明中國胃,無論老少,都時刻要奔著溫暖的中餐去。一杯泡麵,熱水一泡,熱氣騰騰的湯湯水水下肚,治癒我們“嬌嫩”的中國胃,簡直就是立竿見影。所以中國人在外旅遊不僅吃泡麵,中國大媽們還會帶著保溫杯到處跑。

吃泡麵並沒有什麼不對,只是別帶去公共場所和旅遊景點吃,在酒店也別用燒水壺來煮泡麵,吃完做好清潔。

更多旅途軼事,個性美食美宿,敬請關注崇尚慢旅行的SophyJiang慢旅繪。


SophyJiang慢旅繪


看到這個問題,想起我在斯里蘭卡旅行了近一個月的那次經歷。真的是太想念方便麵的那個味道和口感了!


斯里蘭卡的飲食以咖喱居多,米粉面條不常見,中餐的話更是寥寥無幾。那邊的水果大部分是熱帶水果,芒果、木瓜、菠蘿和香蕉。而且斯里蘭卡和印度距離不遠,所以吃菠蘿和青芒果時撒鹽和辣椒麵的習慣是保留下來了。對此我是初期是新奇的,後來真的是無語的!



作為一個北方人,我去斯里蘭卡旅行之前,還真是有先見之明的,帶了多包泡麵和沖泡的酸辣粉,外加一些榨菜、大頭菜和一個小號開水壺。然而,一起旅行的其他幾個夥伴並沒有帶這些東西。旅行過半時,我每次拿出來一包泡麵或者榨菜,旅伴們的眼睛都放光!所以每次沖泡面我都放很多水,最後大家每人可以分一點湯喝。吃榨菜也是,小心翼翼,異常珍惜。


分析原因,那就是中國味和中國味蕾,真的太有依賴性了。時間短還好說,時間一長,真是扛不住,想來點熟悉的,適口的,熱乎的,湯湯水水的。那必然會選擇方便麵,好攜帶,好烹飪,味還重。在熱切的味蕾需求面前,營養什麼的先放一放,來口熱乎的,湯湯水水的,呼嚕呼嚕吃上,先過了癮再說!所以在國外吃到的泡麵比國內美味,倆字——舒坦過癮!


關注@桔豬 看不一樣的世界!


桔豬


這個問題我一直也在想,為什麼無論到哪裡但凡有旅行的地方都有泡麵?之前在火車上也有泡麵,後來又一次自駕遊,我在休息區發現有人竟然帶了一後備箱的泡麵,俄後我不得不反思,這到底是為什麼、因為說實話在火車上是很不方便飲食,那麼吃方便麵也就顯得很正常了,但是自駕遊的休息區,確實吃的很豐富,價格也不算太貴,但是為什麼還在吃泡麵?

然後我思來想去,我覺得可能是對於中國人來說,第一每個休息區或者火車上都有熱水,那麼中國人都希望吃飯的時候吃熱飯,喝水的時候喝熱水,所以,泡麵自然就成了最經濟又方便的東西。第二我覺得休息區確實有很多吃的,但是我吃了幾個休息區後,我發現有的休息區食物很好吃價格也便宜,但是有的休息區卻貴的離譜而且超級難吃,不吃吧又浪費,吃吧簡直是痛苦,所以基本上買到難吃的東西等於花錢買罪受,所以我覺得泡麵雖然很難吃,但是對於一般飲食又挑剔的人來說,至少保險不會吃到令人噁心的東西。第三就是成本了,泡麵成本應該是最低的,我覺得這個也佔了很大一個因素吧,所以綜合來說,泡麵應該是比較省心省時省錢的一種食物,再者中國人出去旅遊,可能根本沒抱著飲食觀賞以及享樂與一體的旅遊,而是抱著只想出去看看的心態,所以吃的就隨意應付的一種態度


長尾的貓咪


就在前兩天,外國媒體又報道了中國遊客在意大利旅遊景點內吃泡麵的事,與前兩年“中國大媽在Gucci店前吃泡麵”的新聞如出一轍,再次將“泡麵”推到風口浪尖之上。的確,我也遇到過很多人外出旅遊隨身攜帶方便麵,不僅是到國外,甚至在國內都這樣做,因為中國人對飲食比較挑剔,難於適應不通過國家或者地區的飲食習慣,而泡麵則成為最方便、最能適應的一種食品。

2016年,阿里旅行曾做過一份關於“出境遊和泡麵”報告,調查數據驚人的顯示為“31%的出境遊客有過帶泡麵的經歷,也有高達58%的遊客會在目的地購買泡麵”,可見泡麵是中國出境遊客的真愛。因為經常在世界各地跑來跑去,我的胃口比較能適應不同國家飲食習慣,即使有的地方飲食非常難吃,但是也可以通過披薩、意麵、麵包填飽肚子。不過,在一個地方待久了或者登山徒步時,總要買兩包方便麵,犒勞一下我的中國胃。

中國人為什麼出門旅行喜歡吃泡麵,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 無法適應國外的飲食。東西方飲食差別太大,甚至同屬於東方的國家,東亞與東南亞、南亞飲食也有著天壤之別。對於很多中國人,尤其是年級比價大的人,很難適應奶油、芝士、咖喱的味道或單一的飲食種類。對於很多年輕人,前往像日本、韓國、越南或者華人比較多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時,攜帶或者食用方便麵的情況則少很多。

  • 食用方便,節省時間。就像西方人在街邊吃熱狗、三明治、漢堡一樣,吃泡麵可以又方便又節省時間。無論是外出旅行,還是長期在國外生活,做泡麵是最簡單。只要煮開水,花個三五分鐘就可以搞定一頓飯,如果再開一罐老乾媽,真是走遍天下都不怕。

  • 節約旅行費用。對於一些遊客來說,一些旅遊目的地的物價還是比較貴的,對於不少遊客從國內攜帶方便麵可以節省旅遊開支。前些年,去馬爾代夫度假的遊客很多都有帶方便麵上島的情況。

  • 改善伙食。對於很多跟團遊客,每天都是酒店自助或者團餐,吃不了兩天就已經膩了,所以晚上回到房間,煮點泡麵,可以改個口味。

  • 特殊情況下的無奈選擇。有時候長途旅行,有時候遇到寒冷低溫天氣,這時候最想吃一碗熱乎乎的湯麵,不過在很多地方卻很難找到,迫不得已只能求助於泡麵。連湯帶面一起吃掉,簡直是人間美味。

大多數中國人,很多時候的確很難適宜不同的飲食習慣,吃泡麵成為無奈的選擇,當然在國外也應該學會如何“優雅”的吃泡麵。


任何關於斯里蘭卡的問題,歡迎向我提問,我是“最懂蘭卡旅行的人”:斯里蘭卡小妞。


斯里蘭卡小妞


有一個有意思的調查數據是:中國出境旅行的人中,31%會帶著泡麵;而有58%的人,會選擇出國後買泡麵……
這讓我想起了15年的一個新聞報道:在意大利Gucci專賣店前,幾個大媽蹲著吃泡麵▼
當時還有好多網民大罵丟臉,中國人買得起奢侈品,卻連吃飯的錢都捨不得花?
事實真是這樣?我看未必。
其實這與錢根本沒關係,不過是一種文化差異而已。
中國人在旅行時對於泡麵的熱情,確實挺令歪果仁震驚的。作為一個愛吃如狂的美食大國,都捨得花錢出國了,卻不捨得花點餐費吃頓像樣的飯?
當然不!我身邊有個月入2萬的朋友,依然會在旅行前買點泡麵塞行李箱裡;前段時間裡約奧運會,中國隊就在酒店煮泡麵開小灶;連《花兒與少年》這種綜藝節目,明星也會在國外大啖泡麵……
究其原因再簡單不過--吃不慣外國菜!
外國菜多偏愛油炸、生冷,對於習慣於爆炒和燉煮的中國人來說,嚐嚐鮮也就罷,頓頓吃真受不了,再高級的美味,都不如關鍵時刻一碗熱騰騰的泡麵來得安慰啊~
有些跟團的遊客,被亂七八糟的團餐折磨得不要不要的,那泡麵對他們來說也是人間美味……
而且,並不是只有中國人出境遊喜歡帶著特殊的必備物品--日本人愛帶味增湯、韓國人出國愛帶著泡菜、法國人出國愛帶奶酪、英國人出國愛帶茶包……我們沒有人手一罐老乾媽,已經相當剋制了好嗎。
P.S.不排除去馬代這種一島一酒店,一頓上千元的地方,吃泡麵可能真是為了省錢。
旅行其實很簡單,點擊右上角,關注頭條號【愛飛樂遊】,盡享海量旅行資訊,旅遊問題一站搞定!

愛飛樂遊


哈哈,我剛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正好吃完一盒泡麵。

歐洲人在飲食方面是比較落後的,遠遠落後於中國,美國是歐洲的後代,所以也落後。他們吃的東西特別簡單,弄點肉,撒點鹽,撒點胡椒就完了,完全沒啥技術含量,而且做的還特慢。尤其是吃菜,只有沙拉菜葉子,還不如東北蘸醬菜豐富呢。

美國還稍微好一點,因為移民多,食物多樣化,起碼漢堡什麼的也行,我們也能吃。而且,美國人吃東西比較隨便,不太注重什麼禮儀,因此美國很快就被中國食物征服了,美國到處都是中國館子,我在機場觀察那些快餐店,只有中國的盒飯賣的是最好的,老外買的超多。

而歐洲就不行了,歐洲比較傳統,吃的東西也講究傳統。比如波蘭人愛吃餃子,那叫一個難吃啊,餃子餡好像是罐頭裡的肉,要多難吃有多難吃。英國的炸魚,又油又肥,而且配薯條吃,簡直是要把人吃死的節奏。像意大利和西班牙還好,比較符合中國人的口味,但是吃多了也不行,意大利的披薩一開始吃特好吃,吃多了就吃不下去了,而西班牙的海鮮飯,也是一開始吃好吃,時間長了,米都是夾生的,越來越受不了。

法國巴黎雖然是世界美食之都,不過真沒吃到啥;德國奧地利瑞士這一塊,簡直就是吃肉王國,德國肘子奧地利的肉和土豆,一大塊一大塊的。要是你天天吃奧地利的傳統食物,超過不了三天就崩潰了。最有意思的是在挪威的時候,最後一天挪威朋友說帶我們去吃中餐,我們歡呼雀躍,結果去了以後,就是一碗湯裡面放了幾塊炸肉,我以為是前餐呢,結果沒了,這尼瑪牛肉麵起碼還有面呢,面去哪兒了?所有人都面面相覷。老外以為這就是中餐了。

所以,泡麵、摘菜都是出國必帶的事物,要不然真心受不了。日本菜吃多了也受不了,韓國還稍微好一點,符合東北菜。泰國菜越南菜也還可以,其他東南亞國家就真的是一般般了。如果去了印度,千萬別亂吃東西,最好多帶點方便麵,以免中毒。

傳說中的波蘭餃子

奧地利傳統的鐵鍋燉,一開始吃很好吃,時間長了就吃不下去了。鍋裡的酸菜都被同胞們瓜分了,肉都剩下了。

德克薩斯牛排,這快頭也太狠了。


老遲


我們中國人喜歡吃蒸煮、炒燉的食物,味道也多樣化,一桌飯菜至少包含酸辣鹹等口味,很少吃漢堡、薯條、七分熟的牛排或者涼食。雖然肯德基和麥當勞在中國很受歡迎,但大家只是嚐鮮而已。

方便麵有多種口味的料包,都是根據我們的喜好量身定製的,面呢?更不用說了,普遍受中國人的歡迎。如果在國外旅行一段時間之後,吃上一碗熱騰騰的泡麵,簡直是人間美味了。

國外的飲食單一,烹飪方法就是那幾種,看上去覺得新鮮,但吃上幾頓就夠了。還有一些生冷的東西,女孩子吃不慣的。韓餐和日本料理,勉強能接受。

所以,到國外旅遊帶上幾桶方便麵是明智之舉。

關注@寒江,分享更多精彩世界~


寒江


其實這裡面的原因無非是兩個,一是為了省錢,二是不習慣國外的飲食。

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初期,中國人普遍比較窮,老百姓很少有出國旅遊的,甚至一些公務出國的政府官員為了省下一點國家給的出差津貼,都喜歡帶一些方便食品,其中泡麵就是最主要的品種。那時候,過海關的時候行李檢查,查出大半旅行箱的方便麵,讓老外百思不得其解。


現在,改革開放40多年了,隨著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每年出境旅遊早已突破了1億人次,這種純粹為了省錢吃泡麵的情況已經非常少見了。更多的原因恐怕還是吃不慣國外的食品。咱們中華美食自成一派,在中國養成的中國胃,如果幾天吃不上中餐,是會鬧情緒的。無論是歐美的西餐還是奇葩的南亞食品,除了幾個東亞國家的飲食我們尚可接受外,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飲食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是很難克服的一大困難。即便國外的一些“中餐館”口味也是改良過的,並不合國人口味。


所以適時來一碗帶著家鄉味道的泡麵,對在外國旅行的中國人來說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拯救中國胃的方法。有的人為了泡麵,還會自帶一個電熱水壺 (很多國外酒店都沒有開水壺)。一些洲際長途飛行航班提供的餐間輕食,只要是飛中國航線,哪怕是外航也會準備一些杯麵以滿足中國人的胃。


說實話,長時間出國旅行適當帶一些中國的食品(例如泡麵、小包裝的雪菜、榨菜等)很有必要,但在國外吃這些食品的時候,必須注意場合和當地習俗。像前一陣子流傳的幾個華人遊客在意大利街頭噴水池附近席地而坐吃泡麵,吃完後又在“聖水”池子裡清洗餐具的做法,的確很扎眼,引發眾怒絲毫也不奇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