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晚年昏庸到了什么地步?

业余废人


唐太宗作为皇帝的一生,可分为三段:首尾两段不太漂亮,中间辉煌无比。

作为开头,唐太宗的皇位来得不正——宽容点说,至少是颇受争议。他杀兄杀弟杀侄,胁迫父皇退位,即使有一万个理由,这也是永远洗不掉的污点。

中间部分,唐太宗发挥了一代明君的所有智慧,把大唐朝治理得傲然天下。周边的虎豹豺狼,或者小鱼小虾,也都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

但到了晚年,唐太宗整个人画风突变。他把历代昏君干的那些事情全都干了一遍。比如,大肆修建宫殿,寻求长生不老,任用奸佞,远征大败。

唐太宗为啥有此变化呢?

有三个原因。

第一,魏征死了。

唐太宗与魏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所谓君是明君,臣敢直谏。但唐太宗为了维持这段佳话,内心憋屈了很多年。有些事情,魏征似乎管得太宽了。但唐太宗为了维持明君的人设,又不好翻脸。只好忍着。

魏征死了,唐太宗实际上松了一口气。但仍然要装作悲戚,说出了“失去一面镜子”这样的话。为的就是善始善终,保持住自己的形象。

事实上,魏征死后,唐太宗就不愿意装了,开始放飞自己。大臣再想直谏,他就不爱听了。到后来,他甚至寻了一个借口,把魏征的墓碑给砸了,以泄当年的怒气。

第二,膨胀。

人怕膨胀,猪怕壮。

作为一个功绩巨大的皇帝,唐太宗确实有膨胀的资格。事实上,历史上的很多明君,最后都误入此途。这几乎是人性使然。但膨胀的危害是巨大的,会让人做出很多错事。

第三,关于册立太子的烦恼。

不管皇帝多么雄才大略,册立太子的问题都是个难题。唐太宗也无法免俗。后来的一代雄主康熙,也曾经面对唐太宗同样的问题,可见不是孤例。

唐太宗的几个儿子,先是齐王谋反,接着又是太子谋反。然后又是魏王夺嫡。这些事情,让老年的唐太宗十分苦恼。他虽然虎毒食子,不惜杀掉亲儿子。但内心的煎熬,想必是外人难以理解的。

心灵在巨大的折磨下,很容易偏离原来的正常轨道,所以,画风突变也就没什么难以理解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