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一个人会不会喝茶?

三郎的象牙塔


什么是会不会喝茶?茶,谁都会喝。茶,有许多人不爱喝。

一个爱喝茶的人,她一定是很喜欢茶的人,因为喜欢,所以会学习和了解有关茶叶的知识。有句话说得好:一入茶行深似海。也许当时她只是想喝一下茶的味道,女人一般就从花茶,花果茶,养生茶,美颜茶开始,然后接触到了红茶,绿茶,白茶,青茶,乌龙茶,普洱茶。渐渐的对茶叶有了兴趣,于是去结交了做茶叶的朋友,从偶尔去喝一次茶到经常去喝一杯茶。然后发现生活已经离不开茶叶了。

经常喝茶的人,由于在品茶的时候,要静静的细品茶叶的韵味和香甜味,时间久了,就发现自己的性格越来越柔和,品味越来越高,心也越来越静,看待事物的眼光也越来越包容宽广。

于是,每次喝茶会习惯性的先看干茶,再闻杯香,然后一口一口品饮茶汤,把每一泡的滋味都细细的珍藏在心里。

后来,不知不觉中,你已经在别人的眼中成为了一个会喝茶的人,身边的人喜欢听你说茶泡茶,也喜欢上了你这不爱微笑的小姑娘


刘铃言


我就不知道我会不会喝茶,因为喝茶的道道太多,会喝茶的能有几个呢?

新疆人,没有什么喝茶传统,小时喝茶都是家中有客人,杯子里加点茉莉花招待用。

后来工作被一朋友领着喝功夫茶,其实就是拿盖碗泡铁观音,茶的好坏不懂,但是被喝茶的流程吸引了,也置办了一套茶具,在家偷偷地练习喝。

用盖碗,泡过铁观音,茉莉花,大红袍,猴魁……,以为一盖碗泡能得到的一切茶。后来知道了紫砂壶,而且还有好几把,学会了用蒸茶器,茶叶罐的样子品种也多了起来。茶具也渐渐全活起来,还放置了一个干泡台。

最明白的是知道了黑茶,绿茶,红茶,花茶……。越来越觉得想要喝一杯好茶太讲究了,我自己怎么学都是假模假样。还好,通过茶交到了很多朋友,以前来往都是送酒,如今喜欢送茶。

喝茶的朋友多数都是喝酒转行,我一大哥,爱喝碎银子,用飘逸杯泡上浓浓一杯,倒在建盏里,满满地喝,我笑着提醒他茶要七分足。他却笑着说,好喝爱喝就要满杯喝,豪迈如旧,还是喝酒那套,最后,俩人汗流满面,很痛快。

为了出去喝茶不丢人,我还下载了湖南农业大学专门的茶叶课程,看得越多,越对茶战战兢兢。

我仍然认为我不会喝茶,但是,我喜欢和喜欢喝茶的人一起,可能有些喝茶方式不是专业,但是我们敬茶。

喝茶已经是普通人生活的常态,专业与否?会不会?不太重要,喜欢喝,爱喝,爱在一起喝,那才舒服。




卫茳


看一个人会不会喝茶?如果一个人不拒绝茶,那么他就是一个会喝茶的人。我从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为什么说一个不拒绝茶的人就是一个会喝茶的人。

举几个身边的真实例子

A、他喝了一辈子的茶,很少喝开水,都是自己上山找的茶树采回来自己炒的茶;

B、他是一个爱茶的人,各种各样的茶叶品种喝过很多,也有很多对茶叶的认识;

C、他是一个上班族,经常在朋友那喝茶,但是分辨不出什么茶;

D、他是一个职员,要么喝水,要么喝碳酸饮料,从不喝茶,认为茶一点都不好盒;


以上四种人ABCD,到底谁会喝茶,谁不会喝茶呢?稍后我们再来分析。

茶在中国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要论一个人会不会喝茶,首先我们要先明确,茶是什么?茶存在的意义?

茶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茶有很多的传说,有很多的文献记载着茶的各种功能,在民间都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但都表明一种观点:茶是一种中国传统饮品。


由此可见,上述例子中,ABC都是喝茶的人,而D因为不喝茶,所以归类为不会喝茶的人。

所以,茶作为一种饮品,可以接受茶味道、能喝茶的人就是会喝茶的人。而相反的,拒绝茶的人为不会喝茶的人。

另外一个角度讲,懂茶的人又不同的标准。

什么情况叫做懂茶,是熟悉茶种类、是了解茶工艺、还是了解茶文化呢?

而我认为,懂茶的人,应该知道茶的品种,能够了解茶的特色,即为懂茶。

如果为指标化:

1、知道茶的品类

2、能基本了解茶的生产工艺

3、能了解该茶类的特点

满足以上3个标准,即为懂茶,不须拘泥于条条框框的束缚。


泓昌茶人


看一个会不会喝茶,分别从三方面来体现:

第一,看茶。茶的类型有多种多样的,而从中看出茶的出处、品质好坏、功能功效者,肯定是对茶有着深厚的理解的。

第二,泡茶。泡茶不是简单的倒进开水就可以了,更多的还要对泡茶工具、泡茶时间以及手上敏捷的动作相结合,对该泡茶时一系列动作熟练者,自然对喝茶不会太过于陌生。

第三,品茶。品茶注重的是色香味俱全的最终检验,一个人在品茶时娓娓道来,不断地表述茶的不寻常之处,那这个人必定是会喝茶的。



湘子111


看一个人会不会喝茶,看几点。一是看他喝茶的外在方式。比如,是用玻璃杯一泡喝一天,还是用紫砂壶泡起了功夫茶,或者玩得更高深,整个宋代点茶法。二是看他对茶的理解,茶行业有一个怪现象,三天为师,好为人师——入茶行业才三天,学了几招,在从不懂茶的人眼里,还是很有杀伤力的,容易被人误以为入行很久;二是茶行业的人,在比较容易得到别人以为高深的眼光中,也更易好为人师。

其实,喝茶的形式并等于会不会喝茶的标准。并不是用紫砂泡的人,就比用碗喝的人懂茶。因为有些人用紫砂也不一定太懂,只是装个样子。而用碗泡茶,也有讲究的,专门就有一种碗泡法的专业喝法。

而对茶的理解,也不是越高深越好,关键在于抓住核心。比如一个重要问题,喝茶究竟主要喝什么,喝外形?喝香味?喝山头?喝年份?——其实,这在茶界早就共论,喝的主要还是口感,无论是陆羽的《茶经》,还是近现代的茶界大师,都认同这一说法。于是,那种在水中开花的茶,那些唯山头论者,其实就是在细节上过度追求,而未抓住问题的本质与核心。

总结一下——

杀猪杀屁股,各有种的杀法。喝茶也一样,方式不论,适合就好。对的人时空里,对的形式下,只要泡的方式合适,就是会喝茶。

而在茶的理解上,也是要去未存骨,去雾存真,抓本质为上者。





茶者刘吉云


感恩提问者,普文是原产地茶山经营者,对您的问题做个人解答,如何看一个人会不会喝茶(品茶)主要看他几个环节就知道。

爱茶人与品茶者是心静之人。

静者,万物之灵静,能发一念之人。惟静之人,能用其心,用心之人,能察其究。

看一个人能不能品茶,先看他能不能静下心来,面对茶时,心无旁骛,面对一杯清茶或者一道香茶,先静下其心,来用心去体会,泡茶者的心境与茶本身的滋味。未能静心者,浮于表面,感知不察其深。

观、闻、味、觉

1.观者,以心察作茶之人,何物容于茶,茶溶发于水。心察制茶之人,何心制于茶。心之发念,便为心观。

2.闻者,闻之茶中韵味,香之所发,茶中之心发或香浮与茶肤。为闻,人生之浮沉,定茶之工匠心法。

3.味者,品之茶汤,蕴作茶人之心,窥制茶之人心念,茶溶于水之觉心,汤化喉之绵柔,香毓口之化奔,津生齿夹之悠长,回甘甜至腹敞。

4.觉者,茶之苦化香来,涩止甘回,如人生之道,苦尽甘来,觉茶之蕴藏,心敏觉慧。

总结

观一人会不会饮茶,看其心如止水,静而入境者,饮茶之奥秘,浮言语断其面,夸夸其谈,非察心、觉心之人,何言懂茶之人。

真茶君—普文


真茶君—普文


这是一个好问题,文瑾作为一个茶行业的从业者。见过很多人无论什么茶都是随手抓一把往杯子一放,拿开水一冲就开喝的,也见过很多喝了太多劣质茶,喝到真的好茶反而喝不惯的人,还有一些人无论喝什么茶都贪杯,结果弄得醉茶,肠胃不适的。

文瑾觉得一个真的喜欢茶、想了解茶的人都应该学习一些基本的茶知识。像上面我举例的那些人,在喝茶的道路上就是还没入门的。文瑾觉得判断一个会不会喝茶,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对的时间喝对的茶

一天之中最合适喝茶的时间其实是下午的3-5点申时茶,这个时间段喝茶可以调节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体质,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很大。三高人群推荐在这个时间段喝茶,长期坚持下来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甚至可能比药物治疗的效果更有效。而一天的早上的早饭前是不适合空腹喝茶的,因为空腹喝茶会造成肠胃负担,茶叶中含有咖啡因,吸收过多会出现心悸、尿频等症状。而晚上喝茶可能会导致失眠,如果真想喝,建议减少投茶量或者喝一些刺激性比较小的茶如红茶、普洱熟茶。

对的水和器具的选择

茶界有一句经典的话“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说明在喝茶时候,选择合适的水与茶具的重要性。真的爱惜茶的人一般不会选择用自来水来泡茶的,至少应该用纯净水来泡茶,避免自来水中的矿物质或者消毒物质对茶叶口感产生影响。选择好的器具来泡茶喝茶也更能突出茶叶的特点。比如我们一般选择玻璃器具来泡一些有观赏性的绿茶、黄茶。如能够三起三落的君山银针。而选择紫砂壶来冲泡一些需要提香聚味的普洱。

对的冲泡方式喝茶

中国传统的六大茶类因为其制作工艺不同,其冲泡方式也会不同。不同的冲泡方式对茶叶的滋味的影响很大。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一款茶在专业茶人手中和自己手中泡出来的滋味是有很大差别的。因为专业的茶人掌握了一些冲泡常识和技巧。比如需要激发香气的乌龙茶,往往在注水的时候选择高冲激香。而一些需要持续出滋味的普洱熟茶,往往不会对着茶进行冲淋。而且不同茶使用水温、是否洗茶、坐杯时间、投茶量这些都是会影响一款茶的口感的,这都需要时间和经验去积累、提高。


对的品饮方式喝茶

一款茶冲泡好了,会喝茶的人并不会直接一口将茶喝入口中就直接咽下。而往往会先端起茶后,先闻茶香,然后小口啜茶后,将茶在口腔中打散成泡沫,让口腔充分感受茶汤滋味后再咽下。再去感受茶的韵味,回甘。喝完茶后,再去问茶杯或者公道杯中的冷茶香,充分的感受一款茶的特点。这样才能加深对一款茶的了解的认知。我觉得这才是一个会喝茶的人待茶之道。


欢迎大家关注文瑾,一个爱茶的媒体人,让我们在喝茶的道路上共同进步。


文瑾说茶


喝茶人的态度

有些人甫一入店,茶没有喝几口,即口若悬河,或高谈阔论茶以外的话题,或摇头晃脑小动作不断,或紧盯着美女不放,心猿意马,这些朋友哪有心去喝茶呢,只是爱凑堆附庸风雅罢了,自然对茶不求甚解,也就无所谓会不会喝茶了。

一个爱茶、懂茶、会喝茶的人,首先会尊重泡茶的东家和身边的人,一般不会喧宾夺主,而是静下心来,慢慢的品,偶尔也会问询一些有关茶的话题,不主动去破坏喝茶的氛围和喝茶人的心境。能静下心来是会喝茶人要做的基本功,由静致远,静者无敌。

喝茶人的茶评

当然看一个人会不会喝茶,最直接就是看他真情自然流露的茶评(不吹捧)。我曾经接待过这么一个朋友,喝茶期间话很少,只是低头静静地喝,几杯后说:“不错!好熟悉的味道。”一语末了,我凭经验立即感知:这是个懂茶会喝茶之人。

有一次,来了几个未曾见面的重要客人,我拿出镇店之宝“一零冰岛”(十年陈),洗过一遍后,开始一一倒上茶水,客人们喝了一口随即笑靥如花,兴奋度来了。连喝几杯后,男的敞开了外衣,女的摺试着额头细密的汗珠,有人不住声地出汗打嗝。这时,居于中间座的朋友忽然站起来,用手比量着胸部说:“嗯,好茶!下喉深,到了肺部。”此时,我知道这是客人满意的表现,一句话,显示了来宾的专业水平。过后不久,客人致电要求发货,一次顺丰快递几件大货过去。

喝茶之人,光知道香甜不一定真正懂茶。如若在喝茶过程中,能随时感知韵味、喉韵的深浅、卡喉锁喉、汤水粗细、香气饱满度、层次、茶气等。不仅能判断大区域产地,是版纳的还是普洱的或者是临沧的,甚至能够甄别出某某山头(不是所有山头)、台地小树、大树与古树的区别,杀青的温高温低和绿茶化,是头春茶还是春中茶,是春尾还是谷花茶,是人工杀青还是机制杀青等等。

以上这些对不怎么懂茶的人来说,感觉不可思议,是大大的忽悠和胡说八道。其实(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身边这样的懂茶人还少吗!反正我身边这样的茶客很多。这是可喜的变化,以劣质茶胡弄人的时代已经进入死胡同,越来越难以为继。

当今随着物质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污染和高蛋白的摄入,引发了若干疾病,势必引起人们对生命的重新思考和健康品味地追求,茶这“小可爱”,越喝越明白,不会喝茶的将越来越少,爱茶惜茶会喝茶的人会愈来愈多。

和敬清寂、禅茶一味。追求低碳、环保、有机生态的慢节奏生活,是全人类的共识,我辈当努力。





波多蜜韵古茶坊


如何看一个人会不会喝茶?这个题目是广泛的。

茶乃是保健促消化的饮品,能够懂得这道理的人一定不会吸烟,吸烟有害健康,会喝茶的人不吸烟。

还有一点更深道理,不在乎你会不会冲茶,在乎你对茶叶的了解多少,每一种茶是凉、温、寒等等,那一种茶更适合自己的体质。本人认为你喝那一种茶,如果有痰吐出来,这种茶就不适合你的体质。能了解这些你才会喝茶。


粤曾子


没有一个人不会喝茶。茶叶的本质是饮品,都会喝,会喝水就会喝茶。如果说看一个人能不能喝懂茶或者说会喝茶的境界,这就要两个方面来说了。

首先是对茶叶的产品本身的属性,就是能够判断一款茶叶的好坏,不能说很准确的给出茶叶的市场价格或者茶叶本身的价值,只要对喝的这款茶叶的理解,对于茶叶色香味形的描述,是否到位,比如一个说红茶要杀青,那一看就是不懂茶,或者说对茶的感官描述,对茶的醇和、顺滑、浓厚等描述的准确 ,那一定就是经常喝茶的人。还有就是形式上的,比如泡茶的方式、行茶的礼仪,品茶的方式都很专业,那一看就是很会喝茶的人。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茶叶的文化属性和精神属性,比如感受到喝茶带给身体的反应,或者从与人一起品茶交流,感受到美好的心境。茶是可以让人心静下来的,如果能够从一杯茶中领悟一些东西,是自己有所提升,那就是极大的 收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