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來來,看看敦煌石窟壁畫中僅有的一隻小老鼠

攝影:孫志軍


來來來,看看敦煌石窟壁畫中僅有的一隻小老鼠

瓜州榆林窟第25窟《觀無量壽經變》中出現的小老鼠,是敦煌石窟壁畫中僅有的一例。佛教視眾生平等,其中也包括動物。諸多佛經記載關於動物的寓言故事,富有趣味同時賦予了深刻內涵,這也是佛陀教化眾生一個有效方式。佛經裡常以黑、白二鼠比喻時間,因為老鼠行動迅捷,所以用以說明生命無常。

在世界各地,老鼠具有雙重文化意象。古埃及人把塞赫邁特神描繪為能化身為老鼠、傳播瘟疫的不詳之神,古埃及文獻《薩利4號紙草》就記載了人們對老鼠的厭惡,以及對塞赫邁特神的恐懼。因為老鼠繁殖力強、難以滅絕,並且善於囤積物資,人類也將其列為崇拜對象。印度西部拉賈斯坦邦有一座15世紀時修建的印度教老鼠廟,在印度教中老鼠是掌管人間“繁榮和成功”的聖加尼西神的使者,所以此廟五六百年間香火極盛。

佛教中的老鼠有多種屬性。《宋高僧傳·不空傳》中記載“天寶中西蕃大石康三國帥兵圍西涼府……毗沙門天王領兵解救……蕃部驚潰,彼營壘中有鼠金色,弓弩弦皆絕”,西域各國原本就信仰毗沙門天以保佑武運昌隆,於是老鼠也就成為護軍助勝的毗沙門天王手持寶物之一。毗沙門天王作為佛教護法之神,是由古印度教的天神俱毗羅演化而來,別名施財天,意思是“財富的贈予者”,後成為藏傳佛教的財神。但印度教中的俱毗羅手持黃鼬,而藏傳佛教財神是手持老鼠,老鼠善於囤積,故此將之作為財富象徵物。

敦煌石窟壁畫中也有老鼠形象,莫高窟第9、98、454窟、榆林窟第3窟等14個窟內有鼠首人身的悉他那天女,學者認為這身神像與西域群鼠助戰傳說有關,參考西域考古實物如新疆丹丹烏里克出土木版畫等,可知敦煌這一老鼠形象來自西域。榆林窟第15窟的毗沙門天王手持寶鼠圖像,學者認為是來自印度經西藏傳到敦煌的藝術造型,與悉他那天女圖像的傳播方向完全不同。榆林窟第25窟《觀無量壽經》變中面向主尊佛像的小老鼠,則是表現“鳥獸聽法”情節。

敦煌研究院收藏的敦煌卷子中有“老鼠噉鐵”故事,全世界有19種相似故事,從分佈來看這個故事是從印度分別流傳到中國、波斯、阿拉伯地區、東南亞乃至歐洲的法國和俄羅斯等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