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版」居家杂记 文



「语音版」居家杂记 文/罗新远

今天是2020年2月23日,距离武汉因新冠肺炎封城已经一个月了。从庚子年正月初一到正月二十九日,在家防疫,晨昏颠倒,连日子都有点记乱了,原以为今天是正月三十,直到下午才知道,今天已经二月初一,明天就是二月二龙抬头了。

  整整一个正月,我29天宅在家中,每天除了吃睡之外,就是读书、写作、跑步,偶尔看看电视剧。一个正月,我先后看了三部电视连续剧。我这个人感情脆弱,入戏有点儿快,每当看到编剧编排的矛盾冲突,爱恨情仇交织之时,我都会热泪纵横。我发现看书用电脑写作时间久了,眼睛干涩容易疲劳,正好电视连续剧能够催人泪下,缓解眼睛疲劳。艾青有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那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电视剧《最美的青春》描写的是一群大学生将最美青春奉献给塞罕坝(蒙语:美丽的高岭)植树造林,无怨无悔,可歌可泣的故事。剧中主人公冯程和覃雪梅不时用艾青这句诗激励自己或身边的人艰苦创业,让人难忘,亦让人感动。

  另一部是根据陈忠实小说《白鹿原》改编的同名电视剧。1993年夏天,陈忠实先生在省作协工作时,我曾去过他的办公室。他签名的小说《白鹿原》,我也读过两三遍。2016年西安易俗社上演濮存昕、宋丹丹主演的同名话剧《白鹿原》,朋友与我相约一起观看。后来也曾看过同名电影《白鹿原》。作为陈忠实先生的忠诚粉丝,每次重温《白鹿原》,都感觉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白鹿原》第36集的一场戏深深震撼了我。朱先生夫人生小孩难产,当时身边只有一名男大夫冷先生在场,囿于男女授受不亲的陋规,冷先生死活不愿亲自出手助产。朱先生反复劝说无果,幸亏朱先生的学生鹿兆鹏少年意气,冲进去直言冷先生为杀人凶手,用激将法方使冷先生痛下决心,亲手引产,后来朱夫人顺利产下一子。我想朱先生熟读四书五经,想必《孟子·告子下》烂熟于心。孟子与淳于髡对话中就有嫂溺救与不救的命题,孟子直言嫂溺不救,禽兽也。嫂溺事急,不应拘于男女授受不亲之礼。朱夫人难产,人命关天,同理也。孟子与淳于髡的辩论非常精彩,读过孟子的人想必都会印象深刻。电视剧中这个情节编剧没有处理好,使得关中大儒朱先生颇费口舌,不能说服冷先生出手相助。想必不怪朱先生,可能是编剧没有用孟子激辩淳于髡的场景,故意给鹿兆鹏留戏而已。

  春节期间播放《特赦1959》电视连续剧。剧中有一战犯叶立三,当年曾留学德国。学习改造期间,叶立三向功德林要犯管理所胡大树副所长要求借一本《共产党宣言》。当胡副所长好不容易找到一本《共产党宣言》给叶立三时,却被叶立三拒绝了。因为陈望道翻译的那本《共产党宣言》是从日译本翻译过来的。叶立三希望看到一本德文版的原著,以刊谬误。我的先生何炼成教授经常教诲我,一定要多读原著,不读原著不掌握作品的精神实质,难免经常会被流传甚广的“俗话说”“圣人云”“先哲言”所误导。这是我们做学问的大忌。

  新冠疫情汹涌,又逢春节假期,居家防疫。因心中惦记家中九旬老母身体情况,隔三岔五,只能打电话问安。母亲感叹,过了90个春节,唯独今年有点儿特别。好在无亲朋好友走动,各自防疫,也省却了好多事。忽忽一个月过去了,城中的人蜗居在家,每两天可一人出外采买生活用品。有许多健康好动的人也只能靠抖音、微信、微博各显神通,心急如焚,翘首以待疫情早日解除。母亲在老家院中尚可自由活动。每次我电话问候她,她都告诉我她安康不用我们操心,反而叮嘱我们注意防护。大疫当前,生活在城里的人多想有一个自己的院子。冬日里和煦的阳光下,同老人在自家院中拉家常,说闲话,此情此景,那是多么幸福温馨的时光。

  疫情期间,居家看着电视上一线医护人员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感动得我热泪盈眶,禁不住为他们点赞。而一个正月寓居家中,惦记亲人又被亲人惦记,却又不能相见,少了往年的走动,缺了一年一次亲人间的祝福,这正是90岁的老母感慨今年春节非同寻常的原因了。相比院子、阳光、健康而言,亲情应该更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慰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