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晚年昏庸到了什麼地步?

業餘廢人


唐太宗作為皇帝的一生,可分為三段:首尾兩段不太漂亮,中間輝煌無比。

作為開頭,唐太宗的皇位來得不正——寬容點說,至少是頗受爭議。他殺兄殺弟殺侄,脅迫父皇退位,即使有一萬個理由,這也是永遠洗不掉的汙點。

中間部分,唐太宗發揮了一代明君的所有智慧,把大唐朝治理得傲然天下。周邊的虎豹豺狼,或者小魚小蝦,也都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

但到了晚年,唐太宗整個人畫風突變。他把歷代昏君乾的那些事情全都幹了一遍。比如,大肆修建宮殿,尋求長生不老,任用奸佞,遠征大敗。

唐太宗為啥有此變化呢?

有三個原因。

第一,魏徵死了。

唐太宗與魏徵,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佳話,所謂君是明君,臣敢直諫。但唐太宗為了維持這段佳話,內心憋屈了很多年。有些事情,魏徵似乎管得太寬了。但唐太宗為了維持明君的人設,又不好翻臉。只好忍著。

魏徵死了,唐太宗實際上鬆了一口氣。但仍然要裝作悲慼,說出了“失去一面鏡子”這樣的話。為的就是善始善終,保持住自己的形象。

事實上,魏徵死後,唐太宗就不願意裝了,開始放飛自己。大臣再想直諫,他就不愛聽了。到後來,他甚至尋了一個藉口,把魏徵的墓碑給砸了,以洩當年的怒氣。

第二,膨脹。

人怕膨脹,豬怕壯。

作為一個功績巨大的皇帝,唐太宗確實有膨脹的資格。事實上,歷史上的很多明君,最後都誤入此途。這幾乎是人性使然。但膨脹的危害是巨大的,會讓人做出很多錯事。

第三,關於冊立太子的煩惱。

不管皇帝多麼雄才大略,冊立太子的問題都是個難題。唐太宗也無法免俗。後來的一代雄主康熙,也曾經面對唐太宗同樣的問題,可見不是孤例。

唐太宗的幾個兒子,先是齊王謀反,接著又是太子謀反。然後又是魏王奪嫡。這些事情,讓老年的唐太宗十分苦惱。他雖然虎毒食子,不惜殺掉親兒子。但內心的煎熬,想必是外人難以理解的。

心靈在巨大的折磨下,很容易偏離原來的正常軌道,所以,畫風突變也就沒什麼難以理解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